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振華
[摘 要]銀川新公民學校是南都公益基金會在農民工子女教育領域開展的地方性公益項目。本文以“三圈”理論為分析工具,從價值、能力、支持三個層面對銀川新公民學校的運行模式進行初步探析,指出了其項目管理的具體經驗,并嘗試從明確目標群體、獲取價值認同;規(guī)范項目管理、提升執(zhí)行能力;構建合作網絡、強化支持力度三個維度為其他社會組織公益項目的開展提供一些對策建議。
[關鍵詞]“三圈”理論 社會組織 公益項目 運行模式
新公民學校是南都公益基金會“新公民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為改善農民工子女教育環(huán)境,實現“讓農民工子女有學上、上好學”的使命而開展的公益項目。自2007年8月,基金會已在全國建立了11所新公民學校(7所義務教育階段,4所職業(yè)學校),銀川新公民學校即為其中一所。本文以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管理學院馬克·穆爾教授的“三圈”理論為分析工具,對南都公益基金會“銀川新公民學?!表椖康倪\作經驗進行具體分析,以期為其他社會組織公益項目的開展提供借鑒。
一、“三圈”理論的基本分析框架
“三圈”理論是肯尼迪政府管理學院馬克·穆爾教授提出的戰(zhàn)略決策工具,在哈佛大學公共行政案例教學中被廣泛運用。馬克·穆爾認為,公共價值是公共管理的終極目標,是政策制定或項目實施的首要因素;其次,政策或項目的運作要求實施者擁有相應的管理能力;最后,為保障政策或項目的運作效果,還需得到利益相關者或民眾的支持配合。用圖形來表示即是三個圓圈,分別代表了公共價值、能力和支持[1]。三圈相交重疊后形成7個區(qū)域,分別代表了政策執(zhí)行或項目開發(fā)過程中可能出現的7種現實情形(見圖1):耐克區(qū)(V+C+S)——這是項目實施的最佳區(qū)域,可以放手去做;夢想實現區(qū)(V+C)——項目有公共價值且組織者有管理能力,暫時缺少利益相關者支持;風險項目區(qū)(V+S)——項目方案有價值,也有外部支持,暫時缺少人、財、物等實施資源;夢想區(qū)(V)——有價值的項目方案,缺少實施能力及民眾支持,停留在夢想階段;空想區(qū)(C)——組織者有實施能力,但項目方案無公共價值且無法得到廣泛支持,停留在空想階段;噩夢區(qū)(C+S)——項目方案獲得公眾支持且組織者有管理能力,但方案無公共價值,一旦行動將浪費大量資源;別人的夢想區(qū)(S)——由于公眾認知出現偏差,方案得到支持,但缺少公共價值及實施能力,不能開展組織行動。
二、基于“三圈”理論的公益項目運行分析
如圖1所示,三圈重疊的“耐克區(qū)”是項目管理者追求的目標區(qū)域,它既反映了項目方案的價值屬性,也代表了管理者的執(zhí)行能力,還顯現了項目運作獲取的支持和認同。當一個項目方案處于此區(qū)域時,管理者就能組織實施。下面運用“三圈”理論具體分析南都公益基金會銀川新公民學校項目的運行模式。
(一)銀川新公民學校項目的價值分析
管理學大師杜拉克指出:“社會組織是使命感、責任感最強的組織,它們以‘點化人類和‘改變社會大眾為目的,社會組織使命為先”[2]。可見,社會組織自身是具有公共價值屬性的,理念和宗旨是其存在的基礎和發(fā)展的靈魂。正如學者胡敏中所說,在當代,社會公共價值主要由政府或社會團體設計、開發(fā)、制造、組織、治理, 提供、分配給公眾進行消費和享受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以滿足公眾的共同或相同需要[3]。南都公益基金會作為社會組織的一種制度類型,奉行“公共利益為上、行業(yè)發(fā)展為先、民間立場為本、杠桿作用為佳”的價值觀,開展新公民計劃、災害救援等特定領域的公益項目,體現著公共價值的組織屬性。以銀川新公民學校為例,在銀川市義務教育中,農民工子女數量已占學生總人數的1/3[4]。盡管當地政府逐步免除了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學費、借讀費、書本費,并將其納入義務教育經費保障范圍,但僅靠政府財政資源依然無法滿足大量農民工子女入學的現實需求。于是,部分農民工子女只能選擇民辦打工子女學校就讀,而這類學校大多位于城鄉(xiāng)結合部,辦學條件、師資水平等方面相對落后,無法為農民工子女提供優(yōu)良的教育環(huán)境,教學質量也難以保證。在此背景下,銀川愛心助學促進會向南都公益基金會提出建校申請,基金會經過實地考察、項目評估,于2009年3月通過了最終審議,決定投入200萬種子基金專門為農民工子女設立一所民辦非營利公益學?!y川新公民學校。可見,南都公益基金會“銀川新公民學校”項目的開發(fā)結合了當地農民工子女就學難的實際,體現了其參與社會公共服務供給、保障弱勢群體受教育權的公益價值。
