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正梅
摘要:小學語文課堂不僅教會學生知識,還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品質(zhì)的形成和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尤其是低年級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困生。教師要想轉(zhuǎn)化低年級的學困生,最好的陣地是語文課堂,最好的方式也還是在語文課堂中進行。
關(guān)鍵詞:語文課堂;學困生;學習習慣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9-082-1
一、語文課堂有利于培養(yǎng)學困生認真傾聽的習慣
1.巧設(shè)懸念,吸引學困生傾聽。我經(jīng)常設(shè)置懸念:“老師有個問題,誰愿意幫助老師?”此時,每個學生都會豎起耳朵,尤其是那些學困生,他們由于平時成績差而自卑,認為老師不怎么喜歡自己,所以更想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老師,從而得到老師的認可,即使他們也不知道能否幫到老師。而我的問題通常又都特別簡單,只要認真傾聽并積極思考基本上都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困生的傾聽能力又增加了學困生的自信心。例,我在指導學生看圖說話時這樣設(shè)計:同學們,有人說這果盤里的蘋果神奇、可愛、多樣,我怎么就看不出呢?你們仔細看看,看誰能幫助老師。一語激起千層浪,學生暢所欲言,一生說:“盤子里有紅紅的蘋果。”我說:“真好,‘紅紅這個詞寫出了蘋果的顏色。”另一生說:“盤子里有一個圓圓的蘋果。”師說:“太好了,不僅說了‘一個,還說了蘋果的形狀‘圓圓的,有一生不甘示弱說:“圓圓的盤子里有一個又大又紅的蘋果,像同學們的笑臉”……孩子們一個比一個踴躍,說得越來越精彩。
2.優(yōu)化提問,吸引學困生傾聽。如:我教學《云房子》第二自然段“……有的像大冬瓜那樣傻傻地橫著,有的像花兒那樣美美地開著……”時,先讓學生反復(fù)品讀這幾句話,再設(shè)計了這樣一個拓展問題:云房子呀,你還會像什么呢?在里面可以干什么呢?一學生說:“有的云房子像大教室,同學們在里面讀書、寫字”。師:“哦,那是我們二(1)班小朋友的教室啊,將來肯定誕生很多科學家、宇航員?!贝藭r,他們都在情境中認真地傾聽著,積極地思考著,就連班級一位智障的學生也舉起了小手說:“有的云房子像飛機,我可以坐在里面去媽媽打工的地方”……孩子們的答案一個比一個有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這情境不僅激發(fā)了學困生傾聽的興趣,更激發(fā)了學困生潛在的智商。
3.豐富語言,吸引學困生傾聽。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我注重語言表達的生動性、形象性,追求課堂語言的藝術(shù)性,常常用靈活多樣、抑揚頓挫和肢體等語言去吸引學生的眼睛與耳朵。尤其是低段的語文課堂,我們要抓住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合理運用我們的表情、眼神、身姿等肢體語言鎖定學生的視線,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傾聽興趣,學困生自然會多一點傾聽。
二、語文課堂有利于培養(yǎng)學困生主動參與的習慣
語文課堂精彩有趣,問題答案靈活多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困生的主動參與性。只要教師創(chuàng)設(shè)情境調(diào)動學困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困生表現(xiàn)自己的才能,減少學習中的挫敗感,讓他們盡可能多的得到老師的表揚和同學的贊許。同時,學困生由于基礎(chǔ)差、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都有所欠缺,很多時候不能把問題回答得正確,我們教師要耐心地給予一定的引導,讓他們在老師的幫助下把問題回答得更好,此時教師還要給予表揚、鼓勵,讓他們嘗到參與的成功與快樂。
三、語文課堂有利于培養(yǎng)學困生勤于動手的習慣
學困生最大的特點就是惰性,他們不想聽、不愿思考、更不愿意動手,而小學低段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利于學生動手的教學內(nèi)容,我們教師要找準學困生感興趣動手的切入點,讓他們體會動手是一件多么快樂的事。
例:我在教學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寫話課——《寫一種最喜歡的水果》時,我找準學生對水果既熟悉又愛吃的這一切入點進行這樣的教學設(shè)計。第一步:讓學生課前從家里帶兩種水果,課堂上四人一組把水果都放進一個黑方便袋里,按照老師要求活動并小組交流。教師出示要求:1.摸,把手伸進方便袋里摸,并說摸到水果的樣子(不準拿出來看);2.看,用手拿出摸到的水果,說說它的顏色、形狀(比比和摸到的樣子是否相同);3.聞,用鼻子使勁聞聞,說說你聞到的氣味(有的水果沒有氣味);4.嘗,親自品嘗水果的味道(酸的、甜的還是又酸又甜的)。(注:1.“摸”活動能調(diào)動學生勤于動手的積極性;2.學生動手活動時教師巡視適時對學困生給予幫助。3.學生可以再次“摸、看、聞、嘗”自己喜歡的水果)第二步:全班交流。教師巧妙設(shè)問,激發(fā)學困生積極舉手,說說自己摸到水果的樣子、顏色和聞到的氣味,讓他們感受到動手而帶來的成功喜悅。第三步:引導寫話?;脽粞a齊第5個要求:寫,寫出你摸到的或自己喜歡的水果,從“摸、看、聞、嘗”幾個方面寫。多數(shù)學生都成了小作家,文思如泉,一氣呵成。此時是再次培養(yǎng)學困生勤于動手的好時機,因為他們平時語言積累較少,語言還不能把他們來之不易的動手成果用筆表達出來,需要再次輔導,幫助他們完成習作獲得成功。由于是面對面的輔導,我對他們寫字也作了要求、指導,他們此時也愿意認真工整地寫好每一個字,因為他們已經(jīng)嘗到了成功的自信。這樣,學困生從動手“摸”到動手“寫”,從不愿寫到主動寫,從寫得馬虎潦草到認真工整,不僅培養(yǎng)了他們勤于動手的習慣,還能培養(yǎng)他們認真寫字的習慣,完成作業(yè)的習慣。
學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只要我們巧用低段語文教材,精心設(shè)計課堂,激發(fā)他們的傾聽、參與、動手興趣,大多數(shù)學困生在語文課堂中是會轉(zhuǎn)變的,他們的學習習慣將會是另一種風景!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