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眼里,散文是一個寬闊的概念,它是一只容量巨大的籃筐,可以將除小說以外的一切非虛構文字裝到里邊來。這樣做,可以將散文這一文體的視野打開,為表達內容日漸狹窄和表達形式日漸僵化的散文“松綁”,讓它更具活力與魅力。所以我愿意將一切“有意思”的序言、日記、對話、紀實、演講等都當散文來讀,比如畫家劉小東寫的《以色列繪畫日記》我就是當一部“有意思”的散文來讀的。
劉小東,我國當代著名油畫家,被稱為藝術界“新生代”代表人物,畫家陳丹青說,劉小東生猛,是他至今所知在全世界范圍內畫人物畫得最好的藝術家。在中國一個畫家受追捧,除了他藝術上厲害外,市場上也要非常成功。劉小東的《溫床》曾拍出了5712萬元,創(chuàng)內地油畫拍賣最高價,可以想見市場對劉小東的趨之若鶩。
“繪畫日記”是劉小東“奔赴現(xiàn)場繪畫項目”的一部分。劉小東獨創(chuàng)了一種“行為藝術式”的作品展覽方式:他奔赴某地現(xiàn)場寫生創(chuàng)作,同時用紀錄片或者照片將寫生現(xiàn)場和經(jīng)歷記錄下來,他還寫下繪畫創(chuàng)作期間的日記。進館展出時,除了展出繪畫作品,現(xiàn)場還播放寫生的紀錄片,同時還展出那些日記、照片?!袄L畫日記”成為劉小東藝術的一部分,也成為他油畫作品的文字參照物。
《以色列繪畫日記》是他奔赴以色列現(xiàn)場寫生期間的日記。從出發(fā)到游歷到工作到展出期間的大事小情、吃喝病痛、見聞思索均在所記之列。劉小東是靠畫筆“吃飯”的,而他的文筆也非常漂亮:準確生動,干凈利落,不饒舌,不廢話,直抵事物本身。比如他介紹以色列:“好像跟北京大小差不多,一千萬人口左右,有一百萬穆斯林……正統(tǒng)猶太人男的每天讀經(jīng),女的上班干活養(yǎng)家……猶太人和猶太人愛聊天,陌生的猶太人之間很快就聊成一鍋粥了,越拍桌子說明聊得越好。”簡單有力度,很好的表達。
一個畫家的文字是有畫家的特質在里邊的,我說劉小東的這些文字“有意思”,是指他的文字有一種“色彩感”——這“色彩感”有兩層意思,一是指他描述、記錄的以色列給人以鮮亮之感。一個畫家在一個陌生的地方行走,此地的光亮和顏色是他的敏感所在,劉小東筆下的以色列給我強烈的色彩感:“路過地中海,浪很大,陽光很亮”;“遠處山上都是房子,乳白的石頭,黑窗戶,像以色列希伯來語的字母”;“側望過去滿山瓦礫小屋,鋪滿山上山下,環(huán)繞四周,壯觀悅目、耀眼,但是空無一人”;“路過漫天麥浪,以色列的麥子漫山遍野,黃黃的像他們面包的色彩”……地中海岸的以色列,有海的碧藍、沙漠上刺眼的白、清真寺金頂?shù)狞S、瓦礫小屋耀眼的亮、樹木的蒼翠、膚色的黝黑,以及隨處可見的軍裝的綠。劉小東日記里,被強烈的色彩感籠罩的以色列,是一個文化混雜多元、爭斗與安寧并存、享樂與信仰同在、堅硬多于柔軟的活力漫延的另一個世界。
另一層意思是指,畫布上人物的色彩感。這些文字透露了一個畫家的“心機”——什么場景什么人在哪一瞬間能進入畫家的畫作當中?究竟是什么打動了畫家,或者說觸動一個畫家創(chuàng)作敏感神經(jīng)的是什么?他想抓住什么樣的世界本質和生命片段?——這些問題的答案,在劉小東的文字里都有只言片語的回答。
比如:“我突然想畫這個頂樓,這是這些天來唯一要畫的地方?!眲⑿|為什么想畫這個樓頂呢?這樓頂是一對美國老夫妻家的樓平臺,“左邊是伊斯蘭清真寺的高塔,右邊是基督教堂的圓頂和大大的十字架,還有前方是伊斯蘭三大金頂清真寺之一的金頂清真寺”,就是說在宗教圣地的正中心“是繁雜的民居,他們沒有因圣物的存在而強拆任何民居,他們相擁相襯,互為依存”。劉小東想請這家的家庭成員到樓頂來,他想畫下他們。這的確是一個富有張力的場景,最俗世的家庭聚會在圣物的映襯下進行,如果這一瞬間成為一幅畫,那么它呈現(xiàn)的就是以色列世界最本質最鮮活的東西——生命是由神圣的內心和世俗的生活構成的。
再比如:劉小東“最后一張畫是女兵,在我們住處門口畫完的。槍是根據(jù)其他女兵照片畫上去的。懷抱長槍站在一片平常的風景前,天空冒煙,那天正好是火節(jié),百姓可在任何空地上放火”,他畫女兵的想法,源自一次的經(jīng)歷,晚霞中,他們從巴勒斯坦返回以色列,在關卡“兩個女兵拿著槍,是大大的沖鋒槍,要我們護照。女兵很厲害,我們很緊張”。緊張帶給他觸動,他想記錄下他緊張的一瞬間,而當這些變成一幅畫的時候,他卻隱藏起了這份“緊張”——抱槍的女兵站在平常的風景前,“天空冒煙,那天正好是火節(jié)”,其實平靜之下的緊張才是真正的緊張,這是以色列的現(xiàn)實之一。
我同意作家阿城的說法,他說:“劉小東有一種直感,一種強烈的動物性,一種對環(huán)境與社會本能的判斷,每到一個地方就能抓到這個地方最本質的東西?!边@或許是劉小東文字和畫作的厲害之處吧。
遺憾的是,因《以色列繪畫日記》太長,選載在這里的只是一小部分。
石華鵬,文學評論家,現(xiàn)居福建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