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梅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是個系統(tǒng)工程。在思政課教學中只有正確處理好教材體系與教學體系的關系,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踐教學、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才能實現(xiàn)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化,從而提高教學實效性。
關鍵詞:思政課;教材體系;教學體系;轉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12-0209-02
當前,推進黨的十八大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重要任務。實現(xiàn)黨的十八大精神從教材到學生頭腦的有效進入,需要將教材內容轉化為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各種教學內容。推進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化,對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及提高思政課教學實效性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為了有效實現(xiàn)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變,需要重視以下幾個理論與實踐問題。
一、必須處理好教材體系與教學體系的關系
(一)教材體系與教學體系相互聯(lián)系
教材體系是教學體系的基礎和依據(jù),教材體系規(guī)定了特定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結構。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材體系是為了完成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目標而創(chuàng)設的一套教學資源系統(tǒng)。如果說教材體系主要解決了講什么與學什么的問題,那么教學體系的側重點則在于怎么教,怎么學[1]。教學實效是衡量教學目標是否實現(xiàn)的重要標準。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肩負著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武裝大學生的重要職責。思政課教材體系內容理論性較強。因此,思政課不能只是傳授教材的系統(tǒng)理論,而主要是通過理論的宣講傳輸,引導學生在系統(tǒng)掌握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理論的基礎上,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分析解決問題。如“概論”課無論如何構建教學體系都不能離開教材體系內在設定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主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主線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點。
(二)教材體系與教學體系相互區(qū)別
教材體系具有規(guī)范化和標準化的特性,且更多地是以文字來表述的,是高度的概括與抽象性,體現(xiàn)的是共性、本質的內容。而教學體系則是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過程中依據(jù)教學對象,充分利用多種教學資源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環(huán)節(jié)進行重新整合,以促進教育培養(yǎng)目標實現(xiàn)的過程。教學體系在內容的選擇上具有問題針對性,根據(jù)具體授課對象突出重點,把握難點。如果把教學體系等同于教材體系,“概論”課程和其他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就會變成照本宣科;如果脫離教材體系,另搞一套所謂的教學體系,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就容易迷失方向。這兩種做法都體現(xiàn)不出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立足教材實現(xiàn)教學內容的創(chuàng)新
(一)研究并吃透教材,選擇精講內容
教材體系是教學體系的基礎,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是教材體系能否成功轉化為教學體系的關鍵。任課教師對教材及相關教輔材料做到“吃透”并“消化”,在此基礎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認真把握每個章節(jié)的內容,結合教學大綱的要求,對教學內容有選擇性地切入[2]?!案耪摗闭n要圍繞教材體系內在設定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主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主線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個重點來進行內容選擇。
(二)反映時代發(fā)展的最新要求,對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拓展和補充
思政課教學雖要突出理論,但不能就理論講理論。因此,在吃透理論的基礎上,把教材所表達的基本理論觀點和思想內涵,轉化為大學生成長成才對思想理論素養(yǎng)的內在要求,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理論來分析現(xiàn)實問題。概論課教師不應拘泥于教材,在授課過程中應把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黨和國家最新的方針政策等及時引入課堂。為了讓十八大精神真正地進校園、進課堂、進頭腦,在教學內容上應滲透十八大的精神和內容,如釣魚島問題、生態(tài)文明、海洋強國戰(zhàn)略、法治精神、懲治腐敗等;并在實踐教學中安排關于十八大的熱點講座。
(三)將社會熱點焦點問題引入課堂進行專題化教學
社會熱點焦點問題本身就是思政課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思政課只有真正聯(lián)系社會現(xiàn)實問題,聯(lián)系大學生思想的實際,才能使學生對理論產生認同,引起共鳴和思考。在教學中把學生關心關注的社會熱點與課程的理論相結合進行專題式教學可以使學生對理論理解得更為透徹,使理論更具有說服力。比如講對外開放這一章節(jié)時結合當時中國加入WTO這一熱點,可以講專題:入世—中國對外開放的里程碑。在這個專題中可以介紹世貿組織的基本知識,分析加入WTO對中國進一步融入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zhàn)。由于學生比較關心中國加入WTO會對他們個人產生的影響,所以課堂上可以討論加入WTO與就業(yè)。再比如,可以結合臺海危機講授臺灣問題與祖國統(tǒng)一,結合通脹與加息講授市場經濟與國家宏觀調控,結合反腐問題講授中國政治體制改革與法制化進程,甚至結合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講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結合釣魚島講中國國際戰(zhàn)略問題。由于熱點在變化,教學內容也就要不斷進行調整。
