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澳門中華教育會及其20世紀40年代的文教活動

2014-06-21 10:53:16鄭振偉
教育學報 2014年4期
關鍵詞:會員大會華僑澳門

鄭振偉

(澳門大學 教育學院,澳門)

一、前言

澳門中華教育會有悠久的歷史, 建樹良多, 惜該會早年的資料保存不多, 1945年以前的檔案已告散失。[1]筆者整理澳門20世紀40年代中文報章上的教育史料, 發(fā)現(xiàn)不少與該會活動相關的報導, 經(jīng)梳理后的文字資料, 在在有助了解該會早年的發(fā)展, 亦足見該會前賢如何積極推動澳門的文教活動, 而在國難時期, 該會于團結澳門僑校的角色益形重要。本文主要的資料來自報章,并以檔案資料補充,希望能夠展示這個教育團體早期的面貌。

二、澳門中華教育會的沿革

澳門中華教育會創(chuàng)立于1920年, 由梁爵卿、劉雅覺、劉紫垣、容循道、傅子光、陳永康等熱心人士倡議成立, 旨在利便辦理社會公益, 推動教育文化事業(yè)。其時崇實校長梁彥明借鑒廣東省中山縣七區(qū)區(qū)教育會的方式籌辦, 歷時約半年, 定名為“澳門華人教育會”。該會創(chuàng)立時采用會長制, 正會長為劉雅覺神父, 副會長為曾次崔, 而當選為評議員及各部部長的有梁彥明、馮秋雪、劉斐烈、周靜生、容循道、劉紫垣、區(qū)建邦、吳秋榮、郭輝堂、劉君卉等人。[2]該會成立時, 以遵照中華民國教育實施方針, 以及研究教育事業(yè)和發(fā)展地方教育為宗旨。[3]551923年7月16日, 該會奉葡京核準立案, 經(jīng)澳門政府憲報公報及衙署登記[4],成為澳門的合法教育團體, 每年依會章召開會員大會, 并選舉職員, 分任會務(昔日的會章由梁官漢從葡文轉譯[5]274-278)。1926年, 因國內(nèi)行政機關改為委員制, 該會亦隨之改制。1936年7月和1937年3月, 該會先后將會務呈報僑務委員會立案。[6]1936年7月曾奉僑委會令組織理事會和監(jiān)事會, 職員為兩年一任[7], 并易名“澳門中華教育會”。華僑教育總會成立后, 該會取得“華僑教育會澳門分會”地位, 但沿用原有的名稱。[2]

《中華教育會史志》記該會于1938年取得華僑教育會澳門分會的地位, 但華僑教育總會籌備委員會曾函聘澳門中德等九校, 負責在澳門籌備分會, 梁彥明因此于1941年8月19日向教育部部長陳立夫呈請, 要求撤銷總會籌備澳門分會計劃。查中華教育會在僑委會立案以后, 在獲復的指令中, 曾提及該會所要求之補助經(jīng)費, 須待華僑教育總會成立后, 將中華教育會改為分會, 再行核辦, 梁彥明即以此作為理據(jù), 呈請撤銷該計劃。[6]余俊賢于1939年夏出任僑務委員常務委員兼僑民教育處處長, 曾于1941年7月12日由港赴澳視察僑校, 并由華僑教育會澳門分會接待[8]。梁彥明于1941年10月又致函當時身在重慶的林天予, 直指“余俊賢拉攏私人包辦, 硬派中德校長郭秉琦為召集人, 不照原定章程凡有教育會之地方照原有名稱及組織與總會聯(lián)系取得分會地位之規(guī)定”, 林天予其后將信件轉呈陳樹人, 并陳明利害。[9]抗戰(zhàn)勝利后, 該會改選第18屆職員以后, 即向僑委會暨教育部備案, 奉令批準, 原文如下:“三十四年十二月廿五日呈一件, 呈報會務概況及現(xiàn)任職員名表請準備案由。呈件均悉, 準予備查。件存。此令。部長朱家驊”[10]。

三、中華教育會的組織和會址

中華教育會創(chuàng)會之初, 由劉雅覺任會長, 其后有十多年時間由梁彥明任會長,據(jù)劉紫垣所述, 梁歷任該會評議員、委員、會長、主席。[11]該會早期成員的資料, 暫難追蹤, 但《1927年澳門年鑒》中列有“澳門教育會”(Associa??o de Educa??o de Macau)的會長、秘書和司庫三人的葡文名字, 分別是Lao-ngá-cóc, Ung-quai-vá和Leong-mong, 會長劉雅覺應無疑問, 秘書可能是吳桂華, 另一名字待考,[12]253另以下資料源自早期的書刊及報章。第16屆職員(1938年8月—1940年8月)如下。[3]55-56

常務理事:梁彥明(兼總務)、尹梓琴(兼文書)、吳秋榮(兼財務)理事: 孔宗周(兼民眾義務教育)、陳公善(兼調(diào)查)、羅致知(兼編纂)、黃振伯、區(qū)瑞墀、鐘榮階候補理事: 鄭雨芬、陳貞伯、陸望明監(jiān)事: 李君達、關公博、張衍雄、何其偉、張劍秋候補監(jiān)事: 繆雨生、梁民全

1940年8月27日, 中華教育會召開第18次會員大會, 推選第17屆理監(jiān)事, 結果如下。[13]

理事: 梁彥明、區(qū)瑞墀、吳秋榮、何其偉、羅致知、鐘榮階、尹梓琴、張志城、張瑞權候補理事: 鄭雨芬、何鴻平、沈芷芳監(jiān)事: 黃振伯、陳公善、孔宗周、金曾澄、李君達候補監(jiān)事: 梁杰靈、廖奉靈

