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燕
從張愛玲自譯散文《更衣記》看英文長句的翻譯技巧
鄧 燕
英語專業(yè)八級考試的英譯漢多為散文,也多有長句。英文長句的翻譯一直是英語學(xué)習(xí)和考試的難點。張愛玲的散文《更衣記》是一篇自譯作品,被譽為“妙語如珠”。本文希望通過分析其自譯散文,從破折號的運用和拆譯探討英文長句的翻譯技巧。
《更衣記》;英語長句;翻譯技巧
鄧燕/江西理工大學(xué)外語外貿(mào)學(xué)院講師,碩士(江西贛州341000)。
1943年12月張愛玲的散文《更衣記》發(fā)表于上?!豆沤瘛冯s志半月刊第34期,1945年收入散文集《流言》。實際上,這篇散文翻譯于她自己撰寫的散文ChineseLifeandFashions,1942年發(fā)表于英文雜志《二十世紀(jì)》。這是一篇論服飾文化的散文,記錄了中國時裝三百年來的變化。正如艾曉明所說,《更衣記》“最是可觀,其中不只是妙語如珠,還有豐富的知識和分析特點,不是光憑才氣就寫得出來的”[1]。1999年人民文學(xué)出版的《中華散文百年精華》收入了《更衣記》,足見其漢譯散文有可圈可點之處。本文擬通過分析張愛玲自譯散文,了解英文長句翻譯的技巧,用于指導(dǎo)學(xué)生英文長句的翻譯實踐。
例1 You walk down the path between the bamboo poles,flanked on each side by the walls of gorgeous silks and satins,an excavated corridor in a long-buried house of fashion.[2]
你在竹竿與竹竿之間走過,兩邊攔著綾羅綢緞的墻——那是埋在地底下的古代宮室里發(fā)掘出來的甬道。[3]
本句出現(xiàn)在原文的開篇,是一個簡單句。flanked…過去分詞短語作后置定語修飾主句中的名詞path。此分詞短語后又有一個名詞短語an excavated corridor,作為其前短語中wall一詞的同位語。通常情況下,同位語的翻譯可以在此同位語前加上逗號或括號。張愛玲沒有使用這兩種標(biāo)點符號,反而用了破折號。
括號和破折號都可以起解釋說明的作用。但是破折號引出的解釋說明是正文的一部分,是較重要的信息,需要讀出來的。而括號里的解釋說明屬于“正文外的內(nèi)容”[4],只是注釋,沒有它不影響“句子的完整性”[4],讀時也不必連著正文念出來。張譯用破折號不僅可以起到解釋前文的作用,還可保持行文的流暢。此外,破折號在表達(dá)停頓外,更強烈地起到標(biāo)號的作用,給讀者的印象非常鮮明直接。使用破折號,“句子立刻變得結(jié)構(gòu)清晰,明白易懂”[5]。這是逗號所不具備的功能。
這樣的例子在文中還可以找到。如下:
例2 The atmosphere of emotional excess,unprecedented in the history of a land of moderation and good sense,produced such a thing as the“Sycee collar,”a tall,stiff collar reaching to the level of the nose.[2]
一向心平氣和的古國從來沒有如此騷動過。在那歇斯底里的氣氛里,“元寶領(lǐng)”這東西產(chǎn)生了——高得與鼻尖平行的硬領(lǐng)。[3]
在此句中,a tall,stiff collar reaching to the level of the nose為“Sycee collar”的同位語。譯者沒有按翻譯慣例在兩者間用逗號分開,采用了破折號,運用了其“強調(diào)突顯的功能”[5],突出“元寶領(lǐng)”的特征及其不和諧性。
張愛玲的散文ChineseLifeandFashions大量運用英文長句。但是在自譯過程中,她多數(shù)采用拆譯的方法,即翻譯時把長句中的從句和短語提取出來,單獨譯成短句。張愛玲的拆譯法主要體現(xiàn)在將名詞短語動詞化、時間順序拆譯和定語拆譯。
1.名詞動詞化。英語敘述呈靜態(tài),喜用名詞;與英語不同,漢語呈動態(tài)主要是“多用動詞”[6],更傾向于使用動詞結(jié)構(gòu)。下面這個例子就體現(xiàn)了漢語好用動詞的特點。
例3 The sudden universal adoption of this tribal gown was not caused by a popular restoration movement but by women’s desire to copymen.[2]
全國婦女突然一致采用旗袍,倒不是為了提倡復(fù)辟運動,而是因為女子蓄意要模仿男子。[3]
此句是簡單句,謂語部分是被動語態(tài)結(jié)構(gòu),核心動詞只有一個caused,但是在譯文中我們看到了另外3個動詞短語句。這3個動詞短語句皆源于原文中的兩個名詞adoption和desire,以及名詞短語restorationmovement,分別翻譯成“采用旗袍”、“女子蓄意”和“提倡復(fù)辟運動”,要么是動賓短語,要么是主謂短語。把英文中的名詞短語改成動詞短語更加符合漢語的表達(dá)習(xí)慣。
