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淺議“棱鏡門”背后的網絡信息安全

2014-06-28 07:34儲昭根
國際觀察 2014年2期
關鍵詞:網絡安全系統(tǒng)

儲昭根

摘要:美國“棱鏡門”所曝光的的網絡信息安全問題讓人震驚——從“棱鏡”到“梯陣”等系列竊聽項目,標志著美國對整個世界的監(jiān)控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袄忡R門”背后的網絡信息安全問題,不僅僅是個人的隱私保護問題,也是美國反恐、霸權政策中自由與安全分裂的問題,更是美國不斷將網絡信息問題“安全化”,進而“軍事化”的問題。這意味著,網絡信息領域將成為新世紀爭奪最重要、最激烈的領域。其中,竊聽與反竊聽、控制與反控制的斗爭將持續(xù)且激化,這將成為世界和平與發(fā)展的嚴重隱患。解決網絡信息安全的出路在于從個體層面應立法加強隱私、信息的保護;國際層面則應增強信任與合作,及在網絡信息領域“去安全化”。

關鍵詞:棱鏡門 “梯陣”系統(tǒng) 網絡安全 網絡軍事化

中圖分類號:D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標號:1005-4812(2014)02-0056-67

“9·11事件”徹底改變了美國安全與自由的平衡?美國政府“9·11事件”后隨即“向恐怖主義宣戰(zhàn)”,當時竟有80%的美國民眾表示,為獲得更大的安全,他們已準備好為合法保護自由做出犧牲。也就是說,美國民眾一度認可并接受了安全壓倒自由。

但2013年6月9日,隨著美國電腦專家、中央情報局前分析師和國家安全局承包商的雇員愛德華·J·斯諾登(Edward J.Snowden)在英國《衛(wèi)報》和美國《華盛頓郵報》同時曝光,美國情報機構于2007年啟動的一個代號為“棱鏡”(PRISM)的絕密監(jiān)控項目——他們可以在沒有授權的情況下對任何在美國境外人士或涉外通信的美國人進行秘密監(jiān)聽。其中,Google、Facebook、微軟、雅虎和蘋果等在內的9家科技公司為美國政府提供服務器接入許可。一時間,世界嘩然。隨著“棱鏡門”事件的發(fā)展,隱私保護、網絡信息安全被再次提出并廣泛討論。

一、竊聽:從“棱鏡門”到“梯陣”系統(tǒng)

在“棱鏡”計劃遭曝光后的第二天,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做出回應,公開承認該計劃。但他同時指出,首先這得到了國會批準,是在外國情報監(jiān)視法庭(FISACourt)的授權下進行的,旨在反恐和保障美國人安全;其次,這項計劃只是形成了“對隱私的輕度侵犯”。

“棱鏡”計劃的確要從美國“9·11事件”之后美國應對恐怖襲擊說起。2001年10月26日,由美國總統(tǒng)喬治·沃克·布什(George W_Bush)簽署頒布的《愛國者法案》(USAPATRIOTAct)以國家安全的名義擴大警察機構的監(jiān)控力度和情報機構的職權范圍,這也成為美國應對恐怖襲擊的基本措施。隨后,他又授權了國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簡稱“國安局”,NSA)秘密執(zhí)行一項無授權恐怖分子監(jiān)聽項目(Terrorist Surveillance Program,簡稱TSP)。該項目無須獲得美國法院授權,也無須顧及基本的民權,可以監(jiān)聽美國公民的國際電話和電子郵件,與這個項目同時進行的是大規(guī)模的數(shù)據挖掘活動。這次行動的細節(jié)直到2005年《紐約時報》曝光后布什政府才承認。

