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學生的形象思維較好,抽象思維較差。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重視直觀教學,讓學生通過動手、動腦等多種感官的活動,逐步積累豐富的感性認識,逐漸產生對新事物的興趣,是學習新知識和促進思維發(fā)展的主要手段。
關鍵詞:直觀教學;小學數學;抽象思維
一、面積問題
在解決一些有關面積計算的實際問題時,利用直觀圖形,可以使抽象的問題直觀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
1.實驗小學有一塊長方形種植基地。如果這塊基地的長增加6米,則面積增加150平方米;如果寬減少5米,則面積減少200平方米。這塊種植基地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分析:根據題意,可以畫出下面的示意圖。(圖略)
先根據“長增加6米”和“面積增加150平方米”,求出原來種植基地的寬為150÷6=25(米);再根據“寬減少5米”和“面積減少200平方米”,求出原來種植基地的長為200÷5=40(米);最后求出原來種植基地的面積為40×25=1000(平方米)。
2.在一個邊長是24厘米的正方形中間,有一個由2個長為24厘米、寬為4厘米的小長方形組成的“十”字形。問:這個正方形空白部分的面積是多少?
一般解法:從題中可以看出,正方形空白部分面積=正方形的面積-“十”字形的面積。因為正方形的面積是24×24=576(平方厘米),“十”字形的面積是24×4×2-4×4=176(平方厘米),因此,這個正方形空白部分的面積是576-176=400(平方厘米)。
巧解:如圖所示(圖略),從移動圖中的2個長方形不難看出,空白部分仍然是一個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邊長是24-4=20(厘米),因此,原來正方形空白部分的面積是20×20=400(平方厘米)。
二、周長問題
在一些題目中,求不規(guī)則圖形的周長時,往往只給出部分數據,如何由這部分數據求出所給圖形的周長(不允許用刻度尺測量),采取平移部分圖形中的線段,使不規(guī)則的圖形變?yōu)橐恍┨厥鈭D形。
3.有一些長20cm、寬12cm的長方形紙片,如左圖方式擺,擺六層,所擺成圖形的周長是多少?
分析:通過平移線段,可以把圖轉化為一個長是120cm、寬是72cm的長方形,因此,這個圖形的周長是72×120=8640(cm)。
三、表面積問題
在一些題目中,求一些不規(guī)則圖形的表面積時,往往只給出部分數據,如何由這部分數據求出所給圖形的表面積,采取平移部分圖形中的線段,使不規(guī)則的圖形變?yōu)橐恍┨厥鈭D形。
4.從由8個棱長是1厘米的小正方體拼成的大正方體中,拿走一個小正方體,這時圖形的表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分析:通過平移線段,可以把這個不規(guī)則的立體圖形轉化為一個邊長是的長2厘米的正方體,因此,這個不規(guī)則的立體圖形的表面積是6×4=24(cm)。
四、比較條件問題
比較法是常見的思考問題的方法。為了更清晰地反映數量之間的關系,便于比較,可以用表格、畫線段圖等方法比較數量之間的關系。
5.把一袋糖分給小朋友們,如果每人分13塊,則余下39塊;如果每人分25塊,則缺少57塊。問有多少個小朋友?共有多少塊糖?
分析:通過觀察線段圖比較,將兩種方案進行比較,發(fā)現第二種分法需要的糖的塊數比第一種分法多39+57=96(塊),之所以多96塊,是因為第二種分法中每個小朋友分到的糖的塊數比第一種分法多了25-13=12(塊)。因此,可以找到“如果每個小朋友多分12塊糖,就需要多拿出96塊糖”的對應關系,可以求出小朋友的人數是96÷12=8(人)。然后可以根據第一種分法求出糖的總數是13×8+39=143(塊)。也可以根據第二種分法求出糖的總數是25×8-57=143(塊)。
總之,在小學的數學教學中,我采用直觀教學,化抽象為具體,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簡介:姚舜瓊,女,出生年月:1976.10.10,大專,漢濱區(qū)恒口小學,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