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教育管理崗位上時,每次遇到德超同志內心就會有一種親切感,因為我們都幾乎教過小學、初中、高中語文全程。時間長了,慢慢體會到他與我的不一樣:我“曾經是”語文老師,他卻“一直是”。作為宿遷大市分管基礎教育的局長,他的生活是雙線結構的,他的語文沒有丟,而且因為提出并實踐“活語文”,愈發(fā)見到專業(yè)上的進步。于是,親切之中又生出佩服了。
一、張德超“活語文”教學思想的形成
中國古代高論有“知人論世”的說法,出自《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泵献诱J為,文學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時代背景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論其世,才能客觀地正確地理解和把握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借用這個觀點,理解張德超同志“活語文”的教學思想,也應當從回溯他的思想源流,回眸其形成過程。
1.向上的行走。德超提出自己的教學主張,最為根本的是他的人生姿態(tài),他一直向前向上,借用牟宗三先生的話,他的生命是“向上翻”的,否則,生命即使不是“向下墜”,也只是安于現(xiàn)狀,隨波逐流,那語文課“教死書”“死教書”“教書死”,對于德超也不會有這么大的觸動。德超剛參加工作時的學歷是中師畢業(yè),他自己說是“兩低一小”,即工作低起點、文憑低學歷、成長小步子。五年小學語文教師、五年初中語文教師、五年高中語文教師,三個“五年”完成中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踐學習,三年??坪?、三年本科提升、三年黨校研究生,三個“三年”進行專業(yè)理論的學習。一路走來,拾級而上,德超漸入佳境,日記體的《播撒陽光——學校管理手記》《點亮心燈——師生溝通手記》,考察感悟的《為孩子服務——英國教育散見隨思》,讀書心得《為學而教——〈學記〉學記》先后出版,在報刊發(fā)表學術論文80多篇。在語文教學方面的思考和實踐形成課題,提出“活語文”的教學思想。因此,追根溯源,德超的“活語文”來自他內心的向上行走的渴盼,來自他內在的需求,內在的動力。正如他自己所說,人的專業(yè)成長要有自己的發(fā)動機,自動自發(fā)是人發(fā)展的第一動力。
2.風格的凝煉。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生長出來的思想,不可能是“概念先行”的。德超做語文老師那么多年,起初肯定不是“活語文”的自覺者。但因為他“向上行走”在語文事業(yè)上有一個明確的追求,那就是要讓孩子喜歡和熱愛語文,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熱愛是最好的老師!為了讓學生熱愛語文,德超就不甘平庸,想把課上得好一些。怎么叫“好”呢?德超信奉陶行知的話:“教的法子必須根據(jù)學的法子。真正的教育者必須培養(yǎng)出能思考、會創(chuàng)造的人。”以學定教,激活創(chuàng)造性,這就使得課有情趣、有情味、有情致,就使得課有個性、有創(chuàng)意、有美感。德超曾經介紹他教《一碗陽春面》的案例,那次活動我也在現(xiàn)場,我和聽課的老師都認為,這位張老師的課有想法、有特點、生動有趣,別開生面。其時,可以看出,德超的課已是風格漸成。是什么?他當時未必說得清楚,但他的追求很明確:“文似看山不喜平”,上課要有自己的想法,要吸引學生,哪怕來點小創(chuàng)意也行。正是這樣的教學風格,形成了德超提煉、凝煉“活語文”的土壤。
3.“活教育”思想的照亮。按照楊義先生的說法,人們的閱讀,如果有思想關注點,就會處于“張弦以待”的狀態(tài),一下子“他鄉(xiāng)遇故知”,豁然開朗了,醍醐灌頂了,思想照亮了,前后貫通了。依我揣測,張德超局長相遇陳鶴琴先生的“活教育”,一定是這樣的感覺。陳鶴琴先生受其老師杜威先生思想的影響,提出“活教育”的思想,其目的論是:“做人,做中國人,做現(xiàn)代中國人(健全的身體、服務的精神、合作的態(tài)度、世界的眼光),做世界人”;方法論是:“做中教,做中學,做中進步”;課程論是:“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倡導并踐行整個教學法、暗示教學法、分團教學法、生活教學法,提出運用教學法的17條基本原則。德超的語文本身就是“活”的,但德超原來的“活”主要是靈活,陳鶴琴先生的“活教育”是“做活人”的教育,是通體透亮、形神兼?zhèn)洹盎睢钡慕逃?,德超的思想讓“活教育”照亮了,其內涵、品味、境界也就不一樣了?/p>
