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曙新
(青島大學 師范學院,山東 青島266071)
在中國共青團最初建團的過程中,1921年7月召開的青年共產(chǎn)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曾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在這次大會上,中國的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第一次派出代表出席了這次國際青年的盛會。正是參加了這次會議的中國代表帶回了在中國建團的指示,才促成了全國性統(tǒng)一的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后改名為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于1922年5月正式成立??墒窃谀壳暗氖芳?,對于參加青年共產(chǎn)國際“二大”中國與會者的情況,例如究竟有多少人出席大會,他們都是誰,都以何種身份與會,中國代表團提交給大會的報告是誰撰寫等重要史事,還存在著許多語焉不詳或錯訛之處。為了廓清這些基本史實,本文特做考證和辨析如下。
關于在青年共產(chǎn)國際“二大”的中國出席者人數(shù),以往論著都只提到俞秀松和張?zhí)變蓚€人名。例如,《中國共青團史》一書說:“1921年7月,張?zhí)?、俞秀松等作為中國團的代表,應邀出席了在莫斯科舉行的青年共產(chǎn)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盵1]21《青年共產(chǎn)國際與中國青年運動》一書說:“1921年7月9日至23日,青年共產(chǎn)國際在莫斯科舉行第二次代表大會。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代表俞秀松等列席大會?!盵2]643《青年共產(chǎn)國際史》一書說:“1921年7月,青年共產(chǎn)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在莫斯科召開,當時已在蘇俄的張?zhí)缀蛻皶挠嵝闼傻热伺c會?!盵3]128-129在這些論著中,雖然在俞、張2人的后面都有一個“等”字,但究竟有多少人參加會議,他們的姓名叫什么,卻均不得而知。
在俄羅斯新解密的檔案中,有一份1921年7月13日由青年共產(chǎn)國際東方部書記達林(С.?。ェ学荮讧撸┖炇鸬摹爸虑嗄旯伯a(chǎn)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申請書”,上面寫著:“請授予中國社會主義青年組織代表俞秀松同志以表決權,張?zhí)?、陳為人同志以發(fā)言權。其他14位同志是:吳先瑞、羅澤、任獄、平的、陳啟沃、何其波、吳芳、韓圖偉、曹雪春、張秀蘭、彭澤、袁篤實、澎湃、韓伯畫。他們都是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成員。請發(fā)來賓證。瞿秋白同志為翻譯,請發(fā)工作證。”[4]315-316
這份原始檔案清楚地顯示出:參加青年共產(chǎn)國際“二大”的中國青年一共有18人之多,且均有姓有名,徹底解決了過去僅能說上俞秀松和張?zhí)變蓚€人名,其他人都一“等”了之的不確之辭,可謂是一份珍貴的史料。
不過,這份檔案又帶來了一個新問題,即在這18個人名中,除了俞秀松、張?zhí)?、陳為人和瞿秋?人之外,其他14人幾乎全都是黨史和團史上非常陌生的名字,他們都是些什么人呢?經(jīng)筆者查證,這14人中只有3人即吳先瑞、陳啟沃、吳芳3人使用的是本名,其他11人的真實姓名是:羅覺(羅澤,后來在黨內(nèi)叫羅亦農(nóng))、任岳(任獄)、韓平的(平的)、何其波(卜士奇)、韋素園(韓圖偉)、曹靖華(曹雪春)、張學瑯(張秀蘭)、彭禮和(彭澤)、袁達時(袁篤實)、彭湃(澎湃,江西人,與廣東的彭湃同名)、韓慕濤(韓伯畫,后來在黨內(nèi)叫莊文恭)。
其實,這14人不但是建團時期最早的一批團員,而且很多人還是建黨初期的早期黨員,其中有的還是非常有名的黨史或團史人物,只是因為俄文檔案姓名翻譯過程中發(fā)生的變異,后來由俄文譯回中文又發(fā)生第二次變異,這才造成了對他們姓名辨識的困難。
以往的論著把俞秀松和張?zhí)锥颊f成是“列席會議”的代表,對陳為人只字未提,而前引達林的申請書顯示出,俞秀松是有“表決權”的代表,張?zhí)缀完悶槿耸怯小鞍l(fā)言權”的代表,羅亦農(nóng)等14人是觀摩和旁聽會議的“來賓”,瞿秋白是“翻譯”,屬于工作人員。
那么,中國與會者這種不同身份是怎樣形成的呢?考察俞秀松、張?zhí)?、陳為?人成為代表的過程會看出,與會者的身份是由以下兩個因素決定的:
第一,俞秀松是受到正式邀請與會的。俞秀松是1920年8月成立的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書記,該團組織在1921年3月收到一封來自青年共產(chǎn)國際遠東書記處的邀請信,其中說:“上海的青年團是中國青年團中最好的一個,因為沒有一個全中國的同盟……送給諸位以此種選舉一位代表當我們的第二次國際會議的邀請?!盵2]38這是一封正式邀請的信函,表明被邀請的對象是上海團組織而不是某個個人,這應該屬于會議代表產(chǎn)生程序的一個必經(jīng)環(huán)節(jié)。
第二,俞秀松是履行了選舉程序與會的。俞秀松在赴俄途中寫的家信說:“第二次少年共產(chǎn)黨(即青年共產(chǎn)國際)定于4月15日在R京(即俄羅斯首都)開大會,他們于前月特派代表到中國來請派代表與會。我被上海的同志們推舉為代表?!盵4]160這說明,俞秀松的代表資格是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推舉”即選舉出來的,這也應屬于會議代表產(chǎn)生程序的一個必經(jīng)環(huán)節(jié)。
張?zhí)缀完悶槿藙t不是受到邀請與會的。據(jù)共產(chǎn)國際遠東書記處負責人舒米亞茨基的回憶說:“在共產(chǎn)國際‘三大’召開的一個月以前,接到一個通知,說中共中央派張?zhí)淄竞蛣倧闹袊鸪痰臈詈竦峦咀鳛槌鱿瘒H‘三大’的代表。”[5]193這表明,張?zhí)椎侥箍疲涫姑臼浅鱿伯a(chǎn)國際“三大”而不是青年共產(chǎn)國際“二大”。而陳為人的使命原本是上海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為了送一批青年到莫斯科留學,“為了試探路線,組織決定陳為人一人先行”[6]15。另據(jù)俄羅斯檔案記載,在共產(chǎn)國際“三大”開幕之前,已經(jīng)到達莫斯科的俞秀松于1921年6月14日被安排住進共產(chǎn)國際宿舍(原德列茲頓賓館)79號房間,同時住進這個宿舍的還有張?zhí)缀完悶槿薣7]。當6月22日共產(chǎn)國際“三大”召開后,張?zhí)缀陀嵝闼梢源砩矸莩鱿?,陳為人也以旁聽身份與會[8]219。共產(chǎn)國際“三大”于7月12日閉幕,青年共產(chǎn)國際“二大”于7月9日開幕,實質性會議從7月14日開始,所以兩個大會在時間上首尾相接,這就使得張、俞、陳3人皆有方便條件先后與會。問題是,張?zhí)缀完悶槿艘允裁瓷矸莩鱿嗄旯伯a(chǎn)國際“二大”?據(jù)達林申請書之后所附的一份“中國青年會議記錄”記載:“來自上海的中國青年(社會主義青年團員),就選舉參加青年共產(chǎn)國際第二次大會的具有表決權的代表問題于7月12日在莫斯科舉行會議”,選舉的結果是決定張?zhí)缀完悶槿俗鳛椤俺鱿嗄陣H第二次代表大會代表”[4]316。這則史料說明:(1)這個“中國青年會議”彌補了張?zhí)缀完悶槿宋绰男羞x舉程序的環(huán)節(jié);(2)選舉結果是推選張、陳為“具有表決權的代表”??墒?,前引達林申請書卻顯示只給俞秀松1人申請“表決權”,給張?zhí)缀完悶槿?人申請的是“發(fā)言權”,說明由這個“中國青年會議”來彌補選舉環(huán)節(jié)也是不夠的,此前是否經(jīng)過正式邀請環(huán)節(jié)仍是有區(qū)別的。
羅亦農(nóng)等14人與陳為人一樣,也是上海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派往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的學員,只是時間上在陳為人之后,并且是分批陸續(xù)到達。由于東方大學尚未開學,又恰逢青年共產(chǎn)國際“二大”召開,于是請求以旁聽者身份觀摩大會,上面提到的“中國青年會議記錄”所列的第二項議程,就是“請求資格審查委員會發(fā)給其他同志來賓證”,之后列著14個人的姓名[4]316。從達林的申請書可以看出,青年共產(chǎn)國際遠東書記處接受了他們的這個請求。
瞿秋白以“翻譯”身份參加青年共產(chǎn)國際“二大”,這個史實也具有彌補空白的價值,因為目前各種版本的瞿秋白傳記和瞿秋白年譜,還都沒有他曾經(jīng)參加過這次大會的記述。
在《青年共產(chǎn)國際與中國青年運動》一書中收錄有一篇《青年共產(chǎn)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報告》,落款處寫的是“參加青年共產(chǎn)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的數(shù)名中國代表”[2]57。這篇報告是由誰撰寫并在大會上發(fā)言的?目前史學界有三種表述:一種表述籠統(tǒng)地說是“中國代表”。如《青年共產(chǎn)國際史》一書說:“中國代表在大會上作了報告。”