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忠
一、激情誦讀,激發(fā)興趣
教學詩歌時,老師準確地把握好詩歌的感情,用有感情的朗讀去感染學生、打動學生,這是詩歌教學的魅力之源。我在教學中,特別注重詩歌的朗讀,并且經常進行聲情并茂的范讀,旨在通過范讀感染學生,讓學生感受詩歌的語言之美,節(jié)奏之美,意境之美,從而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和濃厚的興趣。另外在講詩時,我適當用一些詩意般的語言,這種清新、美麗的語言就如同涓涓溪水,使學生頓感清爽、愜意,語言藝術的魅力也就由此產生并影響到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除此之外,我利用每天早自習的十分鐘,讓學生誦讀古典詩詞,并抓住課上一切可利用時機,遇到精美的文章讓學生傾情朗讀,以增強他們的感知力和領悟力。并在每月開展一次詩歌朗誦比賽,評出一二三等獎,利用間操時間讓獲獎同學朗讀其作品,以調動全體同學讀詩、愛詩的積極性。
二、品味意境,深刻體驗
所謂“有意無境不成詩”。要想使學生的語言美起來、對詩歌意境的領悟很關鍵。古今中外的一些詩歌名篇,都營造了不同的意境,讓讀者產生強烈的共鳴。王之渙的《涼州詞》中“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描寫了雄偉壯闊、荒涼寂寞的邊塞景象,是一種蒼涼凄楚的意境。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描寫了江南風景秀麗,風光旖旎的景色,是一種春意濃濃的優(yōu)美意境。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品味詩歌的意境之美,我采取了以下教學方法:一是廣泛收集有關詩歌的影視資料,制作課件,然后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詩歌描寫的生動畫面。二是具體分析詩歌中的字詞句,對詩歌“咬文嚼字”,讓學生對詩歌中的“詩眼”“字眼”進行討論分析。三是拓展延伸,讓學生閱讀本課學習的詩歌的寫作背景,了解作者生平,從而加深對詩歌意境的理解和品味。
三、訓練寫作,表達運用
每學完一首詩歌后,我常常給學生介紹幾首其他與之內容相關的詩歌,并向他們說出作者當時寫詩時的心境,告訴他們詩歌是心靈的表達,并鼓勵學生也可以用這樣的文學樣式來表達自己,稚嫩不怕,應重在表達、宣泄,學生受到啟發(fā)、感染,也都會用或稚嫩或成熟的筆觸去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對問題的見解、對世界的看法,當心靈的詩篇寫就之后,學生都會有一種成就感、滿足感,這種成就感、滿足感會激勵學生產生閱讀寫作的興趣。且我要求學生每周一篇隨機文、每兩周一篇強化文、每月一次作文競賽并引導他們學會適當引用詩詞中的語句,從而讓自己的文章美起來。無論是描寫“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的春景,還是描寫“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秋色;無論是抒發(fā)“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焙狼閴阎?,還是抒寫“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的愁情別緒。我都可以感受到詩歌積累對于寫作巨大的幫助。詩歌在學生文章中所起到的渲染、鋪墊、甚至畫龍點睛的作用更是顯而易見。如果學生都應該能夠把詩歌在文章中運用自如,那么他的文學功底就已經很深厚了。
四、加強交流,修改提升
俗話說:文章是改出來的。指導中學生寫作,教師的精批細改,自然有很重要的意義,但教給學生評改的方法,使之在自改、互改中提高認識,明確目標,以改促寫,最終達到葉老所說的“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的境界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亦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關鍵。因此,在作文修改上我用的最多的就是學生互評法。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1)改。修改錯別字,對不準確的詞語、病句、標點符號進行修改。(2)畫。對文中的美詞美句,用波浪線畫出,并在旁批中簡要寫明這種詩化語言美在何處。(3)評。就是互相寫評語,針對對方的作文進行品評,主要談自己閱讀此文的感受。(4)傳。作文批改完成后,在小組內交換傳閱,由組長把關,選出兩到三篇佳作。(5)薦。每組推薦選出兩三篇佳作,由組長先說出推薦理由,然后在班級進行朗讀。(6)展。在大家評議的基礎上,選出較好的作文和有進步的作文,在班級學習園地進行展出,或在報刊投稿發(fā)表。這種做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對詩化語言的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