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鴻
摘 要 本文研究蘇軾的時間觀念,并比較蘇軾和雪萊的時間觀念。蘇軾對有限和無限時間的對比有強烈感觸,對有限時間表示焦慮,希望通過修養(yǎng)精神的方式超越有限時間。蘇軾對時間的認識經歷了從消極到積極的歷程。而雪萊的《時間》一詩表現(xiàn)出詩人對有限時間的悲哀和對無限時間的恐懼。雪萊認為無限時間是導致毀滅的原因,所以對時間表示敵視。通過兩位詩人時間觀念的比較,折射中西文化心理的異同。
關鍵詞 蘇軾 雪萊 時間觀念 焦慮 超越 恐懼 敵視
蘇軾(1037—1101)是北宋著名詩人、文藝評論家,宋代蜀學代表人物。學者們的研究集中于蘇軾的人生觀、政治主張、自然哲學、詩文風格以及文藝理論。本文重點研究蘇軾的時間觀念。蘇軾的時間觀是他宇宙哲學的組成部分。蘇軾對于宇宙的思考并不限于哲理思辨,還通過詩文來表現(xiàn)。本文研究蘇軾對時間的態(tài)度,以明了中國古代文人對時間的一般心理。我們將圍繞蘇軾的詩文,表現(xiàn)詩人對有限時間的焦慮和對無限時間的向往。在此基礎上我們將比較蘇軾的時間觀念與英國詩人雪萊《時間》一詩的思想,發(fā)現(xiàn)中西詩人時間觀念的異同,折射兩種文化心理。
一、蘇軾對有限和無限時間的態(tài)度
很多蘇軾的研究者都注意到詩人強烈的人生虛幻感。王水照先生對此有詳細的總結。蘇軾詩文反復說到“人生如夢”和“人生如寄”。過去是幻覺,現(xiàn)存的事物也是幻覺。人生如同夢幻一般,或者如同暫時寄寓世間的匆匆過客。蘇軾還有著名的“雪泥鴻爪”豍比喻:人生在世仿佛飛鴻偶然將爪印留在雪泥上,痕跡微小。雖然如此蘇軾依然要在“生存虛幻性的痛苦中,尋找失落的個性生命的價值,肯定自身是唯一實在的存在”豎。我們認為促使蘇軾對人生作如此認識的原因在于他的宇宙時間觀念。
蘇軾繼承莊子思想,對空間大小的相對性有深刻認識。他說 “太山秋毫兩無窮,鉅細本出相形中?!必R出自《莊子》以秋毫為大,太山為小豐的思想。大小、長短、高下本是相對的,這就是老子所說 “長短相較,高下相傾”豑的意思。秉持相同的思維方式,蘇軾認為時間的長短也具有相對性:“朝菌無晦朔,蟪蛄疑春秋?!扇艘曃岵?,何異蜂蟻稠?!必U蘇軾以長為短的相對主義依然源于莊子,尤其是《齊物論》殤子為壽、彭祖為夭豓的說法。一個早晨就經歷生死的蘑菇不知什么是日,蟪蛄過一個季節(jié)就死去,不知什么是年。人的生命比蘑菇、昆蟲長久,但在仙人眼中我們也和那些動植物差不多。
除了《莊子》的典故,蘇軾還常以佛語說明看似長久實際短暫的事物:“笑我榮枯彈指內”豔或“一彈指頃去來今”豖以及“生成變壞一彈指”。豗 “彈指”是佛教用語。“時之極少為剎那”,一彈指頃有“六十五剎那”,“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名一彈指”豘。念、瞬、剎那、彈指都是時間極短暫的意思?!皹s枯”是人生的物質享受和精神肉體所受的折磨,是人生的際遇和過程?!叭斫瘛敝刚麄€時間。“生成變壞”是天地萬物運動的過程,指宇宙的大化歷程。以上分別從人生、時間、宇宙的歷程三個角度說明宇宙時間流動之快。這是將長久不斷化為短暫的思維方式。人生雖短也有百年,宇宙的時間有幾十億年,但在蘇軾的心里都是一彈指。宇宙人生變化迅速,宇宙的一切存在因流逝無蹤而虛幻。所以蘇軾才會發(fā)出人生如夢如寄的感慨?;L為短,這是對時間流逝表示畏懼的心理。在無窮時間之流里任取一段,無論其本身的長短,與無窮時間相比,都形成極短與極長的鮮明對照。這就是蘇軾對人生有限時間感到焦慮的原因。佛老思想對于古代文人是一種精神慰藉。蘇軾信佛卻不佞佛。蘇軾于佛只取其思想方法,而摒棄其一切皆空的虛幻宗旨。蘇軾描寫時間常取佛語:“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被颉疤斓卦荒芤砸凰病必[ 或“我造無始業(yè),本從一念生。既從一念生,還從一念滅。生滅滅盡處,則我與佛同。如投水海中,如風中鼓橐?!必\或“觀法界性,起滅電速。”豜以及“覺來俯仰失千劫”豝?!绊汈А?、“瞬”、“念”同“彈指”一樣,都是佛教指稱短暫時間的單位。吾生是須臾,天地是一瞬,生滅如電,在一念間,天地成毀壞空已經發(fā)生了一千次。