第17屆理監(jiān)事于1940年9月6日假座崇實中學禮堂舉行交代就職禮。[14]1941至1945年間為非常時期, 該會理監(jiān)事成員連續(xù)多屆沒有改選。實際上, 澳門當時的立案團體, 皆奉當局扎諭不得改選, 梁彥明于1942年8月23日曾通告各會員, 出缺的理監(jiān)事按原日選舉時所得票數(shù)挨次遞補。[15]8月27日第20次會員大會, 即議決由前一屆職員續(xù)任, 會員包括: 梁彥明、吳秋榮、羅致知、張志城、尹梓琴、鐘榮階、何其偉、歐瑞墀、鐘少卿、何鴻平、郭秉琦、劉紫垣、黃振伯、陳公善、孔宗周、李君達、陳律平等人。梁彥明于1942年12月遇害, 遺缺由教忠學校朱伯英繼任。澳葡當局亦曾飭令該會于1943年暫不改選, 由第17屆理監(jiān)事職員續(xù)任。名單如下:[16]

常務理事: 朱伯英(兼總務)、羅致知(兼文書)、吳秋榮(兼財務)理事: 何鴻平(兼民眾義務教育)、張志城(兼調(diào)查)、蘇無逸(兼編纂)、何其偉、區(qū)瑞墀、鐘榮階候補理事: 鐘少卿、羅季昭、區(qū)茂泮監(jiān)事: 黃振伯(兼總務)、陳公善(兼文書)、孔宗周(兼財務)、陳律平、陳道根候補監(jiān)事: 潘華石、歐植森

1944年應該是中華教育會最艱難的時期, 該會部分委員離開澳門, 時任各理監(jiān)事又聯(lián)合請辭, 朱伯英于8月3日謁見華視學會會長施多尼(António Maria da Silva)報告并請示。當日澳葡政府決定暫不改選, 理監(jiān)事須遵政府命令連任, 空缺由其他會員繼任[17],8月8日特別會議上共八項決議, 一為尊重政府意思, 全體理監(jiān)事繼續(xù)負責職務, 一為缺額理監(jiān)事于8月27日全體會員大會上遴選, 當天只有數(shù)十人出席, 不像從前有百多人出席大會, 當天補選名理事和監(jiān)事各四人。[18-20]資料顯示截至1945年11月改選前, 該會的理監(jiān)事有: 孔宗周、羅致知、吳秋榮、廖榮福、陳道根、陳公善、何其偉、羅作祥、張志城、鐘少卿、梁惠霖。[21]

1945年第23次會員大會, 該會改選第18屆職員, 到會者有中小學校代表37人, 會員109人。該屆常務理事由三人改為五人, 并分總務、文書、財政等, 以常務兼總務為該會對外之代表人。[22]從第23至27次會員大會選出第18至22屆各屆職員, 現(xiàn)整理如下:

表1 澳門中華教育會第23—27次會員大會選舉結果

上述18屆常務理事名單據(jù)另一報導補充[32];第25次大會中張衍日、余倩嫻和何賢的名字據(jù)另一報導料補充[33];第27次大會何其偉等六名候補理事亦據(jù)另一則報導補充,依票數(shù)順序排列[34]。關于第22屆的理監(jiān)事名單, 《世界日報》在當天的報上,已預先公布[35],而且相當準確, 預報和當選的15名理事, 分別是何心源上榜, 孫錫昆屈居候補, 至于7名監(jiān)事, 跟預報的名單完全一致。

檢視中華教育會自1938—1950年的理監(jiān)事名單, 梁彥明、羅致知、何其偉、陳公善、吳秋榮、張志城、孔宗周、陳道根、羅作祥、鐘榮階、黃振伯、區(qū)瑞墀等, 都是該會的骨干, 何賢、何心源、郭輝堂、張鐵軍等人則屬于后來的主力。

中華教育會按例于8月27日慶祝孔子誕辰暨教師節(jié)后舉行會員大會, 1944年8月第22次會員大會上, 議決改于11月12日的總理誕辰紀念日舉行會員大會, 以利會員參加,[20]故翌年第23次會員大會即改于是日召開。1946年10月20日第十次理監(jiān)事常務會議中, 曾報告已向僑委會呈請核準職員任期改為一年[36],故從19屆改選開始, 理監(jiān)事任期改為一年, 理事名額增至15人,監(jiān)事名額增至7人。[37]

中華教育會的會員分團體和個人兩種,1945年開始,例于每年11月12日國父誕辰前征求新會員。據(jù)1943年9月的會務報告, 該年度團體會員49,個人會員280名, 但當年離澳回國服務的會員共134人; 1945年, 會員有二百多人。[38-39]1947年11月12日的會員大會, 到會者177人, 據(jù)當時的資料, 新舊會員共三百多人, 團體會員分中學和小學兩類, 分別有15所和37所[40], 當日團體和會員選票共有313張[29]。1949年11月, 該會團體會員共41個單位, 個人會員323人, 但報導指有相當多屬新近加入(團體7個, 個人142人)。當日出席團體會員40, 個人會員175; 1團體會員缺席, 148名個人會員缺席。[41]

該會會員須繳付會費, 據(jù)1949年的資料, 中學每學期繳納會費6元, 小學3元, 個人全年繳納1元, 另基金1元, 過期未到會繳交, 按會章第21條作退會論, 自行放棄會員資格[42], 但欠繳的情況是存在的, 該會曾有議決于1948年10月21日在澳門的五家報紙刊登廣告, 催收會費。[43]

