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蓮
小學語文教學自始至終充滿著情感,是區(qū)別于其他學科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標志。我們應從這一特點出發(f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的調控。
一、把握情感基調
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理清文章的思路,還要體會作者的情脈,把握好文章的感情基調。然后考慮如何讓學生感知蘊含在文字中的作者的心聲。尤其在新課開始時。首先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情感氛圍,形成與課文情調相一致的情感氣氛,激起情感的波瀾??梢杂脙?yōu)美的音樂把學生帶進美妙的童話世界,用情感的導語拉開故事的序幕,以聲情并茂的朗讀開啟孩子的心扉。為深入學習課文鋪設一條情感之路。
二、引導情感體驗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教材中的許多文章都飽含著作者的真摯感情,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去體驗那些滲透于字里行間的隱隱情愫,讓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這不僅是小學語文課滲透思想教育的手段,也是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的需要。
例如,在《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關心女傭阿三”這一段,有這么幾句話:“阿三是工人的妻子。她丈夫失了業(yè),她愁得兩只眼睛起了蒙,看東西不清楚,模模糊糊隔著霧……”這幾句看起來十分平常。似乎是 “閑筆”。有位教師在教學中組織了這樣一個情境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按理說,出錢雇傭人,自然是讓人為自己服務,那么就應該雇一個身體健康的人,而魯迅先生為什么要雇傭阿三這樣的人呢?學生很快從課文中找到答案——是為了照顧阿三,因為她丈夫失了業(yè),家里生活困難。這時教師又因勢利導地講述:是的,魯迅先生并不完全把阿三當作傭人看待,反倒處處關心她。現(xiàn)在讓我們聽聽阿三是怎樣對周華說的——學生富有感情地朗讀了“周先生自己病得厲害……不叫我干重活”這段阿三的話。上述教學片斷,教師抓住了情感的誘發(fā)點,在情感基調的統(tǒng)攝下,揣摩詞句的含義,加深了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學生經歷了兩個心理過程:一是認知發(fā)展過程,二是情感發(fā)展過程,在兩個過程的作用下,學生得到了較深的情感體驗,井在積極的情感熏陶下,促進了學習情緒的高漲。
三、進入角色,情化自己
優(yōu)秀的小學語文教師之所以高明,就在于他們不但能夠準確地把握課文本身表達的情感,而且能利用一切手段和方法,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情感體驗,激起情感共鳴。作為一個小學語文教師,要根據(jù)教材提供的形象進入角色,情化自己,并注意“情感投資”,憑借情感的作用,增大對語言文字的感知力,增強教學的感染力。教師做到情入課堂,會使師生雙方情感交融,同頻共振。學生會在“情”的波動中,依靠“情”的推動力,不斷開展智力活動,能動地探求知識,促進教學效益的提高。
(貴州省銅仁市萬山區(qū)萬山鎮(zhèn)完全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