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燕
摘 要:葬禮是對生命終極關(guān)懷的隆重表達。漢族喪葬因地方習(xí)俗不同其儀式呈現(xiàn)出多樣而厚重的文化意義體系。本文旨在通過對四川一個漢族農(nóng)村M村葬禮習(xí)俗的田野調(diào)查,來理解當(dāng)?shù)貙υ岫Y中符號的闡釋,并認知其隱藏的地方文化體系。
關(guān)鍵詞:漢族葬禮;象征符號;文化意義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4)04-0123-03
人生禮儀的終極展演——葬禮,是人們基于對祖先的信仰,由此而進行的一系列關(guān)于人-靈魂-神的儀式。養(yǎng)生重死歷來為漢族社會所提倡,入土為安也承載著農(nóng)耕社會中世人的生死觀念。通過對四川德陽的一個漢族農(nóng)村M村喪葬習(xí)俗的田野調(diào)查,①以此獲得當(dāng)?shù)氐膫鹘y(tǒng)喪葬習(xí)俗以及當(dāng)?shù)厝藢Υ说年U釋。
M村由13個漢族宗族自然村組成,同宗以聚居為主散居為輔的方式分布在一個到三個自然村落。當(dāng)?shù)亓?xí)俗認為非自然衰老而離世的人不僅讓家族和村落遭受晦氣,而且是對祖先的不孝,所以這類人死后都是被家人默無聲息地掩埋,得不到正常的臨終關(guān)懷。因此本文僅以因生理機體衰老而離世的老人的葬禮為研究對象。M村生命終極關(guān)懷起于花甲后的對“后事”的準備,形式上止于“百日”,但是對逝者的記憶仍通過各種節(jié)日或事件的祭拜來延續(xù),這種對祖先的崇拜呈現(xiàn)了世人對于人-神的關(guān)懷。由于當(dāng)?shù)貑试醿x式會關(guān)聯(lián)到前期的諸多要素,所以特別追溯了晚年“后事”的準備和生命終結(jié)的場景。
一、臨終
當(dāng)?shù)乩先搜裕骸肮旁捳f,‘60吃年飯,70吃天飯,到了70就是過一天是一天,今天不知明天事(命)?!蹦隄M花甲,即進入晚年,逐漸地接近生命的盡頭,即臨終。
花甲,當(dāng)?shù)厝私忉尀槟隄M60。不到60歲而離世的人,稱之為“豆子鬼”(短命鬼),在當(dāng)?shù)胤窖灾辛R人話“短命娃娃”就是用來詛咒對方活不到60。至于為什么叫“豆子鬼”,年老的人說:“滿了60去世的人,在世上(陽間)耍3天就可以投胎了,沒到60就死了的人是野鬼,要游蕩3年才可能投胎轉(zhuǎn)世;敬神(祭祖)的時候,滿60而逝的是作為祖老先人,先于祭拜天地菩薩,而不到60死的就是作為鬼來祭拜。祭先人和菩薩是求保佑,敬鬼則是請其遠離活人?!雹?/p>
(一)花甲后的“后事”準備
不成文的習(xí)俗:老人一旦年滿花甲,兒子媳婦就開始為“老時”(指壽終正寢)準備。
所謂后事,就是子女為臨終的人準備善終的物品,特別是“壽料”(木棺)和“壽衣”?!皦垡隆保础袄弦隆?,指人死后穿的衣服以及棺內(nèi)用的墊物和被子,一般用棉布制成。壽衣和木棺的準備有許多講究,以閏年閏月置辦為最好,意為更長壽。壽衣都為素色,老人解釋說:“忌花色,花的要不得(不行),(已逝的人在)陰間得不到?!迸畠夯蚶先俗约簻蕚湫樱慌畠喊粗毕涤H屬、旁系親屬和姻親人數(shù)準備數(shù)量相當(dāng)、長度適當(dāng)?shù)陌撞?,用作葬禮儀式五服之內(nèi)親屬頭戴的“孝帕子”,即所謂的“披麻戴孝”;媳婦準備衣服、褲子、床單、被子、枕頭和逝者頭帕。男女逝者都以白色上衣和白色褲子為基底。如果逝者為男性,其不同之處在于穿長衫外套(白、灰、黑),穿兒子準備的褲子,當(dāng)?shù)厥⑿泄叛裕骸埃ê蟠┮敫?,先穿(兒子的)褲?!?/p>