例4 It all added up to a grand sum of subtraction— the stripping off of all ornaments,either necessary or unnecessary.[2]
總之,這筆賬完全是減法——所有的點綴品,無論有用沒有,一概剔去。[3]
本句也是個簡單句,重點在破折號后面的動名詞短語stripping off。譯者翻譯成了主謂短語“一概剔去”。把名詞短語動詞化,句子讀起來更加流暢。
2.時間順序拆譯。
例5 But shemight,after a decent number of years had elapsed since her bereavement,wear lavender or “l(fā)ake blue”,provided that her parents-in-law were still alive.[2]
可是丈夫過世多年之后,如有公婆在堂,她可以穿湖色或雪青。[3]
此句是復(fù)合句,含有after引導(dǎo)的時間狀語從句、since介詞短語和provided that引導(dǎo)條件狀語從句,充分體現(xiàn)了“英文最講究因果、主客之分”,“在文法上交代清楚”[7]。漢語中,句子的順序以事件發(fā)生的先后為序。張愛玲依據(jù)漢語表達(dá)的時間先后順序,重新排列英文短語和從句的順序。after引導(dǎo)的狀語從句(丈夫過世)發(fā)生時間在先,provided that條件狀語從句(公婆在堂)為次要條件,故把主句shemightwear lavender…的譯文位置居兩者之后,位于句末。以時間順序拆譯,譯文表意清晰明了。
3.定語拆譯。
例6 In an unexpectedly cold October itwas permissible to wear three fur-lined jackets,but in picking the right jackets one had to refer to the season rather than theweather.[2]
十月里若是冷得出奇,穿三層皮是可以的,至于穿什么皮,那卻要顧到季節(jié)而不能顧到天氣了。[3]
“英文好用形容詞子句”[7],體現(xiàn)在文法上則是好用分詞短語、形容詞短語、名詞短語和定語從句充當(dāng)形容詞的功能。上面的例句用了兩個形容詞unexpectedly和cold修飾October。通常情況下,我們會翻譯成“在冷得出奇的十月里”,這并無錯誤可言。然而,譯文是“十月里若是冷得出奇”,增加了表假設(shè)關(guān)系的連接詞“若是”,把句式改成了描述性句式,避免“的化語”[7]的出現(xiàn),有利于行文的簡潔利落。
例7 Women who sought distinction even by such honorable meanswere severely censured[2]
女人更想出眾一點,連這樣堂而皇之的途徑都有人反對。[3]
上面引用的句子是一個由who引導(dǎo)的定語從句組成的復(fù)合句。譯者沒有直譯成“想通過堂而皇之的途徑更出眾點的女人遭人反對”,而是拆譯成兩個小句。這體現(xiàn)了化繁為簡,不理會“形容詞子句表現(xiàn)的身份”,“為它另找歸宿”[7]。這個歸宿就是找到它所修飾的成分,另起主謂短語句子。
許季木認(rèn)為《更衣記》之妙“主要表現(xiàn)在形容詞的靈活使用和句法的別致”[8]。通過上文的比較分析,也確實可以說明張愛玲在翻譯中句法別致的同時,仍然遵循漢語的表達(dá)習(xí)慣。破折號的改譯,尤其是句子的拆譯特別適用于英語長句翻譯。
[1]劉紹銘.到底是張愛玲[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7:20.
[2]Eileen Chang.Chinese Life and Fashions[J].The XX Century,1942(1):54-61.
[3]張愛玲.張愛玲散文全集[M].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文化出版社,1995:34-40.
[4]侯英俠.談括號與破折號的注釋用法[J].標(biāo)準(zhǔn)化報道,1998(3):46.
[5]袁影.論標(biāo)點符號的修辭作用——實證分析分號、破折號的邏輯與情感功能[J].四川外語學(xué)院學(xué)報,2003(2):118.
[6]連淑能.英漢對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4.
[7]余光中.余光中談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0:118,187.
[8]陳子善.張愛玲的風(fēng)氣:1949年前張愛玲評說[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83.
H315
A
1671-6531(2014)01-0053-02
賀春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