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樹梅
(山東省膠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皮膚科, 山東 膠州 266300)
吡美莫司乳膏治療女性面部敏感性皮膚的療效觀察
劉樹梅
(山東省膠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皮膚科, 山東 膠州 266300)
目的探討吡美莫司乳膏對女性面部敏感性皮膚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皮膚科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0例女性面部皮炎發(fā)作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所有患者采用瘙癢程度或燒灼感評分及參照由溫度敏感型瞬時受體電位通道建立的痛癢覺基本規(guī)則和分子底物方法,評估1%吡美莫司乳膏外用時對女性面部敏感性皮膚治療前后的瘙癢程度、面部燒灼感以及皮膚感覺的變化情況。結果與治療前相比,吡美莫司乳膏治療后可明顯降低或終止30例患者面部瘙癢程度或燒灼感評分,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0例患者中18例患者在使用吡美莫司乳膏后產生不同程度的辣椒素樣效應,5例患者出現(xiàn)樟腦醇樣效應,4例患者出現(xiàn)辣椒素樣和樟腦醇樣效應。結論1%吡美莫司乳膏可明顯降低和終止面部敏感性皮膚患者的瘙癢程度和灼燒感,其作用機制可能是通過誘導皮膚感覺神經上的瞬時受體電位香草類受體-1而產生抗瘙癢作用。
吡美莫司乳膏;女性敏感性皮膚;TRPV-1;燒灼;瘙癢
面部敏感性皮膚,又稱為面部敏感性皮膚綜合征,是指以面部皮膚感覺不適,如刺痛、燒灼感和瘙癢等為臨床特征的皮膚病,該病在臨床上通常無明顯體征,病程中可偶見干皮或紅斑。英國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女性面部敏感性皮膚綜合征的發(fā)病率達到了34.6%,皮膚瘙癢或灼燒感嚴重患者還可見其他心理疾病,如抑郁或焦慮,這些都極大地影響了女性患者的生活質量[1]。由于女性敏感性皮膚的發(fā)病原因和機制尚不明確,因此臨床上還未有為之有效的治療方法。但是,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敏感性皮膚患者的皮膚神經反應會不同程度的增強,可能的原因為皮膚神經上的瞬時受體電位香草類受體-1(TRPV-1)的功能出現(xiàn)失調。吡美莫司是一種鈣調磷酸酶抑制劑(CNIs),具有抑制皮膚瘙癢的作用。有關文獻報道,吡美莫司可通過調節(jié)TRPV-1的功能起到抗皮膚瘙癢作用[2]。本文采用SB和SP評分以及TRP建立的分子精神物理法來觀察吡美莫司治療面部敏感性皮膚患者的臨床效果。現(xiàn)將相關內容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我院皮膚科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間收治的30例女性面部皮炎發(fā)作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研究對象的選取標準主要為以下幾點:①面部敏感性皮膚患者依據問卷調查進行診斷;②患者病程時間6周以上且處于發(fā)作期;③患者就診前24 h的燒灼感(SB)和瘙癢程度(SP)評分≥2分。所有患者中排除面部玫瑰痤瘡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患者、激素性皮炎患者以及CNIs過敏患者。30例患者年齡18~45歲,平均年齡為25.7歲,平均病程時間為6.8周。
1.2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均使用1%吡美莫司乳膏涂抹于皮膚感覺不適的部位,2次/天,用藥每次間隔時間為12 h,藥用治療周期為11 d。
1.3 臨床效果評價標準:所有患者SB和SP評分標準見表1。辣椒樣或樟腦醇樣作用則通過TRP通道建立的分子精神物理法進行判斷,辣椒樣效果是指用藥后用藥部位出現(xiàn)燒灼熱或伴發(fā)瘙癢,同時或藥物重復使用后出現(xiàn)的灼燒感和瘙癢感減輕或消失;樟腦醇樣效應是指用藥后用藥部位出現(xiàn)溫感,同時或藥物重復使用后瘙癢感減輕或消失。