從中華教育會創(chuàng)會時的會章所見, 該會會址暫設于天神巷37號, 據(jù)劉羨冰所述, 也就是崇實中學租用的宋氏大屋。由于是借用崇實學校, 她曾用“崇實學校內(nèi)”五字概括該會早期的會址。[5]283崇實學校在梁彥明遇害前, 全盛時期曾有學生有七百多人, 1942年6月底, 中小兩部畢業(yè)生便有百多人。[44]1945年11月第23次會員大會, 該會曾議決函請中國國民黨澳門支部聯(lián)同發(fā)起召集僑□組織追悼梁彥明先生大會, 并籌集款項以充崇實學?;稹24]1946年2月, 僑委會周尚處長到訪澳門, 周尚于歡迎宴開始前與校長及中華教育會理事座談, 除于會前向梁彥明烈士默哀, 座談結束前又推舉陳律平、陳道根、朱葆勤、蘇無逸、余艷梅等五人為設計委員, 定期與該校校董會和校長召開會議, 期能復興崇實。[45]報導指1946年春, 該校得鐘榮階資助, 并代為主理, 學生人數(shù)由七十多人增至二百多人, 到1948年初學生有四百多人。[46-47]僑教工作在戰(zhàn)后是一項重要的黨務, 褒獎忠貞是具體工作表現(xiàn)。[48]

崇實學校曾因日久失修致后座全座倒塌, 1947年8月10日該會第9次常務會會議改于國民餐室三樓舉行, 討論事項即包括擇地遷移會所, 當時議決暫遷教忠中學內(nèi), 至于籌建永久會所的問題, 則議決由張鐵軍、朱葆勤(教忠中學校長)、陳道根、郭輝堂、吳秋榮五理事為設計委員, 并由朱葆勤召集, 于下次常會提出討論。[49-50]該校則臨時租用龍嵩街77號做校舍。[51]

關于籌建會址一事, 該會于1948年5月16日第五次常委會會議中曾作討論, 并議決由陳公善和何其偉二人色合用公地后再向政府請求[52-53],并計劃于會所成立以后, 增設教職員圖書閱讀室, 搜集各年級程度教材及參考書籍, 供全澳僑校教員閱讀[54]。該會其后于監(jiān)牢斜巷(即今“東方斜巷”)覓得一處空地, 澳督柯維納和經(jīng)濟局長羅保答允捐助建費用, 可惜與業(yè)權人洽商不果[55-56]。該會其后借用風順堂圣若瑟中學做為臨時會址[57]。

圣若瑟中學于1948年底購得南灣101-103號, 并于1949年3月18日全部遷入, 是否繼續(xù)借用該校做會址一事, 該會于1949年4月1日第二次理監(jiān)事聯(lián)席會議上曾作討論, 議決去函仍舊借用, 但據(jù)3月17日的報導, 實已預告中華教育會會址將附設于新址內(nèi)[58-59], 現(xiàn)存一張照片,“澳門中華教育會”六個直排大字, 就掛在南灣101—103號新校大門的左側[60]52。

四、澳門中華教育會的工作方針

中華教育會自成立以后,積極推動文化教育的工作, 從該會的一些會議記錄和報告可以反映出來。1940—1950年間澳門中華教育會的工作, 可以抗戰(zhàn)勝利前后粗略地分作前后兩個時期。前期的工作, 主要集中在澳門教師和學生的救濟。[61]1940年8月27日第18次會員大會上有多宗提案, 較重要者有兩項: 一為呈請教部明令, 各級學校課程須多量采及孔子圣訓為補充教材, 以端士習; 另一為促進圖書館以宏大地方文化。[13]1943年8月27日第21次會員大會, 有數(shù)十人出席,該會報告計劃處理的工作共四項, 包括: (1)調(diào)查會員生活狀況, 以便分別請求撥款救濟和配給米糧; (2)催速失業(yè)教員登記, 以便介紹工作; (3)為學校劃一上課時間, 以便教員兼課; (4)征求會員, 以增強該會力量。[62-63]1945年初新學期前, 該會曾為失業(yè)教師登記, 以便介紹工作, 報導有二十多人登記。[64]

中華教育會第19屆全體理監(jiān)事于1946年12月1日宣誓就職, 朱葆勤主席代表全體理監(jiān)事致辭, 即定下三項方針, 綜合兩篇報導, 其大意為:

(1) 加緊與僑委會之聯(lián)系, 并協(xié)助未立案之學校與僑委會建立聯(lián)系; (2) 團結澳門教育界同仁, 共同解決教育上的種種困難; (3) 聯(lián)絡澳門各界, 發(fā)表對澳門教育事務的意見, 以及發(fā)展會務。[65-66]

事實上, 抗戰(zhàn)勝利以后, 國民黨對于澳門的僑民教育甚為關注, 這些都是國民政府在僑務政策方面的具體表現(xiàn), 目的是團結僑胞, 宣揚三民主義。中華教育會曾奉命調(diào)查服務僑教卓著的人員, 五名常委聯(lián)名于1946年8月14日向全澳中小學校發(fā)出《僑教人員戰(zhàn)時服務成績調(diào)查表》[67-68]。國民政府亦曾設法獎勵長期服務僑校的教員, 有報導指澳門當日符合領取特種或甲種獎狀者, 有林虎文、孔宗周、吳桂華、區(qū)朗漢、陳公善、羅致知、吳寄夢、區(qū)瑞墀等, 而符合乙種獎狀的人甚多。[69]

僑委會僑民教育處處長周尚曾于1946年2月23日到訪澳門, 中華教育會理監(jiān)事于24日即往謁見, 請示日后的僑教問題。[70]26日上午, 在國民黨澳支部執(zhí)委陳律平、粵華中學校長廖榮福, 以及教育會陳道根等人陪同下, 周尚前往視察僑校[71]。2月27日下午, 中華教育會聯(lián)合各僑校假座東亞八樓八樓歡迎周尚處長蒞澳視察教育, 到會者有許偉民專員、黨部委員陳律平、工程師周滋泛、蘇無逸、教育會理監(jiān)陳道根、孔宗周、羅致知、林耀坤、何其偉、張鐵軍、梁惠霖等, 以及二十多家中小學校代表。在歡宴前的座談會上, 周尚便提及“立案”和“呈報”均須切實遵依手續(xù),并表示會盡力協(xié)助,又提出對于“師資”和提倡“國語”,亦須加意實施, 以便普及教育。[45]又僑團和學校曾奉命于3月1日下午到黨部開會, 商討僑民教育。[72]