恐怖分子監(jiān)聽計劃正是“棱鏡”計劃的前身。恐怖分子監(jiān)聽項目在2001年9月11日到2007年1月之間執(zhí)行。當時,這個計劃曾遭到廣泛批評,且其合法性因未經過外國情報監(jiān)視法庭批準而受到質疑。2007年1月17日,美國司法部長岡薩雷斯(Alberto Gonzales)寫信給參議院司法委員會,報告政府將停止該項目。不過,在白宮的強烈要求與壓力下,美國國會又于2007年8月通過《保護美國法案》(ProtectAmericaAct,簡稱PAA),對FISA進行了修正。其中,國際無線電監(jiān)聽無須授權的規(guī)定擴展到所有通信方式。在美國國家情報總監(jiān)和司法部長共同簽署證書的情況下,即使沒有監(jiān)聽法庭的命令,也可以對在美國之外的人進行情報監(jiān)聽,這一臨時授權在2008年2月16日結束?!袄忡R”就是這個法案的產物,“恐怖分子監(jiān)聽項目”正式由絕密的“棱鏡”計劃所取代。所以,“棱鏡”只不過是小布什TSP項目的變體。2008年7月,美國國會從《外國情報監(jiān)督法修正案》(Fisa Amendments Act,簡稱FAA)中重新獲得授權,且當其中一方在美國之外時,“特別授權情報機構可以監(jiān)聽美國國內公民長達一周的電話、電子郵件和其他通訊,不用申請許可?!边@一授權在2012年9月再次延長5年。

“棱鏡”項目設立后,微軟2007年12月成為了其第一個合作伙伴;2008年,雅虎加入該項目;2009年,谷歌、Facebook和Paltalk一并加入;2010年,YouTube;2011年,Skype和AOL;2012年,蘋果公司也參與其中。截止到2013年10月,斯諾登的披露顯示美國已監(jiān)視的國家包括:法國、墨西哥、德國、巴西、英國、中國和西班牙,世界上35個國家的領導人的電話通話遭遇監(jiān)聽,這已造成美國和它的一些親密盟友關系的緊張。

實際上,“棱鏡”計劃只是美國網絡監(jiān)控冰山一角。2013年6月16日,美國《華盛頓郵報》披露,“棱鏡”計劃實際上緣起于美國國安局代號為“恒星風(STELLARWIND)”的監(jiān)聽計劃。2001年“9·11事件”后不久,由小布什批準實施。在奧巴馬任內,該項目改名為“拉格泰姆”計劃。

嚴格意義上說,“棱鏡”只不過“梯陣”(ECHELON)項目的美國版。“梯陣”系統(tǒng)是一個全球聯(lián)合信號情報網絡,監(jiān)視的幾乎是整個世界所有電子信號?!疤蓐嚒毕到y(tǒng)早在“二戰(zhàn)”結束后的1948年便誕生,當時是為了服務于美蘇兩大軍事集團進行冷戰(zhàn)的需要,由美國牽頭在全球范圍內建立了代號為“梯陣”的監(jiān)聽網絡,以對前蘇聯(lián)的政治、經濟、軍事動向進行嚴密的監(jiān)控。為此,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還專門簽訂了有史以來最秘密的安全協(xié)定——《聯(lián)合王國一美國協(xié)定》(UK USA Agreement)來保證該系統(tǒng)的合法性?!疤蓐嚒毕到y(tǒng)由各協(xié)議國聯(lián)合運作,根據這個安全協(xié)定,五國的電子“真空吸塵器”都有其特定的監(jiān)控范圍和方向。

“梯陣”系統(tǒng)龐大的網絡遍布世界各地。廣布全球的地面監(jiān)聽站、航行在七大洋的情報船和針對海底電纜通信進行監(jiān)聽的潛艇、在低軌道運行的衛(wèi)星集群、攔截通信和其他電子信號的偵察飛機等聯(lián)合工作,使NSA及其聯(lián)盟能監(jiān)聽、截獲世界各國的電話、傳真和電子郵件。然后,它們再將這些信息送到兩個情報分析中心:一個在美國馬里蘭州的國家安全局,另一個在英國倫敦以西、英同皇家空軍位于曼威斯山的政府通信總部。兩個情報分析中心再利用其大型計算機,對這些情報加以分析綜合,生成標準格式的情報數(shù)據,然后傳送到相關情報機構。可以說,很少有信號能逃出該系統(tǒng)的電子監(jiān)控。

二、自由與安全:美國政策內在的分裂

美國超強和領先的全球監(jiān)控能力亦面臨種種持續(xù)和內在的沖突與挑戰(zhàn),讓美國政府在執(zhí)行安全政策上左右為難,“棱鏡門”后不得不左支右絀地面對。

