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娟
內容摘要:名著給人的影響是深遠長久的,不單是文學知識的積累、文學修養(yǎng)的豐富,更是烙印濃郁的文化底蘊,完善學生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人格,同時也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得以繼承和發(fā)展的載體。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 名著 閱讀
程瑞禮曾說:“讀書如銷銅,聚銅入爐,大鞴煸之,不銷不止,極用費力。作文如鑄器,銅既銷矣,隨模鑄器,一冶既成,只要識模,全不費力。所謂勞于讀書,逸于作文者也。”這段話,十分形象地說明了閱讀與作文的關系。
對高年級小學生來說,閱讀經典名著,接受文化傳承無疑是非常必要的??梢栽黾又R、開闊視野、提高文學水平。據此,本文試著就在高年級小學生中開展經典名著閱讀以促進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及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作一點探索。
一.閱讀名著對高年級小學生的價值
名著給人的影響是深遠長久的,不單是文學知識的積累、文學修養(yǎng)的豐富,更是烙印濃郁的文化底蘊,完善學生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人格,同時也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得以繼承和發(fā)展的載體。
文學經典名著因其所含豐富的人文精神,更具培養(yǎng)一代新人的優(yōu)勢。像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李清照“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豪情等等,幾千年的民族精神在這些文字中呼之欲出,學生在閱讀這些名著時,自然會開啟內心世界,激蕩起品味人生、升華人格的內在欲望。
閱讀名著對于語文水平的提高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且看古今部分文學大師和語文教育專家們的看法: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蘇軾說: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老舍說:多讀,可以改進你的寫作技能。
這些大師的話,足以證明課外閱讀尤其是讀名著在提高我們運用語言文字能力中所發(fā)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對高年級小學生開展名著閱讀的實踐
1.以身作則,榜樣示范。
要讓學生愛讀名著,教師首先自己要讀名著,要和學生“同行、同樂、同心”。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無盡的,教師要求學生開展廣泛的課外閱讀,自己也必須博覽群書,以人格的力量感染學生,為學生樹立榜樣。如要求學生閱讀中國的四大名著,教師首先就應該對此了如指掌,為學生樹立榜樣。
2.創(chuàng)設條件,關注差異。
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閱讀名著的條件,結合具體情景,加強對學生閱讀名著的指導,要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閱讀名著的交流。
教師要減少書面練習,增加閱讀作業(yè),為學生閱讀名著提供空間和時間。鼓勵學生在早上到校后,午自修、課間、休息日等時間個別自主閱讀;要求學生在假期進行閱讀名著的活動,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閱讀名著的時間。
學生之間存在差異,他們各有各的愛好,各有各的需要,如果強求一致,必然形成學生的應付情緒甚至逆反心理。有的學生喜歡神話傳說,就讓他們讀一讀《西游記》、《封神榜》等;有的學生喜愛童話,就建議他們看一看《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等;男生大都喜歡科幻小說、歷史故事、名人佚事類,女生大都偏愛文學故事類,都應該區(qū)別對待,體現(xiàn)“因材施讀”的原則。
3.指導讀法,交流體會
文學巨匠茅盾是這樣讀名著的:第一遍是快讀;第二遍是慢讀;第三遍是細讀、精讀。我們的小學生讀名著,往往是停留在茅盾先生說的第一遍基礎上,即僅僅停留在熟悉作品的故事情節(jié)等表層意義上,往往一下子難以進行像第二三遍讀書那樣的深層次的鉆研。那怎么辦?沒關系??勺寣W生把看過的名著暫時放一放,等過一段時間再進行第二輪的閱讀。這時,往往隨著對名著的閱讀次數的增加,隨著學生知識、閱歷、能力、眼界等的發(fā)展提高,他們對名著的理解、感受程度也會隨之增強。
作文就是要把自己所讀的各篇文章中的筆法取出來,寫成文章。學生在大量閱讀的同時,練筆是絕不能少的。不動筆墨不讀書,必須堅持只要讀書就寫讀書筆記,筆記一般有以下幾種類型:摘抄型、歸納型、感想型、評價型、創(chuàng)造型。
書讀得多了,獲得語言的積累,情感的沉淀,從而自然地應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
讀書正如飲食,不同的飲食往往造成人不同的營養(yǎng)結構,不同的書籍也同樣造成人不同的精神結構,而名著恰恰是一道營養(yǎng)全面、色香味俱全的大餐。引導學生走進名著世界,以名著閱讀促進學生人文精神的養(yǎng)成,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遠!
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GS〔2013〕GHB0220成果
(作者單位:甘肅隴西縣城關第二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