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華 張宗果
【摘要】課堂設疑提問是英語教學的有效手段。英語教師應在實踐中充分發(fā)揮其啟發(fā)學生思考,營造良好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興趣的作用。本文在闡述課堂設疑的現(xiàn)實意義基礎上,準確剖析當前課堂設疑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措施。
【關鍵詞】設疑;英語
疑問是開啟智慧大門的鑰匙,設疑是英語教師教學的有效方法,巧妙設疑可以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提升學生學習動力,在疑問的誘導和指引下,積極參加學習。新課程教學注重啟發(fā)學生主動思考,加深情感體驗,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提升教學魅力。
一、課堂合理設疑的積極意義
學習本身就是由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如果教師能夠在課堂上巧妙設疑,則學生會感受到主動思考的樂趣、解決問題的成就感。設疑的有效運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促進師生角色的轉變
英語教師設疑的目的即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使他們由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的被動角色解放出來,主動參與課堂互動,在探索過程中自主學習,在教學中處于主體地位。教師也由知識的灌輸者轉變?yōu)閷W習的引導者、促進者、組織者、合作者,通過設疑的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達成教學目標。課堂教學的重心由教師一方向學生一方轉移。
(二)促使學生做學習的主人
在合理設疑的英語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方式與思維方式更會發(fā)生質的飛躍,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在課堂上主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其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的發(fā)揮。課堂上不再是教師神采飛揚,學生沉悶呆板的景象,而是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熱烈交流探討的局面,課堂成為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舞臺。
(三)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
提出一個好問題往往勝過解決一個問題。教育學研究成果表明,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會進行思考和探索,在探索中會產(chǎn)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是當前英語教學的目標之一。在教師的問題引導下,學生會開動腦筋進行思考,積極進行討論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產(chǎn)生創(chuàng)新的萌芽。更為重要的是,學生能在探究式的學習行為中逐漸形成勇于創(chuàng)新的意識和習慣。
(四)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于學習具有濃厚的興趣時,就會自覺探究學習方法,主動提升學習成績。好的問題能夠觸發(fā)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學習熱情,打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成為塑造英語高效課堂的“它山之石”。
二、英語課堂設疑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提問簡單隨意,缺少合理的安排。提問固然需隨課堂生成而不斷變化,主體問題仍是經(jīng)過精心設計的。有的教師在課堂中習慣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問答,表面上學生回答的快速且準確,現(xiàn)場氛圍非常熱鬧,卻并未達到實際效果。有的教師的問題提出較為籠統(tǒng),不具有明確的目標指向。
(二)教師用標準答案束縛學生思考。教師在課堂上運用疑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取知識。有的教師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影響,急于將知識傳授給學生,過早用標準答案為學生框定思考方向,不利于調動其主動性和積極性。還有的教師習慣于自己講授的方式,在設疑過程中不給學生充分表達機會,剝奪學生探究的機會。
(三)有其“形”而無其“實”的設問
有的教師僅僅使用設疑的方法,卻沒有領會其精神實質,在實踐中貫徹不徹底,容易流于形式走過場。尤其有的教師在上課前與學生交待問題,搞起“彩排”互動,在課堂教學中按照既定的情節(jié)進行對話,如此既不能體現(xiàn)設疑的價值,也不利于學生積極思考。
(四)評價反饋不足,缺乏有效互動
教師在課堂設疑后,學生會進行積極思考并給出各自的答案。但這并不是這一教學過程的終結,教師還應對學生的活動和成果給予評價。然而在英語教學實踐中,有的教師忽視了這一環(huán)節(jié)的重要性,用“很好”“不對”等簡單的詞語進行評價,缺乏針對性,不能反映學生的獨特性,也無法走進學生心中,造成課堂設疑虎頭蛇尾的效果。
三、巧妙設疑、打造魅力英語課堂的有效措施
(一)準確掌握設疑的時機和提問的對象
課堂設疑需合理把握時機,教師在最容易引發(fā)學生思考和探究欲望的時機發(fā)問,能夠取得最好的效果。而學生對某個問題產(chǎn)生一定的疑惑,而且具有探究答案的欲望又不知從何下手的時候,就是最佳的提問的時機。而在選擇提問對象時,常會出現(xiàn)教師點名提問某位學生,其他學生覺得不必再思考了,答案即將產(chǎn)生,也有其他想回答問題的學生,由于總是無法獲得機會,會變得心灰意懶,學習積極性受挫。所以,教師應面向全體拋出疑問,引導大家共同思考,必要的時候可以留一段時間讓大家先進行自我探究,然后再選擇學生進行提問。教師在點名提問時,要注意觀察學生的思考狀態(tài)、表達欲望,使積極投入探究并有所收獲的學生得到表達機會,將自己的心得與大家進行分享,這會大大激勵他繼續(xù)加強學習的積極性。
(二)進行延伸提問,誘導學生深入思考
教師為使學生對一些較為復雜的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究,在此過程中提升英語思維和表達能力,僅靠一次性提問難以達到效果。教師應進行延伸提問,循循善誘,將學生的思考逐步引向深處。例如在《What are you doing when UFO arriving》一課的討論中,教師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You can imagine any interesting places you are or any interesting things you are doing when UFO arriving and make sentences,for exemple,I was taking a shower when the UFO landed.”在學生造句后,教師追問“Can you describe that scene more exactly ?”“Could you talk about your feeling?Did you feel exciting or scared?” 用一系列問題誘導學生深入進行想象,并鍛煉使用英語全面描述事物的能力。
(三)創(chuàng)設良好情境
創(chuàng)設良好情境有利于調動初中學習的興趣,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例如,在《where did you go on vocation》一課中,教師提前布置學生準備有關假期活動的材料,在課堂上分小組進行展示,學生們準備了照片、簡短的視頻,甚至還有從各地帶回來的紀念品和特產(chǎn),大家沉浸在對假期美好生活的回憶中,課堂氛圍非?;钴S。此時教師引導大家說,既然大家的假期都這么豐富多彩,我們就共同學習如何用英語對別人講述你的假期經(jīng)歷吧。學生在此課程的學習中注意力很集中,興趣也較濃厚。
(四)因材施教,合理控制問題難度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有教無類”。即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差異性的教育。英語教師在課堂設疑的時候,應依據(jù)學生的學業(yè)水平,提出合適的問題,既考慮大多數(shù)學生的整體水平,也照顧英語水平較高和較差的學生群體,使每個學生都能夠有效參與課堂互動。而且教師提問的難度也隨課堂生成情況不斷發(fā)生變化。教師應細致觀察,敏銳把握學生學習狀況,根據(jù)學生對于課堂內容的接受程度調整問題的難度。
總之,設疑是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對于加強師生互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具有重要意義。教師應加強研究和學習,掌握課堂設疑的方法和技巧,明確問什么,何時問,怎么問,打造充滿吸引力的英語課堂,實現(xiàn)自己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俞月琳.中學英語有效教學策略的運用[J],上海教育科研,2009(4).
[2]張素.探究式學習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9(9).
[3]吳軍.創(chuàng)新智能理論支撐下的中學英語教學[J],科協(xié)論壇(下半月),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