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慧
(玉林師范學院 教務處,廣西 玉林 537000)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教師專業(yè)化成為世界教師教育發(fā)展的趨勢和潮流,同時成為推動我國教師教育發(fā)展的重要途徑。我國的教師專業(yè)化水平有待提高,而師范生專業(yè)發(fā)展屬于教師專業(yè)化范疇,提高教師專業(yè)化水平,教師職前教育扮演著重要角色。教育實習是教師職前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頂崗實習是對傳統(tǒng)教育實習模式的一種創(chuàng)新,頂崗實習時間長,頂崗實習生將完全頂替教師的職責,將有更多機會參與教育教學實踐,已經成為目前師范教育實習的重要模式。
所謂頂崗實習,即高等師范院校師范生在學校的組織下,到落后地區(qū)的農村中小學進行較長時間的實踐學習和教學實踐活動[1]。這一實習模式的提出,深刻貫徹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理論,以及陶行知的做中學理論和建構主義理論。
馬克思主義哲學首先強調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同時實踐推動著人類認識的發(fā)展,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我們更好地將理論作用于實踐的唯一途徑。傳統(tǒng)教育實習長期存在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及教育技能相脫節(jié)的現象。教育實習生擁有豐富的教育理論和知識,卻在教育技能方面有所欠缺,很難獨立處理好教育實習中遇到的事情。因此,要使教育實習生獲得豐富的必要的理論知識,提高實習生應對多變情境的能力,只有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頂崗實習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教育實習,不僅要求實習生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更要具有良好的教育技能及處理突發(fā)事件的能力。所以頂崗實習更具有馬克思主義實踐論的性質,通過實踐使頂崗實習生獲得更多實踐經驗,更好地從事教育工作。
陶行知先生非常強調“做”和“學”的結合,也就是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他強調師范生不但要學到專業(yè)知識,還要學會教學技能。而我國的教育“重理論”,“輕技能”的現狀一直沒有得到改變。因此頂崗實習恰好可以調節(jié)二者的關系,不僅讓師范生掌握理論知識,而且在真實的教學環(huán)境中學到更多實踐知識。
陶行知強調“做學合一”,此方法源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的理論。他說:“事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做;不在做上下工夫,教故不成為教,學也不成為學。”[2]
建構主義是認知心理學派中的一個分支,是解釋人類學習過程中的認知規(guī)律。對世界各國的教育事業(yè)影響重大。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在知識獲得的過程中借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方式而獲得的。它認為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灌輸者。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3]。頂崗實習的過程是師范生自我探索知識的過程,在教師的指導下,深入到教育教學的情境中發(fā)現問題和探索問題,并對已有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而形成新的知識。頂崗實習改變以往虛擬的教學情景,而是深入真實的教學現場。
師范生專業(yè)發(fā)展屬于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范疇,其專業(yè)發(fā)展的內涵主要是通過專業(yè)訓練,使師范生具有教育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并培育專業(yè)理念[4]。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包括職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職后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師范生專業(yè)發(fā)展主要屬于職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是指入職前以教師為導向的專業(yè)知識、教學經驗、教育理論素養(yǎng)的提升和發(fā)展。為此,師范生專業(yè)發(fā)展即指師范生在教師職前教育階段,通過專業(yè)學科和專業(yè)知識的學習,獲得包括專業(yè)知識、專業(yè)技能和從事教育職業(yè)及培養(yǎng)職業(yè)道德情感的過程,也是從學生的角色向準教師角色轉變的過程。
