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梅
在語文教學中,個性化閱讀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鍛煉他們的思維,還能讓他們得到思想上的熏陶。在新課程理念下,個性化閱讀已經(jīng)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任務。如何通過合理的手段,促進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成為我們研究的重點。
一、閱讀選材的個性化
實踐活動表明: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以及生活經(jīng)驗對他們的閱讀理解有著較大的關系。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的閱讀提出新的要求:在閱讀中要拓寬自己的視野,有自己的看法,要提出自己的質疑等。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認識到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盡可能地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閱讀需求。在選擇閱讀素材時,不僅要提供種類豐富、層次不同的閱讀資料,同時也要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選擇權,使學生能夠根據(jù)自己的興趣來進行閱讀。我校在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精美的閱讀素材的同時,還要求每個班級每月進行一次班會,讓學生互相交流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書籍類型,并將交流的結果匯總給年級的語文教師。教師將學生的選擇進行匯總,便于學校在下一次的書籍采購中滿足學生的需要。通過幾個月的閱讀實踐,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閱讀水平和個性化理解都得到較明顯的提高。
二、引導學生用心領悟
有學者認為:文學作品并沒有生命,只是讀者在閱讀中為作品帶來了生命,賜予了它更多的意義。閱讀,不僅僅是要將內容讀出來,同時還要用心去體會文本的思想,進行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因此,在閱讀課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地進行朗讀,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用心去體會文中的感情,感受課文所描繪的優(yōu)美情境。只有在潛心閱讀中,認真地領悟并積極地思索,才能產生個性化的體驗和感受。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上冊《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時,我首先讓學生對全文進行閱讀,以達到文通字順的目的;然后,再讓學生畫出自己喜歡的描述月光景色的句子,進行潛心閱讀,用心感受;接著,互相交流喜歡的原因,加深學生的個性化理解;最后,我配上最柔美的音樂,讓學生再次進行朗讀,進一步增加感悟,讓文中的美景凈化學生的心靈。
三、尊重學生質疑的權利
古人云:學貴質疑。如果在學習中沒有疑問就不會有進步。由于知識體系不完全,生活經(jīng)驗欠缺,兒童在閱讀中會產生較多的疑問。只有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問題,才能促使他們進行下一步的學習,激發(fā)學習興趣。教學實踐表明,質疑問難是教學中最為有效的教學手段之一,也是教師們經(jīng)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如,我校有一位教師在教學《詹天佑》一文時,要求學生對課文進行反復朗讀,并提出了自己的疑問。有個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文中說可以通過打豎井的方法來縮短工期,為什么在施工中不多打些豎井呢?該問題一提出,立刻引起學生的爭議。教師順水推舟,略加引導,讓他們進行深度交流。這里,教師就選擇了尊重學生的質疑權利,讓他們對自己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思索和交流,同時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得到思維的發(fā)展和升華。
四、對學生的評價要多元化
多元化的評價就是要求教師在進行閱讀評價時,不要刻板地依照一條標準對學生進行衡量,不要讓學生的閱讀水平都達到某一統(tǒng)一的標準。學生會因為這些標準的束縛而失去閱讀興趣。如果教師沒有進行積極地調動,就會挫傷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不利于個性化閱讀的發(fā)展。在新的課程理念下,教師的評價要遵循以學生為本的原則,目的是為了能夠促進學生的閱讀水平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一定的發(fā)展。多元化的評價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一要從發(fā)展的角度看學生。學生是閱讀的主體,教師應該保持跟學生之間的平等溝通,把握學生的閱讀處境和需求。如,在閱讀課中,根據(jù)學生能力、水平的不同將他們分成三個層次,對每一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評價標準,但是都要積極地鼓勵他們,促使他們閱讀能力的提升和發(fā)展。這樣不僅能促進閱讀教學的有效進行,還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二是要讓學生參與到評價的過程中。在新課改之前,教師是評價的唯一執(zhí)行者。這種方式往往會給學生的閱讀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所以,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參與到評價過程中,讓他們對自己進行評價,或相互間進行互評。這樣學生們的閱讀興趣會在評價的過程中得到提高,促進了學生閱讀能力的發(fā)展。
總而言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想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閱讀,就必須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根本,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尊重學生質疑的權利。只有對學生用心呵護,才能促進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長遠發(fā)展。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