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怡
華盛頓兒童博物館墻上的格言:“我聽到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過了,就理解了。”地理實驗探究活動就是學生通過地理觀察、調查、觀測,理解“地”的過程。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構建開放的地理課程,地理課程著眼于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著力拓寬學習空間,倡導多樣化的地理學習方式,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積極探究”。這就要求教師改變課堂學習方式,把學生當做課堂的主體,讓學生主動參與、演示,勤于動手,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并提出自己的觀點、看法,為學生自主學習營造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獲取新知的能力和思維習慣,讓他們體會到學習的真正樂趣。
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制作雨量器,談談自己的認識和體會。
一、制作雨量器
在一定時間內,從云中降落到水平地面上的液態(tài)或固態(tài)(經(jīng)融化后)降水,在無滲透、蒸發(fā)、流失的情況下積聚的水層深度,稱為該地該時段內的降水量,單位為毫米。
在這個實驗中,學生制作自己的雨量器,并用這個雨量器測量降水量,并測量降水的pH值。
1.實驗準備
問題:怎樣測量降水量?怎樣測量降水的酸堿性?
實驗器材:一個1.25升的雪碧塑料瓶、剪刀、筆、紙、尺子(量杯、pH試紙、比色卡、表面皿、玻璃棒)。
2.實驗步驟
①小心地用剪刀從塑料瓶的中部靠上剪去頂。
②把剪下來的頂部倒扣在瓶子中,形成一個漏斗。用膠帶將漏斗與瓶身固定好,使其牢固,盛水器口應保持水平。
③然后將雨量器收集的雨水倒入一個帶有刻度(毫升)的量杯中,讀出雨水的體積,即毫升數(shù)。
④測量雨量器漏斗的直徑。
⑤根據(jù)公式進行換算。
⑥收聽天氣預報,預測下雨時間,提前放置好雨量器。
⑦雨量器應牢固安置在空曠平坦的地方,注意避開建筑物、樹木和其他會影響降雨量測量的障礙物。雨量器瓶底離地面為70厘米高,防止雨水從其他表面濺入雨量器中。可以將雨量器放置在花盆中(注意雨量器要放置在比花盆邊緣高一些的位置,防止濺入水),還可以用石子、磚頭加固,但要注意保持盛水器口水平。
⑧把試紙放在表面皿上,用潔凈的玻璃棒蘸取降水涂在試紙上,然后用對照比色卡,根據(jù)顏色記錄下相應數(shù)值。
⑨記錄每次降水量的狀況。3.實驗分析
正常雨水的pH值是中性的么?如果不是,是偏酸性還是堿性呢?為什么?為什么會有酸雨?酸雨有什么危害?
4.結論與應用
比較你自制的雨量器得到的讀數(shù)和報紙網(wǎng)絡氣象圖提供的數(shù)值。二者的差距大嗎?為什么?
