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妮
摘要:本文從教師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入手,闡述了精心設計各種情景交融的教學方案、克服和化解學生各種心理障礙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英語教學;學習興趣;心理障礙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7-0086
《英語課程標準》規(guī)定:“英語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包括技能和知識(聽、說、讀、寫等技能和語音、詞匯、語法等語言知識。)”英語是一門綜合學科,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是能用英語作為工具進行交際,因此在英語課堂上加強口語訓練尤為重要。然而,少數(shù)生性內向、膽小的學生在課堂上根本不敢發(fā)言,猶猶豫豫害怕講錯;還有一些外向好強的學生經(jīng)歷過幾次發(fā)音錯誤,甚至招來全班學生哄堂大笑之后也會心灰意冷,產(chǎn)生挫折心理,再也不敢開口。英語是一門有較高難度的學科,并非每個學生都能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而且中學生有好表現(xiàn)、喜成功的特點,一旦嘗試失敗就可能產(chǎn)生“畏懼心理”,不想再堅持英語課的學習。如何克服學生的“怯口心理”,讓他們從被動接受過渡到主動開口,大膽地練習呢?如何使英語課堂學習呈現(xiàn)生機與活力呢?現(xiàn)根據(jù)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談幾點具體做法和體會:
一、融洽感情,增添興趣
新課程標準強調:“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學習中的情感態(tài)度,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情感態(tài)度,實現(xiàn)教學中師生共同參與、和諧發(fā)展?!背Q缘溃骸案腥诵恼?,莫先乎情。”《學記》中也曾說:“親其師,信其道?!苯處熞脦煇酆蛶熌苋Q取學生的親近和信任,縮短與學生的心靈距離。一聲親切的“Hello”,一句懇切的“Thank you”,“Well done”,一個簡單的“we”都可以使學生感到教師和他們是好朋友。課前的一兩分鐘教師可用“Plain English”來表達自己對學生的情感,筆者常用的教學手段是在上課開始的幾分鐘和學生一起唱流行的英文歌,然后順勢教他們歌詞中的詞匯和語法,學生非常感興趣。正如孔子所強調的樂學的重要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中自然習得語言,就是學習的最佳效果。教師在課堂上還要克服焦躁的心情,要用親切的口吻、幽默的話語和生動的表情創(chuàng)設輕松的課堂氣氛。繁多的英語單詞、枯燥的語法知識給學生帶來了學習上的困難。這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合理組織課堂教學,讓學習的艱苦與學習的樂趣融為一體。英語和其他語言一樣,在特定的情境中教學才能產(chǎn)生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圖片、實物、幻燈、投影等手段降低學生理解語言的難度,通過講解、演示等方法模擬創(chuàng)造出生活的語言情境,運用多種信息傳遞手段,以圖、文、聲、像等表現(xiàn)形式全方位刺激學生的感官,使他們完全置身于英語學習的環(huán)境中,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肯定進步,及時鼓勵
對羞于開口的學生,教師要善于用發(fā)展變化的眼光去看待,稍有進步就多肯定多鼓勵,激發(fā)他們的自信心。當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參與情景對話似乎熱情不高、消極被動時,筆者就及時設計形式多樣的對話練習,把個體的活動變?yōu)槿鄬W生的活動。課堂上所設計的對話都是學生學過的句型和日常用語,且都貼近生活實際,在日常喜聞樂見的事物中,看見什么問什么,直觀形象,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會話情景,使他們興趣大增,所有的學生都積極參與,敢大膽地開口對話。時間長了,母語在英語課中幾乎少用或不用了,也為以后的英語學習奠定了基礎。在課堂練習中,筆者還發(fā)現(xiàn)有部分學生對唱英語歌曲特別感興趣,筆者就及時表揚他們,正確引導他們將熱情合理地遷移到口語的訓練之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每一點進步教師都要予以及時鼓勵,并提出進一步的要求。例如有些學生盡管在拼讀單詞上感到十分困難、口頭表達能力欠佳、書面作業(yè)正確率不高、考試成績較差,但書寫認真規(guī)范,對表演課本劇表現(xiàn)出極大的熱情,其效果不論如何,此時教師都要及時鼓勵他們,給他們創(chuàng)造充分展現(xiàn)才能的機會,發(fā)展各自的強項,讓他們覺得自己不比別人差。但教師也要告訴他們正確認識自己,查找差距,努力挖掘非智力因素的潛能,增強他們學好英語的自信心。
三、培養(yǎng)持久而穩(wěn)定的學習興趣
教師生動活潑的課堂講解以及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然而這種即時興趣往往不穩(wěn)定。多年來,筆者以課堂教學為主戰(zhàn)場,盡可能地使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使他們感到自己是教學的主體而非被動的受體,感到學習英語的目標明確,責任重大,是“我要學”而不是“要我學”,以此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持久穩(wěn)定的學習興趣。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興趣的源泉在于運用?!苯處熑缒芤龑W生懂得所學知識的重要性,在教學中多給學生提供運用知識、能力的機會,那么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會持久穩(wěn)定。筆者在課堂上常組織學生結合教材有機進行“一分鐘自我介紹”、電話禮儀、英語小故事比賽、小組匯報、課本劇表演等活動,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以致用”,讓他們品嘗使用英語的甜蜜成果。
教學中每一次課堂教學的主體參與,每一項練習對參與的學生來說就是一次自我測驗,可能有成、有敗。有些心理素質不佳的學生在這種階段性、單向性的成與敗面前經(jīng)不起考驗,或驕或餒,削弱了學習興趣。對此,在教學中筆者通過多種有益的評比活動,及時鞏固學生的興趣,在成與敗的考驗中練就學生的意志力,矯正他們不正確的自我認識。
四、因材施教,對癥下藥
在課堂上,教師提出的問題要面向全體學生,在難易程度上有意創(chuàng)設梯度,視對象而發(fā)問,不提超越學生認知范圍的問題,保證學有困難的學生與其他同學有一樣多的練習機會。當這類學生回答有困難時,盡可能給予鋪墊、啟發(fā)和提示,對于回答好的給予加倍褒獎。盡量多地使用“Good!”、“Excellent!”、“You are quite right.”、“You have done a good job.”等評價語。對于回答錯誤的應避免當場打斷,事后先肯定他們肯開動腦筋的優(yōu)點,再善意地一一指出不足之處。
批改作業(yè)和聽寫最好采取面批的方式,以便進行有的放矢的輔導,及時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問題。鼓勵稍差的學生不懂就問、多設疑問,即使其他學生看來十分簡單的問題,也要認真作答,教師應循循善誘,盡可能幫助他們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此外,還應培養(yǎng)學生預習和復習的習慣。上新課前,可利用課外活動時間和基礎較差的學生一起預習新課,解決難點,使他們跟上教學進度。課后針對他們理解中的難點,有針對性地重點補習,督促他們及時復習,進一步鞏固學習成果。
總之,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是中學英語教學的目標之一,也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重點。我們英語教師必須充分開發(fā)和利用這一非智力因素,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優(yōu)化和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過程中學會做人,學會合作,學會競爭,勇于挑戰(zhàn),勇于開拓,成為祖國所需要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