首先,美國“棱鏡門”及其全球監(jiān)聽系統(tǒng)的曝光對奧巴馬總統(tǒng)形象與美國與其盟友關系構成了重大打擊。布什政府在2007年關閉了其無證竊聽計劃,又以一項新的法律——《保護美國法案》允許竊聽在調整中繼續(xù):國家安全局通常必須向在華盛頓秘密法庭解釋其技術和目標,但不需要個人授權。當美國國會批準該方案時,當時正在參與總統(tǒng)競選中的伊利諾伊州參議員奧巴馬投票反對了它?!埃ú际玻┱谖覀冋湎У淖杂珊蜑槲覀兲峁┑陌踩g提供了一個錯誤的選擇”,奧巴馬在投票前兩天的一次講話中說,“我將為我們的情報和執(zhí)法機構提供他們需要的工具來跟蹤和捉拿恐怖分子,而不破壞我們的憲法及我們的自由?!比欢?,奧巴馬2009年一上臺隨即改變對監(jiān)聽的態(tài)度。奧巴馬說,美國人就安全而言確實不得不做出艱難的選擇。實際上,始于小布什時期的“棱鏡”計劃,不僅被奧巴馬政府全盤接收并擴大,而且更沒有哪位在奧巴馬之前的美國總統(tǒng)如此系統(tǒng)地展開追蹤與竊聽。

“棱鏡門”曝光后,2013年6月17日,CNN公布的民調顯示,奧巴馬支持率為45%,較5月大跌8個百分點;不滿意率為54%,較5月上升9個點,創(chuàng)下2011年11月以來的新低。美國監(jiān)聽德國總理默克爾手機一事更讓奧巴馬顏面掃地。奧巴馬與默克爾通話時裝傻表示,自己對監(jiān)聽一事并不知情。但美國國安局一位高級官員卻透露,奧巴馬2010年就被告知監(jiān)聽了默克爾,他“不僅沒有阻止,還下令延續(xù)這個項目”。與奧巴馬的個人信譽和道德姿態(tài)一起下降的是美國的軟實力。隨著“棱鏡門”持續(xù)發(fā)酵,越來越多的原本為美國盟友國家的德國、意大利、法國、墨西哥以及巴西等國均加入到抨擊和譴責美國大規(guī)模監(jiān)聽活動的行列。對此,法新社(AFP)如此評論道,隨著斯諾登披露的內容一滴滴流出,匯成了白宮的大麻煩。令奧巴馬所謂“拯救了布什時期銹跡斑斑的海外關系”的說法落空,曾被大西洋兩岸歡呼為一位英雄的奧巴馬正被證明,他和布什沒有太大不同。

其次,美國面臨自由理念與安全的分裂。NSA前承包商雇員斯諾登泄露的一份內部審查報告顯示,國安局曾在一年時間內違反規(guī)則達2776次。對此,白宮頻頻將“反恐”作為說辭和“脫罪”借口。奧巴馬則反復辯解說:“你不能在擁有100%安全的情況下,同時擁有100%隱私和100%便利?!睂嶋H上,美國開國元勛本杰明·富蘭克林就曾對安全與自由間平衡有著經典論述:“任何犧牲基本自由以換取短暫安全的人,最后既得不到安全也得不到自由?!备匾氖?,美國憲法修正案第四條規(guī)定:“人民的人身、住宅、文件和財產不受無理搜查和扣押的權利,不得侵犯。除依據可能成立的理由,以宣誓或代誓宣言保證,并詳細說明搜查地點和扣押的人或物,不得發(fā)出搜查和扣押狀?!痹?967年的卡茲訴美國案(Katz v.United States)中,聯(lián)邦最高法院認為其保護也需同樣延伸到個人隱私上。此標桿性判例,使隱私位于第四修正案的核心。

正是如此,美聯(lián)社民調顯示,近60%的美國人表示反對國安局收集他們的電話和互聯(lián)網的數(shù)據使用。另外,《華盛頓郵報》和美國廣播公司新聞聯(lián)合民調也顯示,74%的受訪者認為國安局的間諜行為侵擾了他們的隱私權利。這表明美國民眾由先前同意“安全壓倒自由”正逐步轉向“隱私優(yōu)先于安全”。

