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蓮
慢性盆腔炎,指女性內生殖器官、周圍結締組織及盆腔腹膜發(fā)生的慢性炎癥。一般多由于剖宮產、流產等婦科手術易于細菌傾入而感染所致,患者抵抗力多較差,病情往往反復發(fā)作。如不及時有效的診治,易并發(fā)異位妊娠、繼發(fā)性不孕,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1]。本文選取廣東省陽江市陽東縣婦幼保健院2010 年12月-2012 年3 月間診治的120 例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對比三組治療方案的治療效果,現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廣東省陽江市陽東縣婦幼保健院婦科2010 年12 月-2012 年3 月診治的120 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年齡21~65 歲,平均(37.2±5.6)歲,病程3 月~7 年,平均4.5 年。隨機平均分為三組,分別接受中醫(yī)治療、西醫(yī)治療和中西醫(yī)聯合治療,中醫(yī)、西醫(yī)治療組患者年齡20~46 歲,平均(35±2.1)歲, 病程4 個月~5 年,平均4.2 年;復發(fā)情況:1~3 次21 例,≥3次19 例;病情程度:輕度18 例,中度17 例,重度5 例。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組患者年齡24~65 歲,平均(37.4±3.7)歲,病程3 個月~6 年,平均4.8 年;復發(fā)情況:1~3 次25 例,≥3 次15 例;病情程度:輕度19 例,中度15 例,重度6 例?;颊呔鶡o抗生素過敏史,治療前2 個月未進行抗生素治療。三組患者在年齡、病程等方面無明顯差異。以上病例均符合慢性盆腔炎的臨床診斷標準[2]。
1.2 診斷標準 中醫(yī):依據《中醫(yī)婦科學》制定的標準[3],臨床分濕熱瘀滯型、氣滯血瘀型、氣虛血瘀型、寒濕凝滯型、肝郁脾虛型、腎虛血瘀型。慢性盆腔炎反復發(fā)作,中醫(yī)診斷為濕熱瘀滯型患者,排除生殖道急性炎癥,排除生殖道急性炎癥和妊娠,無出血傾向。
西醫(yī):參照《婦產科學》制定的標準[4]。下腹及腰骶部酸脹痛,常在勞累后、性交后、排便時及月經前后加重,伴有低熱、白帶量多、異味等。婦科檢查顯示子宮呈后位,活動受限、壓痛或粘連固定,輸卵管病變在子宮一側或兩側觸及條索狀物,輕壓痛,盆腔結締組織炎時,子宮一側或兩側片狀增厚、壓痛,宮骶韌帶增粗、變硬,B超提示炎性包塊、盆腔積液。
1.3 治療方法 A組(中醫(yī)治療組):采用中藥灌腸或少腹逐淤湯治療。這里介紹中藥灌腸的基本方法:郁金15 g、赤芍12 g、元胡20 g、黃柏20 g,敗醬草、魚腥草、蒲公英、紫花地丁等各30 g,煎劑200 ml,溫度38℃左右。每月月經干凈后2~4 d,患者取側臥位,每晚排便后向肛門內緩緩插入灌腸導管,深度為10~20 cm,灌注時間約為20~30 min,藥物在腸內可吸收50%~70%,再側臥30 min,持續(xù)10 d,3 個月經周期為1 個療程。
B組(西藥治療組):采用抗生素治療法,5%葡萄糖注射液+阿奇霉素0.5 g,靜滴,1 次/d;奧硝唑0.5 g靜滴,2 次/d,于月經完事時開始使用,持續(xù)10 d,3 個月經周期為1 個療程。或者生理鹽水5 ml+頭孢曲松鈉針1 g+2%利多卡因針3 ml+地塞米松針5 mg+0.5%甲硝唑液20 ml,于恥骨處注入盆腔,1 次/d,7 d為1 個療程,連用3 個療程。
C組(中西結合治療組):綜合采用中醫(yī)治療組和西醫(yī)治療組治療方法,藥物及使用方法與A、B組同。
1.4 療效評定[5]治愈:下腹疼痛及婦科不適癥狀明顯改善或消失,婦科檢查陽性體征消失或明顯改善。有效:上述癥狀或體征均有所減輕。無效:上述癥狀和體征無改變(注上述癥狀或體征見1.2 診斷標準)。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運用SPSS 13.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12 例患者經過三組不同治療方式后,A、B組陽性體征43例,占對照組的52.5%,C組陽性體征9 例,占22.5%。兩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283,P<0.05)。
三組治療方法療效比較:A組:中醫(yī)治療組40 例,痊愈8 例、顯效9 例、有效11 例、無效12 例,痊愈率20%,總有效率70%;B組:西醫(yī)治療組40 例,痊愈9 例、顯效10 例、有效10 例、無效11例,痊愈率22.5%,總有效率72.5%;C.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組40例,痊愈22 例、顯效9 例、有效7 例、無效2 例,痊愈率55%,總有效率97.5%。C(中西醫(yī)結治療)組治療度慢性盆腔炎治療效果顯著優(yōu)于A、B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三組治療方法對于慢性盆腔炎的療效對比(n)
慢性盆腔炎,指女性內生殖器官、周圍結締組織及盆腔腹膜發(fā)生的慢性炎癥。多源于急性盆腔炎治療不及時或者不正確,隨時間推遲變成慢性炎癥,最終難以根除,治療后反復發(fā)作。嚴重可導致女性不孕和腎病輸卵管妊娠等婦科疾病。婦女應特別注意日常衛(wèi)生與健康。
中醫(yī)治療法認為慢性盆腔炎歸于帶下病、腹痛、產后發(fā)熱幾個方面[6]。中藥治療可避免肝臟的首過效應,減輕藥物的消化道反應。慢性盆腔炎多因氣滯血瘀,濕熱毒邪下行,導致臟腑功能紊亂,氣血失衡,經脈不暢,表現為白帶增多、腹脹痛;患病女性,濕熱邪毒和氣血相互郁結,使得病情頑固,難以根治;中醫(yī)治療以清熱、活血、舒肝、理氣、除濕為主,并靈活用藥[7]。本文使用灌腸法有利于腸黏膜充分吸收藥物,具有抗菌消炎、促進血液循環(huán)的優(yōu)點。
西醫(yī)治療方法對于盆腔炎初期效果較好,本文應用滴注抗生素阿奇霉素、奧硝唑治治療,可消除病原體,改善癥狀。但隨著時間推移,患者組織逐漸增厚或連結,對于引起慢性盆腔炎的葡萄球菌等菌群消除能力降低,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治療效果差,且更易復發(fā),發(fā)生并發(fā)癥。
綜上所述,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療效明顯優(yōu)于中醫(yī)治療組和西醫(yī)治療組,獲得較滿意的療效,值得臨床推廣。
[1]李桂芹.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的療效觀察[J].北方藥學, 2013,10(6):89.
[2]樂杰.婦產科學[M].6 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274-275.
[3]張玉珍.中醫(yī)婦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2:313-319.
[4]樂杰.婦產科學[M].7 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246-252.
[5]陳麗.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臨床研究[J].河南中醫(yī)學院學報,2008:1.
[6]羅瓊英,陳淑芳.中西醫(yī)結合法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0,16(34):145-146.
[7]龐相榮.中西醫(yī)結合三期四法治療慢性盆腔炎47 例[J].陜西中醫(yī),2007,28(7):796-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