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瑞陽
摘要:師生關系在教育過程中的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建構新型師生關系應打破二元對立的師生的局面,構建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存在主義以人作為研究對象和出發(fā)點,高度關注人的價值和尊嚴,提倡人性化、主體化、個性化的“人道主義”。存在主義哲學觀視角下的師生關系強調主體間的平等,對建構21世紀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和借鑒意義。
關鍵詞:師生關系;平等;存在主義
師生關系是教育教學中一對最重要、最活躍的關系,歷史上及現(xiàn)實中關于師生關系問題的探討從未停止過。從已有的研究來看,學者們已從教育學、哲學、倫理學以及現(xiàn)解釋學與現(xiàn)象學等不同學科視角來進行研究。本文擬從存在主義哲學的視角入手,著重分析民主、平等型師生關系中“平等”的內涵、角色和重要意義,并對師生關系中“平等”的真正實現(xiàn)提出自己的設想。
一、師生關系的內涵及演變
“師生關系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系,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對待的態(tài)度等”①。師生關系是教育活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際關系系統(tǒng),它直接影響著教育活動的背景和情景,決定最終的教育成效。筆者認為,師生關系是在教育過程中動態(tài)地表現(xiàn)出來的主體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從我國的師生關系的發(fā)展脈絡來看,經(jīng)歷了古代的“師道尊嚴”,教師是絕對權威,到近代“以學生為中心”的師生民主平等思想開始形成,再到現(xiàn)代確立了“民主平等、教學相長”的師生關系的演變。傳統(tǒng)教育中有兩種典型的師生觀:一種是專制的師生觀,它將教師的主導作用夸大到極致,學生處于被動壓抑的狀態(tài),更談不上主體性和能動性;另一種是放任的師生觀,將學生的主體作用推到極致,否定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這兩種本質上都是將師生兩者對立起來,將師生之間的關系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礎上,因而在教育過程中產(chǎn)生了種種問題與矛盾。有鑒于此,我們有必要對師生關系中“平等”的概念進行界定和深入的理解。存在主義哲學倡導人性化,主體化,因而存在主義師生關系為我們更好地理解“平等”提供了新的視角。
二、如何理解“平等”?
(一)“平等”的內涵
師生關系平等”的內涵究竟指什么?是不是指老師能怎么樣,學生就能怎么樣?是不是指教師如何對待學生,學生也可以如何對待老師?基于對上述問題的思考,石中英教授認為“師生關系平等”不是在“角色平等”的意義上說的,而只適用于人格領域,指的是“人格平等”②。也就是說盡管師生所承擔的社會角色和責任是不同的,但是他們作為人的存在卻是相同的。
(二)存在主義師生觀
存在主義以人作為哲學研究的對象和出發(fā)點,高度關注人的價值和尊嚴,提倡人性化、主體化、個性化的“人道主義”。存在主義的師生觀認為:師生關系的本質是“我與你”的對話交流,對我們構建當代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有一定的啟發(fā)作用。存在主義教育家布貝爾從對人與人之間普遍關系的認識出發(fā),提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應當是主體間的“我—你”關系,而不是把對方看做物品的“我—它”關系③。推及到師生關系中,可知師生之間存在兩種性質不同的關系:一種是把教師和學生的關系視為主人與物品的關系,完全由教師擺布物品,師生之間形成了“我—它”關系。這種關系中學生是知識的接收器,教師處于絕對的權威,要學生無條件的執(zhí)行教師的指令,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獨立個性缺乏應有的尊重,忽視學生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另一類是“我—你”的關系,在這種關系中,交往雙方是平等的主體都具有內在的意義、其特點是發(fā)自兩個人內心的“真誠”、“信任”,需要的是熱情和理解,需要雙方保持“真我”。“我與它”意味著我是在與作為物的你交往,我與你則意味著兩個具有主體性的人的關系?;趯Υ嬖谥髁x師生觀的分析,筆者認為,“平等”的含義具體來說有以下要點:師生之間的平等是從倫理學與法學上講的人格平等,而他們在教育中的角色、地位和作用不是絕對等同的;是指師生雙方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平等地參與教育教學活動;師生雙方均以主體人格的身份敞開彼此的內心世界,進行平等的對話、交流和溝通;教師對每一個學生給予同樣民主、平等的對待;師生之間相互包容,相互信任,妥善處理好矛盾。
