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指示
摘 要: 課堂提問是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是促使學生積極思維的動力,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是信息輸出與反饋的橋梁,是溝通師生思想認識、產生情感共鳴的紐帶。
關鍵詞: 小學語文 課堂提問 問答式教學
課堂提問是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是促使學生積極思維的動力,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是信息輸出與反饋的橋梁,是溝通師生思想認識、產生情感共鳴的紐帶。古希臘哲學家、教育家蘇格拉底最早開了問答式教學的先河,他創(chuàng)造的“問答式教學”就是教學的雛形。所謂問答式教學,就是教師圍繞一定范圍的內容,根據學生所學的知識,結合他們所了解到的情況提問,由學生作出回答,主要目的是啟發(fā)學生思考問題,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學生的分析與討論,找出問題的正確解決辦法。因此,語文老師要注重課堂教學提問的藝術性。
一、全面了解學生的情況,課堂提問面向每一個學生。
新課標提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苯處煹囊磺刑釂柣顒佣紤搰@學生展開。在課堂提問中,教師應該全面掌握所有學生的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而不是只對部分學習成績比較優(yōu)異、有回答能力的學生進行提問,否則會使部分基礎比較薄弱、思維比較慢的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落后。因此,在此環(huán)節(jié),教師還要注意學生之間的差異。由于家庭背景、自身技能、生活環(huán)境、對語文知識的掌握情況等都不相同,因此在設計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考慮到這些因素,“因生而異”,促使全體學生都參與,推動課堂提問的有效形成。教師在課堂中應重視學生提出的問題,如果不難,就可以讓學生解答。另外,因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所以教師的提問應注重體現(xiàn)對學生合作和學會分享的意識的培養(yǎng)。
二、課堂提問要有目的性,注意難易適度。
每堂語文課都要有一個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那就是明確教學目標,課文中的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都應該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逐步展開。因此,教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必須有明確的目的性。然而在平時聽課時經常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如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三課,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崩首x的要求是什么?通過朗讀要達到什么目的?這一事例讓聽者一頭霧水,不知道老師要干什么。又如師:“哪些同學能有感情地把這段課文讀一下?”學生紛紛舉手,老師指名,甲、乙、丙三位同學每人讀了一遍課文(有的根本沒有讀出感情),讀完后老師立即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雖然教師的提問目的明確了: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但結果卻是草草收兵,沒有達到預期目的。
實踐證明,凡是切合實際、引人深思的教學提問,都有助于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掀起其感情波瀾,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課堂上提問的問題太簡單,無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不思考;問題太難,學生也不會動腦筋。只有難易適度或者真正有挑戰(zhàn)性,學生才會通過思考獲得成功,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且使學生產生自豪感,增強信心。比如在教《錢學森》時,問:“他是哪個國家的人?被稱為什么?”這樣既細又瑣碎的問題,學生不思考就能回答,這樣的提問太簡單。采用什么提問方式,應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能力差異,恰當選用,使提問難易適度。問題要淺中見深,難易程度必須與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水平、接受能力等相關聯(lián)。
三、提問的問題要新穎,增強趣味,活躍學生的思維。
課堂提問要高明,富有情趣能引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感到有趣而愉快。比如,在教四年級學生寫觀察小動物的作文時,我就講了一個小笑話:雞媽媽帶孩子們在花園散步,來了一只野貓,孩子們嚇得亂跑。眼看孩子們要被野貓抓住了,雞媽媽急中生智,學狗“汪——汪”叫了兩聲。野貓被嚇跑了,孩子們得救了,雞媽媽借機給孩子們上課:“現(xiàn)在你們都知道學好一門外語的重要性了!”聽完笑話,學生捧腹大笑,我趁機引導學生:“動物們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歡樂,我們應該保護好它們。你們的寵物有什么趣事呢?”學生的思維立即活躍了,爭先恐后地發(fā)言。也許我們不能做到在問題提出前都講一個故事或者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但一條民間諺語、一句順溜的提出往往讓人耳目一新。我們要做的是使問題新穎、有趣,以免落入俗套。
四、教師有效提問,并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學會傾聽。
提出的問題要保持一定的開放性。當教師的提問不開放時,不僅不能給教學帶來生機,反而會給課堂教學帶來“滿堂問”的干擾。這種“滿堂問”、串講串問的教學,淹沒了教學重點,擠占了學生讀書、思考、練習的時間,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滿堂問”帶來的另一個問題是教師并沒有領會學生,沒有領會只因為沒有傾聽。很少有人會想到:真正有效的提問,原來只是傾聽。學生一旦主動學習,教師的責任就由講授、提問轉換為傾聽。善于傾聽的教師總是能將學生的聲音轉化為有效教學資源。傾聽是一種對話,好的對話者總是善于傾聽。這需要教師在提問之后,給學生留出足夠的等待時間,為學生的回答提供及時的反饋。關鍵策略是,讓學生感覺教師在等待和傾聽。小學生的思維發(fā)展需要一個過程,而且他們的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會比較害羞和膽怯,對他們的思維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礙。因此,教師提問后應當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思考,再請學生舉手回答。這樣不僅能大大提高學生思維的有效性,而且能給教師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例如:教學《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時我提問:假如中秋節(jié)學校不放假而要求你一個人待在學校學習,想著親朋好友都聚在一起,卻只少了你一個人,你會有什么樣的心情?問題提出伊始,很多學生舉手回答:難過、傷心、孤單等??墒亲詈笥袀€小男生卻站起來說:“我很高興。”此時我本能地問他為什么,他回答:“因為我想讓自己變得更強大,我要多讀點書。”回答時他眼中還閃爍著淚花。這個答案雖然不同于預設的答案,使我深感震撼,是怎樣的經歷和意志讓這個孩子的內心如此強大?我有了別樣的收獲。
總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正確運用課堂提問技巧有助于積極開展教與學的雙邊活動。課堂提問既是一門學問,又是一門藝術,合理巧妙地進行課堂提問,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師要做有心人,全面了解學生;有目的地提問,淺中見深;問題新穎,增強趣味;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認真傾聽。這樣就能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每一根神經,引導學生有效地參與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