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明
有人說,人生的幸與不幸往往取決于少時站在講臺上的那個人。教師教育學生的實質(zhì)不應該是灌輸、歧視,更不應該是懲罰,而是喚醒,成為學生健康發(fā)展的領(lǐng)路人。我們沒有理由要求學生沒有缺點,不犯錯誤,不留遺憾。我們必須正視學生,正視學生的不足。
把學生當作人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人格尊嚴理應受到教育者的尊重和保護。但在有的老師眼里,學生只是待加工的產(chǎn)品,是教學的對象,而忽視了學生還是具備社會屬性的人。本來教師對學生提出嚴格要求無可厚非,但其中功利色彩導致部分教師責任心的扭曲,異化為虛榮心和功利心,把學生當成追求名利的工具。有些教師累死累活,拼命為學生講授、輔導、批改作業(yè),可是學生并不領(lǐng)情,也不理解。這些教師總是很疑惑:我都這樣辛勞地付出,你們卻是這樣的態(tài)度!但在學生看來,教師并不是真心地愛他們,而是更愛自己頭上的光環(huán)。在教師施教過程中,學生的個性差異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關(guān)注,教師光彩照人的成績遮掩不住學生尊嚴被踐踏的痛苦。在有些老師的眼里,學生只是一種容器,貯存知識的容器。這種教學模式的最大特點就是一味地灌輸,課后輔導就是死記硬背,作業(yè)布置就是題海戰(zhàn)術(shù),試想他們在學習中能找到快樂嗎?這種教學理念中學生不再被視為有尊嚴、有喜怒哀樂的人,他們不是“滿堂灌”中的容器,就是“填鴨式”中被填的鴨子,尊嚴已經(jīng)被迫遠離了肉身。
把學生當作孩子看。據(jù)說曾經(jīng)有一位畫家,在完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之后,不小心將一滴顏料滴在畫布上了。這時,畫家拿起筆,刷刷幾下,一只漂亮的小鳥誕生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充斥著成長的煩惱,不時也會有“N滴顏料”滴下,這也需要我們借此描繪出一只只漂亮的小小鳥。學生階段是一個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過渡期,是一個朝氣蓬勃、充滿活力的時期。他們因為年幼無知,缺乏經(jīng)驗,自律性較差,往往還是會犯錯誤。在這個特定的時期,由于學生的心理不成熟、不穩(wěn)定、不平衡所引發(fā)的一些學生的不良行為也是正常的。孩子是純潔的天使,是可愛的,而可愛的代價就是學生會不斷地犯錯誤。我們不能因為孩子有缺點、會犯錯誤,就對他們的可愛視而不見。他們之所以還是孩子,是因為他們不成熟;他們之所以不成熟,因為他們還是孩子。我們需要幫助孩子指出錯誤,幫助他們改正錯誤。我們應當能夠容忍青春張揚的學生犯一些“美麗的錯誤”,允許學生也在人生道路上有一些“小插曲”。教師也需要寬容大度,寬容少不經(jīng)事孩子的“囂張”。所以,當學生犯了錯誤的時候,更需要我們老師有一顆寬容的心。學生有出錯的“權(quán)利”,因為他們不成熟,受教育是他們應享受的社會權(quán)利。
把學生當作學生看。青少年學生由于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有限而導致行為偏差在所難免,問題是我們?nèi)绾螌Υ?。犯了一個錯誤,其實等于提出了一個有價值的問題。一般來說,只要學生經(jīng)過思考,即使其結(jié)果是錯誤的,其中也會包含某種合理的成分,甚至隱藏著智慧。這就要求我們對錯誤中的“閃光點”給予肯定和欣賞,并“激活”其中的合理因素,以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新。因此,對于學生的錯誤應當慎重,應該正視。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室就是一個犯錯誤的地方,學生應該被允許犯錯誤。學生來學校就是為了學知識,長能力,提素質(zhì),就是為了得到教師的教化。當有學生表現(xiàn)欠缺時,有些教師會“恨鐵不成鋼”,甚至用一些侮辱性的語言傷害學生的尊嚴。在“嚴師”的威嚇之下,受到驚嚇的學生怕出錯、怕暴露、怕被笑、怕被指責,他們別無選擇,只能拒絕思考、拒絕回答問題、拒絕與教師溝通。這樣,教師很有可能就無法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無法了解學生的需求,就無法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就無法產(chǎn)生積極的施教效果。相反,如果我們能夠從正面看待學生在學習中的差錯,從科學的角度理解學生在學習中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錯誤,從發(fā)展的角度去認識這些錯誤,允許、理解和接納學生的錯誤,就可以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保護孩子思維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