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禮卿
湖南省是著名的“有色金屬之鄉(xiāng)”、“非金屬礦之鄉(xiāng)”。
豐富的資源在創(chuàng)造財富的同時,也給湖南帶來了嚴重的礦山地質環(huán)境問題。
不止如此,從地質學的角度來說,湖南地處我國第二級臺階向第三級臺階過渡地帶,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大致為七山一水二分田。同時又地處南嶺、欽杭、湘西—鄂西三大成礦區(qū)帶,構造運動強烈,巖石發(fā)育齊全。這樣的地形地貌、地質構造條件,決定了湖南一方面礦產(chǎn)資源豐富,開發(fā)利用前景廣闊;另一方面地質災害發(fā)育,地質災害防治任務繁重。
預防:14個群測群防師范縣
地質災害群測群防,是現(xiàn)行條件下最有效的防治手段。
截至2011年底,湖南省所有山地丘陵地區(qū)94個縣市區(qū)均已提前全面完成“十有縣”建設并通過國土資源部驗收。
在全面建成 “十有縣”基礎上,為進一步推進群測群防體系規(guī)范化、標準化建設,完善縣級地質災害防災機制體系,湖南省國土資源廳及早謀劃、提前部署,在全國率先開展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示范縣創(chuàng)建活動,計劃在“十二五”期間,分年度建設一批“領導重視、機制健全、保障有力、群眾滿意”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示范縣。
瀏陽市等14縣市區(qū)被確定為首批創(chuàng)建單位,可望明年驗收授牌。國土資源部充分借鑒我省開展群測群防示范建設的試點經(jīng)驗,于2013年9月全面啟動了全國地質災害防治高標準“十有縣”建設。
省地質災害應急中心第一期建設已基本完成,防災能力再上臺階。
2014年,湖南在創(chuàng)建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示范縣基礎上,進一步總結經(jīng)驗和制定具體支持措施,按照國土資源部要求,全面開展我省地質災害防治高標準“十有縣”建設。指導市縣開展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做好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和群測群防員培訓工作,努力提高基層群眾識災防災能力,制作并播出地質災害防治和地質環(huán)境保護專題宣傳片,提升全社會生態(tài)文明意識。
詳查:1∶5000地質災害詳查
湖南地貌類型多樣,地質構造復雜,具有地質災害易發(fā)多發(fā)的環(huán)境基礎。
對此湖南提出了“十二五”期間完成“1358”目標,即完成100個縣市的1∶5萬地質災害詳查、300處地質災害勘查、500處地質災害治理、8000戶受地質災害威脅戶的搬遷,這個規(guī)劃目標可望全面提前完成。
在摸清地質災害家底方面,目前,湖南已完成的地質災害調(diào)查工作程度較低、涉及范圍不廣、普查精度不高、家底不清,特別是主要交通干線、鐵路、大中型水利樞紐、學校、城鎮(zhèn)尚未開展地質災害專項調(diào)查。
按照湖南省政府的《關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的意見》,“十二五”期間全面完成100個重點縣市區(qū)1∶5萬地質災害詳細調(diào)查的要求,2013年完成了22個縣市區(qū)的野外驗收,新啟動了45個縣市區(qū)詳查任務。
至此,全省已完成或正在開展1∶5萬詳查工作的縣市區(qū)已達75個,將提前完成省政府《意見》確立的目標。
據(jù)了解,2014年湖南將再部署25個以上重點縣市區(qū)1:5萬地質災害詳查,對60處以上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開展詳細勘查。
治理:90個地質災害項目
通過多方面的努力,2013年共爭取國家地質災害防治切塊資金8000多萬元,開展近90個地質災害勘查、治理及搬遷項目。
還爭取中央特大型地質災害防治項目11個、資金4100萬元。同往年相比,項目個數(shù)增加7個、資金量增加2100萬元,這些項目的實施可解除全省25000多人所受的地質災害威脅。
2014年,全省將安排1500戶以上受地質災害隱患威脅居民搬遷避讓;在技術與經(jīng)濟論證的基礎上,對全省50處以上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工程治理或實施搬遷避讓積極向國家爭取啟動武陵山、羅霄山特困連片地區(qū)受地質災害威脅居民搬遷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