4.自覺的探索。正是在自身實踐基礎上,在陳鶴琴先生“活教育”的思想指導下,德超從自發(fā)走向自覺,于2009年形成“活語文教學研究”的課題,開始理論與實踐的雙重探索。在理論研究方面,德超重點關注陳鶴琴、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孔子、蘇格拉底教育思想,《學記》教學思想,現(xiàn)代語文教育思想,新課程改革理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德超對《學記》進行了整體的系統(tǒng)的研究,并有專著出版,這些研究添就了他的理論底氣。在實踐方面,德超和他的團隊,進行“活語文”課堂教學操作策略研究,“活閱讀”“活寫作”教學策略研究,“活語文教學”評價體系研究。西方哲人亞里士多德說:“事業(yè)是理念和實踐的生動結合體?!钡鲁恼Z文事業(yè)是理論與實踐雙重探索而成就的。
二、張德超“活語文”教學思想的研究與實踐
迄今為止,德超及其團隊對“活語文”教學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其一,對“活語文”內涵的理解。德超企圖借“河”的意象來說明,他認為“活語文”,就是讓學生擁有一條屬于自己的奔騰不息的河流,這條河“活”在源頭,“活”在自凈,“活”在流動,“活”在包納,“活”在變化。他似乎對劉國正先生關注“活”的闡釋很是肯定,多次引用劉國正先生的觀點:語文教學之“活”是活化之“活”,語文的學習對象是活生生的整個現(xiàn)實世界;活躍之“活”,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充滿朝氣和活力的學生活躍起來;靈活之“活”,因文而教,因人而教;生活之“活”,語文要有真切的生活味道。德超也曾梳理過辭典等工具書對“活”的釋義,引證過古今中外教育家,特別是語文教學名家對“活”語文的理解。在這些借鑒、汲取的基礎上,德超形成了自己的表述,他認為“活語文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活的課程、手段和方式方法激發(fā)興趣、激活情智、促進生長、潤澤生命的教學過程。
其二,形成了”1258”的“活語文教學”的體系架構。
一個源頭:活教育。兩個系統(tǒng):一是活教—活學—活練—活用—活評—活考的活教學系統(tǒng);二是社會—自然—學校的活課程系統(tǒng)。五個特征:自動的、互動的、生動的、個性化的、生活化。八個要素:教學理念上,強調“活”出興趣,“活”出質效,“活”出精彩;教學價值觀上,強調促進生長,潤澤生命;教學情感上,強調喜歡語文,熱愛語文;教學過程上,強調激活思維,教學相長;教學方法上,強調因人而異,多樣實效;教學手段上,強調得當適度,靈活實用;學習方式上,強調綜合性學習,互助學習;在教學載體上,強調聯(lián)接生活。
其三,切切實實的課堂實踐。這樣體系架構的全部研究內容,在實驗學校的課堂里,得到切切實實的落實。比如姚芹老師在“活課堂”研究中,推進課堂教學“生活化、活動化、情趣化、校本化”的改革主張,設計了具體的操作模式。徐海龍老師在“活資源”的研究中,搭建網(wǎng)絡平臺,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能力;實施新聞評點,提高學生分析評價能力;組織辦好社刊,發(fā)揮學生創(chuàng)造才能;開展影視作品欣賞,培養(yǎng)審美鑒賞力。楊海燕老師在“活寫作”中努力讓“習作的枝頭綻滿個性的花朵”,重新認識寫作目標——為了兒童發(fā)展;開放習作題材選擇——貼近童心生活;優(yōu)化習作指導策略——注意激勵喚醒。程振理老師在“活寫作”研究中,僅課內課外結合的寫作訓練,就有周記型、日記型、競賽型、活動型、讀后感型、積累表達型等等,教學徹底打開,真正“活”起來,收到很好的成效。
三、張德超“活語文教學“的發(fā)展
