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姝
【摘要】E學習給課堂教學插上了騰飛的翅膀,iPad中豐富的APP程序為E課堂提供了更為多元化的技術支撐。本文分析了APP軟件在不同學科教學中的教育功能,并且舉例說明其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旨在為一線教師提供實踐層面的參考,并進一步促進E課堂教學研究。
【關鍵字】 E學習;APP軟件;E課堂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B
【論文編號】1671-7384(2014)07/08-0149-03
E學習給課堂教學插上了騰飛的翅膀,E課堂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核心,注重發(fā)展學生的21世紀技能,核心關注學生高階思維能力,轉(zhuǎn)變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E課堂對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zhàn),E課堂上教師和學生可以一起沉浸于自主探索學習的樂趣中,共同成長。
研究背景
筆者參與學校成立的E學習工作室,從2013年9月份開始正式嘗試在英語、數(shù)學、語文、信息技術、科學、音樂、美術等學科開展E學習的課堂教學研究工作。筆者總結(jié)梳理了E課堂中所用到的APP軟件(詳見表1),及其教育應用功能,并通過課堂教學實例加以詳細論述。
iPad中APP軟件
豐富的APP及個性化資源的推送、拍照錄像、多種形式的輸入、資源分享交流、廣播監(jiān)控、作業(yè)投票等功能都可以利用iPad為E課堂提供多元的技術支撐。平板電腦中的APP Store 里面有海量豐富的APP程序,但是對于中小學生來說信息量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越有針對性越好,學習在于內(nèi)化,在于與知識的深度交互。針對不同學科的特點和內(nèi)在需求,教師要選擇合適的針對性強的APP,才能更好地助力E課堂的學習。筆者針對所使用的APP的特點確定了不同的分類維度,并詳細說明其功能。
從表2中可以看出,不同的軟件具有不同的功能,一類是通用類軟件,如360云盤、iCloud、Good Notes、NoteLedge、啪啪、Safari等,這些軟件具有存儲、筆記、分享等功能,并不局限于某個學科。正是這些功能為E課堂提供很好的支撐,比如教師可以利用360云盤、iCloud等軟件為學生存儲、發(fā)送各種形式的學習資源;啪啪可以為學生的預習和課后作業(yè)的分享交流提供支持等。另一類軟件具有濃厚的學科特點,比如Tiny piano、微樂團、Artstudio、Donuts ABC等,這些軟件可以針對學科教學上的某個知識點和教師課堂教學活動的實際需求來靈活使用。
APP軟件在教學中的應用
1. 通用APP軟件
通用APP軟件中應用比較多的是360云盤和iCloud軟件。在上課之前教師可以把課堂上所需要的圖片、文字、視頻、音頻等學習資料放在云盤里面,如果要把資料發(fā)給學生,可以用iCloud軟件發(fā)出去,也可以讓學生登錄360云盤訪問學習資源。比如語文課《愛心樹》和科學課《食物的消化》,教師可以將資料放在同一個賬號的360云盤中,然后可以建立圖片、文本、視頻、音頻等子文件夾,分門別類地存放學習資料,具體如圖1所示。
在科學課《食物的消化》中,學生先利用Good Notes 軟件,在空白的人體圖上邊思考邊畫出自己的想法。Good Notes軟件里面可以導入教師預先準備的人體空白圖,然后可以選擇各種畫筆和各種顏色畫圖,如果畫錯了還可以選擇橡皮擦進行擦除。在音樂課《水花花 泥巴巴》中,教師在演繹歌曲的環(huán)節(jié)里面用Good Notes標注打擊樂器的演奏方式,然后合作練習表演歌曲。畫完以后,利用無線網(wǎng)絡、蘋果電腦、Air service軟件搭建的無線投影平臺,讓學生把自己的作品投影到大屏幕上,并匯報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學生可以利用Good Notes進行人機交互,將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相結(jié)合,避免了教師直接講解的枯燥,留給學生自學糾正、展示匯報交流的機會,學生通過自學主動獲得建構(gòu)知識,這樣做學生才能對所學知識有更深的印象,并且也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英語課U6 Holidays上,教師布置了作業(yè),學生利用啪啪軟件拍下自己的學習成果,啪啪軟件提供了有聲圖片,學生把自學單詞拍照、朗讀,然后進行分享交流,拓展延伸了課堂,教師可以隨時隨地關注了解學生的學習信息,具體如圖2所示。
2. 學科APP軟件
學科APP軟件沒有通用軟件那么“百搭”,它具有自己的學科特點,要想讓學科軟件發(fā)揮“認知工具”的作用,教師不能為了用而用,而是首先要去確定好自己所教授的課堂內(nèi)容,然后再合理地選擇使用有關軟件。比如英語課 U5 our new home,主要是讓學生學習關于房間的相關單詞,教師選擇了Donuts ABC軟件進行房間單詞的鞏固拓展學習,在最后的輸出環(huán)節(jié),教師讓學生在軟件上自主設計裝飾喜歡的房間,然后利用本節(jié)課的重點句型和單詞結(jié)合自己設計的房間照片,進行英文演講,培養(yǎng)學生英文口頭表達的能力。具體內(nèi)容如圖3所示。
在音樂課《水花花 泥巴巴》中,教師在演繹歌曲環(huán)節(jié),教師給學生提供了Tiny piano和微樂團兩個APP軟件,讓學生進行自由創(chuàng)作。傳統(tǒng)的課堂不能為每位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創(chuàng)作機會,但是如果使用Tiny piano和微樂團兩個APP就可以讓學生實現(xiàn)個性化的表演形式。Tiny piano是一個鋼琴軟件,學生可以直接在iPad上面彈出和真實鋼琴演奏一樣的效果,微樂團則更像是一個樂器超市,里面含有架子鼓、電吉他等打擊樂器,學生可以自由選擇搭配合作,利用和軟件的深度交互,四人一起來合作演繹出歌曲《水花花 泥巴巴》。
在數(shù)學課《認識七巧板》中,學生可以通過Tangram HD軟件進行七巧板圖形的認識,并且通過拖曳、旋轉(zhuǎn)、平移等操作認識平行四邊形、長方形的邊角關系。
在信息技術課《制作節(jié)日賀卡》中,教學重點就是要讓學生自主學習keynote軟件,所以主要是圍繞keynote軟件進行各種任務的探索活動,教師完全放手讓學生根據(jù)任務單完成自己的作品,教師僅作為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具體如圖4所示。
在不同的學科課堂教學中,不同的教學軟件有不同的效果,教師要在了解這些軟件的基礎上根據(jù)自己的課堂教學需求,找出需要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深度學習的關鍵點或關鍵環(huán)節(jié),在關鍵環(huán)節(jié)中合理、巧妙地運用這些APP,充分發(fā)揮這些APP軟件“認知工具”的作用,為學生構(gòu)建知識、鞏固拓展遷移提供支撐。
總結(jié)與展望
iPad中海量的APP軟件給E學習課堂帶來了無限可能,教師要及時轉(zhuǎn)變自己的教學觀念,不斷提高自己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軟件作為一種教與學的工具,也可以說是認知工具,我們要合理地去使用,不要為了用工具而用工具,而是真正找到和學科課程教學的結(jié)合點,巧妙高效、合理地去使用APP軟件,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課堂效率、關注學生高級思維的發(fā)展、轉(zhuǎn)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課堂教學中不在于資源數(shù)量的多少,而是應該關注學生對資源的交互的深度,E學習課堂不僅僅是高效的課堂,同樣是有深度的課堂。
(作者單位:江蘇常州市武進清英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