(三)“平等”?應然與實然相背離
在教育實踐中,存在著對“我與你平等對話”這種關系的誤讀,造成了應然的平等與實然的平等相背離,主要表現(xiàn)為:1、將師生關系中的人格平等等同于角色平等?!皫熒P系平等”只適用于人格領域,指的是“人格平等”,而不是在“角色平等”的意義上說的。盡管師生所承擔的社會角色和責任是不同的,但是他們作為人的存在卻是相同的。2、將“平等”等同于簡單的“朋友關系”朋友是個人生活中志趣相投的人,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大家彼此信任、相互鼓勵構成朋友關系。但是,朋友關系同時具有私人性、自愿性、選擇性和不確定性(即朋友之間關系的變化性)。用“朋友關系”來界說“民主的師生關系”有其不妥當?shù)牡胤?,不能體現(xiàn)師生關系的教育性特征。也許正是看到了這種界定的局限性,傳統(tǒng)和現(xiàn)實教育生活中人們形容良好的師生關系時經(jīng)常喜歡或更喜歡用“亦師亦友”的稱謂,而不是簡單地、直接地用“朋友”來稱謂。3、將“平等”等同于遷就、放縱部分教師簡單地認為只要放任學生,就能得到學生好的評價,而忽視了最重要的一點:學生評價一個教師的好壞并不僅僅從他這門課是否容易過來下結論的,更多的是從他的師風、師德和教學能力來做評價的。4、將“平等”等同于放棄教師的主導地位這種誤讀將師生平等與教師主導看做是沖突的甚至是非此即彼的。在理論層面,“弘揚民主平等的同時,沒有清楚地界定和闡述與教學活動一直以來所主張的教師主導之間的關系由此在實踐前沿,許多教師接受這一提法并且身體力行時產(chǎn)生了困惑,以致猶疑失措”④。更有甚者,將“主導”這一概念換成較為隱晦的“引導者”、“咨詢者”、“支持者”、“組織者”等等,以期在觀念和語境上模糊教師主導的作用。
三、“我與你”平等對話對構建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的啟示
(1)“我與你”的師生之間要有信任、相互尊重。在學習生活中常會聽到一些關于學生不尊重老師的勞動,缺課、逃課的問題;亦有一些教師由于職業(yè)倦怠等原因,上課講的不精彩,課堂教學草草了事等現(xiàn)象,這些都導致了師生關系的不和諧?!捌降取钡膸熒P系要求教師和學生之間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把學生當作有肉有情感,更有獨特個性和巨大創(chuàng)造性的“人”對待,給學生以最大限度的尊重和關懷。這也是維系師生關系的重要影響因素,對于教師的教學活動以及學生的學習活動的順利進行都具有重要意義。(2)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應始終是真實的人。對教師而言:要使自己有獨特而真實的表現(xiàn),以富有人性的力量感召學生;對學生而言:學生應積極培養(yǎng)自己的主體意識,學會“自我選擇”和“自我創(chuàng)造”。(3)教師應提高自身素質和人格魅力。“我與你”是兩個平等主體之間的相互影響的關系。林語堂先生在《誰最會享受生活》中提到,英國洛德·龐森比爵士稱,他從入小學起到大學畢業(yè),先后有過93個教師,其中只有一位教師使自己得到學問。乍一聽來我們難免會感到驚訝,但仔細思考不難發(fā)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在實際教育中確實存在。每個人在一生中會遇到很多老師,而真正對個人成長產(chǎn)生深刻影響的教師卻微乎其微。因此,教師為了更好地完成教育目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就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以自我個性在平等的交往中影響學生,促進他們的發(fā)展。
(4)建立良好的對話溝通渠道。平等關系基礎上的對話與交流有助于師生之間的合作,使師生關系更加融洽、和諧。在對話中,教師不僅實施著教育,而且根本的是在生活,是個體存在的體現(xiàn)。因此需要建立暢通的溝通渠道,師生應主動利用好課堂學習、學校生活、網(wǎng)絡社交等多種途徑來了解彼此的實際需求,最終實現(xiàn)“我與你的平等對話”。民主、平等,是現(xiàn)代師生關系的主要標志,代表了中國教育的未來走向。我們只有認清師生關系中“平等”的應然與實然狀態(tài),才能在教育實踐中牢牢把握這一走向,不斷完善新時期新型的師生關系。
(作者單位:武漢理工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