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中國繪畫史來看,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工筆人物畫歷史發(fā)展長遠,并且創(chuàng)下了輝煌的成績,它的藝術內容通過極富創(chuàng)造力的、民族的審美觀念來體現(xiàn)。通過“以形寫神”、“意在筆先”,論證工筆人物畫之傳神達意,以表現(xiàn)出工筆人物畫在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的追求工筆人物畫的寫意性,不斷創(chuàng)新。在當代中西方繪畫之間的交流逐步加強,中國工筆人物畫可以從中吸取精華,給藝術家提供一個可隨“意”雕琢的空間,讓這一古老藝術在新時代綻放它的光彩。
【關鍵詞】工筆人物畫;以形寫神;意在筆先
一、工筆人物畫之形神論
在中國古代繪畫美學史上,最早討論形神問題的是東晉畫家顧愷之。在《論畫》一文中,顧愷之提出了“以形寫神”和“傳神”的觀點。在顧愷之看來,繪畫中的人物形象是由“形”和“神”兩個方面構成的,而“神”又是其中最主要的方面。換句話說,寫“形”只是手段,傳“神”才是目的。顧愷之之后,南朝的王微討論了形神問題,王微在《敘畫》一文中,提出了“本乎形者融靈”、“豈獨運諸指掌,亦以明神降之”的觀點。王微比顧愷之更突出地強調了“神”在繪畫創(chuàng)作中的意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關于繪畫形神問題最具體的闡發(fā),首推謝赫的《畫品》。謝赫《畫品》一書最大的貢獻,就是提出了對中國繪畫和繪畫美學均有重大影響的“六法”。謝赫的“六法”中雖然沒有出現(xiàn)“神”字,但是中國繪畫所要面對的基本問題,即如何塑造一個完整的、有生機的形象的問題?!傲ā敝校滓姆矫妗皻忭嵣鷦印本褪且鉀Q繪畫理論中所謂“神”的問題。后五個方面——“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均涉及畫面上可見的線、形、色和結構,也就是要解決繪畫理論中所謂“形”的問題。
從以上得知,形與神在中國繪畫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仔細品讀工筆人物畫一些佳作,不難發(fā)現(xiàn)人物的“形”與“神”始終是隨著時間的發(fā)展體現(xiàn)出精神的靈魂。
工筆人物畫所要表現(xiàn)的是人思想、情感、動態(tài)的變化,主要是以人為主體。所以“寫形”的真正用意是以“形”為依據進行提煉取舍,而不是被“形”所束縛,“傳神”才是目的。形神問題首先是一個哲學問題,是一個生命哲學問題,即一個與生命的構成和本質有關的問題。于是,形神問題就體現(xiàn)在工筆人物畫的創(chuàng)作中,并居于核心的地位。中國繪畫美學思想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從這樣一種普遍的生命哲學出發(fā)來看待繪畫和繪畫形象的美,把繪畫形象的美看做是本原性的、創(chuàng)造性的生命的感性顯現(xiàn)。如《淮南子·原道訓》所謂:“以神為主者,形從而利;以形為制者,神從而害。”這些指人的精神或精神境界。中國畫家抓住形神這一特點就把它運用到繪畫或工筆人物畫創(chuàng)作中,以它為根本目標。
“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這是白石老人名言。繪畫起步于對“形似”的向往?!爱?,形也”、“形,像形也”這頗具原始意味的定義告訴我們,作為造型藝術的繪畫,形象塑造與客觀對象在“形”上的似與不似,就成為衡量繪畫真實性的第一個標準。中國工筆人物畫走向成熟,則是基于對“形似”反思之上對“神似”的自覺。不能顧了形似,丟了神似;應該力求神似,哪怕放棄一定程度形似。太似為媚俗,不能畫的太像,皆道明這種以“神似”為重的審美取向。
二、工筆人物畫之筆意論