師范生專業(yè)知識的獲得,一般認為是通過高等師范院校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獲取,事實上,教師僅有淵博的理論知識是難以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師者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理論充分論證了這一點。頂崗實習給師范生提供了更多鍛煉機會,使實習生在真實的教育情境中不斷鍛煉、打磨,充分融入到實際教學中。有數據顯示,我國教師獲得課程知識和技能的途徑7.6%得益于專家講座,11.8%來自到高等院校進修,19.7%是自己學習的結果,60.9%則靠在實踐中的學習和體會[5]。
由此可見,大量知識的獲得并不是僅從理論學習中獲得,主要的還是來自于社會實踐。頂崗實習恰恰以其實踐性豐富了師范生的專業(yè)知識。
經過調查顯示,師范生的專業(yè)技能在頂崗實習中切實得到了提高。
表1 頂崗實習師范生專業(yè)技能調查表
從表1可以看出,在師范生的三筆字這一教學技能上有59.9%的頂崗實習生認為比實習前有進步;有80.3%的同學認同處理突發(fā)事件的能力明顯提高,這里的突發(fā)事件主要指上課講話,上課做小動作,影響其他同學聽課,打架逃學,等等。
除此之外,調查還發(fā)現,在實習生運用多樣的教學方法技能上,只有4.1%是不太認同的,而認同的比例達72.1%??梢娫陧攳弻嵙曋?,師范生自行處理教學上遇到的問題,正確運用教學方法這方面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再者,通過頂崗實習,師范生教案的編寫能力增強。師范生在高等師范院校學到知識只是在虛幻的環(huán)境下進行的實踐,可以說是一種理想狀態(tài),是模擬課堂、教案設計等。在調查中發(fā)現72.6%的實習生認為頂崗實習后,可以寫出成熟的教案,所以說理論知識還是要與當時當地的教育教學實踐相結合。
專業(yè)情感的主要體現表現為專業(yè)道德與專業(yè)信仰。盡管師范生已經接受了三年的教師教育,但從站在講臺上那一刻起,作為教師的榮譽感、自豪感、責任感等各種情感才真正開始萌發(fā)。
與傳統(tǒng)的教育實習模式相比,頂崗實習更具有真實性、體驗性、情境性等特征。有學者曾深刻地指出:“教育是引導人朝向精神自由的階梯,它通過傳遞知識使人不斷獲得解放,它通過引導人經歷不同的境界而使人不斷跨越現狀,它通過精神的交往而使人不斷追求和探索新的精神和自由。”[6]歷史學班劉曉夏說:“我第一次看到他們,他們拿著筆讓我寫下名字,圍著我、牽著我的手問‘老師,你家鄉(xiāng)在哪呀?’‘老師,你會唱歌嗎?’,他們的笑讓我覺得很有親切感。盡管早上五點半要起床看學生做早操、晚上還要熬夜備課、寫教案、改作業(yè),實習生活很辛苦,但我告訴自己要堅持下去。每當看到學生開心的笑臉,我就很有動力?!闭沁@種真實的教育情境激發(fā)了實習生從教的信心和熱情,產生了沉重的責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感。
(1)增加經費投入,建立健全經費保障機制。
頂崗實習需要相當的經費支出,因此建立健全專項經費保障機制是必要的。專項經費主要用于對實習學生的生活補助和中小學教師的培訓費。具體包括學生生活補助、人身保險、交通補貼、教師培訓資料、住宿及生活補助與高等師范院校培訓經費等。教育實習經費的投入,可以按照省級教育行政部門、高等師范院校和地方政府三者之間的比例投入,并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適當調整配比。同時,要加大經費的管理和使用力度,高校和各級政府應設立 “頂崗置換”教育實習專項資金,并納入財政預算,實行專款專用,切實保障教育實習的順利實施[7]。
(2)完善就業(yè)服務機制,減少實習生的后顧之憂。
隨著高校的擴招,就業(yè)已經成為高校畢業(yè)生必須面臨的壓力之一。頂崗實習由于時間較長,實習生面臨著實習與找工作的沖突,往往會使其意志和行為受到影響。所以只有為頂崗實習生建立完善的就業(yè)服務機制,才能減少頂崗實習生的后顧之憂,安心投入實習工作。因此,地方政府應從當地的實際出發(fā)制定相應的頂崗實習生從業(yè)的優(yōu)惠政策,比如在頂崗實習結束后,聯系用人單位在高等師范院校舉辦專門的頂崗實習生招聘會、頂崗實習生報考本省內某些崗位的考試具有一定的優(yōu)越性,這樣不僅能更好地宣傳當地的實習工作,能吸引更多師范生投入到農村教育事業(yè)中。
(1)豐富教育課程內容,重視傳統(tǒng)實踐技能訓練。
專業(yè)技能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時所需各種技能中最基本的、最核心的因素。加強實習生的職前專業(yè)技能培訓是使他們具備教師技能的主要舉措。因此,對師范生的培訓應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應著重培訓師范生如何撰寫教學計劃、如何分析教材、如何備課和上課等。也應注重對師范生進行“三字一話”和現代教育技術的培訓,并制定相應的考核標準、嚴格考核,提高師范生的基本技能和綜合素質。
