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愛華
(新鄉(xiāng)學院外國語學院,河南新鄉(xiāng) 453000)
如果說愛倫·坡以多元創(chuàng)新的敘事藝術開拓與革新了短篇小說的某些范式與體例,使其真正成為備受推崇的獨立文體之一的話,那么他筆下人物形象的異質畫卷便是造就其成為短篇小說集大成者的核心要素之一。那么愛倫·坡短篇小說中人物形象的異質畫卷到底呈現(xiàn)出怎樣的景觀呢?以下,本文將著重從三個方面進行探究。
通觀愛倫·坡短篇小說,不難發(fā)現(xiàn)兩性書寫不僅隨處可見,而且涇渭分明。
其中,就男性書寫而言,正如查爾斯·E·梅在《埃德加·愛倫·坡:短篇小說研究》所言:“坡的小說‘以塑造可以等同于坡本人的男主人公為特征’”1,愛倫·坡筆下的男性形象往往呈現(xiàn)出愛倫·坡性格稟賦。于是,讀者于字里行間得以發(fā)見這些男主人公或足智多謀、心思縝密,如《莫格爾兇殺案》、《瑪麗·羅杰奇案--莫格街兇殺案續(xù)篇》、《失竊的信函》中特立獨行、以邏輯推理見長的杜賓;或敏感、多疑、暴躁、神經質,如《泄秘的心》中男主人公無緣無故對父親的眼睛突發(fā)恐懼,進而疑心父親將謀害自己,因此夜不能寐、惶惶不可終日,直至對父親痛下狠手,又如《黑貓》中男主人公脾氣習性突然發(fā)生360度逆轉,瞬間由原來的溫順善良劇變?yōu)楸┰暌着矚g動物、愛護妻子轉化為虐待動物和家暴妻子;或熱烈激昂、莫名興奮,如《眼鏡》中的“我”在劇院雖只是初見大名鼎鼎,美麗傾城的拉朗德夫人,但突如其來的一見鐘情卻讓“我”坐立不安,進而忍不住拿著望遠鏡跟蹤觀望,甚至為自己一廂情愿“她正在看我”的猜想激動不已,又如《金甲蟲》中受“追求真相”的意念驅使,不惜日夜兼程,勇闖荒山野嶺的威廉·萊格朗;或勇敢淡定、沉著冷靜,如《大漩渦歷險記》中明航海打魚有風險,卻勇往直前,不甘退縮,即使遭遇暴風海難,仍沉著冷靜,甚至坦然欣賞漩渦中別樣景致的老人;或孤僻陰冷、悲觀失意,如《麗姬亞》中以麗姬亞為生活支點,無法接受麗姬亞去世事實的男主人公,又如《莫拉雷》中因妻子莫拉雷病逝終日思緒縹緲,情難自禁的男主人公……總之,這些男主人公集愛倫·坡智慧、敏感、孤僻、脆弱、勇敢等性格于一身,是性格多元且有人性弱點、世俗具象的實在形象。
相比世俗具象的男性形象,正如王任傅在《愛倫·坡小說中的女性形象解讀》所言:“愛倫·坡等下的女性大多光彩照人,形象鮮明。她們的美麗不僅體現(xiàn)在容貌、智慧和心靈上,即使美女們的死亡也實踐著一種美麗——震撼心靈的“恐怖美”2,愛倫·坡等下的女性形象要抽象完美、超凡脫俗得多。一方面,她們既具備世所罕見的天使之美,個個美麗端莊,令人過目難忘,如《橢圓形畫像》中超凡絕倫的畫家妻子,又如《麗姬亞》中美麗蓋世的麗姬亞,再如《莫拉雷》、《幽會》及《埃萊奧諾拉》中的莫拉雷、伯爵夫人及埃萊奧諾拉,另一方面她們又學識淵深、博古通今,胸中學識不僅足以男性相媲美,而且超越人間極限,屢屢?guī)ьI男性進入知識最高境界,如《麗姬亞》中麗姬亞帶“我”步入各種知識海洋,參透人間真理,又如《莫拉雷》中莫拉雷終日與我解讀詩書,探尋生活真諦。