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正銀
盆地的冬天從來不缺色彩,只不過與春秋相比,那色彩少了點爛漫與變幻莫測;與夏天比起來,更少點熱烈。但這一點也不妨礙盆地冬天的美!盡管已過“大雪”時令,滿地依然郁郁蔥蔥。除了少數(shù)如桃李銀杏等落葉喬木被退去綠衣,冷冷地伸著僵硬枝條,寒雪凄風中泛起的那種深沉的綠色與暗紅,依然震撼心魄。盡管間或也有北方那種寒山枯樹,瘦水昏鴉;盡管那虬枝鐵干也如碩大畫布上信筆涂抹的線條,但鋪展的水墨畫卷上依舊不缺青綠渲染的靚麗。不僅色彩斑斕,此時連情緒也跟著有層次地豐富起來,除了賞雪的興奮,上山的雅趣,還有出林的驚喜!往往,在冷色的闊葉林之外,山崖上或山埡口、古渡旁,一棵獨樹驚艷閃現(xiàn),眼神就驀然一亮,生命驟然煥發(fā)出生機。此時的你不由得感嘆:歲寒,難撼生命之壯美!
山崖或山埡口、古渡旁的這一棵獨樹就是黃葛樹。北風呼嘯,雪凍夾襲,高高的山埡口、古渡旁、或懸崖上,它頂風戰(zhàn)雪,猶如閑庭信步。比起松柏來,它更翠綠。寬大肥厚的葉子泛著光澤,幾米以上簇生著眾多粗壯的樹干,再上則蓬勃成萬千枝丫,高高向上,然后罩下,遠遠望去,生機無限。盡管盆地的冬季里不缺綠色,依然擋不住它的無限風光。這風光常常是被人為栽植,是作為美好生活的裝點。
春夏秋日,繁花璀璨絢麗斑斕,將人的感官視覺充盈嚴實,很少有人去注意那些站立在山埡口古道旁的黃葛樹。也是,除了濃釅的綠,它似乎沒有什么起眼的地方。但當置身于嚴寒之下,或是行走疲乏渴望幺灘(歇息)的時候,它的出現(xiàn)不僅僅是感官上的驚喜,更有心靈深處的愉悅。這個時候的它帶給人的是前途與信心,尤其在汗流浹背人困馬乏之時,困頓里多么需要哪怕是一分一秒的休養(yǎng)生息!短暫的休憩能讓人深深感知生命的律動,在恬靜中恢復能量,繼續(xù)新的征程。
古往今來,從蓮的高潔到菊的隱逸,竹的氣節(jié)到蘭的灑脫,都被仁人志士賦予了性靈和精神。尤其凌寒不凋的松竹梅,更是作為傲霜的斗士,其堅忍不拔的精神象征歷久不衰。抑或是沒有松柏那種頂天立地的大將軍氣派,沒有梅竹的那種氣節(jié)與桀驁,黃葛樹雖也頂風傲雪,高瞻遠矚,恬心益智,卻長久被淹沒于普通。
其實,黃葛樹有一種鋪天席地的氣象,有一種獨樹成林的豪壯!也許,黃葛樹更像文人。往這個方面想,不難發(fā)現(xiàn)有不少相同點。首先,文人不能太單一,必須有許多文字以外的東西支撐,覆蓋面要大;其次,文章是讓人休閑感悟的,所以文貴曲。文似看山不喜平。被廣泛應用作休憩和傍依的,正是黃葛樹的曲。
我在想,長久以來,人們之所以贊美松柏,贊美梅蘭竹菊,是作為普通人對所有不畏強暴的事物由衷的敬佩,是因為骨子里感覺自己是弱者,對所有不平非常憎惡卻缺乏斗爭的勇氣,于是把這希望寄托在某植物上,渴望鼓蕩起靈魂深處那份與生俱來的英雄情結。其實,這是源自內(nèi)心的不自信和對現(xiàn)實的逃避,這樣的贊美透出了太多現(xiàn)實的無奈。何不學習黃葛樹曲折向上,獨立成林的豪氣;為眾生而立,為生命抗爭的魄力呢。
黃葛樹是川南當?shù)厝私械耐恋玫粼拿?,其實,這種樹的書名叫榕樹。據(jù)考,其家族有八九種之多,黃葛樹是其中的大葉榕。與生長在其他地方別的種類的榕樹不同,川南的黃葛樹是真真正正的一棵獨樹。榕樹善長氣根,從樹枝上生出下垂的縷縷根須蕩然飄逸煞是好看,一旦著地又會漸漸長成粗根,枝長須,須成根,根變樹,天長日久,蔓延伸長,可以獨木成林。而川南的黃葛樹很少須根,即便有,也在著地前枯萎,所以獨樹成林是靠一根樹干分出多根枝椏,枝椏再成樹干,一根根東西橫斜,壯大而成。其雖不像杉樹、柏樹那樣直竄藍天,可它樹干蒼勁,枝葉繁茂,主要分枝能夠伸出十幾米甚至二三十米遠。有的一棵樹就如一頂巨大華蓋,濃蔭遮天,覆蓋十幾畝地。
人們多把黃葛樹植于山埡、場口、古渡旁。一是做路標,讓人易記易識不迷航;二是做風景。參天高聳,虬枝曲干,蓬蓬勃勃,難得的一樹常綠;三是實用。常見,場前房后,一棵高大的黃葛樹下,傍著樹干,支一架棚房,樹下幾張竹椅,幾張小幾,茶碗茶壺,江聲蟬聲,便是久違了的童年。黃葛樹看去就是一座綠色的大山,褐色的樹干,想起的是山道彎彎。若樹上有洞,有凹,長出點菇蕈,紅黃花色,就是回家的一把把小傘。沒有茶桌的樹下,更是老人歇息、小孩嬉戲的難得場所。山埡口的黃葛樹下,則常常成為旅途臨時休憩的佳地。