(四)強化問題意識,不斷解答當代大學生各種思想理論之“惑”
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化應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困惑的問題為切入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當前的貧富差距問題,是我國當前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也是學生經常討論備感困惑的問題。在講授收入分配制度這一基本理論問題時應結合這一困惑進行正確引導。在教學中首先應該展示主題,再引出問題,共同探討,最后進行總結概括,引導反思。在課堂教學中強化問題意識,能更好地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也會因此變得生動活潑。
三、完善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方法
(一)講求授課技藝,做好課堂設計
做好課堂設計才能使教材內容真正轉換成教學內容,從而實現(xiàn)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化。在教學設計中應將教材闡述的基本觀點和精神實質遵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聯(lián)系實際。在教學中要注意把教材語言轉化為生動有趣的教學語言?!案耪摗闭n理論性強,教師在講授時要體現(xiàn)課堂用語的專業(yè)性和對概念闡述的準確性。同時應采用學生喜聞樂見、易于理解接受的大眾化語言表達形式。教師幽默的語言不僅可以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而且可以使學生在一笑之余引發(fā)聯(lián)想,出神入化地推動他們領悟,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不僅如此,幽默還可使學生充分地感受到老師的人情之美和性格優(yōu)點,達到“親其師而信其道”的目的。
(二)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
一是按照“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學生討論(辯論)——教師引導”的模式開展教學,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鍛煉學生的解題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加深學生對相關理論、政策和問題的理解;二是根據(jù)課程內容和學生關心的問題,在上課過程中由學生圍繞布置的問題自愿自由討論發(fā)言,鼓勵學生爭論和辯論。當發(fā)言、爭論或辯論比較充分時,由教師進行總結陳述。三是根據(jù)教學內容,精選案例,把現(xiàn)實中學生關心、關注的國內外重大政治、經濟、社會問題及時變成案例,提倡“研究式學習”。
(三)有效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進行形象教學
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為改善課堂教學效果注入了活力,開辟了新的前景,但教學手段在本質上是形式而不是內容,形式必須為內容服務,有利于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要善于通過多媒體語言來表達教材語言,使課程內容內化為此,任課教師必須根據(jù)教學目的和基本要求,精心選取視頻、圖片等資料,并認真進行編輯、制作,使之銜接合理,內在關聯(lián)緊密。比如在講述概論課第一章內容時,可以借助多媒體,引導學生觀看毛澤東和鄧小平的相關視頻,讓學生走近偉人。
四、探索構建具有可行性和實效性的實踐教學模式
(一)明確思政課社會實踐教學要求,深化對社會實踐的認識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社會實踐教學是根據(jù)國家教育部有關規(guī)定,讓學生了解、認識國情的重要手段,更是思政課改革的目標和方向。要根據(jù)教學大綱,精心進行實踐教學的總體設計,明確實踐教學的主題、理論引導及目的要求;明確實踐的步驟、計劃,準備實踐教學各方面的保障條件;明確實踐教學的考核方法;安排好實踐教學的時間和所占學時數(shù)。
(二)不斷創(chuàng)設實踐教學基地
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離不開必要的平臺和基地。在基地建設方面,首先,疏通與各地博物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聯(lián)系渠道,以便組織學生及時參觀有關展覽和參與其他有關活動;其次,開辟與附近村委會、居委會、敬老院和典型的企事業(yè)單位等聯(lián)系的渠道,以便為其提供義務服務和開展社會調查等活動。
(三)開展多種社會實踐活動,增強社會實踐教學的實效性
思政課是學生政治、道德和法治素養(yǎng)獲得驗證、升華的關鍵途徑。加大實踐教學力度,緊緊圍繞服務第一線需要的應用型人才這一目標,構建新型多元化實踐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地滿足大學生職業(yè)發(fā)展的現(xiàn)實要求。在實踐教學中完善兩個課堂。第一課堂組織學生“三論”即討論、辯論、評論。主要針對與課程有關的當前熱點、難點問題來開展,并輔以教師點評。第二課堂指導學生“三寫”,寫調查報告,寫活動總結,寫學習感悟。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對本門課程相關的前沿及熱點問題的認識和分析能力。在第二課堂中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開展公益活動或參觀考察、進行熱點講座等。
綜上所述,要提高思政課的教學實效性必須實現(xiàn)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有效轉化。探尋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的路徑是一項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需要我們思政課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地進行探索和實踐。
參考文獻:
[1]王二棟.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換[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1(5).
[2]羅映光.簡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換[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