以第19屆理監(jiān)事的工作為例, 在1947年11月的會員大會上, 主席朱葆勤報告期內(nèi)收到公文364件, 發(fā)出公文2 204件, 僑委會交辦文件35件, 當中多為關于僑民教育興利, 或指導立案問題, 以及一些社會公益和學術比賽等事情。[73]

及至新中國成立以后, 政治頓成敏感議題, 1949年11月13日當天其中一個議案, 即為中華教育會應“脫離國民黨關系, 成為無黨無派之自由團體”,當日議決,是“該會宗旨向無黨無派, 認為無庸再議”[31]。據(jù)報導, 中華教育會歷屆改選, 向例只邀請僑委會或中華總商會派員監(jiān)選, 均無邀請“澳支部”派員監(jiān)選[41],以第21屆理監(jiān)事的選舉為例,選舉(1948年11月12日)和宣誓就職(1948年11月28日)的確均由廣東僑務處周炎荔監(jiān)誓。[74-75]中華教育會于1949年11月30日假座鏡湖醫(yī)院禮堂,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暨第二十二屆理監(jiān)事就職典禮, 并發(fā)表《為慶祝中華人共和國誕生敬告全澳教育工作同人書》[76]。中華教育會于1950年4月16日下午五時, 假座圣若瑟中學二樓, 舉行理監(jiān)事聯(lián)席會議。議決如下事項。

(1) 4月17日至23日期間, 由常務理事陳道根、羅致知、杜嵐、黃毓棠、郭信堅等五人會同調(diào)查股主任吳秋榮, 訪問全澳僑校。(2) 由教育會印特刊一本, 名《澳門新教育》, 以廣宣傳。由郭信堅、黃毓棠、郭輝堂、林虎文四人任出版委員, 負責編纂工作。(3) 依照廣東省人民政府文教廳所定本省各中小學校第二學期暫行校歷, 其放假日期, 與上學期有所改變者, 該校歷業(yè)經(jīng)印送多校遵照辦理, 惟有等學校因循以往習慣, 不少對新校歷之放假日期有所遺忘, 茲為提高警惕, 決定于所定放假日之十天或一周以前, 由會發(fā)函通知, 以便劃一辦理。[77]

在新的形勢下, 中華教育會仍然秉持著推動澳門教育的工作, 配合祖國的教育發(fā)展。

五、推動華僑教育

國民政府時期, 中華教育會作為澳門和內(nèi)地的橋梁, 在推動華僑教育方面, 肩負著重要的角色。如調(diào)查澳門的僑校狀況[78], 辦理僑校立案手續(xù), 均由中華教育會審查存案, 僑校每學期呈報表冊, 概由中華教育會審核轉呈, 未有依期辦妥者, 亦經(jīng)中華教育會催促。[79]至如國民政府教育部的法令, 如“補習學?!绷傅囊?guī)程等, 也是經(jīng)由中華教育會在報上刊發(fā)的。[80]

抗戰(zhàn)時期, 中華教育會積極聯(lián)合澳門的僑團, 策動救國工作, 包括推銷公債, 獻金義賣及募捐等。據(jù)梁彥明所述,該會承辦由國民政府委辦的活動,包括推進國語運動、選舉國大代表, 以及選派參加南洋僑校教職員講學會等。[6]梁彥明遇害前, 該會要求政府廉價配米給全澳教師, 也是中華教育會的莫大功績。

(一)推行國語運動

關于推進國語運動一事, 并不限于澳門, 應為“教育部港九澳國語講習班”, 講習班由中國文化協(xié)進會主辦。據(jù)《港九澳國語學校名冊》(1941年7月)所見, 三地私立國語學校共18所, 澳門只有一家“達用國語講習所”, 主持人為關玉書, 教員有張德良和蘇無逸, 學員57人。[81]中華教育會承教育部專員周尚委托辦理, 曾于1941年2月23日通函各學校, 并附章程及報名表格。[82]中華教育會于1941年曾辦過四期師范班, 中小學教師共四百多人參加。部分學員于畢業(yè)后更曾組織同學會, 舉辦國語比賽。1942年該會續(xù)辦師資班, 4月6日開班, 借崇實中學為校舍, 聘李瘦芝任教授, 學員須繳交講義費一元, 完成者可獲發(fā)畢業(yè)證書。[83]

中華教育會于1947年舉辦第四屆師資班, 定名為“澳門中華教育會國語師資班”,宗旨是“協(xié)助我國政府推進國語運動, 訓練國語師資, 促進國語教學為宗旨”。是屆名額50人, 在職教師均由校長保送入讀, 1947年3月3日開課, 每周授課六小時, 逢一三五下午七時半至九時上課, 地點借同善堂三樓義學課室。全期三月畢業(yè), 成績及格者可獲畢業(yè)證書, 由中華教育會呈請僑務委員會驗印后發(fā)給, 中途退學又或缺席超過全期授課時數(shù)五分之一, 不得參與考試。全期學費葡幣三元, 講義費五角, 書籍自備, 教師為陳日華和黃耀樞。[84-85]

澳門立案的中小學校, 于1946年8月曾接中央僑務委員會訓令, 須即遵照政府規(guī)定, 實行以國語教授, 一切集會應采用國語行之。然而, 由于習慣和師資問題, 未能實行, 當時全澳教育界曾會商, 并請求僑務委員會核示。[86]

