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波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在課堂上講課,布置家庭作業(yè),讓學生回家練習。而翻轉(zhuǎn)課堂恰恰顛覆了這一模式,在“翻轉(zhuǎn)課堂”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在家通過對短小精悍的教學視頻的觀看、操作,完成知識的學習,而課堂則變成了教師與學生之間和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識的綜合運用等,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胺D(zhuǎn)課堂”之所以受到如此廣泛的關注,一方面是基于計算機和云技術(shù)的發(fā)展,而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它巧妙地契合了現(xiàn)代教學理念,為現(xiàn)代教學理念的實施提供了新的路徑?!皩W生是主體”“以學定教”“關注課堂生成”等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強調(diào)和對教學有效性的關注為“翻轉(zhuǎn)課堂”提供了迅速發(fā)展的溫床?!胺D(zhuǎn)課堂”將簡單的記憶、理解、運用放在課下,而高層次的綜合運用和創(chuàng)新則在課上發(fā)生?,F(xiàn)下,這一教學模式在具有一定自學能力的中學及小學高年級學生中已經(jīng)進行了較為廣泛的嘗試,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翻轉(zhuǎn)課堂的核心不是技術(shù),而是理念,是技術(shù)對理念實現(xiàn)的有效支持,信息技術(shù)支持下的“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同樣適合小學低年級。
一、視頻制作:操作、感悟、表達訓練,積累經(jīng)驗
課前微視頻的學習是為了使學生初步了解學習內(nèi)容,理解基本概念,積累學習經(jīng)驗,為課堂學習活動做準備。針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直觀形象的案例、豐富的操作感悟、規(guī)范的語言表達練習是微視頻制作的基本內(nèi)容要素。作為低年級學生的自學材料,微視頻的制作應更加關注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征,如低年級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微視頻的時長在3分鐘左右為宜。同時,學生的課前學習是為了更好地突破課堂教學重難點,因此視頻內(nèi)容的選擇應該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
以“幾個和第幾個”一課為例,教材編排了“停車場”這一情境作為學生學習的載體。將教科書提供的材料制作成微視頻,學生通過直觀的視頻指導初步認識和理解“從左往右數(shù),從右往左數(shù)”以及“幾個和第幾個”的概念。
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敝睦韺W家皮亞杰也認為:“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和思維的聯(lián)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fā)展?!钡湍昙墝W生由于其年齡特點,具體形象思維仍占優(yōu)勢,學習新知識在很大程度上還要靠具體形象或動作進行思維。因此,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抽象的講解還不足以使數(shù)學知識內(nèi)化為學生頭腦里的智力活動。操作對學生認識和理解不僅必要,而且是學生喜歡的一種學習和訓練的形式。通過視頻指導學生找一找家里的物品或玩具,根據(jù)提示擺一擺,學生在操作中進一步深化對本教學內(nèi)容核心概念的理解。
二、課前檢測:匯報、練習、操作,把握學情
一般而言,教師是通過學生自學后的網(wǎng)絡討論和交流、對教師設置問題的解答與討論來實現(xiàn)對學生的自學情況的檢測,了解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深度。
學生對視頻學習內(nèi)容的認識和理解可能與教師的預期存在著差異,教師可以根據(jù)檢測情況適時地對教學進行調(diào)整,更好地實現(xiàn)“以學定教”;也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進一步鞏固和訓練,及時糾正學生的認識和理解偏差。課前檢測可以以口頭匯報、書面練習和操作活動等多種形式展開?!翱陬^匯報”活動以“通過微視頻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這樣開放的提問形式來展開,給學生一個自由表達學習感受的空間。
