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曼
[摘要]多聲部聲樂主要是指一組或者一對歌手同時唱出兩個或者兩個以上聲部的音樂,或者為二聲部聲樂,或者為復音聲樂。文章通過多聲部聲樂作品的介紹,對多聲部聲樂作品進行分類,從而分析多聲部聲樂作品在聲樂實踐課中的應用,并探討其應用效果。
[關鍵詞]多聲部聲樂;聲樂實踐課;音樂教學
多聲部聲樂主要是指一組或者一對歌手同時唱出兩個或者兩個以上聲部的音樂,或者為二聲部聲樂,或者為復音聲樂。在聲樂教學中,尤其是聲樂實踐課的教學中,多聲部聲樂作品的應用對于學生聲樂技巧的聯(lián)系有著重要的幫助作用,能有效鍛煉學生發(fā)聲器官的協(xié)調能力,能促進學生嗓音的改善以及歌唱心態(tài)的穩(wěn)定。通過讓學生們進行多聲部作品的演唱訓練,能有效提升聲樂實踐課的質量。
一、多聲部聲樂作品分類
多聲部聲樂主要是由兩個或者兩個以上聲部所結合的聲樂形式,其作品主要有以下五種:第一,輪唱形式。高低聲部依次唱出,形成縱向的迭置,如舂米歌(景頗族聲樂)和玩調(佤族聲樂)。第二,模仿形式。低聲部對上聲部進行旋律模仿從而形成雙聲的迭置,比如侗族雙聲部“喉路”和“嘎哨”、壯族雙聲部“啦了啦”和“呵呃”。第三,固定低音形式。固定低音形式主要采取持續(xù)的長音或者持續(xù)某種節(jié)奏的聲音,或者是固定旋律跟上聲部進行并置,從而形成一動一靜的兩聲部形式。比如侗族多聲部聲樂“大歌”、納西族多聲部聲樂“窩熱熱”等。第四,支聲性形式。支聲性形式主要是旋律聲部與在它的基礎上作裝飾性的變化而形成的新聲部相互結合所構成的形式。如瑤族多聲部聲樂“蝴蝶歌”。第五,和聲形式。和聲形式主要是指高聲和低聲都采取自己的旋律展開,兩聲部時而同步時而交叉,體現(xiàn)出比較強的和聲特性。如高山族多聲部聲樂“豐收祭祀歌”。通過各種多聲部聲樂作品的實踐課練習,聲樂實踐課從學生的呼吸、聲門、共鳴、語言以及心理狀態(tài)出發(fā)準確掌握聲樂演唱的多重因素及其相關技能。下面主要探討幾個多聲部聲樂作品形式在聲樂實踐課中的應用。
二、多聲部聲樂作品在聲樂實踐課中的應用
(一)模仿型多聲部聲樂作品在實踐課中的應用
在聲樂實踐課中,往往利用模仿型多聲部聲樂作品練習來鍛煉學生的高音。模仿型多聲部聲樂主要以人聲音高為特點,同時還輔以和聲的村托,加上其音色上的不同,其旋律在不同的聲部上進行變化并相互呼應,形成縱向聲部跟橫向聲部之間的協(xié)調和統(tǒng)一。比如江文也創(chuàng)作的模仿型多聲部聲樂作品《漁翁樂》和瞿希賢創(chuàng)作的《牧歌》等。如圖1所示:
在聲樂實踐課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模仿型多聲部聲樂作品《牧歌》進行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練習此作品過程中進行高音的訓練,促使他們對高音程度的掌握和對聲樂旋律變化的把握,促進其對聲部橫向發(fā)展和縱向發(fā)展的協(xié)調統(tǒng)一。比如在《牧歌》的演唱練習中,由于這部作品從頭到尾都使用了模仿型多聲部形式,在演練過程中,教師應該讓學生們通過女高音聲部在高八度上對男高音聲部旋律進行模仿,一方面讓學生們感悟遼闊草原空曠的回聲效果,另一方面鍛煉他們對高音聲部旋律的把握能力。
(二)和聲型多聲部聲樂作品在實踐課中的應用
和聲形式主要是指高聲和低聲都采取自己的旋律展開,兩聲部時而同步時而交叉,體現(xiàn)出比較強的和聲特性。以和聲思維結構為主體的和聲性多聲部聲樂作品主要提升在合唱作品中,其往往比較注重聲樂整體性的把握,尤其是對縱向和聲整體的作用。在聲樂實踐課中,通過和聲型多聲部聲樂作品的演練,讓學生展開各平行聲部以及旋律聲部進行一致性、趨同性訓練,使各個聲部進行同節(jié)奏訓練,凸顯音樂整體性效果。比如在《黃河大合唱》中,尤其是其高潮部分,采取的就是和聲型多聲部聲樂形式,如圖2所示,其中同主音大小調進行彼此交替進行,在整個設計中,將大小調交替和聲作為終止D-T前的音響設計,使得四個聲部從頭到尾都保持著一致。其男女高聲部通過混聲的形式進行在F2高音區(qū)保持同音,并進行以四個小節(jié)為一個周期節(jié)奏的反復演唱。在聲樂實踐課中通過和聲型多聲部聲樂作品演練能有效鍛煉學生各個聲部的融合和一致性發(fā)展,促進學生聲樂整體性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
(三)支聲性多聲部聲樂作品在聲樂實踐課中的應用
支聲性形式主要是旋律聲部與在它的基礎上作裝飾性的變化而形成的新聲部相互結合所構成的形式。其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第一是旋律和節(jié)奏相結合的支聲性多聲部聲樂;第二是旋律和分解和旋相結合的支聲性多聲部聲樂;第三是旋律和固定音型相結合的支聲性多聲部聲樂。在聲樂實踐課教學中,通過支聲性多聲部聲樂作品的練習,促使學生加強旋律和節(jié)奏、旋律和分解和旋、旋律和固定音型進行協(xié)調融合的能力。比如旋律和節(jié)奏相結合的多聲部聲樂作品《杰里科之役》(美國黑人靈歌),如圖3所示,這首歌曲盡管在演唱速度上比較快,其高音部的旋律聲部所展現(xiàn)的是一個氣息悠長并且深沉的嘆息音調,而旋律聲部所伴奏的節(jié)奏采用了以斷音方式進行演唱的不斷持續(xù)的主音,將整個演唱場景制造成局促和緊張的氛圍。利用這一歌曲進行實踐教學,能讓學生在控制高音旋律的同時掌握節(jié)奏的把握,提升其旋律和節(jié)奏相結合發(fā)展的能力。
再如旋律和分解和旋相結合的多聲部聲樂作品《快樂的聚會》(日月潭古瑤)中,如圖4所示,分解和弦的伴奏音型上基本上形成了一個比較精妙的音幔,在演唱中,通過分解和旋跟旋律的結合,將分解和弦作為不同周期的律動,從而形成比較生動的節(jié)奏層,并且襯托著簡潔而又單純的女高音旋律。通過此音樂的練習,讓學生學習對分解和旋的技巧及其跟旋律的搭配,從而提升學生鑒賞聲樂作品的能力。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聲樂實踐教學中,多聲部聲樂作品練習能有效促進學生提升對高音聲部旋律的把握能力,促進學生聲樂整體性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讓學生在控制高音旋律的同時掌握節(jié)奏的把握,提升其旋律和節(jié)奏相結合發(fā)展的能力,提升學生鑒賞聲樂作品的能力。因此,筆者認為在聲樂實踐教學中,應以整體性聲樂教學方法人手,加強多聲部聲樂作品的應用和練習。提升聲樂實踐教學的質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