(二)從民眾識字班到民眾學校

1945年6月中華教育會曾籌辦民眾識字班, 分東西兩區(qū)開設校舍, 一設在下環(huán)街達明學校, 一設在望德堂的公教學校。凡年齡在16歲以上, 即可報名入學, 費用全免, 每日下午六時至七時上課。當時每校約有四十人, 為求更積極掃除文盲, 曾計劃在「新街市」增設校舍。[87-88]民眾識字班只設黑板教授, 每學期定為三個月, 因第一期成績理想, 故第二期于9月續(xù)辦。[89]

1946年8月2日, 國民黨港澳總支部主任委員李大超抵澳, 4日下午在黨支部召開座談會。在訓詞中, 李大超提出教育問題, 分“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兩方面, 在“學校教育”方面, 應促進各級學校的健全發(fā)展, 讓適齡學童接受教育, 在“社會教育”方面, 民眾不但知識有限, 且大多不識字, 故據(jù)他的觀察, 澳門有從速組織“民眾教育館”的必要。[90-91]

關于民眾學校, 中華教育會曾奉僑務委員會令籌辦, 但此事最終也許沒辦成。事緣僑委會鑒于海外各地華僑文化低落, 為求普及教育, 計劃建立華僑民眾學校30所, 免費教授失學青年, 澳門則定設立一所。[92]然而, 澳門僑校礙于環(huán)境, 致法令未能執(zhí)行, 其后曾嘗試征求一中學辦理。查該會第20屆理監(jiān)事于1948年10月19日召開第10次常務會議, 即討論奉僑委會來電, 著即選擇優(yōu)良僑校一所, 附設眾學校, 以救濟文盲事宜。[93]第21屆理監(jiān)事于1948年11月12日選出, 即議定就職后商辦“民眾學校”事宜。[94]11月21日理監(jiān)事會議上, 討論僑委會訓令著就地籌措經(jīng)費舉辦民眾學校一事, 認為事屬救濟文盲善舉, 擬向澳門公共救濟總會方面請求撥款資助。[95]然而, 辦理民眾學校一事進展緩慢, 僑委會撥款購置的百多本教材, 于1949年初經(jīng)南京世界書局寄達, 該校仍未有成立, 僑委會曾飭令中華教育會迅速辦理[96],中華教育會其后擇定中正中學作為校址[97]。中正中學于1948年秋季成立, 教忠中學校長朱葆勤將學校結束后, 校舍及用具全部讓與中正中學, 而他本人亦獲聘為校長[98], 但該校于1949年初曾卷入校址的租務糾紛, 報導指涉及承租人未經(jīng)業(yè)主同意下將物業(yè)分租[99],1949年9月9日開學禮當日, 校長突宣布學校停辦, 原因是業(yè)主收回校址。[100]

(三)籌辦僑立圖書館

中華教育會于1940年8月27日的會員大會上已有設立圖書館之議。1942年秋在慶??资フQ大會中, 范朗西倡議建立公共圖書館, 由中華教育會負責籌備。當時, 范朗西是圣羅撒中學的教員[101], 籌設圖書館的提案, 在1944年8月的第22次會員大會上亦曾討論, 該會于9月即發(fā)函邀約二十多位社會賢達共同協(xié)助辦理, 當時全澳校長均愿響應捐書運動。查澳門當時只有設在市政廳內(nèi)之賈梅士圖書館, 并無供華人閱讀的公共圖書館。[20,102-103]

1945年12月7日, 中華教育會第18屆理監(jiān)事召開特別聯(lián)席會議, 商議籌備建筑闔澳華僑圖書館事宜, 決定舉辦元旦售花和港澳乒乓球埠際賽, 以籌募經(jīng)費。該會并以第18屆理監(jiān)事為籌備委員, 邀請全澳校長及社會名流, 報界記者為顧問。籌備會分總務、文書、財務、籌募、宣傳、交際、稽核七組辦理。[104]該會于12月16日假新馬路美國樓大餐室三樓招待新聞界, 簡介籌建圖館旨在促進文化事業(yè), 鼓勵閱讀, 至于館址及圖書等須經(jīng)費約八萬元。會上, 報界的陳大白建議“全澳學生捐一元運動”, 以及“捐書運動”等辦法[105]。

乒乓球聯(lián)歡賽于1945年12月25—27日晚假利宵健身室舉行舉行[106],至于元旦賣花籌款的安排, 因“闔澳華僑慶祝中華民國開國紀念暨三十五年元旦籌備委員會”也定于元旦賣花慰勞有功將士而改于1946年2月25日童軍創(chuàng)始紀念日舉行[107]。賣花所得折合葡幣1 683.6元, 扣除支出后, 實得葡幣1 411.6元, 又乒乓球義賽得858.5元, 故前后籌得基金共2 270.1元。[108]

籌建華僑圖書館一事其后擴大, 由中國國民黨支部召集各社團各學校代表商討, 聯(lián)合各僑團籌建紀念林卓夫、梁彥明兩烈士圖書館, 并推定23人負責起草章程。[109]此事其后于中華教育會第四次理監(jiān)事常務會議上議決追認[110]。澳門僑立圖書館籌建委員會于1946年3月26日召開第二次會議, 推定圖書館籌建會常務委員及各組委員名單, 會上并議決將所募得款項存放廣東銀行, 并定每月第二周星期六下午三時開會, 定三個月為籌委會的工作期限。[111]籌建圖書館最終或未有成事, 籌委會于1946年12月9日在黨部會議廳召開第8次會議, 報告現(xiàn)存捐款為葡幣2 298.1元, 因向各界洽借地方成立小規(guī)模圖書館未果, 自行籌建亦難, 故建議將捐款存放于廣記銀號, 開立一年定期存欵戶口生息, 日后再商辦理[112]。該筆捐款其后也許仍存放于廣東省銀行, 籌委會于1948年1月9日召開第9次會議, 認為館址設立問題, 應從速果斷, 并推黨澳支部、青年團、商會、教育會、婦女會等負責洽商。[113]

