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外開放交流的深入,我區(qū)各族人民在實踐中深刻認識到學習漢語的重要性。改革開放的深化更是為我區(qū)的雙語教育發(fā)展帶來了千載難逢的好機遇,也為雙語教學提供了極大的動力。現(xiàn)代社會是網絡時代,信息時代,在新疆培養(yǎng)民漢兼通人才是時代的要求、社會的要求、民族發(fā)展的要求。
【關鍵詞】雙語;教學問題;對策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自治區(qū)大力推進“雙語”教學的良好局面已經形成,黨政重視,群眾擁護支持,“雙語”教學推進工作的濃厚氛圍已經形成?!半p語”教學已成為各級黨政抓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成為各族人民群眾高度關注的熱點話題和焦點問題。由于各級黨政重視支持,各級教育部門管理到位,對“雙語”教學工作宣傳及時,引導正確,社會各界對“雙語”教學的認同程度不斷提高,為“雙語”教學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民漢合校比例逐年增高,家長爭相將子女送入漢語言學校學習,學生們紛紛報考疆內初中班和內地高中班,學校也在營造“雙語”教學環(huán)境上狠下功夫。而“雙語”教師是推進“雙語”教學的中堅力量,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雙語”教師隊伍的素質直接關系到“雙語”教學的質量,沒有高素質的雙語教師,就沒有高水平的“雙語”教學。如何解決“雙語”師資問題,已成為“雙語”教學的中心任務。
經過幾年來的教學改革和師資培訓,“雙語”教師整體水平有所提高,“雙語”教學質量有所改變,但還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雙語”教師隊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還很多,不容忽視。
一、部分“雙語”教師責任心不強,素質偏低
“雙語”教學經過幾年來的開展,一批優(yōu)秀的“雙語”教師成長起來,成為“雙語”教師隊伍中的中流砥柱。近幾年來,為充實“雙語”教師隊伍,面向社會公開招聘“雙語”特崗教師,多數(shù)招聘教師擁有大專及以上學歷,有一定漢語基礎,這些特崗教師年輕,有魄力,肯干,愛學習,善于發(fā)現(xiàn)并接受新觀點、新理念。還有一些教師原來是民語教學中的骨干,有一定漢語水平,在大力開展“雙語”教學過程中,他們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加強學習漢語,更新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肯鉆研,注意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不斷學習、總結、積累。這些“雙語”教師深知自己所肩負的重任,已成為我市“雙語”教師隊伍中的中堅力量?!半p語”教師的工作水平和能力大家有目共睹,他們活躍在農村各校,為“雙語”教學奉獻一份自己的力量。但是,部分“雙語”教師對時代賦予自己的責任認識不足,對“雙語”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不能認識到語言教學的特殊性。這樣的教師就不可能擺正態(tài)度,加強責任心,更不可能把努力提高教學質量作為自己的責任。“雙語”教師是教授第二語言的教師,他們是聯(lián)系黨和少數(shù)民族的橋梁。而要搞好“雙語”教學,教師是關鍵。目前,部分“雙語”教師的素質令人堪憂,亟待提高。有些教師連基本常識問題都不清楚,不少教師不備課,也不會備課,這些都暴露出“雙語”教師隊伍中政治素質和職業(yè)道德水平低下等原則性問題。
作為一名“雙語”教師,不只是簡單地教會學生漢語單詞什么的就夠了,而是要通過教學傳授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傳統(tǒng)美德、人文地理,逐步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宗教觀、民族觀、歷史觀,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引導他們自覺維護民族團結,努力成為民漢兼通的人才,成為建設新疆,建設祖國的棟梁之才。
目前,在“雙語”教師中有些教師的漢語水平與其取得的HSk或MHK等級不符,這些教師有時間不是積極學習漢語,學習業(yè)務知識,努力提高業(yè)務水平,而是怕困難,不求上進。他們從不主動參加各種業(yè)務學習或培訓,也從不考慮如何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他們沒有意識到,教師教師,身正為范,學高為師,既然要教書育人,首先應該教育自己,教授“雙語”是自己畢生的事業(yè),應該腳踏實地鉆研業(yè)務,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二、部分“雙語”教師思想保守,觀念陳舊,信息落后
