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莉
(深圳市布吉人民醫(yī)院,廣東 深圳 518000)
TCD新指標對血管緊張性頭痛病的診斷價值
田 莉
(深圳市布吉人民醫(yī)院,廣東 深圳 518000)
目的探討分析TCD新指標對血管緊張性頭痛病的腦血管負荷檢測情況,并分析總結其診斷的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4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00例血管緊張性頭痛病患者的病理資料,對患者均進行TCD進行新指標檢測,并和50例健康人的體檢結果進行對比,觀察患者血流動力學變動的情況以及各項指標。結果100例血管緊張性頭痛患者全部有著不同程度的異常血流動力學,并且伴隨著年齡的逐漸在增加,其病變的程度尤為明顯。結論血管緊張性頭痛診斷的標準往往取決于腦血管收縮的平均速度、緊張度、反彈高度、緩慢指數(shù)、壓力指數(shù)以及血管負荷,為血管緊張性頭痛的治療提供了有力的依據(jù)。
TCD新指標;血管緊張性頭痛??;診斷
血管性頭痛是作為門診頭痛患者中常見的一種病,其主要的病因來自于血管,又稱為血管源性頭痛,常伴有嚴重的頭痛、惡心和嘔吐等癥狀,臨床診斷方法較多,但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TCD新指廣泛用于血管緊張性頭痛病的診斷中[1-2]。我院通過對血管緊張性頭痛患者進行TCD新指標檢測,有著不可估量的診斷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于2012年4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00例血管緊張性頭痛病患者中60例(60%)為男性,40例(40%)為女性;最大年齡為83歲,最小年齡為37歲,平均年齡為52歲,其中45歲以上年齡的有65例(65%),45歲以下的血管緊張性頭痛病患者有35例(35%);所有患者均伴有神經(jīng)官能癥、發(fā)熱以及頭痛,80例(80%)患者伴有兩次以上反復頭痛和惡心等癥狀。以50例健康人的體檢結果作為對照組,對照組50例健康人,最大年齡為79歲,最小年齡為36歲,平均年齡為50歲。
1.2 診斷方法
所有血管緊張性頭痛病患者均經(jīng)過TCD檢查,并借助于由德國進口的DWL-P型經(jīng)顱多普勒超聲儀,將患者平臥,同時用2 MHz探頭通過顳窗對患者雙側大腦中動脈、前動脈、后動脈以及頸內動脈末端血管進行檢測,并經(jīng)過枕窗對患者雙側椎動脈和基底動脈進行檢測,并將所檢查的結果在計算機內輸入,通過對Visual Basia語言系統(tǒng)加以借助,計算新增測試指標。并將血管緊張性頭痛病患者每條血管的各個指標的測試值均值參數(shù)分級,將其測試的結果打印成報告。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組實驗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用t檢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管緊張性頭痛病患者TCD原指標與新增加檢查指標測試比較
2.1 血管緊張性頭痛病患者TCD原指標與新增加檢查指標測試比較:血管緊張性頭痛病患者TCD原指標與新增加檢查指標測試比較如表1所示,原指標主要有收縮速度、舒張速度、搏動指數(shù)、阻力指數(shù)、血管頻譜形態(tài)以及收縮速度和舒張速度的比值,而新增加指標主要有收縮平均速度、反彈高度、緊張度、壓力指數(shù)、緩慢指數(shù)以及血管負荷。
