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冬芳
借助文學寫作手法將科學內容形象生動地表達出來是科學小品文區(qū)別于一般說明文的特征,科學性和文學性融為一體是科學小品文的重要特點。在教學實踐中將文本等同于文本反應對象作內容或者形式的衍生探究成為當下科學小品文教學的常見現(xiàn)象。
一、衍生探究的表現(xiàn)
衍生探究是以文本內容或者是文本的表現(xiàn)形式作為基點而衍生的教學探究。有這樣兩種表現(xiàn):
1.內容衍生。基于文本內容的衍生探究,將文本反映對象等同于文本,以文本反應對象為教學探究對象,用鋪陳信息作為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內容的拓展和信息的彌漫讓不少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化身為了相關領域的專家:講《奇妙的克隆》,教師搜集大量動植物有性、無性繁殖的知識播撒給學生;教《叫三聲夸克》,從物質的結構到夸克的發(fā)現(xiàn)逐一介紹……
2.形式衍生?;诒憩F(xiàn)形式的衍生探究以文本言語的表現(xiàn)形式作為教學重點,師生以鑒賞者姿態(tài)解剖文本,注重文本表現(xiàn)形式的學習和訓練。鮮活的文本成為了文章學知識的標本,學生概念化地獲得了一些抽象的語文知識術語:“作比較、列數(shù)字、打比方……”重在表現(xiàn)形式的確認和判斷的探究將富有智慧創(chuàng)造解讀變成了對照標準的印證過程,從而使得探究失去了思維樂趣。
二、反思衍生探究
從知識分類的角度看,無論是基于內容的衍生的知識還是基于形式的衍生的知識,都是陳述性知識的范疇。立足作者思維結果——文本而展開的衍生探究總是擺脫不了知識教學的窠臼:或者是偏向于文本反應對象的科學知識拓展,或者是偏向于文本表現(xiàn)形式的文體知識的辨認和訓練。內容和形式之間的徘徊引來孰重孰輕的爭論,更是讓老師在教學中感到不知所措。
1.過程探究,長言語智慧?!白髡咚加新?,遵路識斯真?!泵靼孜谋镜纳蛇^程,自然就能找到相應的閱讀教學策略:在文本生成探究中獲得言語智慧。以揣摩作者的創(chuàng)作過程作為教學內容,還原情境探究作為教學方法,實現(xiàn)閱讀教學探究從衍生性向著生成性探究的轉身。
2.比對差異,突出思維本質??茖W小品文的思維基礎上是比較,事物特征是通過比較實現(xiàn)的。閱讀教學要將科學小品文的這一本質教給學生,教學就應該按照這一思維本質進行。從而讓學生的智慧著力點不是用在記憶上和判斷的簡單思維上,而是轉到積極的思考上。
3.豐實背景,突顯思維過程。閱讀教學的重點不應該是后文本的衍生,應該是文本的生成過程。背景越是充實和具體,事物的特征也就越是得到充分體現(xiàn)。豐實背景就成為教學引導成功的關鍵所在。
例如,教師通過PPT呈現(xiàn)“南美洲栗鼠”圖,學生觀察后老師提問。
師:你覺得眼前的這幅圖中的動物是松鼠嗎?
學生中分成兩派:一派說是,一派說不是。
師:請說“是”的同學解釋這是松鼠的理由。
生:圖上的這種動物體形小而肥胖,尾巴蓬松,這些符合松鼠的特征。”
師:你善于抓住事物最主要的特點進行辨析,這一點我很是欣賞。但是圖中這個動物不是松鼠。請大家再次仔細觀察一下圖片,并且認真讀一讀這篇課文,從文章中尋找說明它不是松鼠的理由。
學生認真閱讀之后老師組織學生交流。
4.情境選擇,突現(xiàn)思維智慧。閱讀過程不僅僅是和文本的對話,它需要我們將對話的觸角延伸到作者創(chuàng)作過程中去和“作者的對話”。因此,我們要探究作者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不同情境的選擇,在近似魯班拆裝模型學會制作各種木器的過程中學習表達,獲得言語智慧。
以下是筆者在《國寶——大熊貓》關于說明方法“列數(shù)字”“作比較”的教學實踐:
師:請大家注意一下,可以將“奇怪的是,體重100公斤的成年大熊貓,剛生下來的仔熊貓卻小得出奇,體重只有0.1~0.15公斤,像只小老鼠,僅相當于母體重量的千分之一,因此,不易成活”改成“成年大熊貓很重,可是剛生下的仔熊貓卻很小,不易成活?!眴??你認為這二者相比,哪一個說法更好?
學生凝神思考一段時間后開始發(fā)言:
生:兩句意思相近,但修改后的句子意思表達模糊,我們不知道大熊貓和仔熊貓的具體大小。
生:句子意思是有區(qū)別的。修改后的句子沒有能夠明確說明仔熊貓不易成活的原因,而原句對仔熊貓不易成活的原因做了明確說明,
師:課文是怎么樣說明熊貓不易成活的原因的?
生:課文作者是用列數(shù)據(jù)和作比較的方法進行說明的,看文中的“100和0.1-0.15”兩個數(shù)據(jù)就是進行數(shù)據(jù)比較的,這樣的數(shù)據(jù)比較讓人一看就知道,千分比一。二者相比較很懸殊,所以仔熊貓很難成活。
師:是呀,用上數(shù)字能具體準確介紹事物,用上比較使得抽象事物具體化了,由此可以知道,說明方法是作者在具體情境中的智慧選擇。
在科學小品文的教學中,當我們擺脫以往的衍生性探究轉向文本誕生過程探究的時候,這樣的教學就能讓學生閱讀更具有思維含金量,學生也就會在這樣的探究中獲得閱讀的樂趣。
(作者單位:江蘇如皋市石莊初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