除此之外,她們還高尚仁愛、天真無邪、甘于自我犧牲,如《橢圓形畫像》中為了滿足畫家的藝術追求,妻子多年來無怨無悔地奉獻自己的青春與生命,又如《黑貓》中為將黑貓從“我”的魔爪下解救出來,妻子不惜冒死相助,直至最后慘死“我”的猛斧之下。總之,這些女性無一不是理想的化身、歡樂的動力、生命和靈感的源泉,她們超越世俗之外,不計較生活得失,甘愿為滿足心上人的欲望放棄人間煙火,犧牲自己,甚至在疾病來襲命歸黃泉后,仍不甘毀滅,假借他人之身復活來陪伴心上人。這些女性特質如此超凡脫俗,以至于愛倫·坡筆下的女性形象一度成為高度抽象的完美存在:麗姬亞成了完美與才智的象征,莫拉雷代言永恒不滅的時間意志,貝蕾妮絲化身成為令人印象深刻的身體符號,瑪?shù)铝謸u身成為與羅德瑞克別無二致的同心同體……愛倫·坡之所以不遺余力塑造超凡脫俗的女性形象,自然如同覃麗娟在《愛倫·坡恐怖小說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中所言:“大部分作品的中心人物只有兩個——坡本人和注定要死或已經亡故的母親和妻子”3、“作為對缺失的補償,坡讓‘母親’在他的小說世界中不斷復活。作為對依賴的防御,他拒絕真實的母親印象,他讓‘她’超越人類,完美無缺”4,與愛倫·坡對母親和妻子的早逝大有關聯(lián),但是更多的是他借文學之筆對以母親和妻子為代表的女性之想象。正是在這種彌補缺失的想象中,他完成了對女性的完美描繪。也正是因為這種出色的描繪,他不僅較早地完成了女性主義苦苦追求的兩性書寫,而且在涇渭分明的兩性書寫中深化了其怪誕奇異的敘事特質。這也是為什么李莉在《用心理人分析方法解讀愛倫·坡的女性小說》中稱贊“埃德加·愛倫·坡在作品中對女性的奇異刻畫鞏固了他作為‘神秘恐怖的奇異故事的締造者’的名聲”5的原因。
作為人類心理偉大的審視者,愛倫·坡似乎天生就具備察人觀物的獨特天賦。這種獨特天賦折射到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中,便是對異彩紛呈之世界群像的刻畫與展示。
這種世界群像的刻畫和展示首先表現(xiàn)在人物地域跨度的廣博上。稍加審慎,就會發(fā)現(xiàn)愛倫·坡短篇小說故事多發(fā)生在異國他鄉(xiāng),而且大多集中于旅行的郵輪上,如《失竊的信函》中失竊事件事發(fā)巴黎,正是在這個異國他鄉(xiāng)“我”和杜賓得以發(fā)現(xiàn)以迪潘為代表自以為是卻又片面武斷的警察以及不可一世、聰明反被聰明誤的D部長;又如《一千零二夜》以阿拉伯故事《一千零一夜》為藍本,進行修改編撰,彰顯出國王的“鼠目寸光”和山魯佐德的“與時俱進”;再如《長方形盒子》“我”正是在從查爾斯到紐約的郵輪上發(fā)現(xiàn)了懷亞特與妻妹之陰險狡詐(合同害死妻子)……諸如此類的還有以匈牙利為背景的《梅岑格斯亭》、以英國為背景的《莫格爾街兇殺案》等,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詳述。