最后,是能力與現(xiàn)實的分裂。美國NSA局長、美軍網絡司令部司令基思·亞歷山大2013年6月18日在國會作證時稱,過去數(shù)年來,這兩個電話及互聯(lián)網監(jiān)控項目和其他情報一道,曾協(xié)助挫敗超過50起恐怖陰謀。但“棱鏡”在去年早些時候并沒能成功阻止波士頓馬拉松賽爆炸案的發(fā)生,而且也沒有這樣的系統(tǒng)能夠勝任如此任務。因為除非在“美國每一個家庭、商店和辦公室的每個房間都能按我們需要裝上攝像頭和監(jiān)聽設備。更不用說,美國現(xiàn)在所有的公共場所都已安裝了。或許這樣,我們可能會看到波士頓爆炸案中的主犯用炸藥包裝他們的壓力裝置?!泵绹又菀粋€律師不無諷刺地如此評論道??傊?,無論美國技術多高,監(jiān)控能力多強,想實現(xiàn)絕對安全、絕對控制都是不可能的事。

美國截獲的信息量可以用海量來形容。2002年,時任NSA局長的麥克爾·海頓(Michael V.Hayden)在國會接受質詢時稱,上世紀90年代國際通話量從每年380億分鐘增加到超過1000億分鐘。到2002年,國際通話將超過1800億分鐘。為提高信息的功效,美國國會2004年以建立一個“信息分享環(huán)境”進行了一次情報改革。然而,更多的情報分享則意味著更多的人獲得了接觸機密信息的權限?!?·11事件”和伊拉克、阿富汗兩場戰(zhàn)爭,產生了巨量安全機密信息,需要更多的人來處理。情報改革成功促進了情報的完整和分享,但卻無法保證管理好接觸如此大量情報人員的保密問題。美國國安局搜集的幾十億通美國國內電話“元數(shù)據”,要通過幾十萬遍布在弗吉尼亞、馬里蘭和華盛頓聯(lián)邦政府中的數(shù)據分析人員的分析,他們構成了美國的巨型“數(shù)據情報聯(lián)合體”。而在數(shù)據瀑布中尋找一滴有潛在威脅的“水滴”無異于“大海撈針”。

“9·11事件”后,情報外包業(yè)務量如火箭般躥升,收集、分析情報及其他業(yè)務的需求和預算大幅膨脹。斯諾登所服務的博思艾倫咨詢公司(Booz)以及SAIC、Northrup Grumman等業(yè)界巨頭都分到了“大蛋糕”,但小公司也群集于此。據研究情報外包的作家蒂姆·肖洛克(Tim Shorrock)在其著作《雇用間諜》中透露,美國現(xiàn)在每年情報上大約花費了600億美元。2007年,70%的情報開支都流向了私人公司。據國家情報總監(jiān)辦公室的報告,2012年有483236名私人承包商員工擁有高級安保許可(top-secret security clearances)。相比之下,政府工作人員中擁有高級安保許可的也不過為791200人。另外,還有近582542承包商員工有較低級別的安保許可,而政府工作人員中則有270萬人擁有此類許可??梢钥闯觯谀芙佑|機密的人中,承包商及其員工占到相當高的比例。②正是如此,出現(xiàn)愛德華·斯諾登這樣的泄密者就并不奇怪。

三、網絡信息:從安全化到軍事化

企業(yè)承包商高級主管直接為國安局與中情局服務;退休情報人員又名正言順地返聘到替承包商工作。這樣,承包商與情報界的兩者之間的密切關系與利益共同體使彼此之間形成“情報一企業(yè)復合體”。甚至,許多數(shù)十億美元的大承包商還專門雇有對政府官員或議員進行游說或疏通的說客(lobbyist)為他們服務。正是在內在需求、利益驅動與公關游說推動下,作為當今世界最發(fā)達的互聯(lián)網大國,美國不斷把網絡、信息問題安全化(securitization),再由安全化推向軍事化(Militarization)。從克林頓時代的網絡基礎設施保護,到布什時代的網絡反恐,再到奧巴馬時代創(chuàng)建網絡司令部,美國的國家信息安全戰(zhàn)略已演變?yōu)椤皬姆雷o到威懾,甚至主動攻擊”。