(四)推動澳門的師范教育

澳門的師范教育, 肇始于抗戰(zhàn)時期從廣州遷澳的執(zhí)信、潔芳、協(xié)和、南海聯(lián)中等校。中華教育會鑒于澳門僑校師資缺乏, 1948年5月16日第五次常委會會議曾作討論, 議決向僑委會請求準許私立學校增辦師范科, 培養(yǎng)師范人材。[53]設置師范科的呈請獲僑委會核準。中華教育會于1948年7月7日收到僑委會教導字第729號代電, 照準辦理, 但有三項規(guī)定:(1)附設各該科之中學, 應為該區(qū)立案中學中規(guī)模較大, 設備充實, 師資健全之中學為宜, 并應將附設之中學名稱, 及設科計劃報會備查。(2) 教育系專業(yè)性質(zhì), 于招收新生時, 除應對入學資格加以注意外, 并宜以志愿從事國民教育工作者為合格。(3) 關于各該科教學科目及主持人, 應分別遵照特別師范科或簡易師范科暫行辦法規(guī)定斟酌辦理之。[114]

中華教育會理事會于7月20日通函各校。這是一項相當重要的舉措, 澳門圣若瑟中學就是接到中華教育會的通知, 遵令添招“簡易師范科”[115]52, 該校的師范課程延續(xù)至今, 為澳門培育不少教師。

六、小結

澳門的教育事業(yè), 因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 大量人口涌入澳門而出現(xiàn)過短暫的蓬勃發(fā)展, 但隨著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 又頓時陷入困境。澳門中華教育會與本地的教師和學生共渡過時艱, 該會理事梁彥明更因其活動而遇刺身亡。就該會救濟學生和教師的工作, 以及該會在澳葡政府管理僑校時的角色, 筆者已另文論述[61,116], 故本文側重于該會在澳門推動文教事業(yè)方面。劉紫垣在抗戰(zhàn)勝利后的第一次教師節(jié)的特刊上, 曾撰文對澳門中華教育會寄予厚望, 其中提及該會:

自成立以來歷二十余載, 關于社會公益慈善事業(yè)與及過去救國工作, 固已表現(xiàn)相當成績, 唯當此我國勝利, 從事建設之偉大時期, 澳門教育會之工作, 發(fā)展教育, 研究科學, 發(fā)明新智, 以應需要, 則其貢獻于社會國家尤為重大……澳門教育會會所之籌建, 澳門圖書館之籌立, 平民義學與工讀夜學之籌設, 與夫各種社會教育之籌□, 久已苦心孤詣, 積極籌劃, 其所以當未見諸實行者, 蓋關于經(jīng)濟問題未能解決耳。自今而后, 唯有群策群力, 急起直追, 負艱巨之責任, 盡最大之努力, 以求實現(xiàn)計劃而達成功之目的, 不但澳門教育會之光, 實則澳門華僑之榮也。[117]

借用這段文字作結, 是因為它大致綜述了該會的貢獻, 但某些于當時尚待完成的工作, 最根本的還是經(jīng)濟的原因。中華教育會成立于民國時期, 屬民間社團, 其工作純?yōu)榱x務性質(zhì)。20世紀40—50年代, 當時的國民政府并無在澳門設立領事, 故該會作為僑校的代表, 擔當著重要的橋梁角色。在當時有限的條件下, 該會承辦多項重要的活動,借著該會于20世紀40—50年間活動的具體細節(jié), 當可彰顯該會在澳門教育發(fā)展上的特殊貢獻。

參考文獻:

[1] 劉羨冰. 澳門中華教育會的誕生[J]. 嶺南文史, 1995(4): 63-64.

[2] 中華教育會史志[N]. 大眾報, 1949-11-13.

[3] 何翼云, 黎子云. 澳門游覽指南[R]. 澳門, 1939.

[4] 第140號A札: 批準澳門教育會章程[M]. 澳門憲報, 1923(5), 1923-08-04, 72-74.

[5] 劉羨冰. 澳門教育史[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6] 教育部關于澳門中華教育會呈設澳門分會案. 第二歷史檔案館澳門地區(qū)檔案史料選編, 282/1941/五/13453/35J-182/398.

[7] 中華教育會昨舉行, 廿屆理監(jiān)事就職禮[N]. 市民日報, 1947-12-22.

[8] 余俊賢赴澳視察僑教[N]. 大公報(香港), 1941-07-15.

[9] 教育部關于核發(fā)澳門地區(qū)中小學校補助經(jīng)費的函電. 第二歷史檔案館澳門地區(qū)檔案史料選編, 281/1940-1943/五/13345/35J-182/304.

[10] 中華教育會教部批準立案[N]. 華僑報, 1946-03-01.

[11] 黨支部教育會昨聯(lián)合公祭梁烈士[N]. 市民日報, 1946-12-30.

[12] Anuário de Macau-Ano de 1927. Rpt. Macau: Kazumbi Multimedia, 2000.

[13] 澳門教育會改選理事梁彥明等當選[N]. 大公報(香港), 1940-08-31.

[14] 澳教育會新理監(jiān)事就職[N]. 大公報(香港), 1940-09-07.

[15] “八二七”中華教育會慶??资フQ教師節(jié)[N]. 華僑報, 1942-08-24.

[16] 本澳教育會理監(jiān)事任期滿, 澳督諭暫緩改選[N]. 大眾報, 1943-08-10.

[17] 教育會日間召開會員大會[N]. 華僑報, 1944-08-04.

[18] 教育會特別會決議要案[N]. 大眾報, 1944-08-10.

[19] 教育會慶祝教師節(jié), 同時舉行會員大會[N]. 大眾報, 1944-08-29.

[20] 中華教育會積極籌設華僑圖書館[N]. 西南日報, 1944-08-29.