其次,多重繁復的人物身份是這種世界群像刻畫和展示的又一體現(xiàn)。細心解讀,不難發(fā)現(xiàn)愛倫·坡短篇小說中的人物身份多種多樣,有航海家,如《大漩渦歷險記》中勇敢無畏的老人;有垂危之人,如超凡脫俗、為病魔所折磨的麗姬亞、莫拉雷等;有探險家,如《金甲蟲》中以隱居山林、探險為樂的威廉·萊格朗;有無知名流,如《出名》中對“我”的大鼻子狂加贊賞,在我怒打伯爵鼻子后轉而左右為厭棄“我”,欣賞伯爵腫脹鼻子的各界名流;有智慧偵探,如《莫格爾街兇殺案》中心智高超的杜賓……總之,愛倫·坡短篇小說人物形象身份囊括形形色色,進而呈現(xiàn)出世間人物百態(tài)。
再次,衣著舉止迥異、性格特質不盡相同的“三教九流”更是這種世界群像刻畫和展示的最集中表征。如《人群中的人》敘述者“我”身處倫敦鬧市街頭,觀察旁人,為讀者展現(xiàn)了倫敦人物群像:如或眉頭深鎖、思慮重重,或精神亢奮、自言自語的貴族、生意人、律師、店家老板、股票經紀商等,他們個個衣著體面,行為夸張?zhí)搨?,實實在在是循?guī)蹈矩之人。又如表面光鮮時髦、精明能干,實則附庸風雅,自以為躋身上流階層的上層職員,以及表面上沉著穩(wěn)健、體面周全,實則作風老式、裝腔作勢的公司員工。再如,表面十足瀟灑時髦、上流紳士,實則伺機作案的小偷扒手,表面低沉謹慎、裝扮氣質,實則習性不全、騙吃騙喝的賭徒騙子、奔波勞苦卻洞悉人心的猶太小販,驅趕同行、霸占圈地的職業(yè)乞丐。虛弱無力,渴望關懷的病人;端莊乖巧、身心俱疲卻不得不提防流氓混混的年輕女孩,芳華正茂卻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女人,眾人厭惡、避之不及的麻瘋女病人,稚氣未脫卻搔首弄姿的未成年女人,舉止神態(tài)千奇百怪,無法形容的酒鬼醉漢,兜唱賣藝的各類藝人,辛苦奔波的各類小販、工人。直至最終發(fā)現(xiàn)一個心智高人一等,集謹慎、吝嗇、貪婪、冷靜、淡漠、怨恨、無情、成就感、歡樂、極度恐懼、極度絕望于一體的古怪老人。
除獨具一格的兩性書寫和異彩紛呈的世界群像外,愛倫·坡在他的短篇小說中還濃墨重彩地塑造了一批多元立體的類型人物。
愛倫·坡之所以被譽為偵探小說的鼻祖,除了以《莫格爾兇殺案》開創(chuàng)融情、理、智、趣于一體的偵探小說之先風外,更重的還在于他率先塑造了一系列既具縝密思維推理能力,又富于詩意想象力,讓讀者流連忘返的偵探形象。
無論著手破解《莫格爾兇殺案》、《瑪麗·羅杰奇案--莫格街兇殺案續(xù)篇》、《失竊的信函》等案件的杜賓,還是《金甲蟲》中條分縷析,最終破譯寶藏密碼的威廉·萊格朗等,這些偵探無一不生性孤僻,特立獨行,卻博覽群書,酷愛思考,具有十分豐富的想象力和令人驚嘆的觀察力與推理能力。生活中,他們離群索居,不愿為世俗偏見所影響,但思想上卻異常活躍,除廣泛收集各類時事及民事報道外,熱衷心智分析游戲,在外出之時酷愛觀察周圍的人與事物。處理案件、分析證人證詞及事物時,他們往往保持高度的理性,如在《莫格爾兇殺案》、《瑪麗·羅杰奇案--莫格街兇殺案續(xù)篇》、《失竊的信函》中杜賓面對6位證人關于吵架聲是哪國語言的6種不同證詞、4大報紙對瑪麗·羅杰遇難的4種不同看法、警察對D大臣是數(shù)學家或詩人的見解,仍堅持自己的理性分析與思考,最終得出吵架聲并非人類語言、水手殺害瑪麗·羅杰、D大臣既是詩人又是數(shù)學家的正確結論。但是在思考案件時,卻又能超越常識,長時間反復進入無限寬廣的想象之境,打破思維的局限,還原事實真相。如《金甲蟲》中,正是基于對于骷髏頭、“基德”字眼與水手的聯(lián)想,威廉·萊格朗才最終破解寶藏,獲得大筆財富。