2005年,美國《國防戰(zhàn)略報告》就明確地將網絡空間與陸、海、空和太空定義為同等重要的、需要美國維持決定性優(yōu)勢的五大空間。2009年2月,奧巴馬一上任就啟動了為期60天的網絡安全評估工作。2009年5月29日,美國發(fā)布的《網絡空間政策評估報告》中指出:“網絡空間對美國經濟、民用基礎設施、公共安全和國家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支撐?!欢?,網絡安全的風險也構成了21世紀最嚴峻的經濟挑戰(zhàn)和國家安全挑戰(zhàn)?!?010年5月27日,奧巴馬總統(tǒng)在向國會遞交其上任以來首份“國家安全戰(zhàn)略報告”中更是把網絡安全上升到國家戰(zhàn)略層面:“網絡安全威脅是當前美國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經濟安全領域中所面臨的最為嚴重的挑戰(zhàn)之一?!?,“數(shù)字化基礎設施是國家的戰(zhàn)略資產,在確保公民隱私和自由的前提下對其加以保護,是國家安全的優(yōu)先要務?!?011年5月,奧巴馬親自作序的《網絡空間國際戰(zhàn)略》中指出,惡意軟件等“大規(guī)模破壞性武器”對美經濟安全、公共安全和國家安全構成極大威脅,保護網絡安全必須成為所有聯(lián)邦政府部門的第一要務。2013年1月24日,美國國土安全部長珍妮特·納波利塔諾(Janet Napolitano)在一次演說中稱:“‘網絡9·11可能迫在眉睫,包括水、電和燃氣供應等美國主要基礎設施將不堪一擊。我們不應該束手旁觀,等待‘網絡9·11發(fā)生?!?013年6月27日,美國參謀長聯(lián)席會議主席鄧普西上將(Manin E.Dempsey)在布魯金斯學會發(fā)表演講時說:“網絡已經從一個讓人有些擔憂的問題,升級成了嚴重威脅我們國家安全的問題?!覀儸F(xiàn)在生活的世界里,比特、字節(jié)都已經變成了武器,點擊鼠標就可以擾亂整個國家。”

根據哥本哈根學派“安全化”理論,“安全化”是指使得某種公共問題經過特定的“認同普遍化而成為國家機構涉及的安全問題。”就是把安全指涉對象建構成一種存在性威脅,并號召人們采取特殊的應對方式去消除這種威脅。并將這些問題“要么設定為一種特殊的政治議題,要么居于政治之上”,再通過話語的形式將安全的定義固定下來。安全化一是“可以使用特殊的手段來保持,也可以要求獲得必要的社會資源來保證它”,這是美國“情報一企業(yè)復合體”所需要的;二是一旦安全化了,國家就可以用國家安全名義占有社會資源,甚至剝奪公民的自由。這是美國政府排斥爭議、排斥美國憲法及法律束縛所迫切需要的。因為“‘安全是超越一切政治規(guī)則和政治結構的一種途徑?!卑踩慕Y果,就意味著爭論的結束,就可以超越常規(guī)法制和社會規(guī)則的手段加以迅速處理。

不過,網絡與信息的監(jiān)聽,不僅民間存在強大的反對聲浪,就連小布什政府時期的代理司法部長科米(Comey)、司法部助理部長杰克·戈德史密斯(Goldsmith)、聯(lián)邦調查局局長羅伯特·米勒(Robert.S.Mueller Ⅲ)等,以及小布什在司法部任命的多數(shù)高層官員也都認為電子監(jiān)視令違法,并擬于2004年3月12日集體請辭。而小布什為挽留他們,終止了“星風”電子監(jiān)視計劃。