黃葛樹是生命力極強的樹。越是條件惡劣,越展現(xiàn)出生命的壯美。那年,在位于焦灘鄉(xiāng)神臂城一處石壁上,見到一棵黃葛樹,浩浩然立于無半點泥土的絕壁之上,虬枝鐵干,枝繁葉茂。腳下的根密如蛛網(wǎng),磐石般抓在巖石上,奮力奔向巖下泥土。其展露的,是生命的頑強,和力的壯美!那絕地求生的本能令人嘆為觀止。更令人佩服的,是它不懼灰塵濁氣侵襲。哪怕在條件惡劣、塵土飛揚的碼頭渣場,也能淡定自若地生長。即便滿身塵埃濁氣,一場風雨洗滌,又是盈樹青翠。早年,縣城江對岸30多米高的白塔頂端有一株黃葛樹,枝葉蓬勃,百年不枯不死。寒冬里,塔頂上那一抹綠,成為奇景。
除了山崖絕壁、碼頭渣場,更多見于河邊渡口。福寶鎮(zhèn)的大漕河上有一個古渡,兩邊各立著一棵巨大的黃葛樹,樹冠伸過了河的中央,兩樹的枝椏差不多能碰面了。渡河船用的手拉鐵索,就系在兩端的黃葛樹上。早年,這里是一個不收錢的義渡。要過河了,渡河人站立船上,手拉鐵索,很快就從這邊到了那邊。即便到了今天,交通很發(fā)達了,渡口仍保留著,發(fā)揮著余熱。兩棵黃葛樹相傳是清朝所植,迄今已有300多年,雖然樹干老態(tài)龍鐘,但仍然生機勃勃,嚴寒里,依然一樹深綠。
當然,也有黃葛樹冬天里落光葉子的,但那不是懼怕嚴寒,是自我生理上的調節(jié)。黃葛樹本身也是落葉喬木,每年總有一個時段要落光所有葉子。但一個最大的特點是,何時栽植何時落葉。春夏秋三季栽植的,落葉后新生葉子的間隔時間很短,特別是夏天,老葉尚未完全離樹,新葉就長出來了。冬季栽植的,受氣溫影響,落葉后要等到開春才出嫩芽。不難看出,黃葛樹落葉不是因為季節(jié)的變化,而是內(nèi)在功能的自然代謝,不隨環(huán)境變化而改變。其外表溫柔卻鐵骨錚錚,絲毫不遜色于松柏寒梅!
我突然感覺到,像黃葛樹這樣能把屬于生命的昂揚發(fā)揮到極致,不也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么?雖然生存艱辛環(huán)境惡劣,那又有什么可以畏懼的呢,華夏文明不就是一路跌跌撞撞在蛇形曲折中發(fā)揚光大的么!更可以告慰的是,每一棵黃葛樹都是真真正正的大樹,都是無可替代的“風水樹”,于深冬的冷眼中,兀自盎然。
如果說頑強生存是黃葛樹的本能,那么它的付出就是品格,能夠濡養(yǎng)人生的道德。離老屋十余里有一座山叫尖山子,埡口有一棵黃葛樹,何人何時栽植無從查考,記事時就已經(jīng)蒼老,粗大的樹干需四五個人牽手才能合圍,樹冠所罩,蔭庇兩三畝地。從老家去密溪場30多里全是山路,需要翻尖山子穿少東山,必經(jīng)埡口。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是中國最窮困最落后的時代之一,不僅沒飯吃,煮把野菜也沒柴燒。每隔十天半月,便要到密溪場挑煤。我瘦小的身軀夾雜在一群挑夫中,擔子里裝30斤煤,腳步緩慢沉重,累得不行。爬上山,遠遠看見黃葛樹了,腳底便突然有了精神。到了樹下,將挑子突地丟開,一屁股坐到根上喘粗氣。休息十分鐘二十分鐘,等到歇足了,精力重新恢復,才又上路。那樹夏天遮陰釋涼爽;冬天遮霜遮雨雪,無論熱了累了,一樣送涼送溫暖。
也許限于能力,每一個生命個體對社會的貢獻不盡相同,但即便是一株細草,也給大地一絲綠意;即便是一棵綠樹,也給世界一片生機,這是生命的意義,也是啟迪。老屋山上那黃葛樹,把這個感悟闡釋得最淋漓盡致。1962年嚴重饑荒,我們那130多口人的生產(chǎn)隊,五分之一人死于饑餓。我餓得眼冒金星的時候,巧逢那黃葛樹換葉子,新長出的苞芽綴滿枝頭。黃葛樹的苞芽在綻開之前,每個葉片被一片包衣緊緊纏裹。那片帶有絲絲紅暈的包衣可食,摘下苞芽,剝下包衣塞入嘴里,酸酸的甜甜的味兒,是兒童喜愛的美味。我爬上樹,飽飽地吃了一頓又一頓的包衣,救活了我快要餓斃的生命。
黃葛樹是不是也有贈人玫瑰的快意我不知道,但生命不該只是索取,美也不能只是生活的調味品。淡然之中把自己站成一棵大樹,給世間以蒼翠的賞心悅目。生命因給予而得到快樂,神采因這快樂而美麗豐盈。如是,大美磅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