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衛(wèi)剛
摘 要:心理現狀、初高中教材內容及題型設置的差異和初高中教師的教法與學生的學法與初中不同等因素,嚴重影響著高一學生的數學學習,本文主要分析學生學習成困之因,對各因素提出了一些解困之策,希望學生能盡快擺脫這些困局.
關鍵詞:學習現狀;數學能力;困境
高一學生在剛進入高中數學學習時,與初中的學習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會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這些因素使學生在學習高中數學時產生了許多困難,阻礙了學生數學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
為了不讓學生被這些因素所困,必須及時發(fā)現、轉變這些不利現象,讓學生能較好地適應高中階段的學習.
[?] 學生心理現狀以及環(huán)境影響
片段1 開學一段時間后,在一次數學練習課上,教師布置任務:要求利用課上的45分鐘時間,完成一份單元練習卷中的14個填空題,后面六個解答題教師沒有作要求. 經過大概25分鐘左右的時間,教師發(fā)現部分學生已經在做解答題了,但是仔細觀察后發(fā)現,這些學生的填空題有好幾處空著沒做,個別寫了的答案也是明顯錯誤的. 如要求寫出整數k的最小值,學生解得k≥,直接寫了最小值.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1. 成困之因
(1)學生剛進入高中,學習的緊迫感消失了,有了松一口氣的想法,對練習抱著做完走過場的態(tài)度,對答案是否合理不做深入思考,對知識不求甚解.
(2)還沒有樹立一個合理的學習目標,導致盲目隨從,總是抱著任務的觀點去看待學習.
(3)初中的題目多是基礎層次訓練,正確率都比較高,學生一般不需要作出評價或者對結果進行檢驗. 高中數學的難度變大,題型趨于豐富,思維量變大,解法思維發(fā)散,這些因素都嚴重影響著高一新生進一步學習高中數學的熱情和主動性. 學生在沒有適應高中數學學習,在沒有掌握有效學習方法之前,勢必會沿用初中學習數學的習慣和方法.
2. 解困之策
(1)組織限時訓練,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指定的數學任務. 教師指導學生合理分配時間,指導學生提高運算準確率,提高解題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評價和檢驗意識.
(2)指導學生解題時,草稿也應有要求,要盡量整齊有條理,以便檢查時能較容易發(fā)現錯誤所在,同時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思考習慣和規(guī)范的書寫習慣.教師在檢查學生解題草稿時便于發(fā)現共性問題,便于個別指導. 這樣學生可以不斷認識自己,發(fā)現自己與其他學生之間的差異,揚長避短.
(3)鼓勵學生多思考,多鉆研,不要輕易放棄,形成良好的數學解題心理和解題習慣.
[?] 初高中教材內容以及題型設置的差異1. 成困之因
(1)初高中教材內容有差異.初中數學教材內容從表述上來說通俗、具體,并且內容經常重復出現,題型較為單一,量少而簡單. 通常研究的數量關系以常量為主,變量較少,多側重于定量計算. 而高中數學內容抽象,含有參數的問題增多,定量計算減少,而且計算的技巧性強,更加注重理論分析,常常需要作定性的研究和分析說明,特別是高一剛開始所學的集合、函數.
(2)由于近幾年教材內容的調整,雖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難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有些內容因為中考不考而不講或講得較淺(如二次函數及其應用),這部分內容也沒有列入高中教材,但需要經常提到或應用它來解決數學問題. 而高中由于高考的要求,教師授課時往往會維持一定的難度,造成了高中數學難度實際上并沒有降低.
(3)初中數學題型有選擇題、判斷題、計算題等,而高中數學只有填空題、解答題兩類,而解答題中又多有運算、推理、論證等題型.
2. 解困之策
(1)課堂教學切實以學生為主,增強學習體驗,提高學習效率,讓學生參與問題的發(fā)現和解決的過程.
(2)組成學習小組,利用學生指導學生廣泛討論,增強思考能力. 通過互相評價、肯定,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勵學生不斷完善解題過程.
1. 成困之因
(1)初高中教師教法不同. 在初中,教師講得細,類型歸納得全,練得多,練得熟,對號入座就可以取得好成績. 到了高中,由于內容多,時間少,教師不可能把知識應用形式和題型講全、講細,只能選講一些具有典型性的問題.
(2)初高中學生學法不同. 初中由于學生習慣了圍著教師轉,不善于獨立思考,不善于對規(guī)律歸納總結,考試時,學生只要記準概念、公式、法則、公理、定理以及教師所講例題類型,就可以考出不錯的成績,導致學生學習數學對教師有較強的依賴性.而在高中,學生應該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勤于思考,理解所學知識,還要注重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理解并應用這些知識.
2. 解困之策
(1)應逐步讓學生拋棄對教師的依賴,使自己能獨立地思考問題,獨立地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 課上主動參與,課后總結提煉,消化吸收.
(2)學習新知識的時候應該花時間理解概念,而不是低層次的簡單模仿,急著把時間放在大題量訓練上. 數學教育心理學說:從學習過程看,理解式的學習要比機械式的死記硬背花更大的功夫,費更多的精力. 理解式的學習雖然要花更多的時間,但是它的效果要比機械式的學習高出兩倍,而且數學理解有利于記憶,而且可以促進正遷移.
[?] 教學中滲透高中主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培養(yǎng)數學能力,提高思維品質
這里可以看出,即使學生像第一次這樣做對了,所花時間也已經很長,而高一學生大多數是以這種直線型思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缺乏向第二次做的問題的方向轉化的意識,也缺乏必要的思考、對方法的比較、提煉.
1. 成困之因
(1)學生在利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這個環(huán)節(jié)上比較薄弱. 學生在解決高中數學問題時,若能注意利用等價轉化、分類討論、數形結合等思想方法,還是可以很順利解決問題的,也可以逐步培養(yǎng)出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
(2)學生沒有主動利用數學思想方法簡化或者轉化問題的習慣和意識,也不會去選擇合理的解決問題的方向. 若學生在解決問題的時候缺少必要的思考,不去想合理的解決途徑,拿到題就操作,如能解決就結束,如遇到困難就停止,這樣只會原地踏步,不利于數學能力的培養(yǎng),也不利于今后的學習.
(3)學生在問題得到解決之后不能主動去反思,這樣也不利于以后的解題需要. 弗賴登塔爾指出:“反思是數學活動的核心和動力.” 因此,反思必須成為學習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2. 解困之策
(1)在高中數學的學習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思考、多探究,讓他們在方法的對比中提高思維品質的廣闊性.
(2)教師在課堂上也要有意識地給學生思考選擇的機會,讓學生自己在不同的處理方法上作出選擇,而不是教師一味地要求學生一定要用什么方法,一定不用什么方法,即提高學生對自己所從事的(數學)活動的自我意識、自我分析、自我調整水平,提高思維品質的靈活性與深刻性.
(3)要強調學生自主學習,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要有條理地、有序地,不帶隨意性地朝著有利于解決問題的方向去思考,從而使得思維的合理性和有序性在教學中得以培養(yǎng).
(4)要鼓勵學生習慣解后反思,從不同的問題中提煉共性的解題思路,領悟解題規(guī)律. 波利亞曾說過:沒有任何一道題是可以解決得十全十美的,總剩下些工作要做.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反思中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高一學生面臨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這時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學習數學,更要讓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學好數學,輕松學數學,這才能夠使數學能力真正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