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逸斌
【摘要】當代教學工作的整體要求和改革重點即為提倡全面和諧的素質教育,其主要表現方式包括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探究式學習能力以及啟發(fā)性教學等等。而對于新課改下的初中語文課程來講,啟發(fā)性教學的重要性無論是對于教師還是學生都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學校及社會更應當不斷加強與改革啟發(fā)性教學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的應用能力。啟發(fā)性教學是一種以學生主動對知識的探索和研究為基本特征的一種教學形式,是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學生現有的知識儲備為基礎,以教材為主要啟發(fā)的內容,在教師的引導下促使學生發(fā)現、分析、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活動方式。啟發(fā)性教學是充分體現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正確的認識啟發(fā)性教學對初中語文教學的意義,并加以靈活運用,使之走進初中語文課堂,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課題。
【關鍵詞】新課改 初中語文 啟發(fā)性教學 重要意義 應用原則 注意事項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1-0046-02
論文將對新課改下初中語文啟發(fā)性教學的相關問題進行深入淺出的分析與研究,從而發(fā)掘啟發(fā)性教學方式的重要意義、應用原則以及在實際教學應用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以便對奮斗在初中語文教學一線的教師們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為啟發(fā)性教學在全面素質教育中的更好發(fā)展打下基礎。
1.啟發(fā)性教學的重要意義
1.1 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意識和能力
主動與被動是兩個截然相反的詞語,在實際應用中所產生的影響與效果也會差之千里。傳統(tǒng)意義上的語文教學都是老師在上面教,學生在下面聽,即老師灌輸什么,學生就被動的接受什么,此為典型的“填鴨式”教學模式,長此以往,學生便會失去主動學習與積極探索的能力,對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是極為不利的。然而啟發(fā)性教學則恰恰相反,教師通過適當的引導與啟發(fā),使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思考、發(fā)問和學習,從而鍛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學習由被動變的更加主動,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從而獲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進一步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意識和能力。
1.2 促進了學生發(fā)散思維與邏輯思維的發(fā)展
啟發(fā)性教學的應用還進一步促進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面對問題和困難的時候,學生逐漸擺脫了依靠家長和老師的習慣,而是在啟發(fā)性教學的不斷熏陶與影響下,逐漸學會了獨立思考,進而將自己思考的結果進行歸納、總結、闡述與分析,即使思考的成果與問題的實質并不是完全切合,但是思考的過程與思維能力的鍛煉卻是實實在在的收獲。因此,啟發(fā)性教學不僅進一步促進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且還有效促進了學生發(fā)散思維與邏輯思維的發(fā)展。
2.啟發(fā)性教學的實際應用原則
2.1 研究教學內容,掌握學生實際
作為教師,要想在課堂上成功有效的運用啟發(fā)性教學獲得理想的教學結果,就要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也就是所謂的“備課”。這里所指的“備課”主要包括兩大方面的內容:第一是研究教材,對所要講的課程內容充分做到心中有數,第二便是要了解學生,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相關特點,爭取照顧到每一名學生,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充分的參與其中、受到啟發(fā)、獨立思考、完成課程,最終有所收獲。
2.2 恰當設計問題,因勢利導啟發(fā)
如何將啟發(fā)性教學模式應用好,因勢利導的啟發(fā)方式與問題設計便顯的至關重要。例如在蘇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的第六單元中,有一篇課文是《皇帝的新裝》,為了教育學生敢于說真話,養(yǎng)成誠實的美德,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來提問:“兩個騙子為什么會成功行騙呢?哪兩位同學能表演一下騙子行騙之前的策劃活動的?”這樣的提問方式便很容易將學生帶入情境,從而激發(fā)他們思考與表現的欲望。在課程的結尾,教師還可以試著這樣提問“兩個騙子已經出了丑,因為他們說了謊,那大家能否給騙子安排一個結局呢?”相信這樣的提問方式將再次掀起課堂的高潮,學生的主體意識也將得到淋漓盡致的發(fā)揮。
2.3 加強課后跟進,促進成績提升
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了鍛煉,成績也將自然的得到提升,這與啟發(fā)性教學與課堂的應用是分不開的,但是課堂內容的結束,并不代表學習的結束,想要進一步的加以鞏固并有效提高學習成績,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要加強課后的跟蹤,包括課后知識的梳理與總結,相關練習題目的練習與應用,只有課上與課下充分的結合,才能更好的鍛煉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從而有效提升學習成績。
3.啟發(fā)性教學在實際應用中的注意事項
3.1 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雖然在啟發(fā)性教學模式當中,學生已經替代了教師逐漸成為了課堂上的主體,但是教師的重要性仍然是無可替代的,只不過此時的教師將是作為一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學習方向與啟發(fā)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因素而存在。[1]因此要想更好的發(fā)揮啟發(fā)性教學模式的積極作用,作為教師應當努力提高自身素質,這里的素質要求是全面性的,不僅包括知識儲備、教學水平,更重要的是道德品質、行為談吐,甚至是穿衣打扮、性格愛好等等,因為作為教師,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甚至是一顰一笑都會在不自覺當中在學生心里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也會在潛移默化當中影響著學生。因此,作為全面倡導素質教學之下的教師,應當積極努力的提升自身素質,給學生樹立良好榜樣。
3.2 課堂應努力以學生為主體
啟發(fā)性教學的模式要求即課堂要以學生為主體,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時刻以引導和啟發(fā)為主,時刻保持耐心和愛心,不要因為怕完不成所謂的教學進度而重新將自己推上主體的位置,欲速則不達,只要不斷的引導學生、啟發(fā)學生、影響學生,素質教育的明天才會愈加輝煌。
4.結論
以上對新課改下初中語文啟發(fā)性教學的相關分析與討論,還有待于在實際教學中去發(fā)展和完善,并根據現實的需要和變化作出靈活的處理和改變;同時,有關初中語文的啟發(fā)性教學在其方式方法方面還有很多,同時也亟待教育工作者進行不斷的開拓和發(fā)展,為我國的語文教學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呂叔湘. 呂叔湘文集(第一卷)[J].商務印書館.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