每當感到天地人生的短暫,蘇軾都會向往一種永恒的存在。詩人羨慕長江無窮,希望能與明月一樣長久、與萬物一樣無盡、與佛相同,這些都是向往永恒。有限時間令人焦慮,時間流逝令人恐懼,但可以從精神上追求永恒的個體存在?!板塾巍?、“抱明月”、“投水?!倍际沁_到永恒的方式。其實質就是莊子的物化,與萬物為一,與物同化于自然,取得自然的永恒價值。蘇軾說“閱人此地知多少,物化無涯生有涯?!必_或者說“與物適”,比如“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必`或者說“若有思而無所思,以受萬物之備”,豠都是蘇軾說明與物相適的感覺。還有 “萬物儲”、“萬象入”、“萬物供我”等多種表達,都是物化并得自然之道的說法。生命有限,而物化的個人可以達到無窮境界。蘇軾認為人能夠在時間上永恒,不僅是在一念之間物化,最重要的是使自己具有為后世景仰的精神:“博大古真人, 老聃關尹喜。獨立萬物表, 長生乃余事?!必b或“浩然天地間, 惟我獨也正?!必c老子、關尹子就是精神永恒的代表。形體的消滅不足為患,精神能夠萬古流芳才是真正的永恒。如果能夠獲得高尚的精神,則渾身充滿浩然正氣,獨立于天地之間。精神在時間和空間上都得以長存。
蘇軾對有限時間的認識促使他思考如何獲得無窮時間,并認定只有從精神上才能追求永恒。江河的川流不息以及明月的永恒照耀幫助人認識無窮時間。焦慮和恐懼并非導致頹廢,悲哀的情緒化為追求無限時間的努力。這是從消極轉向積極的中國古人的時間觀念。
二、雪萊《時間》詩的思想與蘇軾時間觀念的比較
蘇軾和雪萊之間雖然相差八個世紀,但他們都有時間主題的詩。兩者無實際影響卻進行比較是所謂平行研究法,研究美學價值關系。雪萊是英國十九世紀浪漫主義詩人。雪萊有一首寫于1821年題為《時間》的詩。雪萊時間觀念源于古希臘哲人對待時間的心理。吳國盛先生認為古希臘人恐懼時間,因為時間總是和變化捆綁在一起,因為變化引起毀滅,所以古希臘人將毀滅的后果歸罪于時間豥。雪萊的時間觀念仍然延續(xù)古希臘哲人對時間的態(tài)度,所以時間同變化一樣受到雪萊的敵視。我們將雪萊與蘇軾相比較,會發(fā)現(xiàn)中西時間觀念的異同。雪萊和蘇軾雖然只是單個主體,卻從某種程度上能夠代表兩種文化心理。
雪萊《時間》豦一詩:“深不可測的海??!歲月是你的波浪,/時間的大洋,充滿深沉的辛酸,/人類眼淚的鹽分已經使得你咸澀難嘗!/你浩渺蒼茫的海水啊,無邊無沿,/起伏漲落的潮汐把握著人生的極限,/雖已膩于捕獵,卻仍呼號求索無饜。/不斷把沉船的殘骸噴吐在它荒涼的岸上 /平靜時胸懷叵測,風暴中恐怖猖狂。/啊,深不可測的海洋,/誰該在你的水面出航?”根據(jù)這首詩我們可以總結出雪萊時間觀念的幾個特點。第一,時間被比喻成深不可測、無邊無沿的海,說明時間的深邃和長久。歲月這些時間的單位是組成時間海洋的波浪。第二,時間像海洋一樣,即使平靜也因為幽深給人不可知的疑惑感和恐懼感。第三,時間根本上是一種狂暴的存在,因為海上經常掀起風暴,所以時間像風暴一樣猖狂。第四,時間和人密切相關,人始終處在時間之中,因為時間把握著生命的極限。海洋象征時間的廣大和強悍,相對于時間的強勢,人渺小軟弱。第五,人被時間折磨,就像海浪摧毀了航船。沉船的殘骸象征人的尸骨。而時間對人的死亡沒有任何憐惜?!安东C”和“噴吐”說明時間也像一頭野獸將人吞噬,并將人骨棄之不顧。第六,海水咸澀比喻時間的長河里充滿人類的苦難和眼淚,所以人類的痛苦遠遠多于幸福歡樂。并且人類的痛苦非常劇烈,能夠改變時間之水的味道。第七,雪萊面對時間的狂野,懷有微弱的希望?!罢l該在你的水面出航?”洶涌的海面上依然可能有勇敢的水手,敢于航行在動蕩的時間之海里。從總體上講,雪萊對有限時間有清醒的認識,明白人生的極限。他對無限時間表示恐懼,就像恐懼一頭野獸。時間造成了毀滅和人的痛苦。人與時間的關系在于,人永遠不可能駕馭時間,超越時間,就像船和海的關系。所以時間意味著痛苦和毀滅,時間是不祥的,兇惡的,是需要與之斗爭的對象。但是斗爭勝利的可能性非常微小,雪萊用一個問題表示他懷疑勝利的可能性。人終將死在時間的海洋里,出航、航行都只是短暫的過程,航船終將被淹沒。從這些意義上看,雪萊繼承了古希臘的時間傳統(tǒng),對時間表示敵視。
