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巖
【摘要】多維目標是指學與教雙方面在情感體驗、態(tài)度形成、價值觀等維度的全方位體現(xiàn),是知識與能力在互動生成過程中的動態(tài)評價體系。教育實踐中,課堂教學評價標準應該多維,因為這樣更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良性發(fā)展,對學生健全的人格的形成意義深遠,不僅能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還能在學生獨特性發(fā)展方面帶來始料未及的驚人效果。本文具體就如何在和諧的政治課堂氛圍下,實施課堂的多維目標展開討論。
【關鍵詞】初中政治教學;課堂多維目標;實施策略
在整個初中政治教學活動中,學生是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主體,教師起著輔助作用,政治教學的好壞最終取決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在政治教學中,要牢牢把握住多維目標的評價方法,多維目標是指學與教雙方面在情感體驗、態(tài)度形成、價值觀等維度的全方位體現(xiàn),是知識與能力在互動生成過程中的動態(tài)評價體系。
教育實踐中,課堂教學評價標準應該多維,因為這樣更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良性發(fā)展,對學生健全的人格的形成意義深遠,不僅能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還能在學生獨特性發(fā)展方面帶來始料未及的驚人效果。
一、以學生為核心展開教學活動,實現(xiàn)課堂多維目標
由于年齡、價值觀等方面的差異,學生和老師之間存在著很大的鴻溝,這就要求老師要不斷完善自我,并且擁有廣博的胸懷,不以自己的個人喜惡來對待學生。筆者認為作為人師,最基本的是能夠放下自己的情感偏見,公正公平的對待每一位學生,認清自己作為教師的最基本職責——傳道、授業(yè)、解惑。曾聽過一個剛邁入教師行業(yè)的人講,學生如果惹到他,讓他不順心,他會不管那位學生,潛在意思是毀了那個學生的將來。對于這種思想,筆者完全不能茍同,如果對學生沒有一個包容之心,錙銖必較,這樣的人可以說并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
以學生為主進行課堂教學,這就不僅僅要求教師要把握教學大綱,還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教學。學生作為個體,他們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然而,他們也存在共性,有個共同的特點以及價值觀念。這樣,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不僅要注意每個學生的不同性格特點,同時還要注意研究當前學生的主流價值觀念。從他們共同認可、感興趣的事物入手,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實現(xiàn)課堂多維目標
傳統(tǒng)教學活動中,比較常見的現(xiàn)象就是教師高高在上,學生低低在下。雖說這能夠保持教師的權威,讓學生產(chǎn)生敬畏之情,但是往往也讓學生“敬而遠之”。這也是為什么很少有學生喜歡和老師呆在一起的主要原因,其實,塑造這種高高在上的形象,不僅學生畏懼,教師本身也感到累。既然如此,教師為何不拿出自己的“真面目”來面對學生呢?向?qū)W生坦誠自己,或許更能贏得學生的理解支持和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愛跟敬重。
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對于很多問題的認識并沒有統(tǒng)一的答案,這樣老師應該注意聽取學生的意見。如果他們的觀點新穎并且不乏道理,老師也可以轉(zhuǎn)而為學生喝彩,為他們鼓掌。學生看到老師真心聽取自己的意見,相應地他們也就會悉心聽從老師的話語,這就有利于學生和教師之間形成一種相互應和、互相聽取對方言論的良性循環(huán)。
三、設置新鮮有趣的課堂內(nèi)容,實現(xiàn)課堂多維目標
初中時代的學生,思想處于一個比較開放的階段,他們還沒有形成穩(wěn)固的價值觀,對新鮮事物有極強的接受能力和濃厚的興趣。因此,如果在政治教學活動中穿插新近發(fā)生的事情或者有趣的故事,一定能吸引他們的目光。很多政治老師在教學活動中都會發(fā)現(xiàn),只要一講故事,學生都是全神貫注。那么,為何不讓政治課成為一門生動的故事課呢?其實,與其他科目相比,政治與生活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非常容易將課堂內(nèi)容與日常趣聞以及小說故事相聯(lián)系,讓學生在聽故事中學到知識,何樂而不為?當然,這就需要政治教師投入更多的精力,不過相信在這付出的過程中,老師們也能收獲自己的人生。
四、結語
國家的希望和未來幾乎都有賴于無數(shù)莘莘學子,教育者作為培養(yǎng)下一代的主要工作者,可謂責任重大。如何提高政治課堂的有效性,使政治成為一門受歡迎的學科,這是所有政治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馬克思唯物辯證法里講到,在解決矛盾時,需要分清主次。而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只要把握他們的所思所想,才能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課堂情境下的多維目標的實施以教學多維目標的確立為先導,以課堂教學為主線,以情境為路徑,以多維評價為指針,以生生、師生互動、技術與課程整合、自學、導學、助學和促學相互聯(lián)系、課堂內(nèi)外相互循環(huán)為基本框架,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組織形式,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有利于學生自我激勵意識的養(yǎng)成,從而促使其主動成人成才,從而展示出教學藝術的情感性、創(chuàng)造性、交互性和審美性。
參考文獻:
[1]鐘啟泉,崔允漷,張華主編.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fā)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解讀〉(試行)[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35-56
[2]劉良華.什么是有效教學[J].廣東教育.2004,(07):11-13
[3]鐘啟泉.“有效教學”研究的價值[J].教育研究 .2007,(0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