在農村學校,有為數(shù)不少的“雙語”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觀念還停留在“老一套”上。手里除了一本教科書,一本參考書,有的甚至連參考書也沒有,任何關于“雙語”教學理論或實踐方面的輔助讀物都沒有,教學模式仍然局限于一個人(教師),一個場所(教室)一本書(課本),課堂教學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加之又不肯進步,不愿接受新思想,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所以還停留在陳舊的教學觀念上。這樣陳舊的教學觀念怎能培養(yǎng)出“民漢兼通”的高素質人才,誰都知道“雙語”教學實施起來不那么簡單,甚至有些教師認為是自找麻煩,搞形式。學校配備的電視、DVD、光盤等教學器材,他們也不愿意使用,只有在上級領導來校檢查時,才會把塵封已久的教具拿出來使用,過后依然如故。有些“雙語”教師全然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接受能力以及語言的交際性,抱著過去以字詞為主的教學方法不放。還有相當一部分教師仍然用過去的“滿堂灌”整堂課從頭講到尾,一人唱獨角戲,學生光聽,缺乏運用能力的訓練。
三、“雙語”教師漢語水平參差不齊,大部分有待提高,學生的漢語水平出現(xiàn)兩級分化
從農村“雙語”教師的學歷來看,大專以上學歷者占多數(shù),大都達標。但漢族“雙語”教師(包括民考漢教師)卻寥寥無幾。很多“雙語”教師HSk或MHK等級證書與實際的漢語水平不相符,不能準確運用漢語。試想:自己的說的漢語都不規(guī)范、不正規(guī),現(xiàn)在又傳授給學生,到了學生嘴里,又變成什么樣了?學生們學著不正規(guī)、不規(guī)范的漢語,朗讀和寫作都存在較大問題,他們對漢語學習產生畏難情緒,失去信心,成績大都不好。部分農村“雙語”教師不要說搞教研,寫論文,就連寫一般的記敘文、應用文也成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用什么來指導學生的漢語口語和漢語寫作,使學生能用流利的漢語交流和提高漢語寫作水平呢?因此,大部分教師的漢語水平亟待提高。否則,今后不但影響學生的漢語水平、漢語成績,還影響今后的學習能力,可以說是誤人不淺。
而有些民考漢的教師和漢族教師所教的學生,聽說過關,能適應用漢語授課。他們的成績一路領先,使他們更加自信,從而又促進了寫作能力的提高。因此,學生的漢語水平形成兩級分化。
四、今后對策
(1)以培訓為主要方式,提高教師教育教學理論水平。教學理論是教學的導航燈,是教學教法的理論基礎,教學理論可以加強教學工作的科學性。掌握豐富的專業(yè)知識與系統(tǒng)的教育理論,是教師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①每年組織教師參加市、區(qū)級漢語強化培訓,或是派出去學習,組織教師進行教材教法培訓和各種教學講座,促進教師教學觀念和教育理念的轉變。②組織各種經驗交流學習活動,通過活動給教師提供相互交流的平臺,發(fā)現(xiàn)自己在教學中的問題,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人才,創(chuàng)造機會,引導他們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開拓視野,提高自身素質(讓他們帶動其他教師一起學習,一起進步)。
(2)以MHK考試為主要手段提高“雙語”教師的漢語水平,有計劃、有組織地組織教師參加MHK考試。
(3)現(xiàn)代社會知識更新日新月異,教師繼續(xù)教育5年周期,已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可改為三年一周期,是教師的知識結構能跟上時代節(jié)拍,不斷地吐故納新,學習新知識、新理念。
(4)今后招聘“雙語”教師要嚴格把關,漢語聽、說、讀、理解能力必須過關,側重于民考漢。
參考文獻:
[1]《新疆雙語教學》
[2]范曉玲.現(xiàn)行雙語教育模式下新疆民族語文教育現(xiàn)狀調查與對策研究—以新疆北部地區(qū)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13,(2)
作者簡介:
曹敏(1977.7~),女,漢族,新疆人,新疆阿圖什市教育局,小學高級,大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