兒子準備木棺,以紅布纏繞放在老人家里,其上不能放置任何東西。據(jù)老人葉某說:“他(老人的老伴)把電扇放在(木棺)上面,晚上(自己)睡覺時一直覺得胸口悶,壓得踹不過氣來?!?/p>
生基,又稱“紅棺”,是當(dāng)老人健在時,家人請風(fēng)水先生擇地而修建好的墓地,意在為使老人安心養(yǎng)老,也是為祈求老人添壽。
(二)“后事”禁忌的解釋
老人經(jīng)常會說:“(我們這里)自古以來就盛行這些禮節(jié)(傳統(tǒng)規(guī)矩),必須有啥子(隨葬品,‘做道場),忌諱哪些人、物、事等?!辈话炊Y節(jié)做就會不利,特別是影響后代。在當(dāng)?shù)氐奈幕饬x體系中,老人認為:“無衣無棺,什么都沒有就到陰間去,這會使亡者在陰間遭受困苦,受到欺辱,自身難保;沒有隨葬品,就不能打通關(guān)系,擺不平事,難以保佑生者以及后代子孫?!彼詫Α昂笫隆睖蕚涞闹斏鞑粌H是為了使健在的老人不用為死后擔(dān)心,更多的是為子孫繁榮昌盛。
二、落氣,生命的終結(jié)
“落氣”,指氣絕,也常用“走了”一詞委婉說明人去世。
送終需所有直系后代在場,一方面是聽取老人“落氣”前的遺言,據(jù)說老人一般都預(yù)感到自己所剩下的時日,所以在“老時”的前些時日就開始安排家事,一般是關(guān)于自己財產(chǎn)的分配和子女尚待處理的的事情;另一方面是老人與后代相互告別,使老人了無牽掛。不能為老人送終被認為不孝,老人說:“再遠的人都要趕回來為老人送終,錯過為老人送終,子女會遺憾終生,自責(zé)為不孝子?!?/p>
當(dāng)老人落氣時,要播放落氣歌。老人落氣時,后代守在其床前哭歌,從落氣開始,喪歌便在整個喪葬儀式中播放。此時兒子則燃放落氣炮。兒子在家門口燃放落氣炮,以告知周圍此家有人逝世,村里的人或過往的人則需注意言行和有關(guān)活動。此外也提醒有需忌諱的人繞道而行。小孩子陽氣不足,忌接近這種陰氣或煞氣重的地方。
三、料理后事
料理后事也稱“善后”,指人老(死)后血親為其所操辦的一系列儀式活動,主要為裝裹、請陰陽和發(fā)喪。入殮前的所有的儀式都是在私領(lǐng)域(逝者家內(nèi))展開,其后的葬禮儀式則是在公共空間(家門外或稍遠的開闊空間)展開。
(一)裝裹
此地的裝裹包括凈身、穿戴、“安背筋”、安床及入殮。首先,凈身和穿戴?!澳幸觐^,女要梳發(fā)”,一般是血親為其剃頭,媳婦為婆婆梳頭。梳洗后就開始穿衣戴“帽”(挽白色棉帕)。穿老衣講究穿單不穿雙,忌穿6件,因在當(dāng)?shù)胤窖灾小?”與“綠”的發(fā)音(lu)是一樣的,6件衣服意“后人綠(lu)眉綠(lu)眼的”。一般穿5或9件衣服,從里到外依次是白黑相間。其次是“安背筋”,在木棺內(nèi)的新墊單上按死者陽壽一歲一根鋪好白線(長度從背延伸到尾椎),愿死者來世添壽。再次,安床及入殮。從床上抬到木板或涼席上,仰臥,手腳伸直,掩其面,燒“倒頭紙”。入殮要按照家族老者的指示將遺體安放棺內(nèi),并點“腳燈”(路燈)。舊俗認為,人死后到陰曹地府的路上,一片漆黑,要在棺材(靈柩)之下點一盞燈為其照明。endprint
