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建民
摘要:研究如何及時獲取語文課堂教學的信息反饋,以使有效地矯正、調控課堂教學策略,提高課堂效率,是語文課課堂教學改革中值得研究的課題。語文教學是一種飽含情感的互動過程,語言文字是師生之間表情達意的重要載體。
關鍵詞:語文 教學 實效
教師在傳達信息的同時,學生正處于獲取信息的狀態(tài)。教師在調控信息傳輸?shù)倪^程中,必須掌握和利用教學的信息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使教學處于有效狀態(tài),以提高課堂效率。在課堂教學中,雙向交流過程的建立,都應通過各種有效信息反饋來評估。
一、在學生的學習情緒中獲取信息,及時調整學習態(tài)度
在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情緒應成為教師獲取信息的第一渠道。教師要及時從學生的神態(tài)、表情、動作中了解學生是否進入學習的狀態(tài),學得是否輕松,能否產(chǎn)生濃厚興趣等信息,通過這些信息的反饋,及時調整課堂教學策略。
學生學習的狀態(tài)是教師進行有效教學的重要前提。教師在走進課堂的一剎那,學生的精神面貌是衡量學生是否進入學習狀態(tài)的典型標志。俗話說,態(tài)度決定一切。教師在進入教學內容之前就是調整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將學生的學習情緒調動起來。譬如,炎熱的夏季,學生的體力會隨著氣溫的升高而顯得萎靡。面對這一情況,如果教師視而不見,執(zhí)意進行教學,那么學生的學習接納程度將會大打折扣,教學的效益也會相對低下。如果教師能用鮮活的話題同學生進行課前談話,激活學生的思維,用人格的魅力,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
二、在學生的學習方式中獲取信息,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在語文課中,讓學生朗讀、答問、質疑是教師的重要教學手段。同時,這也是教師獲得信息的主要途徑。這一點,從道理上來說,教師是不會有異議的,但也正因為這樣,這問題就更容易被忽視了。
一些教師在課堂上,往往為完成教案中計劃安排的朗讀內容而布置朗讀;為按自己分析課文的需要而進行提問,至于朗讀和提問中所反映出的問題,恐怕就無暇顧及或認為無必要顧及了。一節(jié)課下來,只著重考慮我這節(jié)課的教學計劃完成與否,卻往往忽視了學生的實際收益有多少。這些現(xiàn)象在語文教學中確實并不少見,是造成語文教學耗費時間多而實際收效小的重要原因之一。
據(jù)此,強調從學生朗讀、答問、質疑中獲取信息,因勢利導,適時點拔,尤為重要。
三、從學生的書面練習中獲取信息,及時“亡羊補牢”
某種意義上說,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依賴于兩個方面:其一是學生口語能力的提高,其二是學生書面語言能力的提高。教師經(jīng)過某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或整節(jié)課的辛勤勞動,學生掌握有多少,不足在哪里?學生的書面練習是一個重要的信息反饋渠道,我們應該正確利用這一渠道,獲取信息,進行查漏補缺,完善課堂教學過程中留下的不足。
我們所說的書面練習,當然包括課外的,但我這里特別強調堂內的?,F(xiàn)在,語文教學中學生的書面練習(如:抄寫、組詞、造句、特別是作文)都安排到課外去了(尤其是高年級),這不但加重了學生的課外作業(yè)負擔,就從及時獲取課堂信息角度來看,也是不科學的。所以,我們既應從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倡“精講多練”的角度去加大課堂上書面“練”的份量,也需要為從學生的書面練習中獲取反饋信息的角度去增加課堂“練習”的機會。而當學生進行書面練習時,教師進行巡視指導是十分重要的,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許多教師盡管也注意經(jīng)常布置一定的課堂練習,但他們所得到的反饋信息還往往要待到作業(yè)批改后。因反饋信息來得遲,補缺就不能及時,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益自然就打折扣了。我們不是經(jīng)常可以從學生作業(yè)中看到“重做”的批語嗎?但老師可曾想到“重做”二字不但反映學生做了“無用功”,而教師本身也付出了不少無效勞動呢!
反之,如若教師在學生進行書面練習時,能做到當堂作業(yè)當堂完成,教師做到當堂巡視,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借以反省自己的課堂教學,并及時查漏補缺;對個別差生加強指導;對帶有共性的問題集中加以評點,那么,學生抄寫中的錯字、造句中的病句、作文中的離題等問題不是可以得到及時的糾正嗎?教師在一些學生作業(yè)本上加上的特別顯眼的“重做”二字不是也可以逐步避免了嗎?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實在值得在此問題上多花心思。
四、在與學生交流中獲取信息,做到教學相長
課后與學生交談,了解其對課堂教學的反應,是教師獲取反饋信息的又一途徑。但這種征詢意見的方式忌問卷式的一問一答,而應在教師與學生輕松而隨和的交談中進行,只有這樣,教師才會獲得真正的有價值的信息。
當你了解到學生覺得這節(jié)課特別有趣,學得既輕松又愉快,不知不覺就到下課時間了。那么,這節(jié)課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便應該說已基本達到協(xié)調一致,教學的效果自然會是好的。
當一個學生在學習了《半截蠟燭》后問:“老師,我真不信蠟燭即使熄滅了,伯諾德夫人一家就會有生命危險嗎?”教師就應該與學生展開交流,將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有關背景知識講解給學生聽,使學生認識“白色恐怖”下的人民的心情和從事地下工作人員的危險性,以及這伙德國軍官的敏銳性和殘酷性。教師還可以借助一些實際的案例來加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如果教師只是從理論上講述德國鬼子的殘忍,學生不能從理性上把握課文中“伯諾德一家”在關鍵時刻的驚恐神色和課文復雜的心理描寫。這樣,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尚未能達到協(xié)調一致。這一反饋信息,對教師今后如何改進課堂教學不是大有裨益嗎?
其實,但凡成功的教育者,必有強烈的信息反饋意識,并會想方設法及時獲取教學的反饋信息,予以儲存,為我所用。注重學生學習信息的反饋實際上就是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尊重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充分發(fā)揚學生的個性特征,真正做到讓課堂圍繞學生,讓課堂涌動師生的生命旋律,從而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