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 林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多媒體教學已逐漸普及,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它帶給我們視覺上的沖擊,教學內容上的豐富,教學程序上的解放。然而事物的雙面性也讓多媒體教學在現(xiàn)實操作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
美術是一門視覺藝術,多媒體的使用一改以往單一的課本圖片加教師講授示范的傳統(tǒng)美術教學方式,豐富的圖片素材能開拓學生的眼界,尤其是對于信息接觸面較窄的農村孩子來說。例如,在學習《格爾尼卡》一課時,為了讓學生了解畫家吸取眾家之長,勇于創(chuàng)新開拓的美術精神,在作者介紹時講到畢加索是立體主義畫派的旗手,他先后受到非洲黑人藝術、東方版畫藝術以及塞尚的影響,進而開創(chuàng)了影響世界美術流派的立體主義畫派,他一直堅持繪畫風格的突破,是最具創(chuàng)新精神的畫家之一。
農村孩子因美術知識積累少,生活接觸面狹窄,對這些專業(yè)知識非常陌生。這時可通過多媒體的圖片展示,讓孩子們直觀地欣賞各個美術流派作品的風格,感受畫家不同時期美術作品的風格變化。
因為多媒體的使用,圖片展示變成美術課堂上一種非常便捷的教學手段,它可以在視覺上給學生帶來沖擊,開闊學生的眼界,但同時也會束縛學生的思維,折斷學生想象的翅膀。大量的圖片展示,豐富的知識容量,讓學生在視覺上應接不暇,缺少時間消化理解。教師傳道授業(yè)的急迫心情通過多媒體呈現(xiàn)的時候,往往會因為尺度把握不當,使得課堂變?yōu)榇罅繄D片的單一展示,而缺少語言的引導,忽視了學生知識內化的過程。因此,教師在選擇圖片時應注意少而精,在展示圖片的同時用語言引導學生用心感受美術作品和聯(lián)想作品以外的東西。
美術是一門興趣藝術,每一位教育者都應明確一個理念,成功的教育不是強制的,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師在教學設計的時候都會竭盡全力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我們在美術教學過程中,也深刻體會到很多學生在課堂上感興趣的并不是教學內容,而是一種相對寬松的氛圍。怎樣將學生的這種貪玩好耍的特點引導至教學內容中來,也是我們教學中面臨的問題之一。多媒體幫助教師解決了這一難題,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和氣氛,讓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接受枯燥的美術知識。
例如,在《視覺傳達的色彩搭配》一課中,因為視覺傳達廣泛存在于現(xiàn)實生活中,且門類繁多,如果一一羅列,會使課堂沉悶呆板,過于教條。于是筆者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與他們同年齡的虛擬人物“默默”的奇幻尋寶之旅,在旅程中,他只要接觸到視覺傳達的種類就完成一項任務,整個過程中把每一個種類都涉及到,最后旅程結束時再把視覺傳達大的門類設置成開啟寶藏的密碼,讓學生在游戲情境中對枯燥的美術理論豁然開朗。
初中階段是學生從情感認知轉向理想認知的過渡時期,這就決定了我們教師在教學設計上要充分考慮學生這一特性,不能一味地為調動學生興趣而減弱課堂對學生理性認知的培養(yǎng)。美術作品的欣賞是一個從構圖到題材,從題材到主題逐層深入的過程,在美術作品欣賞教學時,我們也可以借助多媒體詳細解析畫面,讓學生在美術欣賞的過程中由表及里地理解作品。比如在欣賞畫面構圖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在畫面上畫出輔助線條,幫助學生理解畫面構圖安排,加強學生的直觀感受。