中西時間觀念的共同點在于對有限時間的焦慮,對有限和無限時間的對比都有明確的認識,并都表現(xiàn)出悲哀和痛苦,蘇軾說“哀吾生之須臾”,雪萊說“深沉的辛酸”。不同點在于對無限時間的態(tài)度。蘇軾對無限時間并不恐懼,時間并非一張貪婪吞噬的大嘴。隨著時間的流逝富貴成為冷灰,但是物質的毀滅不是時間的罪過,物質的毀滅是物質本身變化運動的結果。時間是一種沒有感覺的獨立的存在,并非存心和人作對。時間如流是中西共有的比喻,但狂暴的海水和滾滾江流之間的區(qū)別在于前者有意志,后者沒有意志。雪萊還將海水和猛獸并列來比喻時間,可知雪萊的時間有意志,而且是敵人的意志。中國古人經常思考怎樣超越有限時間。莊子有“旁日月,挾宇宙”豧,以生死為晝夜,囊括宇宙萬物的那種與無限時空為一的意識。或如蘇軾那樣用精神戰(zhàn)勝有限時間,所謂“獨立萬物表”、“抱明月而長終”。與此相對照,雪萊的無限時間實在太強大,人無法超越有限時間,更不能想象自己變成無限時間那種吃人的猛獸。人只能趁著時間心情好的時候航行一段路程,最終是要被吞沒的。這與蘇軾“抱明月而長終”相比,氣量小得多。
蘇軾對時間的態(tài)度從悲哀到超越,從消極到積極,而雪萊的時間觀念始終充滿憂郁和恐懼,對時間持有悲觀的態(tài)度。究其原因,蘇軾對時間的無限性和有限性都有理性的認識,他冷靜而且欣然地接受有限時間的現(xiàn)實,而且向老子、關尹子看齊,通過高尚自己的精神來超越有限時間。雪萊則認為無限時間是導致毀滅的原因,所以對時間引起的萬物以及人的生命的變化表示敵視。這從猛獸捕獵和海洋吞沒航船的比喻都可以體現(xiàn)出來。
注釋:
孔凡禮點校.和子由澠池懷舊.蘇軾詩集[M].中華書局,1982:96.
王水照.蘇軾的人生思考和文化性格.中國蘇軾研究第一輯[M].學苑出版社,2004:10.
軾在潁州,與趙德麟同在西湖,未成,改揚州。三月十六日,湖成,德麟有詩見懷,次其韻.蘇軾詩集[M]. 1876.
【晉】郭象 注,【唐】成玄英 疏.莊子?齊物論.莊子注疏[M].中華書局,2011:44.
【魏】王弼 注,樓宇烈 校釋.老子第二章.老子道德經注[M].中華書局,2011:7.
九日次定國韻.蘇軾詩集[M].1906.
莊子·齊物論.莊子注疏[M].44.
龜山辯才師.蘇軾詩集[M].1295.
過永樂文長老已卒.蘇軾詩集[M].566-567.
次韻吳傳正枯木歌.蘇軾詩集[M].1962.
査慎行注蘇軾引《翻譯名義》關于彈指的內容.蘇軾詩集[M].567.
孔凡禮點校.赤壁賦.蘇軾文集[M].中華書局,1986:5.
東坡喜禪集 · 一目.冷成金.蘇軾的哲學觀與文藝觀[M].學院出版社,2003:314.]
東坡喜禪集 ·二目[M].同上。
百步洪二首其一.蘇軾詩集[M].892頁。
次韻錢穆父紫薇花二首其一.蘇軾詩集[M].1708頁。
赤壁賦.蘇軾文集[M].5頁。
書臨皋亭.蘇軾文集[M].2278頁。
和陶雜詩十一首其六.蘇軾詩集[M].2275頁。
過大庾嶺.蘇軾詩集[M].2056頁。
吳國盛.時間的觀念[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48-63.
譯文出自江楓.雪萊詩選[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183.
莊子·齊物論[M]. 46.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外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