(二)銀川新公民學校項目的能力分析
德魯克指出:“社會組織的管理之道,靠的不是企業(yè)的經營手法,而是使命與領導之道” [5]。銀川新公民學校項目從開發(fā)、實施到后期監(jiān)管都表現出管理有道的特點。如在項目的管理體系上,首先,南都公益基金會作為資助人對新公民學校實施品牌管理及理念領導;其次,基金會通過發(fā)起設立獨立運作的社會組織——新公民社工發(fā)展與教育中心,并委托其對銀川新公民學校實施日常監(jiān)管。而新公民社工發(fā)展與教育中心(以下簡稱教育中心)的主要職責包括:新公民學校建?;I劃、學校管理層招募、教師培訓等;再次,新公民社工發(fā)展與教育中心通過公益項目招標,由銀川愛心助學促進會(以下簡稱促進會)投標并獲得合作舉辦權,支持配合銀川新公民學校的建校運營;最后,在學校具體的治理結構上,實行校董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校董會作為最高決策機構,行使領導權和決策權,其成員結構合理,包括教育中心人員、促進會人員、相關官員、學生家長等,他們不從學校獲取報酬,主要職責是制定學校發(fā)展戰(zhàn)略、動員籌集社會資源、保障學校持續(xù)發(fā)展;而校長則是由校董會聘任的學校實際負責人,負責學校的日常教學管理工作并定期向校董會匯報情況。可見,新公民學校的項目管理是通過委托代理、嚴格監(jiān)管運行的。這種方式既保障了學校管理的相對獨立,也避免了信息失靈的溝通障礙。在財務管理方面,教育中心派駐專業(yè)財務人員到銀川新公民學校,并嚴格執(zhí)行《民間社會組織會計制度》,財務運作合規(guī),不僅確保會計憑證、賬簿、報表完整,年度財務報告規(guī)范,還定期向校董會匯報收支狀況,以便于校董會作戰(zhàn)略決策。另外,學校設立“新公民小學愛心傳遞基金會”,利用這一制度平臺吸收社會公益資源,保障組織發(fā)展的物質基礎。在傳播溝通方面,學校借助新浪博客(新公民學校)、新浪微博(新公民學校)、新公民社工發(fā)展與教育中心網站、南都公益基金會網站等媒介及時傳播學校的發(fā)展情況,做到信息公開、透明??梢?,銀川新公民學校有著自身的治理特色,它既不同于政府舉辦的公立學校,也不同于營利性質的民辦學校,而是一所由社會組織舉辦、多元主體參與、利潤盈余不分配的公益學校。
(三)銀川新公民學校項目的支持分析
普特南認為,社會組織最有利于產生高度合作、信任以及互惠性的行為,從而降低不確定性,并提供未來的合作模式[6]。正如南都公益基金會開展的銀川新公民學校項目,由于其公共價值突出、管理運作規(guī)范,獲得了當地政府、企業(yè)、社會團體、民眾(包括家長、志愿者)等主體的廣泛支持,形成了社會合作網絡。在政府層面,當地政府重視民辦公助的辦學模式,利用無償劃撥教育用地、財政經費補貼(“自治區(qū)—銀川市—興慶區(qū)”三級政府按照5∶3∶2的比例匹配)、教師管理參照公立學校等方式支持銀川新公民學校的建設發(fā)展;在社會層面,銀川新公民學校的公益性質不僅在開學儀式上獲得了123萬的社會捐贈,其完善的教學設施和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還得到了家長、學生的一致認可。另外,愛心助學促進會通過舉辦營養(yǎng)早餐活動,當地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企業(yè)單位利用捐款、捐物等形式支持學校的后期發(fā)展。所以,銀川新公民學校項目的實施,激勵了社會主體的參與,贏得了社會資源的涌入和外部環(huán)境的認同。
三、銀川新公民學校項目的運行啟示
銀川新公民學校是南都公益基金會在義務教育領域探索的“第三條道路”,它不同于政府、企業(yè)舉辦的公立學校和營利性學校,而是利用“民辦公助、社會參與”模式運行的非營利公益學校。銀川新公民學校的建立,契合了當地的教育需求,匯集了多方社會資源,發(fā)揮了社會合作機制的功效,最終緩解了當地農民工子女的入學壓力??陀^上來講,位于“三圈”理論“耐克區(qū)”里的新公民學校項目是我國社會組織開展公益活動,參與公共服務供給的有益嘗試,它給我國其他社會組織公益項目的運行帶來了如下啟示:
(一)明確目標群體,獲取價值認同
