袁靖亞
太極八卦圖vs.西方情緒失衡
無論小時候愛國的紅領巾多么鮮艷,每個熊孩子在長大后都容易陷入一個心態(tài)——外國的月亮就是比中國的明。特別是西方的心理學領域,人家在學科研究上比我們歷史悠久,是客觀事實??!于是我們一直把西方理論奉若圭臬。
而我翻譯的這本書呢,是英國心理學家Marina Pearson寫的一本心理療法《再見,前任先生——如何7步科學合理忘記前任》(原書名《Goodbye Mr. Ex》)。書是挺好玩,療法也很靠譜,可是我越翻譯越忐忑——這不是暢銷的西方心理學療法嗎,咋這么多中國“傳統(tǒng)思想”?而且這些我們都不太熟悉的老祖宗的東西,英國心理學家還拿它們當寶貝?還做暢銷書?
比如說,英國心理學家談到心理創(chuàng)傷的問題時,認為“情緒,是一種失去平衡的感知”,鋪墊了一大堆西方理論之后,怎么解決這個情緒失衡問題呢?給出的答案,竟然是隆重地畫上了一個中國太極圖……當然啦,因為英語里邊沒有“陰陽”的概念,英國作者給英國讀者解釋這個概念就變得巨詳細巨復雜無比,用大篇幅一本正經(jīng)地論述“好中有壞,壞中有好”的思想對心理療法會產(chǎn)生多大幫助(此處省去N字原文),我終于樂開了花——嘛,這不就是太極“陰陽魚”嗎?翻譯成中文很讓人內(nèi)傷——“太極圖的陰陽魚中,白中黑點表示陽中有陰,黑方白點表示陰中有陽……”
《老子》,原來您在海外這么火
如果剛才的“太極圖”讓人樂開了花,接下來一段插曲讓我真心傷不起——在論述“感恩”的心理療法時,英國心理學家順口引用了一句中國老子的話——“If you are depressed, you are living in the past. If you are anxious, you are living in the future. If you are at peace, you are living in the present.”—Lao Tzu 這句話直譯過來就是,“如果你郁郁寡歡,說明你活在過去;如果你焦慮不安,說明你活在未來;如果泰然處之,說明你活在當下”。
一看就像是中國的《道德經(jīng)》被翻譯成英文版本之后,有些句子成了英文耳熟能詳?shù)拿裕ň秃帽取爸R就是力量”這句英國名言在中國的影響力一樣),但是再把它翻譯回中文就遇到了大麻煩——作者并沒有標注是《道德經(jīng)》哪個章節(jié)的哪句話。你翻譯成白話文,一看就是翻譯不負責任——老子可能會說現(xiàn)代漢語嗎?可是翻譯回《道德經(jīng)》古文原句呢?媽呀,這到底是哪句,查吧。
一查不要緊,真是作者一句話,翻譯兩行淚啊。本來想得很簡單——找一本《道德經(jīng)》的中英對照本圖書,或者是《道德經(jīng)》在海外出的英文版,把句子輸進去,不就有對應了嗎?我被這“聰明想法”自我感動了,可事實很快證明——妹子,你真的是想得太簡單了……原來《道德經(jīng)》在海外,直接的“中譯英”就有不下十幾個版本,每個都不一樣——因為譯者對原文的理解不同。所以,要找到這句話,哼哼,大海撈針吧。
然后我再次被自己的聰明感動了一次——英國心理學家都知道的中國老子名言,說明一定流傳度很高,不會很晦澀,果不其然,我把“if you are depressed /Lao Tzu/翻譯”這三個關鍵詞輸入搜索引擎,一點回車,出現(xiàn)2,360,000個結果……
真是不做英語圖書筆譯,不知道老子原來在海外這么火。
但是,縱然有這么多結果卻沒有一個告訴我,這句話的《道德經(jīng)》原文是哪一句。
只好自己發(fā)動一切力量,把《道德經(jīng)》從頭到尾看一遍,逐句仔細篩查,然后再打電話給以前的教授、老師、懂行的朋友們,看看這句話到底是真是偽……
英文書原句為“If you are depressed, you are living in the past. If you are anxious, you are living in the future. If you are at peace, you are living in the present.”—Lao Tzu 這句“老子”名言在英語國家流傳甚廣,然而經(jīng)查證對應,老子的《道德經(jīng)》中并無此句。最接近此句的老子思想為“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則本性不亂?!北揪鋺呛笕嘶美献铀枷?,不是中國老子原話。
“五行”,心理學家當寶貝
沒想到更神奇的還在后面。書快翻譯完的時候,發(fā)現(xiàn)有一張心理學插圖漏譯了??粗菆D的各種復雜連線,我想著這得多難啊,看著就渾身上下腦袋疼。結果翻譯出來讓我哭笑不得——就是一張中國五行與五臟的對應關系……
這個英國心理學家隆重介紹的療法,用于論證“負面情緒循環(huán)圈”和情緒對身體影響關系的理論基礎,翻譯過來就是這張中國五臟對應五行圖——肺屬金,腎屬水,肝屬木,心屬火,脾屬木。
翻譯完了這張圖,我不知道是應該高興還是難過。高興的是,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不僅傳播到了西方,而且得到了現(xiàn)代學術界的高度認可;而難過的是,我們很多中國人自己都背不出五行和五臟還有情緒的關系。我這個總是以傳統(tǒng)文化為傲的90后姑娘,也拿不準地百度了一下——心主喜?脾主思?肺主憂?腎主恐?肝主怒?My God!對自己國家的文化,我沒有像確定把“iPhone”翻譯成“蘋果手機”那么自信。
如果一本書上印著一張五行“金水木火土”關系圖,也許很多中國人都會覺得只是老祖宗“不夠科學”的經(jīng)驗而已。但是如果換成呼吸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內(nèi)分泌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的關系圖呢?我們就覺得“高大上”了嗎?就“先進”了嗎?
一張八卦圖、一張五行圖,幾句老子的話,得到西方心理學界的認可,沒什么值得驕傲的。
我們90后真正應該反思的,不是向外國人介紹我們的祖先有多偉大,我們曾經(jīng)的文化有多先進,也不是逞口舌之快,叫囂“你們西方那些療法,都是我們老祖宗幾千年前玩兒過的模型”。
這些口舌之快沒有意義。當我們把《易經(jīng)》、《道德經(jīng)》封了一個“國學”的大高帽,然后束之高閣的時候,其實才發(fā)現(xiàn),我們的國學、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在西方國家,反而得到了更有實用意義的尊重。
好多人都覺得學外語的姑娘更容易崇洋媚外,其實真正和跨文化沾邊的職業(yè),都往往最愛國——因為更深入了解外邊的文化是什么樣的,才深深體會祖國文化到底有多好。
雖然做譯者的這些努力,對于跨文化交流來說微乎其微,就像是大海里的一滴水。但是只要因為自己的努力,做出一點,一點點,一點點點微薄的推動,咱就沒白年輕過,就對得起自己當初背字典抄單詞的青春,哈哈。
責任編輯:樸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