(二)請“陰陽”
“陰陽”在整個葬禮中是不可或缺的,他們是一個集體,但一般稱儀式主持人為“陰陽”,也叫道士。整個隊伍各有分工,有陰陽、鑼鼓師、紙扎師傅,誦經(jīng)師傅等。請“陰陽”主要是為亡者擇選風(fēng)水墓地和出殯的日期。最初陰陽一個人到場,道場成員待定好出殯日子后才來喪家“做道場”。
陰陽的初次展演是“看地”和擇日?!翱吹亍笔歉鶕?jù)亡者的生辰八字與“落氣”的具體時間來為其選一塊好的風(fēng)水墓地?!帮L(fēng)水寶地”意在使祖先安息以保佑后代昌吉。出殯日子的選擇應(yīng)該避免沖煞活著的直系血親。
(三)發(fā)喪
發(fā)喪相當(dāng)于訃告。首先,死者家屬要將掛有彩幡的長竹竿插到堂屋(祠堂)的正“朝門”(四合院正大門)口方向,人死后喪主要發(fā)喪,由死者家屬戴孝到親戚家,報告死訊。習(xí)俗是“男死先報族,女死先報舅”。事實上不管男女,都是族人先知道此事,只是應(yīng)按照此禮節(jié)去行戴孝磕頭禮。喪主到了別人家不能進門,否者被認為不利、晦氣。有人來迎接時,無論長幼都要叩首,但一般是同輩或長輩來接見。
四、葬禮及葬禮中象征符號的意義
葬禮,在當(dāng)?shù)氐奈幕到y(tǒng)中,人們普遍叫做“喪事”。辦喪事主要是請道士為亡者做道場。道場儀式持續(xù)3、5、7天不等。
(一)“做道場”:超度亡靈
在正式超度亡靈之前,需搭建靈棚,靈棚即為道士們的工作器具放置場所,也是“做道場”過程中的敲(鑼)打(鼓)唱(喪歌)念(經(jīng))的主要場所。
“開路”和“接亡”:從死者的臥室到宗族的堂屋(祠堂)之間用高板凳(方條凳子)一條接一條,并在其上架第二層板凳,然后再以整塊長白棉布放置于頂層板凳上,并燃香蠟,燒紙錢。當(dāng)?shù)厝私忉屨f:“陰間設(shè)有很多關(guān)卡,如果沒有道士為死者“開路”,發(fā)給引路錢,守關(guān)卡的鬼卒便不予放行,因此要請道士為其開路?!薄敖油觥敝敢鲮`在3天之后歸來的道路,道士團在此過程中誦經(jīng)敲打,引領(lǐng)亡靈認路回家。
“圓蓋”:開路和接亡之后舉行此儀式,也稱閉殮。閉殮前所有血親和姻親以逆時針方向繞裝有遺體的棺材轉(zhuǎn)一圈,看死者最后一眼,與遺體告別。道士敲打念唱,隨后即蓋棺。蓋棺后親人要哭歌以祝愿逝者來生日子幸福美滿。之后是親屬披麻戴孝治喪,在長輩或道士的指引參與下進行治喪儀式,由兒子孫兒為其燃燒紙錢,其他皆下跪磕頭敬拜。喪家在堂屋設(shè)靈堂。
“請水”:由陰陽引頭帶領(lǐng)誦經(jīng)團,亡靈的孝子(長子和次之)提桶和拿系紅布條的竹竿緊隨其后,從家里出發(fā)到村里公共的水井旁用竹竿系水桶打水,意在祈求風(fēng)調(diào)雨順。同時,紙扎師傅為亡靈制作“靈房子”,即贈靈魂在陰間的居所,并要編制花圈、金童玉女等以備陰間使用,以示子孫對亡者的孝敬。
“買地”與“踩地”:為亡靈在陰間買地,即以石灰在寬闊的空地,一般是曬壩(曬糧食的公地)圈地,同時燒盡可能多錢紙(付錢買地),地越寬,逝者在陰間得到的住居就越寬。出殯的前一天晚上,要焚燒金童玉女、靈亭紙房,焚燒的同時親屬要參與踩地儀式?!安鹊亍敝敢匀紵募埛繛橹行模易逅腥藝@其外延的石灰圈踩跳,以保佑子孫后代多福少難。