德超曾用“河”來隱喻語文學習,同樣“河”也應是“活語文教學”研究的意象?!昂印被蚝坪剖幨?,或潺潺流淌,總是向前的,“活語文教學”研究也應當,事實上也正是向前的。
1.加強對“活語文學習”的研究。在這一方面,德超特別敏銳。“活語文教學”研究課題結題后,課題組把“活語文”的重點以“活教”走向“活學”,申報了《“活語文”學習理論與實踐研究》的課題,并被批準為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重點資助課題。課題組確定了三個研究目標:(1)通過文獻研究,梳理“活教育”理論中關于學生“活學”方法的論述,同時借鑒國內外語文學習理論界關于“活學”方法的論述,努力形成基于“活語文”框架下的“活”的學習理論體系;(2)通過實踐研究,深入探索“活語文”下“活學”方法的形與質的存在、其內部規(guī)律及運用策略,總結“活語文學習”鮮活案例,優(yōu)化和完善“活語文學習”的方法、途徑、策略;(3)通過理論與實踐研究,積累總結“活語文學習”的“活方法”及其學習理論與實踐經驗,有效推進新課程學習方式革新,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質量。從已經順利結題的情況看,我們應該對這項研究抱有信心。
2.深化對“活語文教學”的研究。語文界討論“活”,主要是在教法層面。葉圣陶先生的《語文教學二十韻》有句云:“教亦多術矣,運用在乎人。”葉先生又說:“凡是能讓學生得到實益的就是好教法,而不在于用什么形式。”[1]呂淑湘先生說:“成功的教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把課教活了。如果說一種教學法是一把鑰匙,那么,在多種教學法之上還有一把總鑰匙,它的名字叫做“活”。[2]劉國正先生則認為:“現(xiàn)在教學法的研究很盛行,是有益的。但是離開這個活字,千法萬法也難以奏效。換句話說,活,也許可以算是貫事諸法的一個基本法?!盵3]德超的“活語文”也是從“活教學”起步的,現(xiàn)在轉向“活學習”,方向是對的,但不能因之而忽視了“活教學”,即使是“活學習”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依賴“活教學”的。依我拙見,“活教學”第一要強調改進學生語文學習的基本原則,如目的性原則、對象性原則、對應性原則、優(yōu)勢性原則、低耗性原則,等等。第二要研究必然性中的“活”,當“活”則“活”,“活”中有“實”,“活”是應然與實然的一體化。比如不同教學方法結合的內在性,“頓悟”式變換的有機性,等等。第三,要研究“活教”與“活學”的有效互動,教學方法要引發(fā)主動學習、主動探究,要引發(fā)內化,使教、學雙方融為一體,教法、學法協(xié)調一致,教、學進步相互輝映。當然,這些方面德超比我思考更多。
3.用“活語文”提升語文學科的“教養(yǎng)”性。伽達默爾提出,人文學科都是教養(yǎng)的學科,而這種“教養(yǎng)”,并非指自然而然地生長,并非指“形成”。伽達默爾認為,真正的“教養(yǎng)”要超越自然而然的形成,有時甚至要斷絕自然的生長,從而達到一個更高層次、更高境界的發(fā)展。作為一個語文教育工作者,我讀過這些論述,是有震撼感的,所以提出來與德超分享、共勉。條條大路通羅馬,只要是對語文教學的研究,都有可能提升語文教學的教養(yǎng)品質,這種“教養(yǎng)”有滋養(yǎng)、涵養(yǎng),更有提升、超越?!盎睢闭Z文從隱喻的意義上說,都可以有這些特質,因此,似乎可以有更多的擔當。當然,這里要探討的問題很多,需要我們且行且思,也需要同仁們?yōu)槲覀児餐氖聵I(yè)多切磋,多交流。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參考文獻:
[1]葉圣陶.《小學語文教學經驗談》序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
[2]呂叔湘.關鍵在于一個“活”字[J].課程·教材·教法,1991(10):18.
[3]劉國正.也談一個“活字”[J].課程·教材·教法,1991(10):18.
(楊九俊,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江蘇省教育學會會長,210000)
責任編輯:顏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