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建敏
摘 要:閱讀是人們獲取信息的一種重要方式,會不會閱讀將決定一個人向社會獲取智慧的能力。如何讓學生掌握先進的閱讀方法去吸收中華文化的精華并延續(xù)創(chuàng)新中華文化,成為當代語文教學工作者的當務之急。首先要從語文閱讀能力教學抓起;其次要指導學生克服不良的閱讀習慣。
關鍵詞:閱讀教學;閱讀能力;培養(yǎng);不良習慣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7-201-01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最先提出“語文”一詞,意即“口頭為語、書面為文,不可偏指而為之”。語文教學正是為了學生能正確理解運用祖國語言而進行讀寫聽說的訓練。閱讀訓練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通過閱讀訓練,提高學生閱讀理解力和寫文能力,透過優(yōu)秀文學作品,品讀生活,啟迪心智。語文是一門感性學科,要搞好閱讀訓練,應以情感為基點,讓學生喜歡閱讀,學會閱讀,并能自覺主動地去閱讀,在享受閱讀中提高語文能力,豐富精神世界。
一、以讀為本,但反對死記硬背
古代諺語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多讀。古代書面語言的豐富內(nèi)涵,不經(jīng)過多次反復地閱讀,是難以弄懂的。新的《課程標準》認為:讓學生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達到豐富積累,一個淺顯通俗的例子:新生兒雖然具有遺傳素質(zhì),但如果沒有父母或他人教他依呀學語,小孩兒能學會講話嗎?可見讀的巨大作用。讀的方式有多種:可以是大聲朗讀,可以是默讀,可以是瀏覽,可以是精心細讀,當然,對于那些名篇著作還是提倡精讀細品,這樣才能體會其中的思想和韻味。例如教學《詹天佑》通過讀,使學生先對課本內(nèi)容有了整體把握:主要寫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張鐵路;再深入地讀,了解到稱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的原因;再一次指導有感情地讀,讓學生說自己對語句的不同感受,再根據(jù)感受去讀,這樣同一個語句或片斷就出現(xiàn)了不同的讀法??梢姡x是學好語文的必要前提,只有通過反復的讀,才能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體味語言韻味和奧妙。我們應提倡多讀,會讀。
二、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讓學生思考,達到學有所感,學有所悟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在閱讀中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繼續(xù)探索新知,如教學《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提問:“綠”字是經(jīng)過王安石的多次推敲才定下的,好在哪里?通過思考交流,語言和思維是那樣和諧地結(jié)合在一起,可以加深學生對用詞造句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如臧克家的哲理詩《有的人》開篇寫道:“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詩中的“活著”與“死了”乍一看似乎自相矛盾,但可以引發(fā)思考。通過提問:“(1)為什么說活著的人死了,死了的人還活著?(2)什么樣的人死了還活著,活著的已經(jīng)死了?”這樣對比提問,引發(fā)學生深層的思考,從而更進一步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情。這樣帶著問題來進行閱讀也是提高語文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
三、多練,但不搞機械重復的閱讀訓練
俗語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賣油翁》中老漢和善射將軍“但手熟爾”的爭執(zhí),都告誡人們多多練習的重要性。針對中小學生易疲勞、注意力不夠持久的特點,在閱讀教學中要注意不搞“題?!睉?zhàn)術(shù),要把聽、說、讀、寫四種能力相互結(jié)合,互相滲透,互相促進。
1、聽師生范讀或錄音、聽問答、聽講授、聽交流,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表達、接受、辨識、理解能力;
2、說的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在說之前給學生提要求,明確主題;思考、討論、交流。堅持每天有說的指導,說學習中的體會,說日記、說作文、說校園內(nèi)外、國內(nèi)外發(fā)生的有教育意義的事。還可以舉辦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如學生的演講會,主題班會。這樣開拓了學生視野,豐富了思維,為學生的閱讀素質(zhì)提供了動力。
3、讀的訓練主要以感知主體、體悟真情、賞析作品的幾個過程去做。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分角色的朗讀,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體會詞語的感情色彩,從而進一步把握詞匯的運用。
所以,閱讀也是訓練和提高其他能力的重要途徑。
四、傳之以情,以情激情
用飽含深情的導語去感染學生,從而引起學生心靈深處的共鳴。例如教《勇氣》這篇課文,先滿懷激情地作如下一番開場白:“大家看過《淮海戰(zhàn)役》這部電影嗎?在我的記憶里,一幅支援前線的畫面尤為深刻。男女老少,眾多的人民百姓推著獨輪車,冒著硝煙炮火、泥濘暴雨、將家中的所有,自己親手所做的積極送到前線。陳毅將軍曾深情地說到:淮海戰(zhàn)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看著這樣一幅畫面,品著將軍的這句話,我們能說什么呢?人民是偉大的。他們熱愛和平,向往和平!為了正義,他們甘愿付出一切。今天,我們將學習的課文《勇氣》,便是展示人民的偉大的一篇作品,請大家仔細讀,細細品味”。如此充滿激情的話,鼓起學生的共鳴,使學生產(chǎn)生一種興奮感,為理解課文,活化課堂教學作好感情上的鋪墊。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自然大方的儀態(tài)、親切動人的眼神、抑揚頓挫的話語,能將自己的熱情感染學生;對課文聲情并茂的朗讀,能使學生對課文感情基調(diào)的理解形象化;適當?shù)挠哪?,是課堂的調(diào)味劑,能營造一個輕松的氛圍。當學生喜歡上我們的課堂,他們的學習才有熱情,才能更投入地學習課文。要點燃學生的學習激情,老師應是那熊熊火把。
五、緊抓學生課外閱讀教學
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過:良好的習慣是人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有效的道德資本,這個資本不斷地增值,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就享受著它的利息。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厭倦讀書,盲目讀書,胡亂讀書現(xiàn)象嚴重,教師更是上課范讀、帶讀,課下檢查,家長簽字,忙得焦頭爛額,但收效甚微,結(jié)果是學生雖然讀得較流利但只是死讀書,讀死書,不會分析判斷,而且更厭倦了讀文章。這時走出課堂,將閱讀訓練引向課外,讓主動閱讀成為學生的習慣就成了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了。
參考文獻:
[1] 郭巧蓮.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幾點思考[J].科技信息,2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