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李云
素質(zhì)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有著喚醒學生語言靈感,提升學生審美素質(zhì)和挖掘?qū)W生語言天賦的重要意義。優(yōu)化閱讀教學策略,采用以學生為本的閱讀教學方法,是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成效和促進學生語言素養(yǎng)不斷發(fā)展的有效途徑。文本細讀作為一種以讀者即學生為主體的閱讀教學方法,在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有著很高的應用價值,本文將結(jié)合教育工作實踐,對其特征和應用方法進行探討,期望為語文教學提供一些參考。
文本細讀,顧名思義要從細處入手,因而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對每一處精彩的字詞,都應引導學生對其進行耐心品讀和細心推敲。讓學生明白關(guān)鍵字詞的用意,使其思考作者為什么用這個字或詞,而不用其他意思相近的字詞。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古詩兩首》一課中的《池上》中,“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中的“偷”用得十分講究,整首詩描述了一個孩童采蓮的場景,體現(xiàn)了孩子的童真、可愛?!巴怠弊值倪\用與我們?nèi)粘I钪薪佑|的“偷”并不一樣。對此,我們可提問這樣的問題:“偷”在這里有什么用意?能否把“偷采”換成“輕采”或“私采”?試著換成“輕采”和“私采”看看這首詩的意境會不會改變?學生起初并沒有注意到“偷”字有什么特別的用意,但將其換成“輕”和“私”再進行品讀和小組討論,很多學生都發(fā)現(xiàn)了“偷”字所傳達出來的是作者對“小娃”天真爛漫、憨態(tài)可掬、令人忍俊不禁的形象的喜愛。此外,本課的另一首古詩《小兒垂釣》的“怕得魚驚不應人”中的“怕”和“應”也用得十分講究,引導學生自主替換近似的字,并悉心推敲,能夠使學生真正領略作者用詞的精妙和祖國語言的博大精深。
考慮到小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文本的篇幅限制,許多小學語文教材編寫專家在進行文本編輯時對其進行了適當?shù)膭h減,因而許多課文與原文存在一定的出入。導致文章中的一些字詞,在使用上存在學生所不知道的內(nèi)涵,為了使學生更為深刻地理解文章所蘊含的思想情感,并更透徹地理解文中的個別字詞。教師可找出課文的原文,引導學生對比兩者的區(qū)別,通過這樣仔細的品讀來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例如,蘇教版小學語文下冊《夾竹桃》這篇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們家的大門內(nèi)也有兩盆夾竹桃。”這里的“也”看似十分突兀,許多學生在課文閱讀過程中提出了這一質(zhì)疑。對此,筆者找到了季羨林先生的《夾竹桃》原文,并朗讀了文章的前兩個自然段,學生注意到其中有這樣一個句子“不知道由于什么緣故,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在我故鄉(xiāng)的那個城市里,幾乎家家都種上幾盆夾竹桃,而且都擺在大門內(nèi)影壁墻下,正對著大門口……”這樣一來,學生很快消除了質(zhì)疑,并明白了“也”字的用意,并且對文章的背景和中心思想理解得更為深刻。
文本細讀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的閱讀教學活動,旨在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和語言素質(zhì)的形成,最終目的是“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使其了解一篇課文或一篇閱讀材料的主旨和情感只是基本目標,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的視野得到擴展,思維得到發(fā)散,能力得到發(fā)展。因而對于那些寫作背景較為特殊的課文,教師可引導學生從容易產(chǎn)生疑問的細處入手,通過自主查閱材料和小組合作,找出作者寫作的意圖。
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的《莫泊桑拜師》一課,記敘了莫泊桑拜福樓拜為師的故事。許多學生對莫泊桑和福樓拜的名字并不陌生,但兩位大作家的背景并不熟悉,莫泊桑為何要拜福樓拜為師?兩人之間有何淵源?是許多學生所不知道的,對此,筆者在講課前特別布置了預習任務。許多學生通過查閱相關(guān)書籍,對福樓拜和莫泊桑二人的背景和生平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筆者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和小組代表發(fā)言的方式,對資料搜集的成果進行了介紹和展示,在此基礎上再開展教學,就顯得水到渠成,許多學生在分析文章細節(jié)時,顯得更為得心應手。
綜上所述,將文本細讀策略應用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對于促進學生語言審美素養(yǎng)的提升、鑒賞水平的提高和視野的擴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文本細讀教學的實施應時刻注意以學生為主體,閱讀教學目標的設立、細讀活動的設計和實施都要充分結(jié)合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生的語言基礎、興趣愛好以及心理特點等因素而定,開展文本細讀教學活動,才能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