為了最大限度地表現(xiàn)偵探們理性與感性并具的形象特征,愛倫·坡甚至不惜大筆書寫警察的介入、各類證人的闡釋、報紙的報道、偵探的推理與分析,使原本需假以時日,精心布局的犯罪動機以及犯罪經過退居二線,并分解成為各種不同的片斷,最終只呈現(xiàn)犯罪動機及罪行實施的邏輯性,既不詳述罪犯如何處心積慮、步步為營實施作案過程,也不細說罪犯將受到怎樣的審判與處罰,造就了其偵探小說著重偵探理性分析,不重罪犯犯罪過程與被處罰結果的意蘊特色。
在愛倫·坡的短篇小說中,還有一類人物形象讓讀者印象最為深刻,那便是亦真亦幻的罪犯形象。
這些罪犯形象一方面神志清醒,擁有十足的心智謀劃能力,大都是一樁樁邏輯縝密的命案制造者,他們或謀殺父親,將尸體掩藏在地下室(《泄密的心》),或殺死妻子,并將黑貓砌進墻壁(《黑貓》),或毒死他人,繼承遺產(《乖戾之魔》),或劍殺同名同姓者,以泄盛怒(《威廉·威爾遜》)……他們的思維是如此嚴密,以至于即便心存懷疑,警察對他們亦無可奈何。警察的無能為力,讓這些罪犯由衷驕傲,進而對自己卓越的心智能力孤芳自賞。
但另一方面,他們又超級神經質,深陷無端的恐懼、焦慮、害怕中不能自拔。在常人看來,再普遍不過的眼睛,在“我”看來卻是一只隨時會侵吞“我”、讓我恐懼不已的鷹眼(《泄密的心》);在常人看來善良的同名同姓者,在“我”看來,卻是不共戴天的威脅者和死對頭(《威廉·威爾遜》)……長期生活在這種類似神經質的恐懼、焦慮、害怕的幻想陰影下,這些罪犯最終不堪忍受,精心策劃了一樁又一樁的命案??摄7吹氖?,他們還沒充分享受期待以久的解脫感,就被內心激烈的道德內省所束縛,最終招供自己的罪行。于是,讀者在閱讀塑造這類人物形象的短篇小說時,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原本不過10幾分鐘的殺人事件,因“我”的憎恨、快感以及恐懼進而歇斯底里最終占據(jù)小說三分之二的篇幅,文本時間被大大延宕了,愛倫·坡短篇小說敘述變奏的特色也由此生發(fā)。
曲折多舛的命運不僅造就了愛倫·坡敏感內斂的性格,而且使其熱衷對人生的思考,尤其是靈與肉的思考,折射在其短篇小說中,便是令讀者稱奇不已的靈與肉抗爭者。
這類形象往往擁有不滅的心念意志,堅信只要心念意志不死,必能戰(zhàn)勝死亡,實現(xiàn)靈與肉的統(tǒng)一。因此,他們無時不刻不在進行著靈魂與肉體的激烈抗爭。最典型的代表莫過于《麗姬婭》中的麗姬婭與《莫雷拉》中的莫拉雷。麗姬婭與莫雷拉美麗善良、知識淵博、忠于愛情,是圣潔的代表與化身。但造化弄人,大病后她們最終都未能逃脫死神的追捕。出人意料的是,她們并未因此而屈從死亡。她們借助不滅的心念意志,分別依托“我”的新婚妻子和“我們”的女兒復活過來。即便最終的結局還是死亡,但是這些靈與肉的對抗足以使她們獲得新生。由此,讀者在這里看到的就不是一般小說中人格分裂的生存者之靈與肉抗爭,而是生亦尋求靈與肉合一,死亦追求靈與肉統(tǒng)一的永恒對抗。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種雖死猶存的復活新生式靈與肉抗爭正是愛倫·坡短篇小說靈肉抗爭的創(chuàng)新之處。