[21] 中華教育會常會商討改選事宜[N]. 華僑報, 1945-11-02.

[22] 教育會本屆理監(jiān)事日間舉行座談會[N]. 市民日報, 1945-11-17.

[23] 中華教育會昨選出下屆理監(jiān)事[N]. 市民日報, 1945-11-13.

[24] 中華教育會選出新任理監(jiān)事[N]. 華僑報, 1945-11-13.

[25] 中華教育會互選職員[N]. 大眾報, 1945-12-02.

[26] 中華教育會昨午舉行會員大會[N]. 華僑報, 1946-11-13.

[27] 中華教育會理事互選[N]. 華僑報, 1946-11-23 .

[28] 教育會監(jiān)事互選結果[N]. 大眾報, 1946-11-30.

[29] 澳門中華教育會昨改選理監(jiān)事[N]. 市民日報, 1947-11-13.

[30] 中華教育會本屆理監(jiān)事今日宣誓就職[N]. 華僑報, 1948-11-28.

[31] 教育會會員大會討論提案八件[N]. 大眾報, 1949-11-14.

[32] 中華教育會發(fā)動全澳僑校捐振難胞[N]. 華僑報, 1946-04-24.

[33] 教育會昨第二次常會紀錄[N].市民日報, 1948-01-12.

[34] 教育會年會很熱鬧, 政治問題引起劇烈爭辯[N]. 華僑報, 1949-11-14.

[35] 今天教育會選舉理監(jiān)事[N]. 世界日報, 1949-11-13.

[36] 教育會原有會員多離埠, 從新整理會員會籍[N]. 大眾報, 1946.10.22.

[37] 中華教育會今午假座商會舉行第廿四次會員大會[N]. 華僑報, 1946-11-12.

[38] 教育會本年度會務報告, 停辦學校共有二十五間[N]. 華僑報, 1943-09-01.

[39] 中華教育會簽發(fā)會證[N]. 西南日報, 1945-04-27.

[40] 澳門中華教育會定期開會員大會[N]. 市民日報, 1947-11-10.

[41] 中華教育會昨日選舉情形[N]. 大眾報, 1949-11-14.

[42] 教育會征求新會員[N]. 市民日報, 1949.10.25.

[43] 中華教育會總理誕辰改選[N]. 華僑報, 1948.10.21.

[44] 崇實中學畢業(yè)志盛[N]. 華僑報, 1942-07-01.

[45] 中華教育會聯(lián)合僑校歡迎周處長[N]. 市民日報, 1946-02-28.

[46] 教育消息[N]. 華僑報, 1946-08-12.

[47] 崇實員生紀念革命先烈[N]. 市民日報, 1948-03-30.

[48] 周尚. 戰(zhàn)后兩年來的中國僑民教育.[J]. 中華教育界(復刊), 1948, 2(1): 53-59.

[49] 巴掌圍崇實學校后座倒塌幸無傷人[N]. 市民日報, 1947-08-09.

[50] 教育會籌備慶??资フQ及教師節(jié)[N]. 華僑報, 1947-08-12.

[51] 崇實學校租得校舍, 秋季開課不致受影響[N]. 市民日報, 1947-08-10.

[52] 中華教育會請示僑委會, 私立學校增辦師范科[N]. 華僑報, 1948-05-17.

[53] 教育會呈請僑委會, 準澳僑校增設師范科, 請澳政府撥地段建會址[N]. 市民日報, 1948-05-17.

[54] 中華教育會籌建會址[N]. 華僑報, 1948-05-23.

[55] 籌建教育會會所[N]. 市民日報, 1948-05-29.

[56] 教師節(jié)教育會籌備慶祝[N]. 華僑報, 1948-08-16.

[57] 世界出版社. 澳門中華教育會史略[M]//澳門今日之僑運. 澳門: 澳門世界出版社編印, 1948: 19.

[58] 教育會遷址后, 昨開聯(lián)席會議[N]. 大眾報, 1949-04-02.

[59] 圣若瑟中學十八周年校慶[N]. 大眾報, 1949-03-17.

[60] 澳門中華教育會八十五周年會慶特刊1920-2005[M]. 澳門: 澳門中華教育會, 2006: 52.

[61] 鄭振偉. 1941-1945年間澳門教育界對教師和學生的救濟工作[J]. 民國檔案, 2013(113): 134-141.

[62] 慶??资フQ暨教師節(jié)[N]. 大眾報, 1943-08-28.

[63] 中華教育會調(diào)查會員生活[N]. 大眾報, 1943-09-04.

[64] 失業(yè)教師本年突增加, 教育會向社會呼吁救濟[N]. 西南日報, 1945-01-30.

[65] 中華教育會十九屆理監(jiān)事昨日宣誓就職[N]. 世界日報, 1946-12-02.

[66] 教育會理監(jiān)事昨行宣誓就職禮[N]. 大眾報, 1946-12-02.

[67] 教育會奉令調(diào)查服務僑教卓著成績?nèi)藛T[N]. 世界日報, 1946-08-15.

[68] 中華教育會啟事[N]. 華僑報, 1946-08-20.

[69] 僑務委員會獎勵海外教育從業(yè)員[N]. 大眾報, 1948-01-24.

[70] 中華教育會準備歡迎周尚[N]. 華僑報, 1946-02-25.

[71] 周處長昨日視察僑校[N]. 華僑報, 1946-02-27.

[72] 全澳中小學校今日歡迎周處長[N]. 市民日報, 1946-03-01.

[73] 澳門中華教育會昨改選理監(jiān)事[N]. 市民日報, 1947-11-13.

[74] 中華教育會選出下屆理監(jiān)事[N]. 市民日報, 1948-11-13.

[75] 中華教育會第廿一屆理監(jiān)事昨日行就職禮[N]. 世界日報, 1948-11-29.