三是經過“安全化”后,美國政府就可以把網絡、信息竊聽公開地、大張旗鼓地進一步軍事化。2002年,為防止遭受大規(guī)模網絡攻擊,時任美國總統(tǒng)的小布什簽署了國家安全第16號總統(tǒng)令,組建了美軍歷史上首支黑客部隊一一“網絡戰(zhàn)聯(lián)合職能司令部”。次年,美軍戰(zhàn)略司令部被正式賦予集中計劃、準備和實施信息戰(zhàn)的任務。后歷經改革,在美軍戰(zhàn)略司令部下又成立了信息網絡作戰(zhàn)行動司令部和信息網絡保障聯(lián)合中心。2006年底,美國國防部組建了網絡媒體戰(zhàn)部隊。在素有“網絡總統(tǒng)”美名的總統(tǒng)奧巴馬推動下,美軍黑客部隊的發(fā)展速度更明顯加快。2009年5月29日,白宮宣布組建網絡安全辦公室,以負責為總統(tǒng)提供網絡空間安全方面的決策建議,協(xié)調政府相關政策與活動。同年6月23日,時任美國國防部長的羅伯特·蓋茨正式簽署命令,在戰(zhàn)略司令部下成立了網絡司令部,統(tǒng)一指揮美軍網絡戰(zhàn)。2010年5月21日,網絡司令部正式開始運行,由美國NSA局長亞歷山兼任司令,辦公地點就設在國安局總部內。在組織架構與布署完成之后,美國國防部在2011年7月14日發(fā)布的首份《網絡空間行動戰(zhàn)略》中強調:“國防部應將網絡空間視為一個行動領域,加以組織、訓練和裝備,……如同我們在陸、海、空、天所采取的行動,以支撐國家安全利益。”這是美國首次就網絡攻擊行為制訂正式的反制戰(zhàn)略,并首先明確,“武裝沖突法”(Laws of Armed Conflict)同樣適用于網絡攻擊。如果網絡攻擊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設施損壞達到傳統(tǒng)軍事攻擊的嚴重程度,就會被視為戰(zhàn)爭行為。鄧普西在2013年6月27日演說中也表示,軍隊必須“能以網絡的速度行動,不能以我說的旋轉椅的速度行動,……我們將竭盡所能,在網絡空間上進行軍事準備。”在此之前,美國國安局局長兼任網絡戰(zhàn)司令部司令亞歷山大在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上表示,美國正在組建40支網絡安全部隊。他說,其中13支為“進攻性”部隊,主要開發(fā)網絡戰(zhàn)武器;另外27支部隊的主要任務是保護國防部的電腦系統(tǒng)和數(shù)據。所有40支部隊將于2015年秋季前全部建成。還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網絡司令部2013年將擴編為接近5000人,年度預算達到34億美元。該司令部2010年建立時僅有1000人,當年預算也只有1.2億美元。美國在網絡信息軍事化、武器化方面正大步前進。對于批評,奧巴馬政府的回應是:“一旦人類擁有造船的能力,我們就建造海軍。一旦你能制造飛機,我們就建造空軍。信息網絡領域成為新戰(zhàn)場并不值得世界大驚小怪?!?

在完成網絡信息的安全化與軍事化之后,奧巴馬就迫不及待地實戰(zhàn)化。據《衛(wèi)報》去年6月7日報道,奧巴馬2012年10月簽發(fā)一份保密級別極高的總統(tǒng)指令——“20號總統(tǒng)政策指令”,要求美國國家安全和情報方面的高級官員起草一份名單,列舉美國發(fā)動網絡攻擊的潛在海外目標。絕密指令要求加快發(fā)展網絡攻擊能力。僅2011年,美國情報機構就曾對其他國家實施了231次網絡攻擊,這其中包括伊朗、俄羅斯、中國和朝鮮等國家。信息與網絡正成為美國新的軍事工具,成為其進攻、侵略的新武器。更應看到的是,經過20余年的摸索,美國在機構設置、人員配置、武器裝備上都做好了打一場更大規(guī)模、更高層級網絡戰(zhàn)的準備。

結語

“棱鏡門”暴露了美國對整個世界的監(jiān)控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其背后全球網絡信息安全的嚴峻與挑戰(zhàn)也隨之浮出水面。“棱鏡門”背后暴露出的網絡信息安全問題是,美國不斷將網絡信息問題安全化,進而軍事化,最終將網絡信息空間塑造成繼陸、海、空、天之后的第五域,即大國競爭的又一新戰(zhàn)場??梢灶A見,隨著人類進入信息時代,這一領域、這一新戰(zhàn)場將成為爭奪最激烈、最重要的領域??刂婆c反控制、對抗與反對抗將持續(xù)。

首先,保護個人隱私與網絡信息安全任重道遠。從商業(yè)方面看,獲得手機號、聯(lián)系人等用戶隱私內容,就可以進而深入分析用戶身份和社交圈。以便定向投放精準廣告,如短信、電話營銷、手機通知欄廣告等;或直接出售給廣告商和游戲、應用程序和網站的開發(fā)商,用戶的隱私與信息就是他們的產品。在政治方面,用戶的隱私信息可以用于競選。安全機構則通過獲取個人隱私信息構建相互參考的數(shù)據鏈。更進一步,隨著竊聽技術的擴散,新技術反過來強化少數(shù)人對多數(shù)人從精神到行為控制的可能。這并非空穴來風。早在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執(zhí)政時期,撒切爾曾要求“梯陣”項目對部分懷疑對自己不忠的英國政治領袖進行監(jiān)視。在美國,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等名人都曾被美國情報系統(tǒng)監(jiān)聽、監(jiān)視。盡管美國憲法保護美國公民的自由和隱私權,但是美國的憲法與法律怎樣限制這些看不見的“手”與“眼睛”,看來是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