在具體操作中我們還應注意到多媒體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創(chuàng)設情景,輔助教學,吸引學生興趣,幫助學生欣賞理解,卻不能取代傳統(tǒng)板書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能因為多媒體信息容量大的優(yōu)勢,大量地展示圖片,學生走馬觀花地觀看,同時讓多媒體板書代替?zhèn)鹘y(tǒng)板書,以節(jié)約時間讓學生接受更多的信息。教師的出發(fā)點是沒有錯的,卻忽視了學生需要知識內化的過程。傳統(tǒng)板書雖然一字一句耗費時間,但在看教師板書的過程中,學生就能有時間停下來吸收消化和思考。當教師把一節(jié)課的重點板書在黑板上時,學生能一目了然地知道這一節(jié)課的知識框架。通過這個框架的總結再對大量多媒體信息有進行系統(tǒng)回顧,才能讓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通過多媒體能讓學生欣賞更多的美術作品,但是電腦圖片卻無法取代美術原作的畫面質感。例如,在《單色版畫》一課中,筆者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大量形式多樣、題材豐富的版畫作品,但是學生卻難以通過電腦圖片感受和體會版畫的質感,并通過真實畫面效果嘗試分析版畫的制作方法,這時就只有通過教師的示范作品才能達到預期效果。因此,在廣泛運用多媒體教學的美術課堂中,還應結合實際情況,運用多媒體和教師范畫相結合的方式來豐富完善我們的美術課堂。
美術是一門創(chuàng)新藝術,美術作品的價值就在于它的思想性和不可取代的創(chuàng)意。初中生在美術技能上大都不能完全體現(xiàn)自己的思想,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多媒體可以讓學生的無限創(chuàng)意得到展現(xiàn),讓學生體會創(chuàng)造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如在學習《電腦畫山水畫》《用電腦創(chuàng)造滿意的色彩》時,通過多媒體軟件讓學生嘗試電腦對創(chuàng)意的展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計算機能力,合理安排上機操作步驟和時間。在上《電腦畫山水畫》時,由于客觀因素,學生的計算機能力沒有達到教學要求,筆者把課堂任務安排得很緊湊,要求學生在一節(jié)課的時間運用photoshop軟件完成多張圖片的剪切、復制、移動和改變大小、羽化。上機操作時發(fā)現(xiàn)學生從“文件”路徑打開素材都非常困難,更不可能順利地將所有要求都完成的同時還注重畫面的意境之美。于是筆者馬上減少操作要求,降低難度,調整教學計劃,力爭讓學生真正掌握方法,完成作業(yè)練習,讓學生的奇思妙想通過多媒體技術得以實施,讓學生體會創(chuàng)造和成功的樂趣。
美術是一門情感藝術,多媒體教學可以輔助教師在美術教學中全面地詮釋教學內容,讓美術課堂豐富絢麗。在教學中可以通過視頻的展示,音樂的烘托,加強作品的感染力,誘發(fā)學生的情緒,更有利于進行德育滲透,幫助教師完成知識目標的傳授,幫助學生達成能力目標,體會情感目標。例如,在學習《格爾尼卡》中,通過播放格爾尼卡被轟炸的音頻文件并結合畫面,讓學生猶如身臨其境,更好地理解畫面,引導學生熱愛和平、反對戰(zhàn)爭。
多媒體技術能全方位地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感受,但是如果運用頻繁,首先會沖淡教學重點,讓課堂變成一個多媒體技術的大雜燴,其次讓學生失去新鮮感,變得麻木。所以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展示教學素材應慎重,力求突出重點、畫龍點睛,切忌喧賓奪主、畫蛇添足。
強大的多媒體技術能幫助我們優(yōu)化教學內容。如果教師在教學設計、教學內容和課堂安排等方面的準備不夠,那么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會被多媒體牢牢束住雙腳,變成多媒體的操作員和課件的講解員,減弱師生互動,讓課堂失去光彩。這就要求我們對教學環(huán)節(jié)更精心、更全面地設計,遵循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原則,讓多媒體為課堂教學服務,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課后反思也非常重要,每一堂課結束后,都應歸納總結本堂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設置是否合理,主次安排是否得當,哪些細節(jié)需要完善改進,并記錄下來。不能一個多媒體教案多年不變,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隨著教師自身的成長和能力的提高,讓多媒體課件也與時俱進。在課堂上,不能讓多媒體束縛教師走近學生進行師生交流的雙腳;課后,更不能讓多媒體教案束縛教師反思成長、突破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