[3]129《青年共產(chǎn)國際與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建立》一文說:“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代表在大會上發(fā)言,介紹了五四運動以后中國青年運動的發(fā)展,詳細報告了社會主義青年團產(chǎn)生的過程和當時的狀況。”[9]再一種是不能確定是俞秀松和張?zhí)變扇水斨械哪囊粋€,如《青年共產(chǎn)國際與中國青年運動》一書說:“參加這次代表大會的中國代表是俞秀松,有材料說張?zhí)滓才c會,他們中間究竟是誰在大會上發(fā)言,尚待查實。”[2]71還有一種表述說是張?zhí)?,如《張?zhí)籽芯渴妨线x》一書認為該報告“應屬《張?zhí)孜募坟摹盵10]138。那么,究竟是誰撰寫的報告并在大會上發(fā)言的呢?據(jù)筆者考證,以上三種表述均不準確。
經(jīng)查,《青年共產(chǎn)國際與中國青年運動》所收錄的《青年共產(chǎn)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報告》,原為俄文,載于共產(chǎn)國際遠東書記處辦的《遠東人民》雜志1921年第4期,譯為中文約5000字。而在俄羅斯新解密的檔案中,又發(fā)現(xiàn)一篇《中國代表團在青年共產(chǎn)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此件是英文稿,翻譯成中文約9000字,落款處寫的是:“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代表團張?zhí)?、俞秀松、陳為人?!盵4]198-210由于順序上是張?zhí)自谇?,這就很容易讓人認為報告是出自張?zhí)字帧?/p>
將兩個報告稿進行對比會發(fā)現(xiàn),9000字的檔案稿是原版,5000字的刊發(fā)稿則是在發(fā)表時刪節(jié)了一些段落和內(nèi)容,也可說是刊發(fā)稿或刪節(jié)稿。也就是說,兩個稿子其實是同一個稿子,其中相對應的內(nèi)容完全是吻合的。由此就可以斷定,報告是出自一人之手。
對比中還發(fā)現(xiàn),刊發(fā)稿全部刪除了原稿中帶有第一人稱的句子,特別是其中有一句說:“3月份以后,當我離開上海時……”這表明,報告撰寫者是3月份離開上海的。據(jù)此來考查張、俞、陳3人的行蹤,會發(fā)現(xiàn)只有俞秀松是3月份離開上海的。例如,他在1921年4月的信中說:“我于三月廿九日從上海乘快車北上。”[4]161而張?zhí)资恰霸?921年1月,接受黨的委派到伊爾庫茨克遠東共產(chǎn)國際書記處工作”[5]6,“幾個月后他出發(fā)去莫斯科參加共產(chǎn)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11]30。陳為人則是在“1920年冬,他由上海去蘇俄學習一年”[12]。這些史料說明,3月份離開上海的人,亦即報告撰寫者只能是俞秀松而不是張?zhí)谆蜿悶槿恕?/p>
那么,俞秀松的這個報告是否在大會上做了宣讀或口頭發(fā)言呢?由此前共產(chǎn)國際“三大”的慣例來看,各代表團雖然都給大會提交了書面報告,但給予發(fā)言的時間均限定在5分鐘,因而發(fā)言篇幅都很短。例如,中國代表張?zhí)捉o大會提交了一份16000字的書面報告,而在大會口頭發(fā)言時又專門準備了一份1000字的發(fā)言稿[13]182。后來,張?zhí)椎臅娓搴桶l(fā)言稿都刊登在《遠東人民》雜志1921年第3期上,其中書面稿在刊發(fā)時做了刪節(jié)??墒恰哆h東人民》雜志1921年第4期在刊發(fā)俞秀松在青年共產(chǎn)國際“二大”的報告時,卻只有經(jīng)過刪節(jié)的書面稿而沒有發(fā)言稿。由此推斷,俞秀松在青年共產(chǎn)國際“二大”上很可能未作口頭發(fā)言,而只是把書面報告提交給了大會。專門準備了大會報告的俞秀松尚且未能發(fā)言,那么張?zhí)缀完悶槿艘簿透鼰o可能,由此得出的結論是:中國代表團只向大會提交了書面報告,3個代表均未在大會上發(fā)言。
對于參加會議的18名中國青年來說,出席這次大會具有重要而深刻的意義和影響。
第一,展現(xiàn)了中國革命青年的形象和能力。中國青年團員第一次在國際舞臺上亮相,尤其是俞秀松代表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向大會提交的報告,加深了國際上對于中國青年運動和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的了解,使得中國青年團組織從此融入到世界革命的陣營中,中國青年運動匯入到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的洪流中。