社會組織在運行公益項目前應首先明確公益項目的公共價值和目標群體。正如菲利普·科特勒所說,社會組織的任務是傳遞有效的價值、主張,從而讓目標受眾采取期望行為[7]??梢?,公共價值是社會組織的本質屬性,更是其設計公益項目的精髓。所以,針對具體受益群體開發(fā)具有公共價值的公益項目是社會組織的活動基礎。具體來講,社會組織公益項目開發(fā)應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1.項目創(chuàng)新。由于我國目前大部分公益項目集中在教育、扶貧等傳統領域,所以社會組織在設計新的項目方案時,可以考慮文化、環(huán)保、科技、社區(qū)服務等新興領域,若結合自身資源優(yōu)勢依然選擇傳統領域,則應嘗試在受益群體、運作模式等方面有所創(chuàng)新,這樣既能保證我國社會組織公益領域的大體均衡,公益資源配置的相對合理,也能避免公益項目趨同、受助對象失衡、組織籌款困難等弊病。正如南都公益基金會新公民計劃項目的開發(fā),就是結合當前我國城市化進程中大量農民工進城務工,隨遷子女因受到現有戶籍制度等限制無法進城讀書這一社會熱點問題而設計的。該項目既反映了自身的公共價值屬性,也在目標群體的選擇上有所創(chuàng)新。
2.項目可行。社會組織開發(fā)公益項目時,應結合自身優(yōu)勢和社會資源,評估具體方案的可操作性。相對于第一部門(政府)和第二部門(企業(yè))而言,社會組織的優(yōu)勢不是法定權力和經濟財富,而是價值觀、志愿服務和非營利屬性。所以,社會組織在設計公益項目時應結合自身特點,不應選擇“大而全”,而應瞄準“小而精”,即應考慮自身人、財、物資源,開發(fā)社會效益突出、目標群體范圍適中、實際運行可操控的項目。
(二)規(guī)范項目管理,提升執(zhí)行能力
社會組織在根據市場調研了解公益需求,并結合自身優(yōu)勢確定項目范圍后,管理能力的強弱將成為項目能否順利運行的關鍵因素。具體來講,社會組織應從治理結構、財務運作、宣傳溝通等層面保障項目的執(zhí)行力。首先,在治理結構上,美國學者Dennis R.Young在其所編的《社會組織的治理、領導與管理:來自研究與實踐的新洞察》中指出:“組織的治理已成為社會組織能否有效運作的首要課題”,并將其界定為“社會組織用以設定長期方向并維持組織整合的機制”[8]。而塞繆爾·P·亨廷頓也曾說,制度化是組織獲取價值觀和穩(wěn)定性的一種進程,任何一個組織的制度化水平都可以套用適應性、復雜性、自治性和內部協調性這幾個條件加以衡量[9]。所以,社會組織首先應該提升自身的制度化水平,構建有效的內部治理機制,理順項目運行的規(guī)范流程。對項目決策層、執(zhí)行層、監(jiān)督層的權責劃分要清晰、明確,人員配備要科學、合理,特別是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應保持部門間溝通順暢、協調有序,做到既要定時向決策層匯報項目進展,不斷獲取其認可支持,也要充分發(fā)揮監(jiān)督層的實際作用,確保項目運行在靈活應對實際變動的基礎上能基本按既定方案操作實施。在財務運作上,社會組織應嚴格遵守《民間社會組織會計制度》,建立系統的財務制度,設置會計科目、編制財務報表,做到會計資料真實、完整,確保財務憑證、財務賬簿、財務報表齊全,數據準確,核算合法。另外,社會組織應適時公布年度財務報告,使得財務信息公開、透明,贏取社會信任。在宣傳溝通上,社會組織既要與大眾媒體(電視、報紙、網絡等)保持長期聯系,便于組織公益項目的社會推廣,同時也應創(chuàng)建項目網站、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利用這種互動式傳播平臺及時更新項目信息,按期通告項目進展,以期獲得民眾的深入關注。
(三)構建合作網絡,強化支持力度
“三圈”理論認為,當一個項目具有價值基礎,且管理人員擁有實施能力的時候,贏得外部環(huán)境的支持將成為其順利執(zhí)行的關鍵因素。這一準則對于政府公共決策適用,對于社會組織開展公益項目也是如此。正如資源依賴理論所說,組織生存的關鍵是具備獲取和維持資源的能力,但沒有任何一個組織能夠自給自足,也不可能實現對資源的完全控制,因此,為了獲取所需要的資源,組織必將與其外部環(huán)境進行交換,組織與組織間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依賴關系[10]。所以,社會組織開展公益項目時,應積極搭建社會合作網絡,贏得社會資本增量,這不僅能解決公益項目持續(xù)運營的資源問題,更能尋求到戰(zhàn)略合作伙伴,從整體上提升公益項目的社會價值和品牌影響。具體看來,社會組織開展公益項目時應制定科學的公共關系策略,尋求以下伙伴支持:
1、政府支持。由于公益項目本身屬于公共產品(或服務)范疇,而提供公共產品(或服務)卻是政府職能所在。所以,社會組織開展公益項目,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政府失靈”,彌補了政府公共產品(或服務)的供給不足,滿足了民眾對于公共產品(或服務)的需求,邏輯上理應成為政府的合作伙伴,獲得政策、資金等方面的支持。正如薩拉蒙的實際調查顯示:德國、日本、美國、匈牙利、瑞典、英國、法國、意大利等8個國家中,41%的非營利性收入自于政府,特別是在法國和德國,政府成為非營利性收入的主要來源。如德國公共部門資助占據非營利性組織收入的68%;法國公共部門資助占據非營利性組織收入的59%[11]。所以,社會組織開展公益項目時,尋求政府支持是國際通用方式。這種民辦公助的供給模式不僅保障了公益項目的資金來源,也優(yōu)化了資源配置效率,提升了項目服務品質。