5.補充知識點
pH試紙:測量pH值的方法有很多,使用pH試紙是常見方法之一。pH試紙含有化學成分,遇到酸堿溶液會出現(xiàn)不同顏色,一般遇酸變紅、遇堿變藍,通過對照比色卡,就能讀出相應的pH值。pH試紙分為廣泛試紙和精密試紙。廣泛pH試紙,測試范圍在1~14,而精密pH試紙,按測量不同區(qū)間劃分,如0.5~5.0,5.4~7.0等,通過對比相應的比色卡,能夠得到更為精確的pH數(shù)值。如果超過測量的范圍,精密pH試紙就無效了。
酸雨:pH小于5.6的降水,統(tǒng)稱為酸雨。干凈的雨水因為溶解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所以也呈酸性。而酸雨則是煤炭、石油產(chǎn)品燃燒及金屬冶煉過程中產(chǎn)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溶解在雨水中,使雨水酸度增加,降到地面即成為酸雨。
堿雨:科學家把pH值大于7.0的降水叫“堿雨”。八十年代,我國著名的化工城市吉林曾收集到堿雨。
二、總結與思考
1.選用身邊的物品
身邊物品是最簡單也是最容易被大家接受的。初中地理實驗應該簡易,具有可操作性,學生可隨手拿來,教師也很方便地開展實驗活動。利用身邊常見的物品,做一些地理實驗是學生學習、研究地理的好方法,是一種思考探究的過程。在這個制作雨量器的實驗中,需要學生準備的實驗器材是一個1.25升的雪碧塑料瓶、剪刀、筆和紙,而正是這些熟悉的材料在學生手里重新排列組合,揭示一些地理現(xiàn)象的過程,使學生興趣盎然,他們能夠主動投入,積極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利用身邊物品進行實驗,跳過了對物品的熟悉過程,直接關注實驗本身,在實驗過程中,能更精細敏銳地觀察到變化的現(xiàn)象和數(shù)據(jù),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2.選取和生活相關的內容
教育要回歸生活世界,倡導對學生現(xiàn)實生活的關照。它的課程意義在于:課程內容要聯(lián)系生活、貼近生活,尋求教材內容基礎性與發(fā)展性、學術性與生活性、知識性與實踐性、科學性與人文性的融合。注重讓學生在現(xiàn)實與真實中體驗、理解、反思、探索和創(chuàng)造,從而感悟生活意義和生命價值,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課程教學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倡導自由合作、探究體驗的學習方式,追求一種師生間平等互動、相互尊重的對話語境,使師生真正實現(xiàn)“面對面、心與心”的交流。讓學生的生命得到自然展現(xiàn),這是教育對人的最深層次的關懷。
教學服務于生活,離開生活空談理論,課堂就會缺乏生命力。在地理實驗教學中,要善于尋找和生活相關的實驗素材,促進學生對地理規(guī)律的理解,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而探索未知領域。在自制雨量器的實驗里,通過學生動手制作儀器,測量降雨量,讓學生了解氣象觀測過程,通過pH值的測量,讓學生認識酸雨,了解酸雨的危害,進而關注環(huán)境問題。
3.選擇適合初中學生的實驗設計
初中學生做實驗圍繞一個主題進行,提出問題,然后通過實驗驗證、理解、分析和歸納,并總結實驗結果,合作交流,如果在驗證過程中出現(xiàn)新問題,就回到第一階段,重新驗證。根據(jù)學生的這種學習思路設計地理實驗操作,把實驗分成四部分:實驗準備、實驗步驟、實驗分析、結論與應用。這是一種集中性思維的學習思路,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前提,在學習過程中擁有很大的實踐探究空間:正常雨水是中性的么?如果不是,是偏酸性還是堿性呢?為什么?什么是酸雨?為什么會有酸雨?酸雨有什么危害?層層遞進的“問題串”讓學生在問題解答中體驗思維過程,在實驗的檢驗中不斷經(jīng)歷和成長,形成自己的科學經(jīng)驗系統(tǒng)。
4.關注實驗的科學性
新學期開學,收到許多學生測量降水量和pH值的寒假作業(yè),其中有一位女生的作業(yè)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在降水量的測量值旁邊打了一個問號,我找她來問了一下:“為什么要打這個問號?”她說在家里進行降水量測算的時候數(shù)值很大,于是就把測量值除以24小時,這樣數(shù)值比較“正常”,但是不知道這么做是否對,于是就打了個問號。我聽完后建議她可以把家里測量的“儀器”拿到學校來,和學校的測量儀器比較做一次測量,對比分析問題在哪里,那個女生聽完后笑了笑說:“這就是科學?!?/p>
在地理實驗教學中,理想的實驗結果很重要,但實驗過程的科學性更重要,在實驗中碰到困難是很正常的,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教會學生科學的實驗方法,使其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培養(yǎng)其嚴謹細致的學習習慣,以及堅持到底、永不退縮的意志。正如美國著名心理學家B.F.Skinner所說:“我們將學過的東西忘得一干二凈時,最后剩下來的東西就是教育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