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慧君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8-0043-01
素質教育的總體目標是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提高全體國民的素質和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初中階段生物教學也就成為素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但是,這幾年來,它在初中教學中成了“豆芽科”。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搞好教學,這是生物老師要重視的問題。
一、關注新教材
生物學奧秘包羅萬象,新教材安排了形式各異、豐富多樣的學習活動。課堂教學應注重分層次教學,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積極創(chuàng)造和諧的育人氛圍,使每名學生都樹立信心,揚起理想的風帆。熱愛大自然、關注生物、維護生態(tài)平衡等等,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完全可以在教學中滲透培養(yǎng)。
從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是當前教育改革的中心論題。素質教育是旨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方式,重視學生學業(yè)的同時,更加重視學生的品質、性情、個人條件、應變能力和個人價值等方面的全面教育。因此要實施素質教育,中學生物教育改革的目標必須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和首創(chuàng)能力。我們應立足教學第一線,根據(jù)自身、學生和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切合實際的教研和教改活動,真正樹立起“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教學觀念。
二、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1.設計好課前導入
常言說:“萬事開頭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鄙险n也是如此。一堂生物課的導入應像一出優(yōu)秀戲劇的序幕那樣引人入勝。課堂教學的開端就是新課的導入部分。好的課前導入,能牽動學生的思緒,促使學生情緒高漲,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像一塊磁鐵一樣,一下子把學生的心吸引過來,步入求知欲的振奮狀態(tài)。
2.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提問的有效性,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初中生物教學如何幫助學生提高舉一反三、全面系統(tǒng)準確地掌握概念,并從各個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動的規(guī)律,將知識融會貫通的能力,這是生物教學中的一個難題。新課標要求學生主動探索,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許多學生根本找不出問題,看書什么都懂,做題又什么都不會了。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雙主體活動過程,提問不僅是教師的事,更是學生自己的事。教師對提出的問題不論多么簡單都要耐心解答,對學生提出一些模棱兩可或者是錯誤的問題要給予激勵,從關心、愛護、理解學生為出發(fā)點去給予正確指導,對能提出正確而又有獨特見解的學生要給予充分的肯定與必要的表揚,對于回答問題不夠全面的學生也要給予肯定,啟發(fā)他在考慮問題時應全面完整。讓學生感受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樂趣,而又沒有任何的學習壓力和包袱,學生思維開闊了,自然學起來就能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了。
3.高度重視實驗能力的培養(yǎng)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生物體的結構要通過實驗才能觀察清楚,生物理論也只能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生物教學如果缺少實驗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學習起來就枯燥無味。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驗教學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首先教材中的演示實驗老師要認真做到位。學生實驗一定要在老師的指導下親自動手去操作。在實驗過程中,要使學生學會控制實驗條件,明確實驗過程,操作實驗,會觀察分析實驗得出的現(xiàn)象,會解釋實驗結果并得出實驗結論,還要會正確處理實驗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第二,實驗要合理的分組。如將實驗能力強的但馬虎的學生與實驗能力較差的但較細致的學生分在同一組,其次組內要有明確的分工,如動手能力強的做操作員,責任心強的做監(jiān)督員,寫字速度快的做記錄員,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做匯報員等等。第三,組建課外實驗調查小組。讓學生走出校外去搞一些社會調查,如調查實驗“植物生長需要哪些無機鹽”,又如調查河流水質的污染,再如學了植物的無性生殖后,讓學生到外面去親自嫁接果樹等等。
三、教師的語言要活潑機智,應有較強的臨場應變能力
對初中生而言,學習的動力主要源于興趣,也只有產生了興趣,才會主動學習。如果教師專業(yè)知識儲備不足,課前準備不充分,教法單一,上課照本宣科,語言平淡無力,則必然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昏昏欲睡或思想開小差。所以教師課前要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充分準備各種教學用品,搞好新課的導入,盡量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課堂教學組織形式,語言力求風趣幽默,最大限度地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
(責任編輯 曾 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