2、企業(yè)支持。邁克爾·波特的戰(zhàn)略性企業(yè)慈善行為理論認為,企業(yè)慈善行為在產生社會效益的同時也能有效地改善企業(yè)競爭環(huán)境[12]。所以,社會組織在開展公益項目時,應主動與相關領域的企業(yè)溝通,尋求共同價值理念的戰(zhàn)略伙伴,這不僅能給公益項目帶來資源支持和技術支持,也能為合作企業(yè)塑造良好的社會形象,增強其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最終實現社企合作的雙贏目的。
3、社會支持?;饡⒚襟w、志愿者、受益對象等也是社會組織開展公益項目的潛在支持伙伴,它們將為社會組織帶來人、財、物等公益資源。如申請資助類基金會的公益創(chuàng)投項目,將給社會組織帶來穩(wěn)定的資金來源;善于和媒體合作、積極聯系主流媒體宣傳公益活動,將提升社會組織的信任度和認同度;吸引志愿者開展相關志愿服務,將節(jié)約組織運行成本并推廣公益價值理念。所以,正如普特南所說,社會資本是社會組織的特征,諸如信任、規(guī)范以及網絡,它們能夠通過促進合作來提高社會效率。那么,社會組織在開展公益項目時就應利用社會資本搭建自身的社會網絡,并通過網絡節(jié)點匯集各種資源,共同投入公益項目的運行,促進公益目標的實現。當然,這種正外部性的效果將反向形成社會組織的社會資本增量,從而實現社會資本再生產的良性循環(huán)。
四、結語
南都公益基金會的銀川新公民學校項目,是“三圈”理論適用于社會組織項目管理的成功范例。它不僅印證了價值、能力、支持對公益項目順利運行的重要性,也揭示了基金會在創(chuàng)新項目設計、完善內部治理、構建合作網絡等方面的發(fā)展戰(zhàn)略,為我國其他社會組織公益項目的開發(fā)運行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參考文獻
[1]何知.試論“三圈”理論在公共部門績效評估中的運用[J].法制與社會,2008(1):183-184.
[2][美]杜拉克.杜拉克管理思想全書[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1.
[3]胡敏中.論公共價值[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101-106.
[4]來自南都公益基金會網站信息:http://www.naradafoundation.org/.
[5][美]彼得.德魯克.社會組織的管理[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7.
[6][美]羅伯特.帕特南. 使民主運作起來[M].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1.
[7][美]艾倫.R.安德里亞森、菲利普.科特勒. 戰(zhàn)略營銷—社會組織的視角[M]. 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0.
[8]Dennis R.Young,The First Three Years of NML: Central Issues in the Management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Nonprofit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 vol.4, No.1 (1993).
[9][美]塞繆爾.P.亨廷頓.變革社會中的政治秩序[M]. 上海:上海世界出版集團,2008.
[10][美]杰弗里.菲佛、杰勒爾德.R.薩蘭基克.組織的外部控制—對組織資源依賴的分析[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6.
[11][美]萊斯特.薩拉蒙、赫爾穆特.安海爾.公民社會與第三部門[M].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
[12]Michael E. Porter and Mark R. Kramer,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Corporate Philanthropy [J].Harvard Business Review,December,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