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后昌
古語云:“蠻夷之也,懷柔教化?!薄皯鸦本褪恰皯讶峤袒敝狻1彼挝鯇幤吣辏?074)置瀘陽縣,屬沅州,下設八鋪,懷化鋪為其中心,懷化之名源于此,意為以懷柔政策感化而治之。《湖南古今地名辭典》云:懷化市“宋為黔陽、辰溪、瀘陽縣地,并于今瀘陽鎮(zhèn)設懷化鋪,市名源起于此”。
在歷史上,全國有6個縣級懷化,即:唐代,今山西忻縣北為懷化;晉代,今廣西懷集縣東設懷化縣;遼寧大連市金州區(qū),宋代稱懷化;廣東番禺漢建安六年(201)至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近1500年間設南海郡懷化縣。
在湖南西部,北宋年間的懷化鋪,位于榆樹灣一帶,素有“鶴州”美稱。因河道彎彎,芳草萋萋,常有仙鶴棲息,又稱鶴城。宋王朝為控鶴州,以“懷柔歸化”之意,在今瀘陽地設“懷化砦”(砦讀音同寨,意為營壘)。明設懷化驛。清設懷化巡檢司。1942年,民國政府設懷化縣,縣治設瀘陽。
不論哪個懷化,都有一個共同點,即遠離中央統(tǒng)治中心,地處邊遠山區(qū),是少數(shù)民族聚集地。湖南懷化市地處巍峨挺拔的雪峰山脈和神奇秀麗的武陵山脈之間,和歷史上其他地方多個懷化一樣,只有一個意思,就是對邊遠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實行懷柔感化之策。
著名作家湘西人沈從文寫的《懷化鎮(zhèn)》,就是寫當時的小鎮(zhèn)榆樹灣。他在20世紀20年代當兵就駐扎在這里。這個小鎮(zhèn)當時人口不過3000人,鎮(zhèn)上只有一條小石板路。他寫道:“一條老街木板樓,燒一袋煙走到頭,三個人吵架滿城聽得見,三千多居民敢住山窩間?!?/p>
沈從文在那里當兵的年代,公路不通,火車不行,只有兩條河流——沅江、澧水從群山間闖蕩而出,注入洞庭湖,成為湘西與外部世界的唯一交通要道。沅水上游及其支流——酉、巫、舞、辰、沅,便是見諸史籍的著名“五溪”,它們如人體上的血管伸延到整個湘西地區(qū)。居住在這片土地的人民,“言語飲食,迥殊華風,曰苗,曰蠻”。歷史對他們太不公正,唐代以前,被當作“蠻族”。在封建王朝的正史里,“南蠻”、“西南夷”、“盤瓠蠻”、“武陵蠻”、“五溪蠻”,便是對他們的稱呼。他們經受的貧困而又飽受欺凌的生活,一直延續(xù)到20世紀中葉。
1936年,國民政府為改變山區(qū)面貌,曾與德國簽訂修建湘黔鐵路借款協(xié)議,并進行初步勘測,因抗日戰(zhàn)爭而中止。新中國成立后,1958-1960年,曾兩次復建兩度停工。直至1970年代初,國家決定在湘西邊遠地區(qū)開展大規(guī)模的三線建設,給懷化地區(qū)的發(fā)展帶來新機遇。1970年9月的一天,伴著嘹亮的歌聲和整齊的步伐,一支龐大的隊伍,開進了榆樹灣。這支160萬人的隊伍是專門來修鐵路的。他們在湘黔沿線擺開戰(zhàn)場,要在國土縱深地區(qū)建立一個工農結合的、比較完整的戰(zhàn)略后方基地。在東西建湘黔線的同時,平行于京廣線修一條縱貫南北的交通大動脈——枝柳線。
湘黔、枝柳鐵路交會點,原定芷江縣。但芷江不利條件有三:一是軍事目標大,芷江機場在二戰(zhàn)中聞名中外;二是需占用3000多畝良田;三是大山阻擋,開鑿隧道工程量太大。1970年8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親自審定,把交會點定在榆樹灣鎮(zhèn)。
1972年10月,湘黔鐵路建成通車。一座火車拖來的城市——懷化市悄然崛起。1979年,國務院批準設立縣級懷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