[76] 華僑報, 1949-12-01.

[77] 中華教育會理監(jiān)事聯(lián)席會議[N]. 華僑報, 1950-04-17.

[78] 僑委會電教育會調(diào)查僑校狀況[N]. 世界日報, 1946-12-14.

[79] 僑澳中小學校學期報告表[N]. 華僑報, 1948-03-07.

[80] 中華教育會頒布補習學校立案法[N]. 大眾報, 1948-05-15.

[81] 周尚呈請撥補國語講習班經(jīng)費及教育部的復函指令. 第二歷史檔案館澳門地區(qū)檔案史料選編, 246/1941.7-12/五/12307/35J-180/226.

[82] 周尚呈報辦理港九澳國語講習班情形請聘用李瘦芝顧卡白二人視察指導及教育部的簽令. 第二歷史檔案館澳門地區(qū)檔案史料選編, 244/1941.4-6/五/12307/35J-180/198.

[83] 教育會續(xù)辦國語師資班[N]. 華僑報, 1942-04-03.

[84] 中華教育會舉辦國語師資班[N]. 市民日報, 1947-02-22.

[85] 中華教育會國語師資班招學員[N]. 世界日報, 1947-02-22.

[86] 僑委會訓令僑校采用國語教授[N]. 華僑報, 1946-09-26.

[87] 中華教育會主辦國語國術識字班[N]. 大眾報, 1945-06-09.

[88] 積極掃除文盲份子[N]. 西南日報, 1945-06-17.

[89] 民眾識字班繼續(xù)招生[N]. 市民日報, 1945-08-06.

[90] 本澳各界僑胞歡宴李主委大超盛況[N]. 世界日報, 1946-08-05.

[91] 黨部座談會, 李主委訓詞原文(續(xù)完)[N]. 華僑報, 1946-08-06.

[92] 中華教育會辦民眾學校[N]. 大眾報, 1949-02-13.

[93] 教育會征求校址籌辦民眾學校[N]. 世界日報, 1948-10-21.

[94] 中華教育會籌辦民眾義校[N]. 華僑報, 1948-11-14.

[95] 教育會商討籌辦民眾夜學[N]. 華僑報, 1948-11-22.

[96] 中華教育會擬于最近成立民眾學校[N]. 世界日報, 1949-02-04.

[97] 中正附設民眾學校[N]. 大眾報, 1949-02-17.

[98] 中正學校校董會議[N]. 華僑報, 1948-09-06.

[99] 中正中學校長稟呈法院存租[N]. 大眾報, 1949-02-13.

[100] 中正中學停辦原因[N]. 市民日報, 1949-09-13.

[101] 有人倡議建公共圖書館[N]. 華僑報, 1942-08-29.

[102] 教育會聘請顧問聘函今日發(fā)出[N]. 西南日報, 1944-09-28.

[103] 籌建圖書館捐書運動[N]. 西南日報, 1944-12-15.

[104] 教育會籌建圖書館[N]. 市民日報, 1945-12-11.

[105] 教育會理監(jiān)事昨招待新聞界[N]. 市民日報, 1945-12-17.

[106] 乒乓義賽今晚舉行[N]. 華僑報, 1945-12-25.

[107] 中華教育會定童軍節(jié)賣花籌款[N]. 華僑報, 1946-02-22.

[108] 中華教育會賣花成績尚好[N]. 華僑報, 1946-03-01.

[109] 華僑圖書館擴大組織[N]. 市民日報, 1946-03-02.

[110] 教育會理監(jiān)事開第四次常會[N]. 華僑報, 1946-03-14.

[111] 圖書館籌建書推定職員[N]. 華僑報, 1946-03-27.

[112] 籌建僑立圖書館暫難實現(xiàn)[N]. 華僑報, 1946-12-10.

[113] 僑立圖書館籌委會議決從速成立小規(guī)模圖書館[N]. 華僑報, 1948-01-10.

[114] 僑委會復函教育會[N]. 市民日報, 1948-07-23.

[115] 本校增設師范科的經(jīng)過[M]. 七十五年雅歌聲: 校史述析. 澳門: 澳門圣若瑟教區(qū)中學, 2006.

[116] 1940—1950年的澳門教育——澳門私立學校的管理[J]. 教育史研究, 2013(100): 61-69.

[117] 劉紫垣. 對于澳門教育會發(fā)展之意見[N]. 市民日報, 1946-08-27.

猜你喜歡
會員大會華僑澳門
我的華僑老師
華人時刊(2022年5期)2022-06-05 07:32:26
澳門回歸20周年:“一國兩制”的回溯與思考
華僑華人賀祖國70華誕:無論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贊歌
華人時刊(2019年19期)2020-01-06 03:22:58
海外華僑華人詠盛典
華人時刊(2019年19期)2019-11-18 10:59:27
華僑華人慶“國慶”度“中秋”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6
澳門回歸日
第十屆中國足球協(xié)會第三次會員大會在湖北省武漢市召開
運動(2017年4期)2017-05-17 07:16:19
中國老區(qū)建設促進會第六屆會員大會在京召開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xié)會第十二次會員大會在京召開
中國知識產(chǎn)權研究會會員大會在京召開
SHOW| 炉霍县| 宜都市| 永登县| 仙桃市| 绥化市| 华容县| 甘德县| 西华县| 舟曲县| 双鸭山市| 襄樊市| 都江堰市| 庆安县| 蓬莱市| 西充县| 海口市| 舞钢市| 南充市| 鹤壁市| 肥西县| 宣武区| 科尔| 兴仁县| 耒阳市| 阿荣旗| 扶绥县| 铜山县| 民丰县| 资中县| 木兰县| 油尖旺区| 阳谷县| 甘泉县| 望都县| 诸暨市| 历史| 左权县| 武宁县| 锡林浩特市| 孟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