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愛芬
摘 要:高效課堂一直是教師追求的目標,它有利于實現(xiàn)教師的高效教學和學生的高效學習,使課堂教學更具魅力,更有實效性。
關鍵詞: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構建有效語文教學,我一直嘗試著。讓學生多種形式讀課文,逐步揭開腦海中層層迷惑的面紗,通過學生朗讀、思考,逐步實現(xiàn)每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對于課文中的重、難點,老師適時進行點撥,在學生多讀、多想、多寫的過程中,不斷突破、提升語文高效。
一、定向引導,有效預習
就一篇閱讀課文而言,首先要讓學生做好預習。通過預習,學生能夠解決本課的生字、詞,對課文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要想實現(xiàn)預習的有效性,老師要對學生進行切實可行的指導:每單元前,首先讓學生認真閱讀導讀部分,使學生對本單元的教材有一個總體印象,明確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在預習課文的時候,請學生標出課文的自然段,寫出段意;指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畫出自己最有感觸的語段,融入自己的理解,初步會用簡潔的文字給課文加批注,難以理解的地方打上“?”。
這樣,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預習,學生的手、腦、口并用,既提高了預習能力,又養(yǎng)成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二、大膽質疑,自主學習
開始學習新課時,先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老師的帶領下,明確本課的學習目標。根據(jù)自主學習要求,自學課文,解決問題。對于相對比較淺顯的問題,同桌解決。有難度的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做標記,作為下一環(huán)節(jié)重點關注、集中解決的問題。
三、深入文本,合作探究
通過上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課文的主體思路,大部分學生已基本掌握,接下來就該解決課文中的重、難點。對于這部分內容,可在老師的引領下,讓學生在同桌合作、四人小組中商量解決,討論的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勇于參與,各抒己見,請小組代表全班匯報,其他組也可點評、補充。
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應該是學生的學習伙伴,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教學時,教師要積極、靈活、大膽地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掌握語文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的同時,注重全面素質與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在注重語言基本功訓練的同時,讓學生掌握學法,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提綱挈領,精講點撥
所謂“精講”,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少講,而是要講解所授內容的精要部分。要善于啟發(fā)和點撥,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觀察、思考,鼓勵他們自己去讀、去品、去悟、去挖掘,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學習活動的機會。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對學生進行恰到好處的講解和點撥呢?
精彩的課堂必須要有精心的預設。課前,教師要深入研讀教材,感悟和把握住教材的內涵;教師還要全面了解學生,要設想到學生在學習中可能會遇到的困難,做好點撥的準備,只有弄清學生該學什么,而且可能不會什么,才知道自己該教什么;另外,一定要明確課堂學習目標,因為它是決定課堂學習的方向。如果我們的課堂學習目標不明確,就有可能在學習中出現(xiàn)隨意性和盲目性,甚至是讓學生感到一頭霧水。
五、課堂練習,反饋檢測
作為課堂教學重要一環(huán)的作業(yè)練習,我們不能把它僅僅看做是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的過程,而應作為學生主體的生命活動和發(fā)展過程來認識,其內容不能局限于課內,也不能把書面作業(yè)作為唯一的形式,可以是一段情景對話,可以是課文內容再現(xiàn),也可以向課外知識拓展延伸,還可以用文字的形式仿寫課文中的精彩片段。
總之,向四十分鐘要質量,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學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展開自由創(chuàng)新的翅膀,在知識的殿堂中流連忘返,真正構建有效語文課堂。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