隱私與網絡信息安全更關系到西方文明與制度的延續(xù)。從西方文明之始,西方的生活方式一直依賴于能免于被國家任意干涉和監(jiān)控的自由和權利。但隨著未來監(jiān)控技術的發(fā)展,將有能力消滅大部分西方生活方式的基礎。巴西總統(tǒng)羅塞夫在聯(lián)合國大會上直言:“沒有隱私權,就沒有真正的言論自由或思想自由,因此也就沒有真正的民主?!?/p>

其次,美國不會停止竊聽,也不會大幅改變其竊聽政策。監(jiān)聽能力是美國隱形霸權中最主要的部分。美國以反恐之名,實際卻在爭奪這個隱形戰(zhàn)場上的制高點,以維持其全球戰(zhàn)略優(yōu)勢與世界霸權。特別是奧巴馬政府執(zhí)政后,希望未來能“用電腦代替炸彈”、“用網絡代替槍炮”,對敵人發(fā)動“更快速、更少流血的遠程襲擊”。不僅如此,“如果你讓我們的電網陷入癱瘓,我們就將在你的煙囪里投一枚導彈?!彼?,網絡信息的武器化只是美國尋求單邊優(yōu)勢的一種手段。美國的監(jiān)聽活動已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美國監(jiān)聽起步之早,超出人們想象。這種只顧自己的安全,只關心自己的霸業(yè),不惜損害其它人或其它國家包括盟友的利益,反映出美國在網絡信息安全問題上赤裸裸的單邊主義和霸權主義。

最后,網絡信息安全是主觀安全和認同安全,由想像和主觀建構的安全問題。“梯陣”聯(lián)合監(jiān)聽項目是由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協(xié)同合作實現(xiàn)的,且他們之間也有協(xié)議不允許相互竊聽對方。原因在于他們說的都是同一種語言——英語;主流或主體民族都是盎格魯一撒克遜人,以及共同宗教、價值觀等,代表的是西方文明。簡而言之,他們有著相同的文化認同,他們的共同身份讓他們“感覺”到了彼此安全。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網絡信息安全是主觀安全(subjective Security)或認同安全(Identity Security)。

更何況,美國控制了全球13臺域名根服務器中的10臺,從計算機芯片、操作系統(tǒng),到網絡協(xié)議、路由、域名解析等大都打上了“美國制造”標簽。美軍通過指令啟動可能存在的芯片內置程序,不管是自毀還是“反水”都易如反掌。這就是說,美國政府擁有世界上最強大、最先進的網絡技術能力,怎么還有網絡安全問題呢?正如丹麥哥本哈根和平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哥本哈根學派中堅人物奧利·維夫(Ole Waever)所認為的那樣:實際上,沒有什么既定的安全,當一個事物被視為安全問題時,它就是安全問題。更簡單概括就是“這一事物被安全化了”。

美國對網絡信息不斷地安全化、軍事化,勢必引發(fā)其它國家仿效與網絡安全的競爭,從而形成一種安全上的“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進而激發(fā)網絡軍備競賽。因此,制訂網絡信息安全公共政策從個體層面應立法加強隱私、信息的保護;從國際層面,應是加強國家問及聯(lián)合國層面的合作,增加彼此互信,通過機制、協(xié)議禁止相互間的網絡間諜活動。更為根本的是要在網絡信息領域“去安全化”(Desecuritization),不要讓比特、字節(jié)武器化,還網絡一個自由交流、信息交換,促進發(fā)展的和平空間。

(責任編輯:趙裴)

猜你喜歡
網絡安全系統(tǒng)
網絡安全知多少?
WJ-700無人機系統(tǒng)
基于PowerPC+FPGA顯示系統(tǒng)
基于UG的發(fā)射箱自動化虛擬裝配系統(tǒng)開發(fā)
半沸制皂系統(tǒng)(下)
網絡安全
網絡安全人才培養(yǎng)應“實戰(zhàn)化”
上網時如何注意網絡安全?
連通與提升系統(tǒng)的最后一塊拼圖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
“4.29首都網絡安全日”特別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