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符號互動論盛行于20世紀60-70年代,戈夫曼是互動過程領域里最具創(chuàng)造性的理論家,他對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作了精辟的分析,提出了擬劇論?!度粘I钪械淖晕页尸F(xiàn)》一書既是戈夫曼輝煌學術生涯的起點,也是他學術成就的最主要代表作。書中提出的戲劇分析模型,為他以后的一系列著作提供了框架。
關鍵字:擬劇論;互動;印象管理中圖分類號:G64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8-0015-01莎士比亞曾經(jīng)說過:"世界是一個舞臺,所有的男女都是演員。他們有各自的進口和出口,一個人在一生中扮演很多角色。"角色、舞臺這類戲劇中使用的詞匯如今已被我們熟練地引用到日常生活中。然而,在20世紀中期,一些學者才剛開始將這些戲劇詞匯用來分析日常生活和社會現(xiàn)象,形成了社會學的社會角色理論和社會互動理論。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戈夫曼的擬劇論。
1922年戈夫曼出生于加拿大曼尼托巴,1945年畢業(yè)于多倫多大學,隨后就讀于芝加哥大學,1953年獲得博士學位。戈夫曼把戲劇比擬引入社會學,開創(chuàng)了社會學理論中的戲劇分析的范例,因而它的理論被稱為"擬劇論"?!度粘I钪械淖晕页尸F(xiàn)》一書源于戈夫曼的博士論文,他曾經(jīng)在設得蘭群島一個佃農社區(qū)進行實地研究,《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xiàn)》就是在這研究的基礎上寫成的。此書既是戈夫曼輝煌學術生涯的起點,也是他學術成就的最主要代表作,書中提出了戲劇分析模型,為他以后的一系列著作提供了框架。
戈夫曼認為:在社會生活中,當一個人具備了充當某種角色的條件,去擔任這一角色,并按照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為規(guī)范活動時,就是社會角色的扮演。因此他對角色扮演進行了具體而深入的研究分析,提出了"擬劇理論"。該理論的基本觀點是:社會就像一個大舞臺,而每個社會成員就像舞臺上的演員,不同的生命階段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不同的社會角色。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xiàn)》書中,戈夫曼使用了很多戲劇的術語,例如:演員、劇本、舞臺設置、前臺、后臺、面具、演員等。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xiàn)》要回答的問題有兩個:人為什么要演戲?人怎樣演戲?圍繞這兩個問題,戈夫曼發(fā)揮了互動論的"情景定義"和"角色表演"概念,并提出"印象管理"的觀點。這三個概念可視為戈夫曼擬劇論的關鍵詞。
首先值得關注的是戈夫曼對于"前臺"和"后臺"的描述。戈夫曼一直用"表演"來指代個體持續(xù)面對一組特定觀察者時所表現(xiàn)的、并對那些觀察者產生了某些影響的全部行為。"前臺"則指稱個體表演中以一般的和固定的方式有規(guī)律地為觀察者定義情境的那一部分。是個體在表演期間有意無意使用的、標準的表達性設備。這一部分能夠被觀眾看到,并且使觀眾從中能獲得一定意義的部分。前臺傾向于被選擇,而不是由演員創(chuàng)造。后臺則是不讓關注看到的、同時限制觀眾與局外人進入的舞臺部分。在前臺,人表現(xiàn)出來的一面是社會化的自我,而在后臺,人們表現(xiàn)出來的則是自我中的自發(fā)的、最本質的那部分。前臺和后臺是相對的,它們之間可以相互轉換,而轉換的前提是表演者對自己所面對的互動對象的情景界定。
所以,戈夫曼認為,整個社會就是一個大戲院,而社會個體則是這偌大舞臺上小小的一個表演者,借助著某個生活場景的情景和道具,在與劇班的其他成員的合謀之下,共同在觀眾面前表演一出出真情抑或是假意的劇目。這一理論在半個世紀前的確符合社會事實。但是社會向前發(fā)展至今,尤其是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到來,這一理論的缺陷也漸漸暴露出來。在戈夫曼時代,要想了解一個人,就必須與之近距離接觸,進行直接的人際互動,亦或通過口口相傳的小道消息。而今,我們想要了解一個人,只要有他的QQ、微博、微信或在社交網(wǎng)站上搜索他的名字即可找到本人。我們可以跟他發(fā)即時信息、語音甚至微視頻和他互動,了解他的性格、家境、說話時的心理等。如果不想進行直接的互動,還可以通過查看他的每日狀態(tài),發(fā)表的日志,上傳的照片、視頻等來分析他,從而獲得想要的關于這個人的信息。
戈夫曼擬劇理論的實質是"印象管理"。所謂"印象管理",就是人們如何在他人心目中塑造一個自己所希望的形象的策略?;蛘哒f,當人們觀察某個人時,他應該如何表現(xiàn)自己。
理想化表演。即:掩飾那些與社會公認的價值、規(guī)范、標準不一致的行動,而表現(xiàn)出與社會公認的價值、規(guī)范、標準相一致的行動。理想化的表演,首先意味著一定程度的掩飾。不難看出,所有的社會事件和社會行動都有這種故意演戲,即顯示理想化形象的成分。例如明星代言廣告時,展示給公眾的是符合產品宣傳,貼近消費者的形象,然而,事實上他們卻隱藏了本真的一面。曾經(jīng)的青春玉女張柏芝,是眾多廣告商爭搶的廣告代言寵兒,因為她在前臺展示給公眾的形象是那樣的切合觀眾的需求,然而,她卻掩飾了她的真實情況。直到"艷照門"事件,公眾才真正看到了藝人后臺的形象。前臺形象和后臺形象的矛盾沒能調和好,將是表演者的失敗。
印象管理的目的是通過一些技巧達到避免表演崩潰的目的。表演崩潰的主要形式有:無意動作、不合時宜的闖入、失禮,以及鬧劇。當表演崩潰時,表演者所支持的現(xiàn)實就會受到威脅。為了避免表演崩潰,可采取三個方面的措施:表演者用來保證他們自己的表演而使用的防衛(wèi)性措施;觀眾和局外人為幫助表演者保證表演二采取的保護性措施;以及表演者為使觀眾和局外人為表演者的利益而運用保護性措施變得可能必須采取的措施。
然而,現(xiàn)實社會中有一種現(xiàn)象是表演者反其道而行,將原本社會的期望撕破,故意在觀眾面前造成"表演崩潰",將原本是后臺的行為搬到前臺,以達到吸引大眾眼球的作用,這就是戈夫曼所指的"不協(xié)調角色"。曾經(jīng)的芙蓉姐姐、鳳姐等無一不是在印證這一主題。這一系列事件本應是表演者為管理好自身形象而力求避免的,反倒成為搏得觀眾注意力的素材了。參考文獻:
[1]于海;社會是舞臺,人人皆演員[J],社會,1998.1
[2]汪廣華;述評戈夫曼的社會擬劇理論[J],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9
作者簡介:
周琳(1990.4-)女,重慶市墊江縣人,西南大學文化與社會發(fā)展學院社會學專業(yè)研究生,方向:公共關系與CIS。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