“綜合練習”以書面形式出示,用以具體檢測學生的自學情況,將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留在紙面上,作為課堂討論的有效學材。在“幾個和第幾個”的課前檢測中,筆者設計了這樣的綜合練習:
為了降低低年級學生由于識字較少而產(chǎn)生的對檢測題理解方面的困難,筆者安排了一位識字較多的學生讀題,并讓讀題的學生說一說“你能提醒一下大家要注意什么嗎”,引導學生對“從左往右”“從右往左”和第③題中基數(shù)“三”的關注。學生對第③題的解答出錯率最高,大部分學生無法按要求準確圈出糖果,充分反映出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對本課學習的負影響??梢赃x取圈錯的學生練習進行集體討論:“他錯在哪里?為什么會出錯?”最后以“我們應該感謝S同學,他又一次提醒我們,讀題要仔細,不僅要看清楚數(shù)的方向,還要看清楚是‘幾個還是‘第幾個”,進一步引導學生對本課教學重難點的關注。
采用操作活動形式進行檢測更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興趣特征。還是在“幾個和第幾個”一課中,筆者設計了“按要求取糖果”的游戲。游戲以學生動手擺糖果、取糖果的活動形式展開。學生每人準備紅、黃、綠、藍、紫五塊糖果,先讓學生根據(jù)PPT的文字提示擺糖果(文字提示中用特殊字體重點強調(diào)“從左往右”和“從右往左”),然后根據(jù)教師的指令取出相應的糖果,如:“從左往右數(shù),第三塊”,“從右往左,取兩塊”……
課前檢測不是對學生學習情況好壞的鑒別,而是對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存在問題的診斷。現(xiàn)場檢測有助于教師準確地“把握學情”,同時喚起學生的學習經(jīng)驗,為課堂學習做準備。根據(jù)學生在家自主學習和在家長幫助下的操作活動而設計的口頭匯報是對課堂學習內(nèi)容的精簡概括;綜合練習是對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全面而精確的定位;動手操作既是學習經(jīng)驗的喚起,又是對學生在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上的練習與考查。
三、課堂教學:對話、探究、合作學習,深化理解
《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jīng)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蓖ㄟ^微視頻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積累了“數(shù)”的經(jīng)驗,掌握了從不同方向數(shù)數(shù)的方法,理解了“幾個”和“第幾個”的區(qū)別,初步建立了基數(shù)與序數(shù)的概念。對相關概念有了一定的認知基礎,對相關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對相關經(jīng)驗有了適當?shù)姆e累,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觀察就有了方向,猜測就有了依據(jù),學生更容易掌控課堂學習的方向,奠定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在“幾個和第幾個”一課的課堂學習階段,筆者設計了“猜猜我有幾塊糖”這一拓展應用活動。
活動以4人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要求學生運用已經(jīng)學到的知識通過“擺”“畫”和“算”等多種方法進行研究和探索。低年級學生合作學習和探究能力較弱,因此,教師還應該進行適當?shù)闹笇?。如:“可以用手里的糖果‘擺一擺,可以用‘畫一畫的方法,還可以用列算式‘算一算的方法,也可以用其他你喜歡的方法來表示?!奔葹閷W生探究方法指明方向,也為學生提供了適當?shù)陌l(fā)揮空間。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薄敖虒W是師生之間的對話和生成?!薄胺D(zhuǎn)課堂”以視頻學習的形式,為學生課堂對話和生成提供了經(jīng)驗基礎和話語體系,有效地幫助學生主導課堂。對話、交流、探究、合作學習是課堂活動的主要形式。“凡是學生可以自主解決的問題留在課外,凡是需要集體討論、可以通過同伴討論互助進行合作學習的內(nèi)容在課堂上展開”是“翻轉(zhuǎn)課堂”學習活動的依據(jù)。
“翻轉(zhuǎn)課堂”作為一種舶來的教學模式,從教學理念的角度看,對于我國的教學工作者來說不完全陌生,它是信息科技武裝下的“課前預習”。在信息科技的協(xié)助下,這種課前學習指導更直接、更有效,學生學習情況反饋更及時、更全面。“翻轉(zhuǎn)課堂”新在信息科技與教學理念的完美結(jié)合。因此,“翻轉(zhuǎn)課堂”教學模式的借鑒和運用應該立足于更有效地實現(xiàn)新課改理念而非信息技術(shù)。對于作為一線教師的使用者而言,無須強大的技術(shù)支持和高超的信息技術(shù),如何選擇學材,組織學習,如何走下圣壇,翻轉(zhuǎn)“學生觀”“教育教學觀”,從而實現(xiàn)教學理念和教學實踐,才確實是一個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琢磨的難題。