(二)“上山”
“上山”即出殯,“上山”預(yù)示著喪事將結(jié)束,告別亡靈,亡靈也將認祖歸宗,到另一個新世界找尋自己原有的家族亡故成員。
雞血繞靈柩是出門時必需舉行的儀式。地方的縣志上記載“‘發(fā)引,指先用雞血繞靈柩灑一周,貼雞毛于靈柩前端,置雄雞于靈柩上,喪家親屬身穿孝服在木棺旁大哭,再次進行祭奠,祝告遷柩以及捧靈牌置靈亭?!雹邸吧仙健蓖局腥挤疟夼?,一邊走一邊拋撒紙錢(買路錢),吹奏嗩吶,敲打鑼鼓。親屬沿途將胸前小白紙花系在柏樹上。
入土為安,“有石難安”。M村夢氏老奶奶說:“千萬要請信得過的人(不會害自家的人)去山上墓地準備,要保證墓底平坦沒有任何石頭在木棺下面,這樣對后人不利?!毙⒆庸虻乜念^,將棺材放下,先由孝子起土倒在棺材上,隨即子嗣掩土壘墳,喪家將孝帕挽于頭上。放鞭炮,將衣服扣子上的一綹紅布解下系柏樹上,旨在表示后代紅火。生命的終結(jié)也預(yù)示著新生命即將開始,即“死亦生”。
(三)謝孝
謝孝也稱作喜宴。喜宴是兩天以來的第一餐也是最后一餐葷宴,是喪家對宗親和遠方姻親的參與表示感謝,盡情吃喝的場面展示了閾限期后的集體的歡騰,人們對于生死的認知在其嚴肅—歡慶的轉(zhuǎn)換中,表達了對死—生輪回的理性認可。葬禮結(jié)束,然而對于生命終極的關(guān)懷還在延續(xù),如“復(fù)三”、“燒七”及“祭百日”等。
近年來,M村傳統(tǒng)土葬不僅受到火葬政策地影響,也因農(nóng)業(yè)社會正處于轉(zhuǎn)型期,人們的價值觀念的變化使得他們更加理性地看待生死和喪葬。這兩種要素逐漸地在消解地方的傳統(tǒng)喪葬文化,并對具有深厚鄉(xiāng)土氣息的漢族喪葬文化意義體系形成了威脅。這使得老人非常擔(dān)憂自己后事的操辦,一再向子女表達保全體入土的夙愿,希望靈魂得到超度,以完整身體進入另一個世界。尊重長者的意愿是后人對其最大的孝敬,所以這也成為對生命關(guān)懷的首要因素。
注 釋:
①調(diào)查時間:2013年8月.
②本文中的未加說明的引用出自葉氏,所涉及的訪談內(nèi)容也經(jīng)此次田野點其他訪談對象的核實。
③中江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中江縣志[M].2012.
參考文獻:
〔1〕中江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中江縣志[M].2012.
〔2〕愛彌兒·涂爾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3〕莊孔韶.人類學(xué)概論[M].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2006.
〔4〕王銘銘.社會人類學(xué)與中國研究[M].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5.
(責(zé)任編輯 王文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