為充分闡釋靈與肉統(tǒng)一的重要性以及靈肉抗爭者的偉大人格,除了正面刻畫麗姬婭和莫雷拉這種追求靈與肉統(tǒng)一的形象外,愛倫·坡還借助《厄舍府的倒塌》中厄舍兄妹的分離與合一側面彰顯靈肉抗爭者的偉大人格中?!抖蛏岣牡顾分忻妹矛?shù)铝阵w弱多病,是肉體衰弱的象征;哥哥羅德里克人格扭曲,是精神萎靡的化身。肉體健壯的哥哥在活埋體弱多病的妹妹,實現(xiàn)靈肉分離后,最終不得不接受復活過來的妹妹的倒壓吞噬的命運。因為兄妹兩是正是肉體與精神的統(tǒng)一體,當靈肉分離后,精神的倒塌也就不遠了。
總之,借助復活新生和生命消亡的正反面靈與肉抗爭者形象的塑造,愛倫·坡突破了傳統(tǒng)的抗爭者形象,開拓了一片異質靈肉抗爭者的處女地。
正如朱振武在他的《愛倫·坡小說全解》序言中所言:“研究者大都只肯定愛倫·坡在推理、心理、哥特及科幻小說上的成就,而忽視了愛倫·坡在幽默文學上的傳承與貢獻”[2],愛倫·坡短篇小說中瘋狂反諷的滑稽形象其實是解讀愛倫·坡多元與創(chuàng)新的有力窗口。
《失去呼吸――一個布萊克伍德式的故事》中的“我”便是最明顯的滑稽人物形象。在新婚第二天早上,神經兮兮的他先是對著妻子一頓惡罵,既而又嬉皮笑臉,對著妻子又是撫摸,又是親吻,瞬間又離家出走,在馬車上卻被誤解為是死尸,被人拋下馬車,轉而被酒店老板發(fā)現(xiàn)轉賣外科醫(yī)生剖析。經過一番波折,他最終僥幸逃脫,卻又不幸跌入死囚的刑車,被押赴刑場執(zhí)行死刑。在被人們誤認為已經死亡的情況下,被安放在地下墓室,并遇見被人同樣誤以為死亡的鄰居溫德納先生,由此雙雙獲得呼吸。正是由于“我”的滑稽瘋狂,“無端發(fā)怒——瞬間安撫——離家出走——馬車遇難——醫(yī)生實驗——誤入囚車——偶遇鄰居”這些原本毫無關聯(lián)的事件最后竟然離奇巧合地先后發(fā)生了。于是,讀者在“我”的滑稽舉動中,不難解讀到“雖生猶死,雖死猶生”的反諷意味,也就得以挖掘出愛倫·坡對于現(xiàn)實世界壓抑無聊的反諷以及對生死相依的哲學詮釋。
綜上所述,愛倫·坡短篇小說不僅以涇渭分明的兩性書寫展現(xiàn)了世俗具象的男性形象和超凡脫俗的女性形象,而且以異彩紛呈的筆觸描繪出衣著舉止迥異、身份地域不同、性格特質不一的世界群像。更重要的是,它們還濃墨重彩地塑造出理性與感性并具的偵探、亦真亦幻的罪犯、靈肉對抗的抗爭者、狂反諷的滑稽者等多元立體的類型人物,向世人最大限度佐證了短篇小說人物形象塑造的奇特性和完整性,值得后人深入研究。
[1]Charles E.May.Edgar Allan Poe:A Study of the Short Fiction[M].London.G.K,Hell&Co,1991:105.
[2]王任傅.愛倫·坡小說中的女性形象解讀[J].黃山學院學報,2010:65.
[3]覃麗娟.愛倫·坡恐怖小說中的女性形象分析[J].外國文學,2009:87.
[4]覃麗娟.愛倫·坡恐怖小說中的女性形象分析[J].外國文學,2009:120.
[5]李莉.用心理人分析方法解讀愛倫·坡的女性小說[J].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