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惠芳
我是來吃魚的
也是來吃草的
我是來找杜甫的
也是來找詩歌的
湘江邊有一處杜甫江閣
我找了一年
都沒有看見杜甫
他是不是躲在
柳林江上的一條漁船上
吃魚呢
《入喬口》的詩
應該鏤刻在大門口
這是杜甫進入長沙的第一站
我仔細地辨認他上岸時的足跡
一個也沒有
提著燈籠的人
回到了唐朝
我很想跟杜甫對坐在岸邊
一邊喝酒吃魚
一邊聆聽槳聲
出城入城,出戲入戲
入鎮(zhèn)出鎮(zhèn),入戲出戲
望城無需望城
吹拉彈唱,好戲連臺
湘江的支流是溈水
溈水的下游是新康
白茫茫的大霧之上是天空
若隱若現(xiàn)的太陽
像一枚游離的銅紐扣
而新康的臉譜
閃爍如光斑
不知道杜甫喝了小缽子甜酒
是不是驅(qū)散了寒冷的江風
不知道看皮影戲的小孩
調(diào)皮地舉起十個手指
當成了耕種的犁耙
是誰一聲斷喝
三國里的張飛,挺起一根長矛
捅出了一噸星星
那些喜劇人物
上半夜站成蠟像
下半夜跑上墻壁
從水窩子走到戲窩子
我將低音當成高音
我將低潮當成高潮
從蘆花里長出來的名字
被李靖的粉絲們改寫
蘆江成了靖港
唐代也成了白花花的棉花糖
半邊街,半邊河
街給了老百姓,河給了曾國藩
老百姓挺過了兵荒馬亂
曾國藩卻掉到了河里
如果他不上船,不上岸
昏昏沉沉的清廷
會不會沉入河底
燈紅酒綠已經(jīng)成為擺設(shè)
出沒的只是一些好奇的人
青樓夢,紅樓夢
夢醒后,獨對一灣河水
淺嘗輒止
堅硬的牌坊,抵達天空的下顎
青石板平鋪直敘
從黎明蜿蜒到黑夜
我悄悄地走進八元堂
找不到一枚鄉(xiāng)音
不知道最后一個窯工
是何時離開的
不知道最后一團窯火
是如何熄滅的
不知道最后一車窯品
是何時運走的
留下一片廢墟
留下空
打著官印的窯
也倒塌了,也沉寂了
這一處民窯,將瓦礫
賤賣給了荒野
那些漂洋過海的船
裝著銅官窯的極品
遭遇了大風大浪
沉沒的那一艘,封存了輝煌
情景重現(xiàn),燈光替代了火
那位搬運的男人
像父親,也像兄長
抱著金磚的官商,在銅官之外
在時光的延長線上
我尋找著覆壓的碎片
奢望一把酒壺,一把茶壺
痛飲大唐的風
天色向晚
連書法作品也有些朦朧
歐陽洵先生不可能等我
他下山去了,要到小鎮(zhèn)上
買一打毛筆
蝴蝶后來居上,掠過箬竹
漫天飛舞
彩翅扇動著透明的風
美麗如此奢華,揮霍之后
一部分成為塵土,一部分成為標本
短暫的生命,由極端的方式延續(xù)
死亡完整而舒展
唐朝的泉,自秦漢流來
那本打開的書
被青山閱讀了幾千年
溪水讀成了省略號
我也被讀成逗號
貓頭鷹環(huán)蝶,逼真地
注視這個紛紜的世界
枯葉蛺蝶偽裝著自己的身份
讓我的腳步惶恐
每一片枯葉都是蝴蝶
每一枚蝴蝶都是枯葉
我停留在半山腰
這是中年的驛站
那么多毛筆一齊舉向了天空
狂草夜色之后
以正楷書寫陽光
梁祝蝶變,凄美的故事
交給蝴蝶完成
冬天來臨,聚居的蝴蝶
被迫成為散戶,稀稀落落
那一枚蝴蝶,緊貼著冰涼的石頭
是不是聆聽花枝招展的春天
其實,我最希望歐陽洵先生
洗一洗最后一根毛筆
讓我喝一喝洗筆泉
喝一點厚重的墨水
曾經(jīng),白箬鋪遍地都是箬竹
那些箬笠,那些箬帽,那些箬席
慢慢地從光明隱入黑暗,不見蹤跡
陳惠芳,男,1963年1月生于湖南省寧鄉(xiāng)縣流沙河?,F(xiàn)任《湖南日報》科教衛(wèi)新聞部主任。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湖南作家協(xié)會理事。新鄉(xiāng)土詩派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出版詩集《重返家園》《兩棲人》等,將出版《長沙詩歌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