在中國古代哲學中,“意”所具有的非理性的特征,使它具有了某種美學的、感性的色彩。美學上的“意”,它的含義約有兩層:一是指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審美心理活動;二是指藝術創(chuàng)作的結果即藝術作品通過其形式構成和形象塑造所表現(xiàn)出來的審美意味,或由它所建構的包含著此種意味的審美意境。如上所述,張彥遠非常強調主體在繪畫創(chuàng)作中的作用,他則更強調“骨氣形似,皆本于立意而歸乎用筆”。也就是他所說的“意存筆先”(后世論者,或謂“意在筆先”)這一命題。在《歷代名畫記》中,張彥遠曾多次談到“意存筆先”的命題。他說:“守其神,專其一,合造化之功,假吳生之筆,向所謂意存筆先,畫盡意在也?!睆垙┻h把“意”的作用看得十分重要,用筆的好壞,神氣的有無,作品的成功與否,都同這個“意”有直接的關系。
“意存筆先”通常被理解為一種時間上的先后關系,在用筆創(chuàng)作之前,必須對畫面和所畫之物的整體考慮。如清代畫論家鄭績說:“作畫須先立意,若先不能立意而遽然下筆,則胸無主宰,手心相錯,斷無足取?!攘⒁舛舐涔P,所謂意在筆先也。”這種觀點被理解為用筆所表現(xiàn)出來的“意”,即筆意論。
這里所說的“意”,就是“立意”之“意”,還有更進一步的意思,即所謂“構思”。對于工筆人物畫創(chuàng)作來說,可以理解為對筆墨、結構和形象等的構思,即古代畫論中的所謂“經營”?!爱嫳M意在”的“意”就不能僅指構思,還表現(xiàn)為繪畫作品所表現(xiàn)出來的意味或意蘊。例如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圖》(如圖1)精致地描繪了五個貴族夫人,仕女一人。她們里面穿著繡花長裙,披著薄紗,頭梳高髻,裝飾華麗,酥胸半露,雍容華貴。還有執(zhí)扇侍女以及獅子狗、白鶴穿插其中,這種富貴的生活,讓人聯(lián)想到一種太平盛世的景象。由此可知,工筆人物畫作畫同樣講究“意”,也同樣具有內在于感性并且只能從感性的水平去體驗的特點。
張彥遠所謂“骨氣形似皆本于立意而歸乎用筆”,用筆(線條)是造型的根本手段,在工筆人物畫中線條被稱為骨線,追求的是一種簡潔有力而富有韻律感和書法意趣的線條。
精細不是工筆畫之要素,傳神寫照才是工筆畫之根本。工筆當以意筆寫,以意運法求其自然。從而達到“意存筆先,畫盡意在”的寫意效果,給人留下獨特的藝術享受。
三、創(chuàng)造性地看待工筆人物畫的寫意性
工筆人物畫具有工整、細致的造型特點,更重要的是它講究傳神達意的效果,只有這樣才稱之為繪畫藝術。從工筆人物畫的創(chuàng)作來看,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傳統(tǒng)技法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使工筆人物畫創(chuàng)造性的表現(xiàn)它的寫意性。
黑格爾說:“藝術作品……不只是用了某種線條、曲線、面、齒紋、石頭浮雕、顏色、音調、文字乃至于其他媒介,就算盡了它的能事,而是要顯現(xiàn)出一種內在的生氣、情感、靈魂、風骨和精神,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藝術作品的意蘊?!比缃癞媺?,工筆人物畫的藝術創(chuàng)作在潛移默化的由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轉變,也正是通過這種藝術作品的意蘊來體現(xiàn)。而中國工筆人物繪畫表現(xiàn)出來的是心中之意象,寄托了人格精神。
因此,工筆人物畫的寫意性的形成必須具備一定條件的前提,而這一切應是當代工筆畫家創(chuàng)作過程中創(chuàng)造性地追求工筆人物畫寫意性的藝術效果。中國工筆人物畫必須在“傳神達意”引領下,有“法”有“度”地張揚個性,追求獨特的藝術效果,為工筆人物畫的發(fā)展而奮斗。
參考文獻:
[1] 范明華.《歷代名畫記》繪畫美學思想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10.
[2] 周積寅.中國畫論輯要[M].江蘇美術出版社,2005.
[3] 薛永年.中國繪畫歷史和審美鑒賞[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4] 章雨.“寫意”的精神家園——工筆人物畫中的“寫意精神”[J].新美術,2007:1.
【李影影,安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