第二,直接推動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正式建立。在此之前,雖然上海、北京、廣州、長沙、武昌等地先后建立了地方性的青年團組織,但在1921年5月之后相繼陷于癱瘓狀態(tài)。據(jù)《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記載:“張椿年(張?zhí)祝┠菚r從俄國回來,受了國際少年共產(chǎn)黨(即青年共產(chǎn)國際)的命令,要在中國組織少年共產(chǎn)黨(即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拿這事情與一部分老團員商議,商議的結果,大眾都以為不如將社會主義青年團恢復,內(nèi)容加以整頓?!盵2]89這個記載表明,正是參加青年共產(chǎn)國際“二大”的張?zhí)装汛髸駧Щ貒鴥?nèi),才促成了各地青年團組織的整頓和全國性社會主義青年團的正式成立。
第三,激發(fā)和堅定了中國與會青年的革命熱情和志向。這次大會使18名中國與會青年獲得了一次難得的人生體驗和共產(chǎn)主義熏陶。參加完這次大會之后,2名中國與會代表俞秀松和陳為人以及14名與會旁聽者都進了莫斯科東方大學,成為該校中國班的第一屆學員;另一名中國與會代表張?zhí)谆貒?,在剛剛成立的中國共產(chǎn)黨中央局機關工作;瞿秋白則繼續(xù)在蘇俄做記者工作,同時在莫斯科東方大學給中國班學員當翻譯。再后來,瞿秋白和在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的學員先后回國,其中絕大多數(shù)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領導骨干,其中,張?zhí)住Ⅵ那锇?、羅亦農(nóng)(羅覺)曾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袁達時、韓伯畫(莊文恭)曾當選中共中央委員,俞秀松曾擔任團中央執(zhí)委會書記,卜士奇曾擔任團中央執(zhí)委會委員,陳為人曾擔任中共滿洲省委書記,吳芳曾擔任山東省委書記,曹靖華、韋素園成為著名的蘇俄文學翻譯家,張學瑯曾任全國總工會干事、湖南省委委員,任岳曾在安源從事工人運動,吳先瑞和彭禮和曾作為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特派員在開灤煤礦從事工人運動,彭湃、陳啟沃、韓平的也曾是中共早期干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張?zhí)?、瞿秋白、羅亦農(nóng)、俞秀松、陳為人、吳芳、吳先瑞、彭禮和、彭湃為黨和革命事業(yè)犧牲了年輕的生命,成為后世青年永遠學習的榜樣。
[1]郭曉平.中國共青團史[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
[2]共青團中央青運史研究室,中國社會科學院現(xiàn)代史研究室.青年共產(chǎn)國際與中國青年運動[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85.
[3]程玉海,等.青年共產(chǎn)國際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
[4]中共浙江省委黨史研究室.俞秀松紀念文集[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9.
[5]王一知,等.回憶張?zhí)譡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6]呂芳文.陳為人傳[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7]馬貴凡.獨欺冰雪挺蒼松——俞秀松在蘇聯(lián)的坎坷歲月[J].中共黨史研究,1999,(4).
[8][日]石川禎浩.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史[M].袁廣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9]印紅標.青年共產(chǎn)國際與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建立[J].史學集刊,1988,(4).
[10]瞿秋白張?zhí)讗链⒀芯繒?,張?zhí)准o念館.張?zhí)籽芯渴妨线x[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
[11][俄]C.A.達林.中國回憶錄[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
[12]周子信.有關陳為人史實的訂正[J].黨史通訊,1984,(7).
[13]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產(chǎn)國際、聯(lián)共(布)與中國革命文獻資料選輯(1917—1925)[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