表1 患者SB和SP評分標準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所有患者數據采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數據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差異不明顯無統(tǒng)計學意義。
2.1 30例患者治療前后SP和SB評分變化情況比較:30例患者中,20例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為皮膚瘙癢,7例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為灼燒感,且呈現(xiàn)中度和重度灼燒感。以瘙癢感為主的20例患者在藥物治療后的第1、4、11天其SP評分明顯低于治療前(t值=5.4493、21.4392、23.4748,P值=0.0000、0.0000、0.0000),第4、11天患者SP評分明顯低于第1天(t值=12.9631、14.2177,P值=0.0000、0.0000),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以灼燒感為主的10例患者在藥物治療后第1、4、11天其SB評分均明顯少于治療前(t值=12.3399、20.5605、23.9881,P值=0.0000、0.0000、0.0000),第4、11天患者SP評分明顯低于第1天(t值=7.0034、9.1650,P值=0.0000、0.0000),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患者治療前后SP和SB評分變化情況比較
2.2 患者治療后辣椒樣或/和樟腦醇樣效應:30例患者中18例(60.0%)患者在使用吡美莫司乳膏后產生辣椒素樣效應,5例(16.7%)患者出現(xiàn)樟腦醇樣效應,4例(13.3%)患者出現(xiàn)辣椒素樣和樟腦醇樣效應,感覺反應均為第1次用藥后立即或幾分鐘后產生瘙癢感或灼燒樣感覺,持續(xù)時間為0.5~3 h不等,重復用藥2~7次后患者瘙癢或灼燒樣感覺均明顯減輕或消失。3例患者未出現(xiàn)辣椒樣或/和樟腦醇樣效應;10例患者出現(xiàn)用藥后一定程度對平常溫度升高敏感直至耐受。
近幾年研究發(fā)現(xiàn),敏感性皮膚發(fā)病機制可能與外周或中樞神經功能變化有關,尤其是皮膚神經功能活動增強有關。敏感性皮膚主要癥狀,如瘙癢、刺痛和灼燒均與TRPV-1受體激活所誘導的癥狀相符[3]。TRPV-1受體激活可由離子、溫度等多種物理化學因子所激活,而緩激肽、蛋白酶和神經生長因子等多種炎癥活性物質可經相應的受體使TRPV-1受體致敏,再進一步被亞生理或生理溫度激活,最終表現(xiàn)為交叉致敏。
有關文獻報道,敏感性皮膚主要是皮膚上的神經TRPV-1受體功能失調而誘導的[4]。吡美莫司是一種鈣調磷酸酶抑制劑(CNIs),其可通過抑制鈣調磷酸酶活性而影響TRPV-1受體的磷酸化,從而調節(jié)皮膚感覺神經功能,因此,吡美莫司可通過調節(jié)TRPV-1的功能起到抗皮膚瘙癢作用。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吡美莫司乳膏治療后可明顯降低或終止患者面部瘙癢程度或燒灼感評分,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與文獻報道相符。
綜上所述,1%吡美莫司乳膏可明顯降低和終止面部敏感性皮膚患者的瘙癢程度和灼燒感,其作用機制可能是通過誘導皮膚感覺神經上的瞬時受體電位香草類受體-1而產生抗瘙癢作用。
[1] 邢有蘭,趙艷霞.吡美莫司乳膏在皮膚科中的應用[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11,10(2):134-136.
[2] 謝志強,蘭宇貞.吡美莫司乳膏治療女性面部敏感性皮膚的療效及其神經源機制[J].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報,2012,34(4):375-378.
[3] 孫麗蘊,張廣中,王萍,等.抗光敏合劑治療光敏感性皮膚病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3,28(8):2483-2485.
[4] 劉思,楊婷,吳珊珊,等.醫(yī)學生皮膚敏感認知及敏感性影響因素問卷的編制及信效度評價[J].安徽醫(yī)學,2013,34(1):77-80.
R751
B
1671-8194(2014)28-02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