(2)加大實習崗前培訓力度。
在進行一項新的工作時候,要進行相關的崗前培訓。頂崗實習生第一次以一種“全職”教師的身份從事教育工作,完善的崗前培訓才能保證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首先應該加大教學技能的培訓如板書設計、導入技巧和提問技巧等。其次要加強實習生的心理輔導力度,在培訓中應該增強實習生應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并對實習中可能的問題給予一定的解決辦法策略,減輕實習生的心理壓力。
(3)加強實習指導工作。
要達到較好的指導效果,高等師范院校要加強指導老師的資格認定,聘用考核,明確指導老師的工作職責和工作內容,保證教育實踐的指導作用。目前,師院指導工作方式是送下去,接回來,中間巡回指導,就是指導老師定期到實習學校對實習生進行檢查和指導。但有時候只是像走過場一樣,指導效果不是很好。這就要指導老師在巡回指導時經常檢查實習生的實習手冊和教案,對其中的不足之處提出指導意見。
(1)創(chuàng)建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
實習學校是師范生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和日常生活的重要場所,所以實習學校的環(huán)境會影響實習工作的效果。為了強化頂崗實習工作的效果,要創(chuàng)建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第一,實習學校與高等師范院校進行合作溝通,可以提高實習學校的教育教研水平,有利于學校之間指導教師的溝通交流。第二,實習學校要盡量合理安排好實習生的教學任務和實習生的食、宿等生活方面的問題。
(2)平等對待實習老師。
在頂崗實習生到實習學校進行實習期間,實習生也是作為實習學校的一名教師,對實習學校同樣付出勞動的努力。因為實習學校的領導和老師更應該在生活上關心,在工作上指導實習生的工作。而不應該分彼此,錯誤地把實習學校老師和頂崗實習生分開。
(1)轉變傳統(tǒng)的實習目標觀。
頂崗實習屬于職前教育階段對于師范生的專業(yè)發(fā)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相關理論研究的局限性及高等師范院校的誤導,實習生經常把頂崗實習的目的定位于提高教學技能,能單獨承擔教學任務即可。這樣不但會貶低頂崗實習的價值,而且會影響到實習生的實習效果[8]。為了在實習階段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實習目的就不應該單單局限于形式上的教學技能,而應當讓自身在實踐中提高專業(yè)素質,改善過去傳統(tǒng)、不科學的教育觀、學生觀及教學觀,進而在專業(yè)知識與技能、專業(yè)精神等方面走向成熟,順利過渡和跨越到正式崗位。
(2)全面提高個人理論修養(yǎng),高度重視頂崗支教實習。
頂崗實習生在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的同時,更應在日常學習中多接觸與教育相關的理論知識,加深自身對頂崗實習的理解,從思想上重視頂崗支教實習。教育學、社會學、心理學、哲學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學習不僅能夠充實實習生的學習生活,更能使實習生深入理解和分析社會現象,尤其是對教育現象的認識能夠站在更高的層面上理解和解釋。同時,全面提高個人理論修養(yǎng)更有利于順利解決實踐中的問題,從而為圓滿完成頂崗實習工作。
(3)強化責任意識,倡導奉獻精神。
頂崗實習服務對象是農村中小學,無論在硬件設施還是軟件條件方面都遜色于城市學校,條件相對艱苦。因此,頂崗實習生要調整好心態(tài),把頂崗實習當做走上教師崗位前的崗前培訓,當做人生中寶貴的經歷。首先,頂崗實習生要給自己定好位,充分認識到自己的角色。實習生應該持著謙虛、實干的態(tài)度,把在大學里學到的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傳播給實習學校的老師和學生,同時要向實習學校的老師學習教育教學經驗。其次,做到“干一行愛一行”,既然選擇教師這個職業(yè)就要遵守教師基本的職業(yè)道德,用心對待每一位學生,而不是想著自己只是暫時扮演教師的角色就如走形式一般。
[1]李秋晨.高師生頂崗支教實習:現狀與思考——基于“紅土地支教”的調查分析[D].江西師范大學,2012.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3]葉俊生.信息技術“情境-驅動-探究”數學模式[J].銅陵職業(yè)技術學報,2009.
[4]葉瀾.新世紀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初探[J].教育研究與試驗,1998﹙1﹚.
[5]沈蘭.淺析教師參與校本培訓課程開發(fā)的困惑和問題[J].當代教育科學,2003(3).
[6]王坤慶.精神與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17.
[7]孫剛成,喬剛.西部農村“頂崗置換”教育實習探究[J].延安大學,2011.
[8]陳宏崗.教育實習對師范生專業(yè)理念影響的實證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