2.2 血管緊張性頭痛病患者腦血流動力學改變情況比較:通過對100例血管緊張性頭痛病患者進行TCD新指標檢測,患者腦血流動力學發(fā)生不同程度上的改變,同時我院收治的100例血管緊張性頭痛病患者45歲以上年齡的有65例(65%),45歲以下的血管緊張性頭痛病患者有35例(35%),45歲以下的血管緊張性頭痛病患者頭痛部位主要為左中動脈、右前動脈、右后動脈以及左椎動脈等。而45歲以上的65例血管緊張性頭痛病患者頭痛的部位多為右中末端、右前動脈以及右后動脈等。血管緊張性頭痛病患者和健康人進行比較,血管緊張性頭痛病患者的緩慢指數(shù)、緊張度以及腦血管反彈高度均有所降低,但血管緊張性頭痛病患者的平均搜索速度、血管負荷以及壓力指數(shù)逐漸增多,隨著年齡的增長尤為明顯。女性的血管反彈高度、緊張度以及血管負荷明顯優(yōu)于女性。血管緊張性頭痛病患者和健康組作比較以及女性相關指標和男性相關指標進行比較,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血管性緊張性頭痛是頭痛病常見的一種形式,常伴有嚴重的頭痛、嘔吐、惡心等癥狀,臨床診斷方法相對較多,近年來,TCD技術常用于腦血管疾病的診斷,對血管性緊張性頭痛患者的搏動指數(shù)、阻力指數(shù)、血管收縮速度以及舒張速度比值進行測試,并患者腦血管的狀況加以研究,研究表明,TCD新指標對血管性頭痛病有著相對較高的診斷價值[3]。
我院通過對100例血管性頭痛患者均伴有神經(jīng)官能癥、發(fā)熱以及頭痛,同時80例(80%)患者伴有兩次以上反復頭痛和惡心等癥狀。其中60例(60%)為男性,40例(40%)為女性;最大年齡為83歲,最小年齡為37歲,平均年齡為52歲,45歲以上年齡的有65例(65%),45歲以下的血管緊張性頭痛病患者有35例(35%)。并將50例健康人的檢查結果作為對照組,進行比較,100例血管緊張性頭痛病患者均經(jīng)過TCD檢查,對患者雙側大腦中動脈、前動脈、后動脈以及頸內動脈末端血管進行檢測,并對患者雙側椎動脈和基底動脈進行檢測,通過借助于Visual Basia語言系統(tǒng),計算新增測試指標。血管緊張性頭痛病患者TCD原指標與新增加檢查指標測試比較過程中,原指標主要有收縮速度、舒張速度、搏動指數(shù)、阻力指數(shù)、血管頻譜形態(tài)以及收縮速度和舒張速度的比值,而新增加指標主要有收縮平均速度、反彈高度、緊張度、壓力指數(shù)、緩慢指數(shù)以及血管負荷。
研究表明,患者腦血流動力學發(fā)生不同程度上的改變,45歲以下的血管緊張性頭痛病患者頭痛部位主要為左中動脈、右前動脈、右后動脈以及左椎動脈等。而45歲以上的65例血管緊張性頭痛病患者頭痛的部位多為右中末端、右前動脈以及右后動脈等。
血管緊張性頭痛病患者和健康人進行比較,血管緊張性頭痛病患者的緩慢指數(shù)、緊張度以及腦血管反彈高度均有所降低,但血管緊張性頭痛病患者的平均搜索速度、血管負荷以及壓力指數(shù)逐漸增多,隨著年齡的增長尤為明顯。女性的血管反彈高度、緊張度以及血管負荷明顯優(yōu)于女性。血管緊張性頭痛病患者和健康組作比較以及女性相關指標和男性相關指標進行比較,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同時緊張度是對患者外周阻力以及腦血管搏動波反彈綜合性質的集中反映,新指標的增加在某種程度上將血管性頭痛病腦部血流動力學變化充分的加以反應其病變演變的過程更能全面分析。
本組資料同樣表明,TCD新指標的各組測試更能綜合反映血管性緊張性頭痛腦血管超負荷中血管正常的生理變化,對于大腦血管整體以及單一血管的損傷情況做到全方位的監(jiān)控,對腦血管發(fā)生部位以及發(fā)生的程度有著尤為正確性的判斷。
綜上所述,血管緊張性頭痛診斷的標準往往取決于腦血管收縮的平均速度、緊張度、反彈高度、緩慢指數(shù)、壓力指數(shù)以及血管負荷。同時新指標的增加在某種程度上將血管性頭痛病腦部血流動力學變化加以充分的分析和統(tǒng)計,有著不可估量的診斷價值,為血管緊張性頭痛的治療提供了有力的依據(jù)。
[1] 周寧,楊小鈞.經(jīng)顱多普勒超聲對頭痛患者腦血管功能狀態(tài)的評價[J].醫(yī)藥前沿,2012,2(13):98-99.
[2] 尹恝,周亮.經(jīng)顱多普勒超聲、腦電圖及焦慮情緒與難以分類原發(fā)性頭痛關系的臨床研究 [J].中華神經(jīng)醫(yī)學雜志,2011,10(11): 1164-1167.
[3] 張忠璽,佘秀菊.TCD檢查對于叢集性偏頭痛(無先兆型偏頭痛)的檢查結果和臨床判斷結果對比[J].醫(yī)藥前沿,2012,2(18):284-285.
R747.2
B
1671-8194(2014)22-02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