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竹霞
摘要:小學低年級的閱讀教學應以讀為主。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足以說明多讀的好處。但是一味地強調(diào)多讀,不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不注意讀書的多樣化的形式,不培養(yǎng)良好的讀書習慣,也是不行的。那么,怎樣培養(yǎng)低段學生的閱讀能力呢?
關(guān)鍵詞: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1-154-01
一、激發(fā)興趣,體驗樂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常常津津樂道“閃亮”登場的文藝節(jié)目,最大限度地吸引了我們的眼球,并與之互動,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們魂牽夢縈。正所謂:成功的開頭,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同樣的道理,一堂好課,在課的開始就應激發(fā)學生極大的興趣,從而讓學生去體驗閱讀的樂趣。
如:我在教學《手捧空花盆的孩子》這篇課文時,我引導學生說:“從前有一個國王想挑選一個孩子當未來的國王,他給每個孩子發(fā)了一粒花種子,讓他們種在花盆里。三個月過去了,一群捧著鮮花的孩子讓國王不開心,而一個捧著空花盆的孩子卻讓他開心不已。這是為什么呢?你們想知道嗎?“同學們個個精神抖擻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說:“好,現(xiàn)在就請你們打開書,翻到《手捧花盆的孩子》,請你們用自己的方法去閱讀課文,去尋找答案好嗎?”話音剛落,學生們就情緒高昂地朗讀起課文來。
二、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他們學習知識就有了內(nèi)在的動力。外因通過內(nèi)因而起作用。這時,我們就要充分利用學習興趣這個內(nèi)因,因勢利導、合理地、恰當?shù)靥岢鲩喿x要求,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要求過高會挫傷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過低容易導致學生學習浮躁。因此,要做到循序漸進,逐步提高。一年級閱讀課文時只要求學生能借助拼音讀懂一句話,能用自己的話大體說出一句話的意思,我便給予鼓勵、表揚。二年級時,我便要求學生不僅能讀懂、讀通一句話,還要有一定的感情,并能用自己的話較準確地理解一句話的含義。三年級時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能夠理解句與句之間的聯(lián)系,把各句聯(lián)系起來讀懂一段話,能夠從句與句之間體會作者的感情。這樣分層遞進,不同階段提出不同的要求,學生就能做到逐句逐段讀懂,從而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
三、注重誘導,讀出情感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誘導,傳授學生理解課文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難懂的重點句、重點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則充分讓學生們反復品讀,讓學生讀出情感,悟出含義,生成富有想象力的語言。如在教學《雨鈴鐺》時引導學生品讀:“那春雨娃娃的聲音該怎么讀,誰來試一試?”“沙沙響”怎么讀?”生:讀得輕一點。你能試一試嗎?……他讀得好嗎?為什么……你能把這句聯(lián)起來讀嗎?自由讀、抽生讀……這樣的誘導,學生的思維已被激活,他們情緒激昂,學生們邊讀邊做動作,還敲起了桌子、文具。
四、情境交融,陶冶情操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但是,小學生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遵循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征,在教學時適當?shù)貏?chuàng)設(shè)情境,更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所以,我在上課之前,都要盡可能準備與之相應的情境:配樂朗誦、圖畫、課本劇、課件等,如在教學《美麗的彩虹》時,課件出示:美麗的彩虹,讓學生看圖,聽錄音朗誦,并讓學生小聲跟讀。當彩虹漸漸退去,朗誦結(jié)束時,學生們仿佛還沉醉在剛才的美景之中。在這特定的情境中品讀課文,既是一種欣賞,又悟出了情感,陶冶了情操。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應從低年級開始,相信學生的潛能是巨大的。