(上海市虹口區(qū)廣靈路小學 200083 )endprint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在課堂上講課,布置家庭作業(yè),讓學生回家練習。而翻轉(zhuǎn)課堂恰恰顛覆了這一模式,在“翻轉(zhuǎn)課堂”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在家通過對短小精悍的教學視頻的觀看、操作,完成知識的學習,而課堂則變成了教師與學生之間和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識的綜合運用等,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翻轉(zhuǎn)課堂”之所以受到如此廣泛的關注,一方面是基于計算機和云技術(shù)的發(fā)展,而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它巧妙地契合了現(xiàn)代教學理念,為現(xiàn)代教學理念的實施提供了新的路徑?!皩W生是主體”“以學定教”“關注課堂生成”等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強調(diào)和對教學有效性的關注為“翻轉(zhuǎn)課堂”提供了迅速發(fā)展的溫床。“翻轉(zhuǎn)課堂”將簡單的記憶、理解、運用放在課下,而高層次的綜合運用和創(chuàng)新則在課上發(fā)生?,F(xiàn)下,這一教學模式在具有一定自學能力的中學及小學高年級學生中已經(jīng)進行了較為廣泛的嘗試,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翻轉(zhuǎn)課堂的核心不是技術(shù),而是理念,是技術(shù)對理念實現(xiàn)的有效支持,信息技術(shù)支持下的“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同樣適合小學低年級。
一、視頻制作:操作、感悟、表達訓練,積累經(jīng)驗
課前微視頻的學習是為了使學生初步了解學習內(nèi)容,理解基本概念,積累學習經(jīng)驗,為課堂學習活動做準備。針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直觀形象的案例、豐富的操作感悟、規(guī)范的語言表達練習是微視頻制作的基本內(nèi)容要素。作為低年級學生的自學材料,微視頻的制作應更加關注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征,如低年級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微視頻的時長在3分鐘左右為宜。同時,學生的課前學習是為了更好地突破課堂教學重難點,因此視頻內(nèi)容的選擇應該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
以“幾個和第幾個”一課為例,教材編排了“停車場”這一情境作為學生學習的載體。將教科書提供的材料制作成微視頻,學生通過直觀的視頻指導初步認識和理解“從左往右數(shù),從右往左數(shù)”以及“幾個和第幾個”的概念。
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也認為:“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和思維的聯(lián)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fā)展。”低年級學生由于其年齡特點,具體形象思維仍占優(yōu)勢,學習新知識在很大程度上還要靠具體形象或動作進行思維。因此,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抽象的講解還不足以使數(shù)學知識內(nèi)化為學生頭腦里的智力活動。操作對學生認識和理解不僅必要,而且是學生喜歡的一種學習和訓練的形式。通過視頻指導學生找一找家里的物品或玩具,根據(jù)提示擺一擺,學生在操作中進一步深化對本教學內(nèi)容核心概念的理解。
二、課前檢測:匯報、練習、操作,把握學情
一般而言,教師是通過學生自學后的網(wǎng)絡討論和交流、對教師設置問題的解答與討論來實現(xiàn)對學生的自學情況的檢測,了解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深度。
學生對視頻學習內(nèi)容的認識和理解可能與教師的預期存在著差異,教師可以根據(jù)檢測情況適時地對教學進行調(diào)整,更好地實現(xiàn)“以學定教”;也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進一步鞏固和訓練,及時糾正學生的認識和理解偏差。課前檢測可以以口頭匯報、書面練習和操作活動等多種形式展開?!翱陬^匯報”活動以“通過微視頻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這樣開放的提問形式來展開,給學生一個自由表達學習感受的空間。
“綜合練習”以書面形式出示,用以具體檢測學生的自學情況,將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留在紙面上,作為課堂討論的有效學材。在“幾個和第幾個”的課前檢測中,筆者設計了這樣的綜合練習:
為了降低低年級學生由于識字較少而產(chǎn)生的對檢測題理解方面的困難,筆者安排了一位識字較多的學生讀題,并讓讀題的學生說一說“你能提醒一下大家要注意什么嗎”,引導學生對“從左往右”“從右往左”和第③題中基數(shù)“三”的關注。學生對第③題的解答出錯率最高,大部分學生無法按要求準確圈出糖果,充分反映出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對本課學習的負影響??梢赃x取圈錯的學生練習進行集體討論:“他錯在哪里?為什么會出錯?”最后以“我們應該感謝S同學,他又一次提醒我們,讀題要仔細,不僅要看清楚數(shù)的方向,還要看清楚是‘幾個還是‘第幾個”,進一步引導學生對本課教學重難點的關注。
采用操作活動形式進行檢測更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興趣特征。還是在“幾個和第幾個”一課中,筆者設計了“按要求取糖果”的游戲。游戲以學生動手擺糖果、取糖果的活動形式展開。學生每人準備紅、黃、綠、藍、紫五塊糖果,先讓學生根據(jù)PPT的文字提示擺糖果(文字提示中用特殊字體重點強調(diào)“從左往右”和“從右往左”),然后根據(jù)教師的指令取出相應的糖果,如:“從左往右數(shù),第三塊”,“從右往左,取兩塊”……
課前檢測不是對學生學習情況好壞的鑒別,而是對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存在問題的診斷?,F(xiàn)場檢測有助于教師準確地“把握學情”,同時喚起學生的學習經(jīng)驗,為課堂學習做準備。根據(jù)學生在家自主學習和在家長幫助下的操作活動而設計的口頭匯報是對課堂學習內(nèi)容的精簡概括;綜合練習是對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全面而精確的定位;動手操作既是學習經(jīng)驗的喚起,又是對學生在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上的練習與考查。
三、課堂教學:對話、探究、合作學習,深化理解
《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jīng)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蓖ㄟ^微視頻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積累了“數(shù)”的經(jīng)驗,掌握了從不同方向數(shù)數(shù)的方法,理解了“幾個”和“第幾個”的區(qū)別,初步建立了基數(shù)與序數(shù)的概念。對相關概念有了一定的認知基礎,對相關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對相關經(jīng)驗有了適當?shù)姆e累,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觀察就有了方向,猜測就有了依據(jù),學生更容易掌控課堂學習的方向,奠定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在“幾個和第幾個”一課的課堂學習階段,筆者設計了“猜猜我有幾塊糖”這一拓展應用活動。
活動以4人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要求學生運用已經(jīng)學到的知識通過“擺”“畫”和“算”等多種方法進行研究和探索。低年級學生合作學習和探究能力較弱,因此,教師還應該進行適當?shù)闹笇АH纾骸翱梢杂檬掷锏奶枪當[一擺,可以用‘畫一畫的方法,還可以用列算式‘算一算的方法,也可以用其他你喜歡的方法來表示?!奔葹閷W生探究方法指明方向,也為學生提供了適當?shù)陌l(fā)揮空間。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薄敖虒W是師生之間的對話和生成?!薄胺D(zhuǎn)課堂”以視頻學習的形式,為學生課堂對話和生成提供了經(jīng)驗基礎和話語體系,有效地幫助學生主導課堂。對話、交流、探究、合作學習是課堂活動的主要形式?!胺彩菍W生可以自主解決的問題留在課外,凡是需要集體討論、可以通過同伴討論互助進行合作學習的內(nèi)容在課堂上展開”是“翻轉(zhuǎn)課堂”學習活動的依據(jù)。
“翻轉(zhuǎn)課堂”作為一種舶來的教學模式,從教學理念的角度看,對于我國的教學工作者來說不完全陌生,它是信息科技武裝下的“課前預習”。在信息科技的協(xié)助下,這種課前學習指導更直接、更有效,學生學習情況反饋更及時、更全面?!胺D(zhuǎn)課堂”新在信息科技與教學理念的完美結(jié)合。因此,“翻轉(zhuǎn)課堂”教學模式的借鑒和運用應該立足于更有效地實現(xiàn)新課改理念而非信息技術(shù)。對于作為一線教師的使用者而言,無須強大的技術(shù)支持和高超的信息技術(shù),如何選擇學材,組織學習,如何走下圣壇,翻轉(zhuǎn)“學生觀”“教育教學觀”,從而實現(xiàn)教學理念和教學實踐,才確實是一個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琢磨的難題。
