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長祥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閱讀教學要重視誦讀,讓學生充分地誦讀,在誦讀中整體感知,在誦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誦讀中受到情感熏陶”??梢姡x在語文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是培養(yǎng)語文能力和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重要過程和方法。筆者的教學對象是一群來自雪域高原的學生,但是在進行語文教學時,筆者發(fā)現(xiàn)內(nèi)地藏族班學生不太喜歡讀書,尤其不喜歡大聲朗讀,語言表達能力相對較弱。
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應試教育造成的,在急功近利的語文教學的今天,教師分析代替了學生朗讀;二是由于現(xiàn)在是網(wǎng)絡(luò)時代,每天各種大量的信息如潮水般洶涌而來,為了緊跟時代步伐,他們總是采用一目十行的瀏覽方式,進行無聲的閱讀。筆者開始懷念做學生時,坐在窗前,手捧書本大聲朗讀的生活方式,懷念對著鏡子無數(shù)次地朗讀《春》的情景,懷念模仿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主持人播音時的情景,懷念坐在教室里和同學一起分角色朗讀《皇帝的新裝》時的情景。這些情景在我們的學校似乎已經(jīng)很難出現(xiàn),取而代之的是成堆的卷子。
朗讀是個美好的過程,漢字的音韻和諧之美,字里行間的那種無以言說的力量,都需要聲音去傳遞,去強化。那么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尤其是面對這群來自雪域高原的孩子們,我們該如何指導學生的朗讀呢?筆者認為,好的方法是以讀代講、以讀啟悟。
一、精選美文
凸顯層次
語文教材中有很多適合朗讀的文章,例如高爾基的《海燕》、朱自清的《春》、冰心的《紙船》、余光中的《鄉(xiāng)愁》等。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風格,有的綿長柔情、有的高亢激昂。對于教材中的文章我們要精挑細選。
在對適合朗讀的課文精選之后,要根據(jù)藏族學生的現(xiàn)有水平,分學段提出不同的要求。各學段都應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要求,但是各年段應有所不同。第一學段是“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學段改為“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三學段提高為“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要求逐步提高,旨在不斷提高朗讀的水平。
二、體會情境定準基調(diào)
1.先聽后讀
有的課文,學生并不能一下掌握感情的基調(diào)。教師可以采用先配樂范讀的形式,幫助學生進入到課文的情境中。
例如,教授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北方的冬天對藏族學生來說是很陌生的,所以在上課前可以選用其中的一段文字:“設(shè)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用幻燈片出示,并且配上了優(yōu)美的鋼琴曲,進行配樂范讀。在教師的范讀引導下,同學們聽出了原來北方的冬天也有無限的生機和令人向往的溫暖,而濟南就是這樣一個“溫暖”的寶地,由此可以感受到老舍先生對濟南的冬天充滿了喜愛與贊美之情。在這樣的情境鋪設(shè)下,學生很自然地就把握了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
2.先想后讀
有些課文,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近,我們可以采用先想后讀的形式讓學生感受。例如教授余光中的《鄉(xiāng)愁》時,可以提出問題:“這是一首表達思鄉(xiāng)情感的詩歌,你們認為應該用怎樣的語速、語調(diào)去朗讀?”由于內(nèi)地班藏族學生遠離家鄉(xiāng)來內(nèi)地求學,思鄉(xiāng)之情一直縈繞在他們的心頭,他們有著和余光中先生相似的感情體驗,學生一下子就能感悟到為了能夠更好地表達余光中的思鄉(xiāng)之情,應該采用舒緩的語速和低沉的語調(diào)來進行朗讀。學生在通過思考后能快速準確地體驗出詩歌的感情基調(diào)。
三、運用技巧指導朗讀
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常見教師在分析、理解之余來一句“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或“把贊美的語氣讀出來”,諸如此類隔靴搔癢的引導讓學生無所適從。朗讀教學指導方法單調(diào)、機械、生硬。朗讀技巧就像學生的拐杖,朗讀時老師應該教授一定的朗讀技巧來幫助學生。對于藏族學生,在學習朗讀初期,更需要給他們一些拐杖幫助。
1.語速和語調(diào)
拿到文章后,整體感知文章的情感,確定朗讀的語速和語調(diào)。語速可以快也可以緩慢,語調(diào)可以高昂也可低沉。每篇文章情感不一樣,語速語調(diào)的要求也不一樣。以冰心的《紙船》為例,這首詩是表達對母親的真摯情感的詩歌,為了能夠讀出對母親的真摯、執(zhí)著、濃烈的情感,可以采用舒緩的語速和低沉的語調(diào)來抒發(fā)對母親的愛。
2.選擇重音
朗讀僅僅注意語速和語調(diào)是不夠的,還要求學生注意文章中的重音。那么重音該如何確定呢?在《紙船》教學中,可以要求學生找出詩歌中的意象,讓學生小組討論作者為什么選用這個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通過討論,他們得知“紙船”這個意象凝聚著作者冰心對母親的依戀之情,所以為了表達出詩人的這種濃濃的情感,凡是能夠表達冰心對母親情感的詞語都應該是重音。例如:“從不肯”、“總是”表明詩人并不是這一次出門遠行才有此舉動,而是對母親的依戀之情由來已久,一直就很濃烈?!耙恢灰恢弧北砻魉B紙船的數(shù)量很多,可見冰心對母親的思念非常深?!叭允恰?、“不灰心”、“每天”、“疊”這幾個詞語體現(xiàn)了作者對母親的愛的執(zhí)著。“萬水千山”這個詞更能體現(xiàn)詩人的思念之苦,思念之深。以上這些凝聚著冰心對母親摯愛和思念的詞語都應該作為重音。確定好重音,教師還需對朗讀的技巧進行適當?shù)刂笇?。例如重音的朗讀方式,重音除了重音重讀之外還可以重音輕讀,有時還可通過延長來表現(xiàn)。
學生一邊緩緩朗讀,一邊慢慢思考,將“讀”與“思”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讀中,不僅加深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而且能夠順理成章地達到誦讀的目的。這樣就能做到朗讀是以理解為基礎(chǔ),而朗讀又促進了對文章的感悟品味,二者相輔相成,有機結(jié)合。
四、創(chuàng)新訓練凸顯效益
朗讀需要一定的訓練,而且需要經(jīng)常的反復訓練。學生只有具有了初步的朗讀能力,才能充分發(fā)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nèi)容、發(fā)展語言和陶冶情感的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課堂是朗讀教學的主陣地,但是僅依靠課堂來進行朗讀訓練是遠遠不夠的。課外可以通、過課本劇等形式來鞏固效益。藏族學生由于遠離家鄉(xiāng),長年在內(nèi)地求學,在緊張的學習之余舉辦一些有益于身心的活動是很必要的。例如可以策劃詩歌朗誦比賽,課本劇表演等創(chuàng)新活動,既能豐富藏族學生的課余活動,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又能對課堂朗誦訓練效果進行檢驗。這樣課內(nèi)與課外相結(jié)合,藏族學生的朗讀水平自然能有所提高。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讓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重視朗讀教學,以讀代講、以讀啟悟,指導好學生朗讀,讓朗朗的讀書聲響徹我們的語文課堂,讓每一個學生熱愛我們的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