(上海市虹口區(qū)廣靈路小學 200083 )endprint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在課堂上講課,布置家庭作業(yè),讓學生回家練習。而翻轉(zhuǎn)課堂恰恰顛覆了這一模式,在“翻轉(zhuǎn)課堂”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在家通過對短小精悍的教學視頻的觀看、操作,完成知識的學習,而課堂則變成了教師與學生之間和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識的綜合運用等,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胺D(zhuǎn)課堂”之所以受到如此廣泛的關注,一方面是基于計算機和云技術(shù)的發(fā)展,而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它巧妙地契合了現(xiàn)代教學理念,為現(xiàn)代教學理念的實施提供了新的路徑?!皩W生是主體”“以學定教”“關注課堂生成”等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強調(diào)和對教學有效性的關注為“翻轉(zhuǎn)課堂”提供了迅速發(fā)展的溫床?!胺D(zhuǎn)課堂”將簡單的記憶、理解、運用放在課下,而高層次的綜合運用和創(chuàng)新則在課上發(fā)生。現(xiàn)下,這一教學模式在具有一定自學能力的中學及小學高年級學生中已經(jīng)進行了較為廣泛的嘗試,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翻轉(zhuǎn)課堂的核心不是技術(shù),而是理念,是技術(shù)對理念實現(xiàn)的有效支持,信息技術(shù)支持下的“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同樣適合小學低年級。
一、視頻制作:操作、感悟、表達訓練,積累經(jīng)驗
課前微視頻的學習是為了使學生初步了解學習內(nèi)容,理解基本概念,積累學習經(jīng)驗,為課堂學習活動做準備。針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直觀形象的案例、豐富的操作感悟、規(guī)范的語言表達練習是微視頻制作的基本內(nèi)容要素。作為低年級學生的自學材料,微視頻的制作應更加關注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征,如低年級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微視頻的時長在3分鐘左右為宜。同時,學生的課前學習是為了更好地突破課堂教學重難點,因此視頻內(nèi)容的選擇應該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
以“幾個和第幾個”一課為例,教材編排了“停車場”這一情境作為學生學習的載體。將教科書提供的材料制作成微視頻,學生通過直觀的視頻指導初步認識和理解“從左往右數(shù),從右往左數(shù)”以及“幾個和第幾個”的概念。
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敝睦韺W家皮亞杰也認為:“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和思維的聯(lián)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fā)展?!钡湍昙墝W生由于其年齡特點,具體形象思維仍占優(yōu)勢,學習新知識在很大程度上還要靠具體形象或動作進行思維。因此,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抽象的講解還不足以使數(shù)學知識內(nèi)化為學生頭腦里的智力活動。操作對學生認識和理解不僅必要,而且是學生喜歡的一種學習和訓練的形式。通過視頻指導學生找一找家里的物品或玩具,根據(jù)提示擺一擺,學生在操作中進一步深化對本教學內(nèi)容核心概念的理解。
二、課前檢測:匯報、練習、操作,把握學情
一般而言,教師是通過學生自學后的網(wǎng)絡討論和交流、對教師設置問題的解答與討論來實現(xiàn)對學生的自學情況的檢測,了解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深度。
學生對視頻學習內(nèi)容的認識和理解可能與教師的預期存在著差異,教師可以根據(jù)檢測情況適時地對教學進行調(diào)整,更好地實現(xiàn)“以學定教”;也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進一步鞏固和訓練,及時糾正學生的認識和理解偏差。課前檢測可以以口頭匯報、書面練習和操作活動等多種形式展開?!翱陬^匯報”活動以“通過微視頻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這樣開放的提問形式來展開,給學生一個自由表達學習感受的空間。
“綜合練習”以書面形式出示,用以具體檢測學生的自學情況,將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留在紙面上,作為課堂討論的有效學材。在“幾個和第幾個”的課前檢測中,筆者設計了這樣的綜合練習:
為了降低低年級學生由于識字較少而產(chǎn)生的對檢測題理解方面的困難,筆者安排了一位識字較多的學生讀題,并讓讀題的學生說一說“你能提醒一下大家要注意什么嗎”,引導學生對“從左往右”“從右往左”和第③題中基數(shù)“三”的關注。學生對第③題的解答出錯率最高,大部分學生無法按要求準確圈出糖果,充分反映出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對本課學習的負影響??梢赃x取圈錯的學生練習進行集體討論:“他錯在哪里?為什么會出錯?”最后以“我們應該感謝S同學,他又一次提醒我們,讀題要仔細,不僅要看清楚數(shù)的方向,還要看清楚是‘幾個還是‘第幾個”,進一步引導學生對本課教學重難點的關注。
采用操作活動形式進行檢測更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興趣特征。還是在“幾個和第幾個”一課中,筆者設計了“按要求取糖果”的游戲。游戲以學生動手擺糖果、取糖果的活動形式展開。學生每人準備紅、黃、綠、藍、紫五塊糖果,先讓學生根據(jù)PPT的文字提示擺糖果(文字提示中用特殊字體重點強調(diào)“從左往右”和“從右往左”),然后根據(jù)教師的指令取出相應的糖果,如:“從左往右數(shù),第三塊”,“從右往左,取兩塊”……
課前檢測不是對學生學習情況好壞的鑒別,而是對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存在問題的診斷?,F(xiàn)場檢測有助于教師準確地“把握學情”,同時喚起學生的學習經(jīng)驗,為課堂學習做準備。根據(jù)學生在家自主學習和在家長幫助下的操作活動而設計的口頭匯報是對課堂學習內(nèi)容的精簡概括;綜合練習是對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全面而精確的定位;動手操作既是學習經(jīng)驗的喚起,又是對學生在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上的練習與考查。
三、課堂教學:對話、探究、合作學習,深化理解
《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jīng)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蓖ㄟ^微視頻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積累了“數(shù)”的經(jīng)驗,掌握了從不同方向數(shù)數(shù)的方法,理解了“幾個”和“第幾個”的區(qū)別,初步建立了基數(shù)與序數(shù)的概念。對相關概念有了一定的認知基礎,對相關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對相關經(jīng)驗有了適當?shù)姆e累,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觀察就有了方向,猜測就有了依據(jù),學生更容易掌控課堂學習的方向,奠定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在“幾個和第幾個”一課的課堂學習階段,筆者設計了“猜猜我有幾塊糖”這一拓展應用活動。
活動以4人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要求學生運用已經(jīng)學到的知識通過“擺”“畫”和“算”等多種方法進行研究和探索。低年級學生合作學習和探究能力較弱,因此,教師還應該進行適當?shù)闹笇?。如:“可以用手里的糖果‘擺一擺,可以用‘畫一畫的方法,還可以用列算式‘算一算的方法,也可以用其他你喜歡的方法來表示?!奔葹閷W生探究方法指明方向,也為學生提供了適當?shù)陌l(fā)揮空間。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薄敖虒W是師生之間的對話和生成?!薄胺D(zhuǎn)課堂”以視頻學習的形式,為學生課堂對話和生成提供了經(jīng)驗基礎和話語體系,有效地幫助學生主導課堂。對話、交流、探究、合作學習是課堂活動的主要形式?!胺彩菍W生可以自主解決的問題留在課外,凡是需要集體討論、可以通過同伴討論互助進行合作學習的內(nèi)容在課堂上展開”是“翻轉(zhuǎn)課堂”學習活動的依據(jù)。
“翻轉(zhuǎn)課堂”作為一種舶來的教學模式,從教學理念的角度看,對于我國的教學工作者來說不完全陌生,它是信息科技武裝下的“課前預習”。在信息科技的協(xié)助下,這種課前學習指導更直接、更有效,學生學習情況反饋更及時、更全面?!胺D(zhuǎn)課堂”新在信息科技與教學理念的完美結(jié)合。因此,“翻轉(zhuǎn)課堂”教學模式的借鑒和運用應該立足于更有效地實現(xiàn)新課改理念而非信息技術(shù)。對于作為一線教師的使用者而言,無須強大的技術(shù)支持和高超的信息技術(shù),如何選擇學材,組織學習,如何走下圣壇,翻轉(zhuǎn)“學生觀”“教育教學觀”,從而實現(xiàn)教學理念和教學實踐,才確實是一個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琢磨的難題。
(上海市虹口區(qū)廣靈路小學 200083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